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周國平的語錄摘錄58句

幸福比苦難更有益於精神的健康。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周國平的語錄58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摘錄58句

1、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爲自己命運的主人。

2、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3、輿論很清楚它的敵人是思想,但它從來不正面與思想交鋒。

4、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5、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6、沉默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沉默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

7、如果不說話也不能呢?那就說真話吧,因爲歸根到底並不存在絕對不能說真話的情況,只要你敢於承擔其後果。

8、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它可以幫助你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與自己談心。

9、縱然苦難真有淨化作用,我也寧要幸福。

10、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是屬於我的生命的本質,愈能牽動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11、我們平時斤斤計較於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十分可笑。

12、我相信,終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會對一草一木產生感情的,他會與它們熟識,交談,會惦記和關心它們。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實也更本質。

13、既然禍福如此微妙,互相包含,在每一具體場合,我們又非無可作爲。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在幸運時警惕和防備那潛伏在幸福背後的災禍,在遭災時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災禍身上的轉機。也就是說,在微觀上持一種主動、認真、事在人爲的態度。

14、不過,我不反對這樣做,因爲對於死亡的真正思考是不可能的,我們除了用各種詩意的解說來鼓勵自己之外,還能夠怎樣呢?

15、死有什麼可思考的?什麼時候該死就死,不就是一死?——可是,這種滿不在乎的態度會不會也是一種矯情呢?

16、所謂成熟是指適應社會現成準則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過於專注於精神世界裏的探索,就會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去琢磨如何使自己適應社會。年齡的增長在這裏是無濟於事的,因爲精神的探索永無止境,而且在這一條道路上走得越遠的,就越不可能回過頭來補習處世的基礎課程,就像我們無法讓一個優秀的科學家回到國小課堂上來做一個好學生一樣。

17、外在的眼睛不使用,就會退化,常練習,就能敏銳。內在的眼睛也是如此。對於我來說,寫作便是一種訓練內在視力的方法,它促使我經常睜着內在的眼睛,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那些顯示了意義的場景和瞬間。只要我保持着寫作狀態,這樣的場景和瞬間就會源源不斷。相反,一旦被日常生活之流裹挾,長久中斷了寫作,我便會覺得生活成了一堆無意義的碎片。事實上它的確成了碎片,因爲我的內在眼睛是關閉着的,我的靈魂是昏睡着的,而惟有靈魂的君臨才能把一個人的生活形成爲整體。所以,我之需要寫作,是因爲惟有保持着寫作狀態,我才真正在生活。

18、"以真誠換取真誠!"——可是,這麼一換,雙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誠了嗎?

19、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20、必須說假話的場合是極其稀少的。

21、在任何時候,我的果實與我的精神之樹的關係都遠比與環境的關係密切。精神上的頓悟是存在的,不過,它的種子必定早已埋在那個產生頓悟的人的靈魂深處。生老病死爲人所習見,卻只使釋迦牟尼產生了頓悟。康德一輩子沒有走出哥尼斯堡這個小城,但偏是他徹底改變了世界哲學的方向。說到底,是什麼樹就結出什麼果實。一個哲學家如果他本身不偉大,那麼,無論什麼環境都不能使他偉大。

22、一個人熱愛人生便不能不執著,洞察人生真相便不能不悲觀,兩者激烈衝突又達成和解的結果就是超脫。所以,超脫實質上是一種有悲觀約束的執著,有執著約束的悲觀。仔細分析起來,其中始終包含着悲觀和執著兩種因素,只是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一種恰當的關係,不再趨於一端罷了。我不相信世上有一勞永逸徹悟人生的"無上覺者",如果有,他也業已涅槃成佛,不屬於這個活人的世界了。

23、人天生就是一種浪漫的動物。對於人來說,一切享受若沒有想象力的參與,就不會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象力總是要在單純的物之上添加一些別的價值,那添加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精神價值。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悵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內容。

24、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支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25、應該怎麼生活?這是一個會令一切智者狼狽的問題。也許,一個人能夠明白不應該怎麼生活,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智者了。

26、人生似乎有兩個大忌。一是突遭變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建生活或事業。二是壯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業,含恨撒手人寰。

27、早晨我說:一天很長,人能遍遊整個宇宙。夜晚我說:一天很短,人不能窮盡一個原子。

28、人生一切美好經歷的魅力就在於不可重複,它們因此而永遠活在了記憶中。

29、有時候,我覺得人類的一切觀念在我頭腦裏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都成了毫無意義的聲音和符號。於是,我感到一種解脫,又感到一種惶恐。

30、一個人年輕時,外在因素——包括所遇到的人、事情和機會——對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道路會發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在達到一定年齡以後,外在因素的影響就會大大減弱。那時候,如果他已經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外在因素就很難再使之改變,如果仍未形成,外在因素也就很難再使之形成了。

31、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會建築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紮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僅僅依附於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的內在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浪,例如社會動亂,事業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

32、我曾經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爲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在我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於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裏經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爲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33、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東西是可有可無的,有了也許增色,沒有也無損本質,有一些東西則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復是生活。什麼東西不可缺,誰說都不算數,生養人類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權威。自然規定了生命離不開陽光和土地,規定了人類必須耕耘和繁衍。最基本的生活內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們構成了人類生活的永恆核心。

34、光陰似箭,然而只是對於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便會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趕着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工夫。

35、我唯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

36、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於他最適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於他是否最適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

37、我不喜歡一切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好壞未卜之事,不好不壞之事,等總是無可奈何的。等的時候,一顆心懸着,這滋味不好受。

38、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

39、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40、學會烹調,能燒幾樣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藝本身,而是從中體會日常生活的情趣。

41、天才在同時代人中必是孤獨的,往往受到冷落和誤解,而在後來的時代中,大多數人事實上也是不理解他們的。那麼,他們身後的名聲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42、蓋棺論定也許適用於二、三流的思想家,可是對於天才並不適用。天才猶如自然,本身包含着巨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爲世世代代的爭論留下了廣闊的餘地。有哪一個獨創性的思想家,不是在生前死後戲劇性地經歷着被誤解、被"發現"、又被誤解、又被重新"發現"的過程呢?

43、但問題仍然存在:即使後來的天才理解先前的天才,可是這後來的天才在自己的時代仍然是孤獨的,他對先前天才的評價卻何以得到人們的公認呢?

44、一個人如果過於專注於精神世界裏的探索,就會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去琢磨如何使自己適應社會。年齡的增長在這裏是無濟於事的,因爲精神的探索永無止境,而且在這一條道路上走得越遠的人,就越不可能回過頭來補習處世的基礎課程,就像我們無法讓一個優秀的`科學家回到國小課堂上來做一個好學生一樣。

45、我的所謂"成功"(被社會承認,所謂名聲)給我帶來的最大便利是可以相對超脫於我所隸屬的小環境及其凡人瑣事,無須再爲許多合理的然而瑣屑的權利去進行渺小的鬥爭。那些東西,人們因爲你的"成功"而願意或不願意地給你了,不給也無所謂了。

46、通宵達旦地坐在喧鬧的電視機前,他們把這叫做過年。

47、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我們沒有工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

48、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懷人生,因爲說到底,人生在世也無非是孤身逆旅罷了。聚散乃人生尋常事,卻也足堪嘆息。最可嘆的是散時視爲尋常,不料而聚無日,一別竟成永訣。或者青春相別,再見時皆已白頭,彼此如同一面鏡子,瞬間照出了歲月的無情流逝。

49、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50、保護心靈的健康。我自知能夠超脫。

51、大智慧者必謙恭,大善者必寬容,大自滿者往往謙虛溫和。有宏大造詣感的人,必定也有容納萬物,寬待衆生的襟懷。

52、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於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恆。由於人本身的侷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53、什麼叫事業?自己的能力在裏面得到最好的發展,這個領域就是你的事業。

54、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55、大哲學家也能殊途同歸,最後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守護人性,提升人類的精神水準。我不認爲唯物和唯心的劃分上有什麼意義,我們把一個哲學家歸類到唯物還是唯心,這常常是牽強附會的,是貼上一個標籤。凡是大哲學家,各有各精彩,你要學會欣賞他的精彩之處。

56、有錢的窮人不是富人;有權的庸人不是偉人;有學識的笨人不是聰明人;有聲譽的壞人不是好人。

57、悟性這個東西是你本來就具有的,但是要開啓它,開啓的一個辦法就是讀好書,讀那些有非凡悟性的大師們寫的書,他們會幫助你形成和堅定正確的價值觀。

58、對於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快樂。對於沉溺於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