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有效溝通

如何做好有效溝通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資料,歡迎閱讀哦。

如何做好有效溝通

  如何做好有效溝通

這是一個似乎老掉牙的家喻戶曉的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無奈,只好聘請小巧玲瓏的鑰匙來試試,只見弱不禁風的鑰匙輕輕地鑽進鎖孔,輕巧地一轉身,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粗大的鐵桿不解地問:“論身體你沒有我大,論體力你更是比不上我,爲什麼你就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小巧的鑰匙說:“因爲我最瞭解他的心。”

其實,每個人的心就像上了鎖的大門,即便你力大如牛,如果沒有同理心,仍然打不開別人緊鎖的心門。

同理心(Empathy)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最早由人本主義大師卡爾?羅傑斯提出。所謂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其實,同理心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無論在人際交往中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只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儘量瞭解並重視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決方案。尤其是在發生衝突或誤解時,當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中想一想,也許就可以瞭解到對方的立場和初衷,進而求同存異、消除誤解了。

其實,同理心本身並不是什麼新的想法。“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是說,當自己成爲一名老闆或上司時,要多考慮一些下屬和員工的利益,給員工多一些關懷和鼓勵;當你是一名員工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老闆或上司的難處,給他們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說,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夠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或不願意接受的待遇,千萬不要施加給別人;另一方面,應根據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歡的東西或願意接受的待遇,並儘量與他人分享這些事物和待遇。

生活中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強調的也是同理心。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善於體察他人的意願,樂於理解和幫助他人,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最值得大家信任。

加班是我們職場人經常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夫妻之間因爲加班平添了不少矛盾和煩惱。但是,學會用同理心處理諸如加班之類的問題,將使你和你的家庭、老闆、上司、同事或下屬等,增加相互理解,獲得和諧關係。

在職場,上司與下屬關係的和諧恐怕是最重要的了。上司與下屬之間其實都渴望被理解,可是,現實的情況是,上司與下屬之間的矛盾又有一大部分是由於互不理解造成的。

上司認爲應該這樣做纔對,而下屬則不以爲然。更糟的是,當上司與下屬的意見發生衝突時,如果雙方都只知道表述自己的想法,對方就多半會認爲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無法繼續溝通下去。

長此以往,上司和下屬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一有意見不合,雙方都會“條件反射”似地立即否定對方的意見。反之,如果上司先從下屬的出發點着想,或者下屬先從上司的出發點着想,雙方互相體諒、互相理解,矛盾和衝突發生的機率肯定會降低不少,工作效率也肯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任何人都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缺乏同理心的人只會霸道、武斷地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反之,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則會先把自己的意見或忠告放到一旁,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當別人表達意見時,不僅要理解他的立場和感情,還要設法使對方明白自己已經完全瞭解他的想法。這麼做除了能表達尊重和誠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對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醫生可以靠悉心傾聽並獲得病人的徹底信任一樣。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這條永恆的成功法則適用於每一個地方。因此,我們應該凡事爲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

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們具有了同理心,設身處地地體察對方的立場、觀點、感受、難處,那麼,老闆和員工之間、上司與下屬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業務員與顧客之間,等等,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照顧,多一份體貼,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加和諧、更加融洽、更加溫馨!

溝通與團隊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爲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埃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麪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爲什麼要下水,他問:“爲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溫情的鑰匙

那時,我在深圳一傢俬人超級市場打工。每天卸車、裝貨,馬不停蹄揮汗如雨。可那位林經理卻對我們很苛刻,幸好他的侄子,也就是我們的頂頭上司倉庫保管林愷還算通情達理,對我們格外關照。

某天清點倉庫時,林經理髮現少了幾包煙和幾箱泡麪。他便大動肝火,揚言一定要揪出那個不識好歹的"賊"。平時倉庫的鑰匙都是放在值班室的抽屜裏。爲此,林經理就一個一個把我們叫進辦公室審罪犯似的`審我們,讓我們大爲惱火。

查無結果,林經理一氣之下,讓林愷掌管倉庫的鑰匙,防賊似地防着我們三個打工仔。後來,倉庫裏貨物又神祕地少了一些。於是我們每個人就如驚弓之鳥。

林愷握着那串鑰匙去找林經理。半夜纔會來了,喜笑顏開地對我們三個說:"虛驚一場,我和林經理一查進貨單才發現,原來去年年底訂貨時香菸比往年少訂了幾條,泡麪的訂量也有問題。"

我們三個這才舒了一口氣,怨聲載道起來。

接着他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裏掏出一大把鑰匙,說:"年關已近,倉庫裏的工作一定很忙,林經理讓我給你們每人配一把鑰匙,以便於隨時工作。他也讓我轉告你們別介意,他這個人的脾氣不好,見不得雞鳴狗盜之事。"

握着金閃閃的鑰匙,我們有了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工作自然也幹得盡心盡力。當卸下一車貨時,我們就齊心協力地清點,入庫,配合默契。有時清點完,略有剩餘時間,我們就再清點一遍,以保證準確無誤才入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爲疏忽露點多點之事時有發生。所以我們商量,工作雖然卑微,可爲了那串鑰匙裏的信任,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倉庫失竊的事情自然再也沒有發生過。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串鑰匙,根本就打不開倉庫的大門。難怪那些日子林愷總是第一個上班,早早地打開門。因爲林愷發現,一個人心中的委曲多一點,付出就會少一點;付出少一點,獲得就會少一點。那時我們少的是別人的信任,別人的尊重,甚至別人一點點的溫情。這才導致了倉庫的"失竊",其實倉庫裏丟失的貨品就是被我們三個偷走的,被我們三顆充滿委曲、不甘且疏忽的心"偷"走的。

於是,他用一把鑰匙,一把打不開倉庫大門卻用溫情打造的鑰匙,打開了我們的心門。

能打開所有門的鑰匙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所大學裏當宿舍管理員,有一次聊天,她告訴我一件有趣的事情。

她管理的那個樓住着一羣男生,每個宿舍四個人,每個人一把鑰匙。這些學生很愛睡懶覺,總愛拖到快上課了才匆匆忙忙地起來刷牙洗臉,然後直奔教室。等到下課回來,一摸口袋,壞了,鑰匙忘在宿舍裏了,於是只能等其他同學回來開門。四個人中總有一兩個人帶着鑰匙。

可總有那麼幾次,四個人全忘了帶鑰匙,於是全被堵在宿舍外了。沒辦法,只能來找宿舍管理員,也就是我的朋友,她保管着整個樓所有宿舍的備份鑰匙。

次數多了,朋友便覺得麻煩。她定了個規矩,每個宿舍每學期來找她要鑰匙的次數不得超過三次,超過三次者,自己找工具把鎖撬開,然後再掏錢買把新的。

期末的時候,朋友把所有宿舍的情況做了一次統計,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5樓幾個連在一起的宿舍,501到506,居然一次也沒來麻煩她開過門!一次記錄也沒有的宿舍不是沒有,可現在有六個宿舍,而且還是連在一起的。這引起了朋友的興趣。

爲了解開心裏的疑團,朋友特地敲開了504的門,終於知道了他們的祕密。原來,他們每個宿舍都另外配了一把新的鑰匙,存放到下一個宿舍中。這麼說吧,把六個宿舍和六把鑰匙分別編上號,他們的辦法就是:把鑰匙一存放到宿舍二,把鑰匙二存放到宿舍三,依此類推,最後把鑰匙六存放到宿舍一。

這麼一來,二十四個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帶了鑰匙,那所有人都不會被堵在宿舍外,因爲只要有一把鑰匙,就能先打開一道門,然後取得第二把鑰匙打開第二道門,就這樣,一直到打開所有的門。

聽到這裏,我忍不住拿出筆來算了一下。假設每個學生忘記帶鑰匙的機率是50%(實際上應該小於這個數字),那麼會不會出現二十四個學生都不帶鑰匙的情況呢?理論上是可能的,由概率論可以算出,這個機率應該是1/16777216————幾近於零!

我不禁佩服起這一羣聰明的小夥子來。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合作。一盤散沙,各自爲戰時,每個人都有手忙腳亂的時候;而只有並肩站到一起,共同面對問題,才能挖掘出最大的潛能,這時候,問題往往變得不堪一擊,因爲這時候,每個人手裏都多了一把鑰匙,一把能打開所有門的鑰匙。

汽車的馬力有多大

奧克拉荷馬州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該地的所有權屬於一位年老的印地安人。這位老印地安人終生都在貧窮之中,一發現石油以後,頓時變成了有錢人,於是他買下一輛卡迪拉克豪華旅行車,他買了一頂林肯式在禮帽,結了蝴蝶領帶,並且抽一根黑色大雪茄,這就是他出門時的裝備。

每天他都開車到附近的小奧克拉荷馬城。他想看每一個人,也希望被每個人所看到。他是一個友善的老人,當他開車經過城鎮時,會把車一下子開到左邊,一下子開到右邊,來跟他所遇見的每個人說話。

有趣的是,他從未撞過人,也從未傷害人。理由很簡單,在那的大汽車正前方,有兩匹馬拉着。

當地的技師說那輛汽車一點毛病也沒有,這位老印地安人永遠學不會插入鑰匙去開動引擎。汽車內部有一百匹馬力,而現在許多人都誤以爲那輛汽車只有兩匹馬力而已。

啓示:現在的科學表明,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所開發使用的能力是其本身所擁有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問題的關鍵不是我們笨,而是我們要學會"插入鑰匙去開動引擎",調動我們內在的能力去爲我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人類最大的悲劇並不是天然資源的巨大浪費,雖然這也是悲劇。但最大的悲劇卻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通天塔

《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異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華的巴比倫城。

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人們爲自己的業績感到驕傲,他們決定在巴比倫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頌自己的赫赫威名,並作爲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標記,以免分散。

因爲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階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順利,很快就高聳入雲。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因爲上帝是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們這樣統一強大,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

人們各自*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就難免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鬥毆。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

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人類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終於半途而廢。

團隊沒有默契,不能發揮團隊績效,而團隊沒有交流溝通,也不可能達成共識。身爲領導者,要能善用任何溝通的機會,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溝通途徑,與成員充分交流。

惟有領導者從自身做起,秉持對話的精神,有方法、有層次地激發員工發表意見與討論,彙集經驗與知識,才能凝聚團隊共識。團隊有共識,才能激發成員的力量,讓成員心甘情願地傾力打造企業的通天塔。

一個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進時,若不隨時與同伴交流溝通,便會很快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