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人語錄說說(通用80句)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這篇文章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名人語錄說說,一起來欣賞吧。

孔子名人語錄說說(通用80句)

1、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2、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3、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0、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1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8、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1、聽其言而觀其行。

22、君子成人之美。

23、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7、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2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1、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2、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4、德不孤,必有鄰。

3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6、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7、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3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41、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4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4、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5、子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6、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7、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8、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49、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0、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1、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5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54、有教無類。出處:論語

5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56、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57、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58、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59、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60、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6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3、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6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5、是故君子動而世爲天下道,行而世爲天下法,言而世爲天下則。

66、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67、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68、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6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7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1、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爲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2、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73、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7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5、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76、不學禮,無以立。

77、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78、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行與言而與之言,講錯。知者不失人,亦不講錯。

80、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