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禮儀的名人名言

人待我一尺,我待人一丈;人待我一丈,我把心捧上;好話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下面我們來看看有關文明禮儀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借鑑。

有關文明禮儀的名人名言

1、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誌,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蘭道爾

2、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3、仁者愛人,爲仁由己。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5、唯寬可以寬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以厚德載物。——易傳

6、謙恭有禮,人人歡迎。——托馬斯。福特

7、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默生

8、一個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靈車上發現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9、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10、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11、人必知道而後知愛身,知愛身而後知愛人,知愛人而後知保天下。

12、讓者,禮之實也。——朱熹

13、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左傳

14、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15、人人需要讚美,你我都不例外。

16、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德)歌德

17、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西班牙。塞萬提斯

18、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顏元

19、世界上最廉價,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項物質,就是禮節。——拿破崙·希爾

20、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1、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22、有兩種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貌。——德·歌德

23、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禮記

24、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唐·呂岩《勸世》

2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26、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使人變得完善。——(美)喬·富勒

27、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28、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剋制的表現。——美·愛迪生

29、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30、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31、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32、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33、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

34、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3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36、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鬆蘇內吉

37、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繫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爲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歌德

38、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衆叛。——諸葛亮

39、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舊唐書

40、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41、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誌哀,不如說是爲了滿足生者的虛榮——拉羅什富科

42、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43、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勇於震世,守之以“怯”;功被天下,守之以“讓;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44、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使它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約翰·洛克

45、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46、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優越感的表現。——恩格斯

47、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48、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49、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50、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元

51、心誠氣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薛宣《談書錄》

52、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李白

53、禮貌之風爲每一個人帶來文明、溫暖和愉快。——諾·文·皮爾

54、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55、仁之發處自是愛。——朱熹

56、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

57、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元

58、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59、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左傳

60、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關於文明的小故事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夠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許多人都向他學習。

二、以尊重換尊重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爲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非常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說:“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麼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爲然地輕鬆一笑,說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準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三、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

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非常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非常稱讚他。

四、總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是這不能夠成爲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五、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非常響亮,非常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是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