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現狀

結合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情況,發展現狀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現狀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現狀

國外的內部控制研究從二十世紀初就開始了,現在已經到達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20世紀 70年代中期,與內部控制有關的活動大部分集中在制度的設計和審計方面,重在改進內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效果。由美國人愛德華•戴明等人倡導的質量運動也是一種爲了達到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目的,其主要觀點是關注客戶的滿意度,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來增加客戶滿意度。1978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的內部審計標準委員會(LASB)發佈了作爲職業標準一部分的內部控制框架,包括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熟練程度、範圍和實施以及內部審計部門的管理五條通用標準.....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①單項會計覈算業務電算化;②會計綜合數據處理的全部電算化;③建立了網絡化的、以管理爲重心的會計信息系統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④建立了會計或企業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是以計算機存儲的信息和決策模型爲基礎,協助管理者解決具有多樣化和不確定性的,以進行管理控制、計劃和分析並制定高 層管理決策和策略。據統計,美國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於管理控制、計劃和分析,用於覈算的僅佔45%,這說明國外已進人了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階段。    國外的會計軟件主要是面向市場的銷售分析和預測系統、供貨發票系統;面向生產的成本計算和分析系統、存貨控制系統、應收幾款管理系統;面向人事管理的僱員住處系統、工資系統、勞動力資源會計系統;面向現金管理的現金收支系統、支票覈對系統;面向採購管理的採購與驗收系統、應付帳款系統、固定資產覈算系統;面向財務管理的財務報表系統、年度財務計劃系統和預算控制系統等。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

目前,結合國內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的歷程來看,它通過了先是產生,然後不斷髮展,最後到逐步成熟的複雜過程。目前,會計電算化已經發展成爲一門綜合的學科和應用技術。它將電子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會計科學等各學科融合爲一體。同時,財務會計的學科領域研究也將會計點算化作爲重要的研究範圍。它不再收之前的會計框架系統的束縛,從其他的一些相關學科中吸取了大量有價值的科技成果,使會計的內容大大的豐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實質上將會可能朝着以下幾種趨勢去發展。

1.會計軟件“管理化”、“開放化”、“智能化”

我國會計軟件不太高的書平上,主要還只在普通的事後覈算。我國的該方面軟件相比國際水平較之不足,普通的該軟件沒有留空間給客戶加以完善。這樣使得會計工作者很難把軟件和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軟件的分析、預測、決策等智能化管理功能不強,很難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而實際上,對於如今的市場化經濟,各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信息系統,可以收集需要的資料和有關數據,方便企業自身的發展。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預測誤差保證其經營目標的實現。

2.財務局域網和廣域網兩面發展,會計信息賬表多媒體化

通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提升,給會計電算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讓其網絡化。從區域網和廣域網雙向發展,使得企業以及單位的各個部門聯繫在一起,同時分公司等等也能聯繫起來。同時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數據傳播方便快捷。並可與外界形成金融、商業、貿易、信息、技術網等,從而實現及時從單位內部與外部廣泛地蒐集 、 傳遞有關信息 ,以達到計劃、 預測 、 決策的及時性 、 準確性 ,實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

  會計電算化的產生

會計是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源與經濟恬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並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考覈和評價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的各項活動都體現爲對數據和信息的某種作用,彼此構成一個有秩序的數據處理和信息生成的過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會計數據處理一直由“算盤爲代表的手工工具來輔助,這種手工處理方式雖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較高,業務處理速度較慢,工作效率較低。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會計的理論體系逐步完善,會計的`方法也日益豐富。進入20世紀以來,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生產經營的發展,社會各方對會計所提供的經濟信息,不僅在需求數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時間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會計數據處理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從客觀上產生了改革會計手工處理形式的需要。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爲一種能夠部分替代人腦工作的現代數據處理設備迅速發展起來。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問世,實現了20世紀一項劃時代的變化。此後,計算機在航空航天、工業、生物、醫學、教育、經擠等領域迅速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所具有的能自動、高速進行大量計算和數據處理的特性,使其成爲需要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的經濟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次利用計算機計算職工薪金的舉動,開創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數據處理的新紀元,引起了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的變革,電算化會計也應運而生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可操作性不斷增強,爲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問世,數據庫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電算化數據處理有優越性。在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呈現的同時,專業會計軟件不斷翻新,電算化會計的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和成熟,電算化會計系統逐漸成形。

在我國,將計算機應用於會計數據處理的工作起步較晚。1979年,第一汽車製造廠大規模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施,成爲我國電算化會計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1981年8月,在財政部、原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和第一汽車製造廠聯合召開了“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的問題,引入了“會計電算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