離開是爲了擁抱明天勵志文章

前一陣子與幾位老友相逢,閒聊之餘就又談到了當初爲什麼要離開SH公司。畢竟對於一個人而言,離開自己熟悉的公司和工作前往一個陌生的新公司,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承擔不小的風險。面對他們疑惑的目光,我問道他們:一個員工都會因爲什麼不願意離開一個企業?

離開是爲了擁抱明天勵志文章

大體而言,一個人是否願意在一個企業好好工作而不會輕易離開,首先不外乎三個條件:

NO1:公司是否給員工了相對公平且具有足夠吸引力的工資;

NO2:公司是否給員工提供了足夠的成長與發展晉升空間;

NO3: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氛圍是否和諧融洽適合人的生存。

人爲什麼要工作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怕是可以寫出鴻篇鉅製了。不過在如今的經濟社會中,答案就簡單明瞭的多--爲了生活。也正因爲此,大家纔會爲了一份工作而加班加點,不遺餘力。所以只有當公司開出相對公平且具有能夠吸引多數人的薪水時,才能將員工的心給穩定下來。

而且,如果給出的薪酬待遇相較於同行業具有一定的優勢時,即使其他條件相對嚴苛,很多員工也會選擇容忍。而求職者也會趨之若鶩,畢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最初加入SH公司銷售隊伍的幾年裏,儘管也會有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是相對還算豐厚的工資回報還是能夠凝聚人心,讓人獲得安撫的。而很多剛畢業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也正是靠着這份銷售工作的收入買房娶妻成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SH公司對大家還是不薄的。

可是面對逐年攀升的物價和日趨縮水的貨幣,連續多年始終不見上漲的工資開始讓人們愈發不安。宏觀經濟下行的大潮中,指標與業績的完成都極其不易,不升反降的工資令人內心深處的天平最終坍塌。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儘管元帥只有一個,將軍只有若干,可是清楚明白的成長晉升機制卻是必須要有的。SH公司是一個嚴格的金字塔集權管理體系,由於脫胎於舊有的國企模式,又深居河南一個五線城市,複雜的人情網和利益格局牽絆着這家公司的一切。而一個人想要在這樣的體制與牽絆中突圍勝出談何容易。

長期強調服從的作業模式,單一的量化考覈指標,使得SH公司內部充滿了功利化色彩。簡單粗暴的胡蘿蔔加大棒管理策略,使得公司顯得冷漠,組織氛圍自然也是冰冷和缺乏人情的。

其次企業要發展,員工個人也要發展。你能想象企業內及時有效的培訓對於員工有什麼作用嗎?那種鼓動作用實在太大了。培訓表明了一個企業對於員工的重視與珍惜;培訓表明了一個企業願意承擔成本支持員工成長與進步;培訓更是給了員工極大的榮譽感。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培訓滿足了員工的被看重,被尊重的需求。

然而,SH公司的培訓實在太貧乏了。從上至下對培訓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銷售系統,領導幹部常常強調的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強調的是執行力,強調的是個人悟性。而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最不該被忽視的.學習和培訓卻被省略了。儘管一年一度還總會在春節後有次聲勢浩大的千人培訓,可是在衆人同聽一堂課的培訓中,既無針對性,又無計劃與前瞻性,大傢伙亂糟糟一通起鬨,講師拿錢拍屁股走人。

再次,工作是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爲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在當下,太多人爲了工作而割捨了過多。儘管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在工作之初拼上一把,爭取能夠上得了臺階。可是有些割捨的代價實在太大,你以爲你的身體可以無限透支,你以爲你的青春永不謝幕,然而回頭再看,多數人卻是滿地狼藉,一聲長嘆。

在SH公司銷售體系由於休假較少,很多人常年奔波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帶來的是不少家庭的爭吵與關係的冷淡。有些人的娃娃與他們十分生疏,而對於父母的盡孝更是每每提起兩行淚。有些80、90後的婚姻成了老大難題,他們在無奈中煎熬和支撐,時時無法面對父母的期盼與渴望。有些人疏於對自己身體的管理與照料,年紀輕輕卻憔悴非常。有些人不幸患上了疾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當一份工作成爲雞肋,當面對着如上所述種種壓力與痛苦時,難道還要自欺欺人,在溫水煮青蛙中選擇得過且過嗎?難道說,你對自己就那麼沒有信心?

時代一直在變,永遠不變的是每個人都要不停地學習和強大,以便勇敢迎接未知和挑戰。儘管沒有幾個人不想穩定的生活,沒有幾個人喜歡無時無刻面對挑戰與變動。可是越不願意面對挑戰和變動,它們卻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主動找上你。

如今是一個日日新、月月變的時代,在這樣的社會不進必然則退,而且慢進也要退的。所以任何人都要時時保持一個開放學習的心態,要未雨綢繆,要不斷學習,要敢於求變,只有敢於挑戰,勇敢前行,才能掌握主動,擁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