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企業文化前景的看法

落實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國企業才能不斷提高和增加競爭力。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中國企業文化前景,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中國企業文化前景的看法
  中國企業文化前景

早在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就在國有企業界火了一陣子,雖然國有企業界對企業文化關注較多,但很多企業領導與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許多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爲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誌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

國有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是一種經濟文化

國有企業文化從形式上講,它屬於思想範疇的概念;從內容上講,它反映了企業的現實運行過程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從性質上講,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導的價值理念,而是企業必須要執行的付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從屬性上看,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也就是企業的靈魂;從作用上看,它注重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作爲包裝企業的價值理念存在,它不是宣傳企業的價值理念,而是要解決企業問題的價值理念。國有企業文化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其它文化形態的內容,國有企業文化是國有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學的內容,其真正內涵是一種經濟文化。縱觀企業文化的理論研究方法,規範分析多於實證分析,企業文化作爲一種經濟文化缺乏經濟學方面的理論根據。但是,企業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運行,企業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課題。企業文化是影響和決定企業經濟發展的一種力,正如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賈春峯所說:“我們常說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那麼這個力有多大?這個力表現在哪些方面?從國內外一些企業文化搞得好的企業來看,企業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勵力,第三是約束力,第四是導向力,第五是紐帶力,第六是輻射力。”可見,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經濟文化,而且是一種決定經濟發展的核心力。

新時期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和增強競爭力

企業文化作爲一種經濟文化,與其它羣體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並且與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有機結合的一種最爲積極活躍的羣體文化。可以這樣認爲,企業文化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爲了謀求生存發展,而推出的“以人爲本”的凸顯人文關懷的經濟管理模式,既是對傳統的“以物爲本”的管理經濟理念的變革,也是對單純地以經濟爲手段管理經濟的超越。爲此,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和增加競爭力。

首先,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要科學地確定企業文化的內容。國有企業文化的內容既不是簡單的“企業”+“文化”,也不是複雜到“企業文化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裏裝”。國有企業文化內容往往具有企業自身的特殊性,如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絕不會完全相同。同一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其企業文化也不盡相同,可見企業文化的內容不能簡單的“複製”與“克隆”,所以,國有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正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共性與特殊性,科學的確定企業文化內容。

其次,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結合國有企業的目標和任務考慮國有企業文化的模式。世界經濟形勢在不斷變化,企業文化是一種動態的經濟文化,尤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必須是潛移默化,長久不斷充實發展和在認同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建設。只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文化。

建設企業文化首先就要衝出陳舊觀念,習慣及制度的束縛。企業文化要保持先進性,只有把握其本質,與時俱進。國有企業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主要任務就是培育創新型的企業文化。這就是說國有企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文化的漸進性,結合企業的未來目標和任務考慮企業文化的模式。

第三,根據國有企業的內部現實條件和外部客觀環境,形成國有企業的共性文化與個性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具有共性,即企業文化建設的出發點是給企業提供實現其目標的土壤,企業文化建設主要側重在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爲規範、行爲方式等方面。同時,不同的企業處於不同的內部與外部環境中,企業文化的特徵又不相同。國有企業要博採衆長,因企而宜,其中尤其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個性發展,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風格。

國有企業要有戰略觀念,持之以恆建設國有企業文化

在激烈變化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中,國有企業爲謀求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強化以下發展戰略觀念:

①市場觀念。市場是聯繫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必須樹立起現代市場觀念,堅持一切爲了客戶的.思想,敏銳地把握市場脈搏,以富有獨創性的生產經營佔領市場。

②效益觀念。市場經濟是一種要求企業自負盈虧的經濟形態,國有企業的投入和產出都必須經過經濟覈算,這要求協調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並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創造最佳效益。同時,不僅單純追求最低的創造成本,更要力求使產品製造成本與使用成本之和達到最優化。

③競爭觀念。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則,也是市場的競爭規律。在日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國有企業必須樹立起公平競爭,合法競爭的競爭觀念。在21世紀,傳統的質量競爭、價格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被嶄新的人才競爭、速度競爭、時間競爭等競爭形式所取代。因此,國有企業必須在競爭觀念的指導下,率領全體員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

④信息觀念。信息是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傳播性、反饋性和時效性等特點。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信息業也越來越成爲現代企業激烈競爭的焦點,只有那些對信息具有敏銳洞察力,迅速應變力的國有企業才能擔負起在現代競爭和未來競爭中獲勝的歷史使命。

⑤人才觀念。人力資源是國有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如何獲取、保留優秀人才,做到以人爲本是國有企業戰略發展中必須思考和重視的重要問題。

⑥信譽觀念。信譽是國有企業在社會上所享有的聲望,具體包括產品信譽和社會信譽。信譽至上,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國有企業戰略觀念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⑦服務觀念。國有企業必須樹立“大經濟”的全面服務觀念,包括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後服務在內的完整的、全面的超值服務觀念。

國有企業不僅要積極強化以上發展戰略觀念,還要從以下方面積極探索,持之以恆地不斷建設和創新國有企業文化:

第一,突出重點,塑造靈魂。企業文化其理論博大精深,其內容豐富多彩,但其最深奧、最具魅力的內容是企業理念和企業精神,它們是企業文化的靈魂。因此,要精心提煉出最適合本企業發展、最有價值、最有特色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並加以確立和塑造。

第二,廣泛宣傳,形成共識。國有企業要着眼企業發展戰略,讓企業文化的價值理念被企業全體員工所共享,就必須在本企業範圍內廣泛宣傳倡導,形成共識,貫徹落實。

第三,領導帶頭,身體力行。國有企業領導者是國有企業文化的龍頭,要塑造和維護國有企業的共同價值觀,領導本身就得成爲這種價值觀的化身,並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全體成員灌輸這種價值觀。領導者要充分發揮倡導作用、典範作用、推動作用、創新作用,既要注重對國有企業文化的總結塑造、宣傳倡導。也要表率示範,在每一項具體工作中都體現企業的價值觀,並不斷創新。

第四,完善制度,體制保證。企業文化是一種軟硬結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設國有企業文化時應軟硬兼施,相輔相成。在培育企業員工整體價值觀的同時,必須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範。同時,在建設國有企業文化時,要調整好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設所要求的組織體系,並去實踐不斷變革、完善。

第五,樹立榜樣,典型引導。發揮榜樣的作用是建設國有企業文化的一種重要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體現價值觀念的個人和集體樹爲典型,大張旗鼓進行宣傳、表彰,並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不斷調整激勵方法,將有利於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第六,加強培訓,提高素質。要對企業文化進行系統性探討研究,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和思想薰陶,始終把企業精神的塑造和弘揚作爲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員工基本素質,是建設國有企業文化的基礎保證。

第七,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新時期國有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就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保持企業文化的先進性,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文化體系。人類已跨入一個全球整合的時代,即全球一體,全球溝通和全球競爭的時代。這給新時期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要求:

一是精心設計國有企業文化內容,充分認識國有企業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作用,不斷實現企業文化提升。這要求國有企業對每個發展時期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價值觀進行整合,從正確、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斷創新企業文化的角度出發,精心提煉出適合本企業發展的企業精神、企業宗旨、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經營戰略等價值理念,並迅速轉變成企業全體員工的共識,化爲企業員工的自覺行爲,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中去,大力抓好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才能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文化競爭力,最終推動國有企業價值與員工個人價值的共同實現。

二是建立學習型國有企業,增強國有企業文化發展後勁。在知識經濟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要想在當今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斷學習,及時瞭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學習層出不窮的新知識。建立學習型國有企業,培養整個企業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思維能力,建立起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橫向網絡式的、符合人情的、能持續創新發展的國有企業文化。

三是國有企業要重視中外企業文化衝突,建設“合金”企業文化。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外企業文化相互融合,優勢互補,成就一種“合金”企業文化已是企業文化發展的大趨勢。國有企業爲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要自覺地借鑑中外優秀的企業文化,因企制宜,爲我所用,不斷創新,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建設出與時代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有企業個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文化。

  中國企業文化的特點

一是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與西方的世俗化的人文精神不同,中國的人文精神側重於倫理教化,而中國人文精神的最經典的表述就是“以仁化人,以道教人,以德立人”,這是儒家倫理之將人“文”化或以“文”化人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二是與西方的分析思維相對照的整體思維方式。強調天人協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協調觀就是要求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做到“適度”,以“中庸”爲好。所謂的“求致和”就是要求人們互相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企業文化一般具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政治色彩濃厚,是一種政治與經濟相結合的具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特徵的企業文化,企業成了獨具特色的政治與經濟相結合的社會組織。

第三,注重倫理道德,表現出濃厚的倫理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不是以客觀經濟效果作爲價值評判的依據,而是以道德規範和倫理標準作爲衡量的菡本價值準則。

第四,“人治”、“情治”與“法制”相結合的非制度型的企業文化。第四,企業個性不鮮明。我國的企業文化就其主要內容而言,實質上主要是由三部分構成的:第一部分是政治思想,第二部分是倫理道德,第三部分是經營管理方式和企業內部氛圍,其中倫理道德和政治思想佔了最重要的位置。我國企業文化之所以形成這種注重倫理道德的特徵,原因就在於傳統的倫理文化的影響和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集權管理模式的滯後效應。

  中國企業文化的哲學性質

中國的五千年曆史中蘊含着豐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理論,這種趨勢的發展勢必具有潛在的、深刻的歷史、經濟根源,正如樹無根不活,企業文化無根不立。在中國早期的整套理論體系中,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對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起着基礎和滲透的作用,同時對經濟、政治、社會也產生巨大的影響。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不得益於儒家文化。  中國有句俗語:“小勝考智,大勝考哲。”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中庸、知行等方面的內容。傳統文化建立的根基有三個方面:

宇宙人生的真相——“一體論”。“一體論”源於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謂“天人合一”,是指天與人既分又和,非一非異。天不是人,人不是天,所以相分、非一;但人又是天的產物,又內在統一,所以又相和、非異,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企業和僱員的既得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一致的,就有如天涵蓋人,而人的活動又會改變天。雖然僱員的短期目標可能利己性多一些,但從長遠的角度講,這種短期目標會最終與企業的長期目標彙集,帶領企業向前發展,所以企業和僱員應該同存共生,互利互惠。

人類應有的態度——“天下爲公”。“人之爲人本於天”,人的本性即天性,天性是無私的,是公正的,是公平的。“天下爲公”代表企業是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和統一,企業運作的一切因素都應以企業的利益爲前提,對於企業資源應平等的運用和分配,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分配。

人類最基本的品德——盡孝報恩。“孝”是儒家文化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人之行,莫大於孝”,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孝”不僅是中國基礎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行文化的靈魂。企業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人的這種自發性,儒家文化的盡孝報恩思想能夠解決人的自覺和自我約束的問題。因此,在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人就成爲企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企業文化的主體和建設核心就應以人爲本,建立和健全人本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