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上溝通的技巧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說:“管理上司是下屬經理人的責任和成爲卓有成效的經理人的關鍵(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不善於管理上司的中層,自己的能力會被否定,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致使每次提案打回票、意見不被重視……那麼,中層領導如何有效地與上司溝通,做到合理地請示與彙報呢?

如何向上溝通的技巧

一、站在上司的角度與其溝通

作爲中層領導應懂得,不要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爲上司有上司的不易,只有體會上司的難處,以朋友之態支持他,漸漸你纔會發現,與上司溝通起來其實並不難。

一段時間以來,令張元十分棘手:自己剛任公司銷售總監不久,就因爲與頂頭上司王總意見難以一致而很難打開工作局面。更令張元心急的是,搞技術出身的王總總喜歡對銷售部門的事情橫加指責,使大家有苦難言。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一方面公司的業務下滑了10%,另一方面上下夾攻,夾在中間的張元有苦難言。看來,必須要與王總溝通溝通了。但是,如何入手才能讓溝通變得順暢呢?

張元考慮了很久,終於出招了:爲了照顧王總的面子,他首先總結了過去的失敗經驗,並檢討自己,然後提出挽救和解決的辦法。在提交的書面報告中,他把解決問題的幾種方式、路徑及其利弊得失等都詳細列出,還分析了當前的市場形勢,並列舉了競爭對手的成功案例,然後去虛心地請教王總。漸漸地,王總逐漸採納了張元的意見和建議,也不再對銷售部門的工作橫加指責,不久,銷售業績開始回升了。

人總有自己的習慣,上司也有自身的管理喜好,當兩者不相匹配時,就產生了矛盾,而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是換位思考。張元與上司溝通的成功之處在於,第一,他沒有排斥上司的觀點,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最終是爲了維護上司的權威,出發點是善意和良性的;第二,爲了更有效地說服上司,他列舉了上司所關心的一些事實,然後進行重點說明,進而達到說服效果,這完全是站在上司的立場考慮,也是出於對上司的愛護。由於他的溝通策略能充分照顧到上司的面子和自尊,所以才容易被上司接受。

當然,中層在與上司溝通時,應以面對一切,寬容地對待上司,既不把上司看成“神”,也不可將其看成“惡魔”,別忘了他只是個普通的“人”。因此,站在上司角度看待問題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二、溝通時,適當“投其所好”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上司的眼中,所有的下屬並沒有太大區別。能否在上司心目中佔據特別的`位置,能否對上司施加特別的影響力,取決於你,而不是你的上司。如果中層領導能讓上司充分感受到你的“分量”,那麼你將能夠對他(她)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因此,中層領導要從上司的情感人手,摸透上司的心思,瞭解上司的特點和好惡,投上司之所好。

由此可見,中層領導要想讓溝通變得更順暢,乃至獲得事業f:的成功,投上司之所好十分重要。

三、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上司溝通

中層領導與上司相處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包含着十分豐富的內容,也涉及許多的問題,由於個人品質、愛好和性格方面的諸多差異,對於不同的上級,應選擇不同的溝通、相處方式。

1.“完美型”上司

在面對“聽覺型”上司時,中這種類型的上司,會要求下屬層領導切不可搞長篇大論的書面報要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當中層領告,而應抓住重點進行口頭彙報,導與這類上司溝通時,先要仔細想如此才能讓溝通變得順暢。清楚自己的方案是否周全,最好反覆推敲自己的彙報方案,遇到上司挑剔時也要表示理解。

2.“閱讀型”上司

針對“閱讀型”人格類型的上司,最好以書面彙報爲主,在口頭彙報時要言簡意賅,不要侃侃而談,多借助資料讓上司來了解你的工作。

3.“力量型”上司

這類上司的干預性強、控制慾強,並且習慣於掌握周邊的工作環境,在競爭中始終要求佔上風。在與這類型的上司溝通時,切忌不可與其發生正面的衝突,要講究策略,採取溫和、迂迴的方式進行溝通。

總之,每個上司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中層領導要學着適應他的風格,在相處過程中找到與上司的共性,用心去熟悉上司的心理特徵,並根據其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如此才能使溝通的有效性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