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名人名言經典語錄

1、志不可立無可成之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何所底乎?

王守仁名人名言經典語錄

2、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4、爲學大病在好名。

5、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7、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

8、謙者衆善之基,傲者衆惡之魁。

9、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10、師嚴道尊,教乃可施。

11、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

相關閱讀:

1、明: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點題:立什麼樣的志,成什麼樣的人。

故事背景:

1483年,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相當於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因爲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但他還是很快作出了堅定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明嚴肅地看着老師說:“我認爲不是這樣。”頓了頓,一臉鄭重地繼續說道:“我以爲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感悟】: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中國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強調立志的重要性。明從小立志做聖賢,後來果然成爲聖賢,則爲此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證明

立志爲什麼重要?因爲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複雜的現實之下,纔可能意志堅定、少走彎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標的可能性。

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樣即使不能完全實現人生目標,至少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2、明:我以落第動心爲恥

點題: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故事背景:

1496年,明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爲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

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爲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爲恥。”

【感悟】: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慼,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文天祥說:時窮節乃現。

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自覺和修養呢?明還有一句話,道出了所有: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3、明:他一疑,事就成了

點題:人沒有堅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明在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中,曾用過一個僞造公文的計謀。

他僞造了答覆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實和劉養正投誠的書信,再僞造朱宸濠手下指揮官們的投降密狀。然後讓人去和平時與朱宸濠結交的人相談,在會談結束後故意把這些公文遺落。自然,這些僞造的公文統統都到了朱宸濠手裏。

有地方官員對明的這些計謀不以爲然,問他“這有用嗎?”明不答反問:“先不說是否有用,只說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會疑。”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感悟】:

這個故事,同時告訴了我們修養和做事的祕訣。

對於修養,爲什麼“他一疑,事就成了”?因爲這樣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動,於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計謀、策略只能應對一事,修養則可以應對一生。前者總是悔之晚矣,後者往往有備無患。

對於做事,人往往要麼怯懦,要麼只有血氣之勇。明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攻心爲上,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策。

4、明: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點題: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便能無往而不勝。

故事背景:

有弟子問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明回答:哪裏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明舉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家,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感悟】:

爲什麼“此心不動”是唯一的技巧呢?因爲心不動才能冷靜,冷靜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機面前正常甚至超常發揮,所謂急中生智。如陽明先生所說,這不是天外飛來的。

事事講技巧,似乎看着聰明,其實都是投機者的小聰明。只有真正的的智者,纔會從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實實做功夫。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明在這裏指出了另一條路——努力做學問。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對於才能和修養,讀書學習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5、明: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點題:順應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明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說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明笑了笑,就繞着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不知是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地睜開眼,“啊呀”一聲。

明盯緊他,問:“家裏還有何人?”和尚答:“還有老母。”明再問:“想念她嗎?”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明露出滿意的神色,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