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如何尋找靠譜的合夥人

創業公司 CEO 最關心兩個問題:如何快速找到合適的人;找到合適的人後,如何去吸引他加入團隊。

創業時如何尋找靠譜的合夥人

要找到合適的人,先要了解他們在哪兒。人才的分佈像一座冰山。冰山漂在水面的部分,是 CEO 最容易發現的人羣。他們散落在各個互聯網渠道中,等待自己的簡歷被挖掘。

 如果這個人需要通過招聘網站才能找到工作,他能不能做你的合夥人?

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並不是招聘的目標人羣。CEO 真正需要的人,比如合夥人、總監,絕大多數都不會滿街找工作。他們被許多人爭搶,由他們來挑選。

還有一部分處於冰山底部,你怎麼也打撈不上來,比如其他創業公司的 CEO。真正可以打撈的,是冰山的中間部分。他們目前有工作,生活狀態也挺好,但可能內心有點小心思。他們會面臨很多的機會,也在分析和判斷這些機會是否適合自己。如果你去攪合攪合,他們說不定就會浮出水面。

CEO 想找的人也在等待適合的機會。

所以在組建高管團隊的時候,CEO 要儘量忘記公開的招聘渠道,把重點放在冰山下可打撈的部分。這些人才是創業公司招聘的目標人羣。要想把他們打撈上來,手段無非兩種獵頭和人際網絡.

如何高效利用身邊的人際網絡?一個做法是鼓勵內推,讓內部員工推薦候選人。從員工是否會主動推薦,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一家公司好或者是不好,以及員工的滿意度。這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加娛樂化,富有激勵感。

此外,CEO 需要時刻留意身邊和自己生活狀態比較接近的人。比如前同事、朋友、家人、校友和鄰居。我認識的一位 CEO,就經常去某些互聯網公司門口當專車司機,開一部寶馬去挖人。這種行爲聽上去挺無厘頭的,但實際上會有一定的效果。

在工作場合,你可以留意上下游合作伙伴,培訓,論壇,做到把所有的商務場合當成一個大的人力資源池。

人際網絡需要 “激活”。手機裏有幾千張名片。如果不激活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創業者面臨招聘需求,他應該把所有靠譜的人際網絡列一個清單,然後你去一個一個去談,去打電話把所有的資源激活。

背景與價值觀

知道人才在哪兒過後,接下來問題是找什麼樣的人。

首先是背景。較高級別的合作伙伴,需要儘量和 CEO 有相同的背景,避免各自的價值觀發生衝突。這種背景並不僅僅指工作背景,比如從 BAT 出來的,或者從小型創業公司出來的,更多的是經歷以及沉澱下的感悟。在確保背景相同後,可以減少磨合期,快速融入團隊。

其次是價值觀。如果兩個人價值觀不同,後面在溝通的時候就會非常費勁。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招一個普通員工,那麼你只需要關注工作價值觀,他選擇工作的標準是什麼。這是他的工作驅動力。但如果你要招一個合夥人,就一定需要關注他的生活價值觀: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因爲你找的不是職業經理人,而是一個事業的夥伴。

對於合夥人、公司高層,CEO 需要考察他們的生活價值觀。

很多 CEO 會關心,“我應該問些什麼問題,才能瞭解這個人的價值觀?” 實際上在問問題之前CEO 需要先把先把自己的價值觀梳理清楚,才能作爲參照物。在比對價值觀的時候,也不需要追求百分之百符合。但也要避免價值觀差異過大,否則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能力特別強,卻和 CEO 價值觀特別不一致,這種情況對創業公司破壞性極大。一旦溝通成本大於他能創造的價值,就會面臨 “請神容易送神難” 的局面。

那麼,有哪些問題可以瞭解候選人的價值觀呢?價值觀決定了很多選擇:工作動力,職業遠景,最具吸引力的公司是什麼樣的,爲一件事願意投入多少,爲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等等。CEO 需要在這些問題的回答中,還原出候選人的價值觀,選出最匹配創業公司價值觀的人。

有人看中公司的咖啡機,有人看中那隻貓。不同人對於理想工作環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們的價值觀。

在面談中,CEO 要將重心放在詢問過往的經歷。比如在要求候選人描述最具吸引力的公司時,應該讓他從過往的工作經歷中提煉素材。你在哪家公司感覺最好?你最喜歡的爲什麼?在過往的經歷當中,最讓你感到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基於過去經歷回憶,這樣不容易弄虛作假。如果是未來的想法,候選人很容易事先演練,這樣就喪失了面談的意義。切記,我們要通過過去來推斷未來,而不是用未來去推斷未來。

我們還需要對 “過去” 劃一個界限,比如在兩三年內,最多不超過五年,避免候選人講很久遠的故事。在這個時間段之前的事情,對他當下的生活狀態影響力下降。

當然,CEO 也需要了解候選人對於未來工作、生活的想象。一個經典的問題是,請他描述未來五到十年的生活、工作場景,看看你們之間的差異。如果他說五年後我想在海邊釣魚,那說明他並不適合創業公司。

CEO 也需要了解候選人對於未來工作、生活的想象。

另一個問題關於最重要的 5 個價值觀。讓他先選 5 個價值觀,排序,再刪掉兩個推薦。這樣可以讓你瞭解他的核心價值觀,與你是不是匹配。CEO 也可以問候選人: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希望在墓誌銘上寫什麼?希望你的同事、朋友、家人用什麼詞來評價你。這個問題可以體現他的生活價值觀。

這些問題雖然經典,但不一定可以真實反映候選人的內心。他們可能會準備一些模板,來應付面試者的問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CEO 需要詢問他們具體的故事,進行判斷。故事可以被追問細節。如果用清晰的架構來梳理假的故事邏輯,早晚會發現裏面有問題。

特質和能力

“創業者特質” 絕大部分是天生的。有一些人符合創業者特質,有一些人不符合。雖然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的定義,但總體而言可以分爲以下 10 種:自信、勇氣、影響力、前瞻性、創新力、責任心、堅韌、獨立性、內驅力、精力性。

比如說內驅力:沒有他人督促,自己驅動自己。比如精力性:有的.人一天睡 6 個小時就精神抖擻,有的人恨不得睡 10 個小時還睡不醒。又比如自信和勇氣:創業公司面臨許多未知,只有充滿信念才能堅持下去。

一個人的特質在短期內是很難改變的。在組建團隊時,與其改變自己來提高個人素質,不如邀請和自己互補的人加入,填補短板。在面試候選人時,可以請他們對自己的每個特質進行打分。然後根據 CEO 本人的情況選擇互補的人。

與其改變自己來提高團隊素質,不如邀請和自己互補的人加入,填補短板。

緊接着是能力。先說其中可遷移能力。它可能跟專業關係不大,但決定了這個人在職場的生存情況,是工作成敗的基礎。

可遷移能力分爲兩種。一種是必備的核心能力:如果你要做創業公司高管就必須具備這些核心能力,比如學習能力、適應快速變化的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另一部分是可培養的能力。在招人的時候,這部分可以稍微忽略一下,因爲你不可能找一個百分之百滿意的人。如果你對候選人感到百分之百滿意,他在這裏不會有成長,工作激情就會不夠。所以只要找 70%-80% 滿意度的就可以。另外 20%-30% 應該是可培養能力,而非不可培養或短期內不可培養的部分。

最後一部分是專業能力:做某個具體的事情,這個人能夠鑽進去多深。創業公司很少招聘一個職業經理人:除了帶團隊什麼都不做。在某些特定的板塊,CEO 需要一個人全權負責。這裏就是體現專業能力的地方。

CEO 在選擇候選人時,往往會過於關注專業能力,而忽略了可遷移能力。實際上團隊越到後期,可遷移能力越爲關鍵。有三個維度可以幫助 CEO 分析候選人:IQ(智商)、EQ(情商)、AQ(Adversity Quotient,逆商).

智商對應學習能力和戰略思考能力。創業公司發展迅速,需要不斷地學習。如果沒有學習能力,他就活不了。同樣,公司高管、合夥人需要有戰略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CEO 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了解候選人上述能力。

“過去的工作中,你做過最遺憾的事是什麼? ” 這個問題可以考察候選人的歸因、學習能力。他應該從這件遺憾的事情中學到一些東西。如果他看不到這一點的話,他未來還會犯相同的錯誤這個問題和 “過去兩到三年工作當中最有成就的事件是什麼?” 一起,可以檢測他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對於創業公司招聘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他歸因到其他人身上,認爲錯誤完全是由客觀原因造成,說明這個人發展動力可能不足。任何的問題都有主、客觀原因造成。如果一味地指責市場不景氣、合夥人不着調、CEO 能力差,這樣的人是不容易合作的,也沒有發展動力和潛力。

舉一個例子。去年我和一個公司高管進行面談,有這樣一段對話:

A:你想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

B:管理能力。

A:那你做了什麼呢?

B:我看書了。

A:你最近看了什麼書?去年看了什麼書?

B(想了很久):《爸爸去哪兒》。

通過追問,就能發現真實的細節。

“未來行業三到五年,有什麼樣的挑戰和機遇?”,這個問題可以考察戰略思考能力。很顯然,他沒有認知到自己到底缺失了什麼能力,從而進行具體的準備。如果這方面的動機和計劃都沒有,他的潛力是很有限的。

情商對應人際交往能力。逆商對應適應性,快速地適應各種變化,承受壓力。如果他抗壓能力不夠,很可能就不是一個好的創業夥伴。

有一些人口中壓力最大的事,其實並不算什麼壓力。這說明他沒有遇到過什麼事。碰到這樣的人,CEO 就不能預知將來遇到大事的時候,這個人是否能承受,或者花費較短的時間走出瓶頸,或者向外界尋求幫助,而不是和自己較勁原文。

面試以外的評估方式

前面講的評估方式都是面試。實際上 CEO 在招聘合夥人、高管時,面試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方法還包括:

情景模擬。模擬他跟投資人,跟客戶、跟員工之間發生衝突的一個場景,觀察他如何應對。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兩三分鐘就能解決,卻很有效。

案例分析。給候選人一個案例,讓他做分析。他也可以拿之前做過的項目,呈現給面試官。在過程中觀察他與其他人的互動,分析能力,應對能力。

真實場景。CEO 甚至可以和看好的候選人出席一些工作場合,比如說見投資人、團建,等等。

一起幹件小事。在小事當中,更能切實體驗到這個人是否可信賴、靠譜。

需要注意避免的評價偏見

我們是人,人就一定會有偏見。評價偏見包括:

第一印象。每個人都會天然喜歡一類人。一些很微小的動作,就會影響你對這個人的判斷。這個時候可能是第一印象在作怪。CEO 需要把面試流程完成,而不是馬上做判斷。我從事 HR 工作 17年,但從來不說 “我判斷人準確”。因爲一旦說這樣的話,別人就知道我是不專業的。

以偏概全。舉個例子:一個人長得漂亮,他一定會佔便宜。然後你會認爲他其餘的素質都好。或者候選人某個能力特別突出,面試官就會忽略其他的能力。這就是以偏概全,避免這個偏見,就要圍繞着崗位要求來評判。

“像我”。這種人容易讓你感到親切,比如老鄉、同事、校友。一旦出現這種好感,CEO 就忘了還有許多評價的維度。

刻板印象。北京人都是侃爺,上海人都很生活化,AB 血型都挺分裂,處女座都追求完美……在有些人就是刻板印象,CEO 在評估人時要避免對候選人的標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