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就業帶動創業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同樣,《就業促進法》也明確了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法理地位。這一信號反映了積極就業政策的新發展。

如何以就業帶動創業

當前,我省正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其最終目的,是爲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把改革開放和創業創新的成果轉化爲人民的福祉。我們更應適時轉變工作思路,抓住創業帶動就業戰略部署。

一、創業帶動就業剖析

中央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擴大就業的政策手段選擇範圍擴大到更加綜合的領域,即通過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創造更加有利於創業的政策環境,包括改變勞動者的就業觀念,促進小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就業的發展等等。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就業的擴大,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各種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實現的。當前,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在總結近年來就業工作的實踐,深入認識擴大就業的規律,科學分析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一是針對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呈下降趨勢的特點提出來的。近年來,由於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我國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的作用有所減弱,有關數據表明,“九五”時期經濟每增長一個 1

百分點,可帶動就業增長0.13個百分點。但到“十五”時期,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明顯下降。“九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帶動90多萬人就業,“十五”時期下降到帶動80多萬人就業。

二是依據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提出來的。勞動者在創業的時候,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通過合夥創業、組建公司、個體經營等方式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創業主體。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企業改制重組,許多失業人員不是等着國家或企業給自己重新分配崗位,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艱苦創業,不但自己當上了創業者,還帶動或幫助同自己一起失業的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如我縣失業人員“創業新星”畢鳳英在克服資金、技術、廠房設備等等難題下,帶領了6名失業人員毅然創立了“百歲坊”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同時解決了30—100名季節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而廣傳爲佳話。

三是着眼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提出來的。目前,不論是學有所長的大學畢業生,還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年輕打工者,以及經濟轉型產生的失業人員,就業時多數都是託親靠友,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地去創業、去辦企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普查,我國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只有2.5個,比一般發展中國家還少22—27個。企業數量少,就業的容量當然也就小。另據2001年我縣失業人員調查顯示,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只佔7.4%,發展空間大,迴旋餘地大。

二、創業帶動就業的現實障礙

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近幾年來浙江促進就業工作一大特點和亮點。浙 2

江省是一個市場經濟相對發展比較成熟的省份,桐廬也不例外,如分水制筆、橫村針織、富春江機械製造等塊狀經濟在市場上佔有一定地位,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極大地促進了就業的擴大,爲穩定就業局勢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當前以創業帶動就業路徑的構建,還面臨着許多課題和挑戰。

一是缺乏創業的環境氛圍和進取精神。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小富即安”的心態較爲普遍,淡化了創業進取的精神。想創業的被認爲是“冒險的行爲”,是不守本份。甚至有的青年人,寧肯背上“啃老族”的罵名,都不肯邁出創業之路。而我們的程式化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未能培育起青年創新冒險的精神,更缺乏對失敗的包容。

二是缺乏強有力的融資扶持體系。對於“上要養老、下要顧小”的失業人員來說,籌集資金更存有相當大的難度,資金問題也一直困擾着已創業的失業人員,他們創業資金有限,支付了開辦費用和設備投資後,只能小規模維持,想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小額貸款往往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如2017年,我縣小額擔保貸款審覈只通過11筆貸款,發放32萬元。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及其他青年人來說也如此,資金短缺是一個瓶頸問題。

三是缺乏創業的支持系統。要提高創業成功,關鍵在於我們的公共服務,是否真正能夠爲創業者排憂解難,從而使創業者全身心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有部分失業人員有創業的願望,但對創辦什麼項目拿不準,找不到適當的創業目標,有的有好的創業意圖,但對市場需求不瞭解,不敢投資,有的得到不可靠的信息,盲目投資,結果投入的

《如何以就業帶動創業》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