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考察報告

一、 考察目的:

烈士陵園考察報告

景觀設計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含義,它是多元素的組合,包括田野、建築、山體、森林、沙漠、水體及居住區。它包含了所有視覺影像的含義,並不像通常意義上的風景、景緻。它同時寄託了一個時代人們的理想和追求,不同時代的景觀設計也反應了同時代人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

作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我們,有必要去研究這樣一門學科,理論的知識只是我們上課所要掌握的基礎,而實踐檢驗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帶着對景觀設計的初步瞭解,到廣州烈士陵園來考察一下這裏的景觀設計的一些要素,鞏固課堂理論基礎知識。

二、 考察時間、地點:

2017年9月3日星期二 廣州市烈士陵園

三、 考察要求:

[1]考察其佈局形式屬於什麼佈局類型。

[2]各個景區都是用的什麼造景元素來造景的。

[3]各造景元素的特點是什麼?

[4]景區內有無對景、障景、框景、借景等處理方法。

四、考察內容:

烈士陵園是典型的嶺南特色園林景觀,湖光瀲灩,綠樹垂蔭,曲徑延綿,鳥語花香,綠蔭芳草和碧水間座落着各具特色的紀念亭,其佈局形式有規則式、自然式,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幾何規則式,東面園林部分則是自然式風格。

烈士陵園主要分爲東西兩個區域,西區是作爲紀念性的一個環境區域,所以在整體佈局類型上是屬於絕對中軸對稱的佈局形式,也就是規則式的佈局形式,這種佈局形式的環境效果往往給人以莊重、嚴肅、崇高、純淨等特徵,充滿秩序感。對革命烈士的一種尊敬和敬仰,這也是設計師在佈局時候所要達到的效果。主景是佈置在軸線端點,以突出紀念性的主題。爲了達到更加強烈的視覺焦點的限定,以踏步、平臺、廣場重複交替的形式接近主景,使遊人產生仰視的效果,以突出主體的高大,多數採用借景方式,表現人們的景仰之情。廣場兩旁的修剪整齊的松柏,也是中軸對稱的一個造景元素,它的寓意也是希望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

不朽的一個紀念元素。

廣場到英雄紀念碑雕像採用的就是

對景的形式,對景一般是指景觀中景點和

景點之間具有透景線而形成人與景或景

與景相對的關係,而這裏體現的就是人與

景相對的一個關係。廣場也是人羣的集散

地,休息、賞景和鍛鍊是人羣最主要的活

動,人羣的年齡階段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

爲主。

而東區的景觀佈局形式冊則主要是自然式的形式,自然式的環境效果就是自然、放鬆、休閒、隨意。但是在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到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這一大跨度的空間還是一個規則式的景觀佈局形式,也是屬於紀念性的一個環境,但整個東區的主要佈局還是自然是爲主。自然式的環境佈局形式在中國傳統園林中是最主要的一個佈局形式,特別是像蘇州園林這樣的一些私家園林裏面,設計師爲了追求那種意境的美感,院內的環境佈局基本上是自然的一個環境,但烈士陵園的東區的自然式佈局就和這些園林有一定的區別,特別像湖岸線的處理,雖然也是自然曲線,但是在近水處會有一些人工的攔水築造,這是爲了現代公園管理的一個需要,這是最主要的區別。

西區的置景形式也有對景的形式,也會有一些漏景的處理,在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的中軸線上,我們觀察到這裏的造景形式會跟入門廣場有一定的區別,總的主景是在入門廣場的位置,但這裏的主景也是被提高的一個形式存在,其中景物的佈置也有一點區別,會出現一些鐵樹、高大的松柏等來佈置,但也都是修整過的形式,還有一些幾何形態的水體等這些都是體現紀念性的佈局。

五、 結語

烈士陵園的整個空間的造景元素大多以植物爲主,水體、建築、廣場道路起到烘托作用。植物在空間圍合和氣氛營造上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多采用紀念性的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樹種,靈活運用植物造景的各種手法,多在意境營造上下功夫。其中紀念性空間跟遊覽性空間的這種關係分得很清楚和明顯,這種規則式和自然式的銜接也十分微妙。烈士陵園的環境設計立足於傳統地域革命歷史文化的'特點進行規劃,環境的使用者在長期的參與過程中逐步產生認同感、歸屬感。沒有這種地域特色,大衆的認同感、歸屬感的產生就無從談起。好的環境空間設計可使陵園外部空間成爲既滿足陵園特殊功能活動,又符合藝術審美要求、並能優化生態環境的複合載體,使陵園外部空間產生獨特魅力。

烈士陵園考察報告 [篇2]

一、考察目的:

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並監理設計的實現。

《烈士陵園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