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古拜經臺導遊詞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下面是關於九華山古拜經臺導遊詞,僅供參考。

九華山古拜經臺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九華山古拜經臺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我們的九華山古拜經臺。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九華山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爲東經117°,北緯30°。

九華山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其次爲七賢峯(1337米)、天台峯(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峯有三十餘座。

氣候特徵

九華山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同時具有高山小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2437.5毫米。陰雨天氣多,日照時間比山下短。

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而且海拔越高,這種四季變化的.規律就越明顯。冬季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爲0℃左右,冰凍時間長。

春季,春雨瀟瀟,雲霧迷漫。雲層一般爲90米至400米,如果雲層厚度在1000米左右,在天台就可以看到雲海。

九華山無風時間很少。風速大於17米/秒的大風年年都有。以5月份出現大風最多,年均19.4天。九華山還經常出現規模較小的地方性的山谷風,一年四季,特別是秋、冬兩季。

古拜經臺在天台峯下,距觀音峯約2華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繞寺而過。該寺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 ,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爲“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爲“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

概況

拜經臺大雄寶殿,1994年住持僧聖明法師發心重建,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重檐歇頂,框架結構,造型莊重、渾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賢,後面海島觀音,兩旁十八羅漢。

從大雄寶殿旁上石階十餘步,即到金地藏拜經遺址。上築敞廳式瓦屋一間,高約二丈,寬丈許,供有金地藏坐像。 右邊牆壁 上嵌有“古拜經臺”字樣的碑刻一方。臺後有峭石20米高,造型酷似“老鷹扒壁”,僧人稱“大鵬聽經石”,相傳是金地藏拜經的地方。地面突出一塊長方形巖 石,上有凹下的腳印

從地藏殿下來左手邊爲一幢兩進的白色徽式建築,爲彌勒殿。牌匾爲已故的仁德大和尚手書,穿過彌勒殿,門楣上是聖明法師手書的“阿彌陀佛”二樓是玉佛殿。三樓是萬佛樓。此外還有“祖師殿”,齋堂,素餐廳,招待所等等建築。

景點

古拜經臺的主要景點有“仙人擊鼓” “大鵬聽經”“金龜朝北斗”“地藏真跡大腳印”“蠟燭峯”,當陣雨初歇時還可以觀賞到雲海,虛虛實實,佛樂聲聲,恍如仙境。

九華山拜經臺在大天台峯下,去九華山大天台要路過拜經臺,這裏又因爲留有地藏王菩薩 的遺蹟,常年遊客不絕,拜經臺下還有大鵬聽經石,爲一巨石伏貼懸崖之上,翅膀分明狀如大鵬,傳說僧地藏菩薩在此拜誦經,大鵬飛來聆聽而感化爲石。拜經臺是 祟山峻嶺中一塊難得的平臺,該寺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俗稱古拜經臺。拜經臺的大雄寶殿造型莊重渾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賢,後面海島觀音,兩 旁十八羅漢。去過拜金臺擡頭望天台,山路夠走的,下定決心繼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