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要學會不同應對方法

今年頻發的校園惡性事件引起公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調查發現,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比例在14%左右。

面對壓力要學會不同應對方法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適應性問題,包括環境、生活、學習的不適應;人際關係問題,包括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戀愛關係等方面的困擾;學業問題,包括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成績不理想等;就業和發展問題,包括就業期待過高、競爭壓力和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由於不同年齡段壓力源不同,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焦慮的主因和程度也就有所差異。

瀋陽某高校大一學生小陳大學生涯的第一學期過得並不舒心,同寢室男生小張的不拘小節經常令他覺得很煩惱。除了進出寢室關門聲過大、打電話時間過長外,最讓小陳頭疼的是經常被小張洗完的襪子上的水滴到頭頂。內向的小陳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默後,不得不來到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接受心理疏導。

由於現在的90後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缺乏和同齡人親密接觸的機會,因此在生活習慣上對其他人的容忍度較低。當他們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後,肯定會面臨着一個人際關係的適應問題,尤其是大一新生,這方面的'困擾會更明顯一些。到了大二大三之後,這種人際關係的困擾又會增加戀愛關係、社團關係等。遇到這些問題,只要適當調整自己的適應能力,抱着寬以待人的態度就可以了。

開學已經研三的林晗雨這個暑假過得一點兒都不輕鬆,明年就要面臨畢業就業的她忽然發現,自己所學的文科專業在就業中幾乎毫無優勢可言。在和本科生們擠了幾場招聘會之後,晗雨感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

由於碩士生羣體普遍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因此未來就業期待也較高。當他們發現一貫優秀的自己在就業大軍中優勢並不明顯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和對自己失望的心理。到底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單位工作,是直接就業還是考博,是困擾碩士生的兩大焦點問題。尤其是對就業問題的擔心,最容易引起碩士生的心理波動。當面臨這些問題時,不妨去請教導師或者諮詢父母的意見,讓他們幫助自己做出決定。

博士生涯已經進入第四年末,馮佳佳最近感到有些心力交瘁。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畢業論文還沒有獲得導師首肯,接下來的論文答辯也覺得心裏沒底,不知道會不會影響自己的畢業時間?

目前博士生的學業負擔確實較重,面對各種論文指標的要求,超過半數的博士生感覺壓力不小,尤其是女博士學業壓力會更大一些,而男博士則更容易受到經歷壓力和情感問題的困擾。

對抗學業壓力其實很容易,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態放輕鬆,其次要改變博士生娛樂活動少、交往空間窄的現狀,平時多參與各種文體活動,積極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要多和導師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不僅能充分豐富自己的學術知識、提高科研能力,還能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和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