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山塘街導遊詞

山塘街位於古城蘇州的西北部,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3600米。因此被稱作“七裏山塘”。下面我們跟隨導遊一起來遊覽一下吧。

蘇州山塘街導遊詞

  蘇州山塘街導遊詞範文一:

山塘街長達七華里,由東向西,行三裏半,有半塘橋,所謂“七裏山塘,行至半塘三裏半”。因爲半塘過後,漸近虎邱,而且河道漸寬,所以其風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此,我們以半塘橋爲界,將山塘街分爲兩段進行考察,看看它在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

東段,從山塘橋到半塘橋。

這一段的山塘街因其接近蘇州著名的商業鬧市區閶門,成爲南北商人聚集之處,因此也成爲商業繁華之區。在這段街上,集中了大批的商人會館,如岡州會館,嶺南會館,東齊會館等多處會館。這些會館,均爲外地商人在蘇州所建,供鄉人來蘇居住、聚會商討、以及寄存貨物等等。會館還有一定的祭祀功能,這是因爲商場變幻莫測,跋山涉水的旅途風險四伏,商人們爲祈求在經商過程中得到神的護佑,就在會館中設立神殿,祭祀自己的行業神。會館有關某地商人的集體“形象”,商人對於會館的建設往往不惜血本。山塘街上的會館,多有高大的門樓,門樓上還有精美的磚雕,財力雄厚的門邊兩側有照壁、石獅,真是氣度非凡。大門往往面河而開,在門前,設有轉運載貨的碼頭。如今,經過數百年風雨,有的保存還相當完好。看着這些,我們可以想見,當年山塘街上各地富商巨賈出入不休,會館碼頭吞吐不息的繁忙景象。這些外地商人通過在蘇州的經商活動,爲自己積聚了鉅額財富,同時也爲古代蘇州的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除會館外,此段山塘街,多臨水民居,粉牆黛瓦,枕河而居,人家前門臨街,後門臨河,有踏步與水相接,便於百姓的生活和交通。此段山塘河水面較窄,兩岸民居鱗次櫛比,夾河相望,構成了典型的“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蘇州“水巷”景觀,體現了蘇州的水城特色。這裏,跨山塘河的古橋樑衆多,短短三裏餘路,就有山塘橋、通貴橋、星橋,萬福橋、半塘橋六座之多(萬福橋已改爲鐵路公路橋),這些橋樑,都是非常有江南特色的石拱橋,年代久遠,歷經滄桑,有的橋身橋欄上的文字已遭風雨侵蝕,不可辨認。立於橋上,撫欄望去,前方不遠處橋影依依,虹跨山塘河;兩側古民居隔河相對,洗漱笑談。沿河的街巷、跨水的小橋、臨水的建築、行走的小船,精美的綠化小品,共同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絕妙江南水鄉民居圖!讓人深深領略到唐代詩人杜荀鶴在詩裏所說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的姑蘇水城風貌。

在河道兩側,現仍然存留有拴船的石牛鼻孔多個,由此可以想象出當年山塘河道內船來往船往,川流不息,近岸泊船處處,堤上商家店鋪鱗次櫛比,商賈行人往來不息的繁華景象。可謂“處處樓臺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充分反映了蘇州水城的繁華與水運的繁忙。

西段,由半塘到虎丘。

由山塘橋向西三裏半,爲半塘橋,此處又是另外一種景色。史稱:“自此至山麓,紅闌碧樹與綠波畫舫相映發,爲遊賞最勝地”。山塘河到此往西,河面忽然開闊,清波洄繞,兩岸芳草緣堤,花香宜人,田疇相連,人家參差而居,自然風光極佳。唐趙嘏有詩云:“畫船蕭鼓載斜陽,煙水平分入半塘。卻怪春光留不住,野花零落滿庭香。”

半塘以西山塘街上,綠樹成蔭、芳草依依,間或有欄杆、踏步、碼頭。此處風光,空闊遼遠,“雲靄水竹,田晦波池,塔影鐘聲,與茅屋炊煙相映帶”,頗具國畫中潑墨山水的意境。

由半塘到虎丘的河岸上,遍植楊柳,所謂“花嫣柳媚,十二紅樓涵綠水。遠樹迷離,紅雨濛濛暗曲堤。”每到春日,柳枝綻發新綠,便會帶給古街以青春的氣息,而柔嫩的柳枝輕拂綠水,又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半塘柳也就成爲山塘的`標誌性景觀之一,時時被人所詠歎:“風吹柳條絲絲長,半煙半雨垂半塘。”

半塘處河面,舊稱新涇,後稱野芳浜,又稱冶坊浜,據說,此處原有“冶坊”,故得名,日久傳訛爲“野芳”。不過歪打正着,野芳二字更能反映出此地的特色和風貌,據載,此處爲舊時遊船聚集之處,當時遊玩虎邱的人,往往會在此“泊舟宴樂”,這裏也是“吳娘棹船者”聚集之處和賣唱之處,春夏秋三季,這裏畫舫雲集,舟隨櫓轉,笑語歡歌,酒肉飄香,夜夜笙歌,極盡人間奢靡之能事,宛如人間天堂。時人有詩云:“歸鴉才噪綠楊煙,早有遊船沸管絃。我倚篷窗恣情聽,幾曾拋卻沈郎錢。”又云“覓得百花深處泊,銷魂只在野芳浜。”當時又有人稱野芳浜爲“銷金窟”。

野芳浜過後,距虎邱漸近,遊人衆多,玩樂歇息之處也逐漸密集。首先是山塘河面上的遊船畫舫衆多,這些遊船畫舫已不僅是遊玩的代步工具,而且也提供酒食住宿等服務。據載,在山塘河上的專門遊客使用的遊船有沙飛船,燈船等不同名目,其中沙飛船專門提供“酒茗餚饌”,成爲蘇州人宴請之所,也就是水上飯店。燈船因船上掛滿燈而得名,專門爲富戶包僱之用,船上一切用物,應有盡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船隻,特別是在某些節會時,山塘河上更是滿眼皆是遊船,“樹合溪回,鬢影衣香,薄羅明月,笑語歌呼,簾帷高卷”,給人以 “此身宛坐天上”的感覺!

再看山塘街上,也是遊人畢集,熱鬧非凡。山塘街上創於清代的著名酒樓共有三處,爲三山館、山景園、李家館。這些酒樓設施齊全,技術出衆,格調雅緻,文人雅士,多在此聚飲,並且留下了許多的詩篇。如清著名歷史學家趙翼就在《山塘酒樓》裏說:“清簟疏簾軟水舟,老人無事愛清遊。承平光景風流地,燈火山塘舊酒樓。”爲遊人提供服務的茶坊也很多,這些茶坊多是門臨塘河,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木樨花開,飄香滿樓,坊中妝點書畫,招徠遊客,更是遊賞消閒的好去處,茶坊當中,斟酌橋東的情園是其中最有名氣的。

到山塘遊玩的人,以春秋兩季爲多。“當花朝月夕,仙侶同舟,名優俊妓,四方宦遊之客,靡不畢集。花市則紅嬌翠妍,古玩則金輝玉燦,孩童玩具、竹器用物、魚龍百戲,羅布星列,令人目不給賞。至於紅闌水閣,點綴畫橋疏柳間,斗酒品茶,餚饌倍常價,而人願之者,樂其便也。”這段話,生動描繪出山塘景色優美,遊人畢集,攜侶共遊,市場繁榮的景象。

從上面所述的情況可以看出:山塘街作爲“姑蘇第一名街”,原本僅僅是將紅塵中最繁華的金閶之地與“吳中第一勝景”虎丘連接在一起的遊覽通道,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街道各組成部分的功能不斷細化,其本身性質也逐步變化,山塘街河已不再僅僅是人們遊玩虎丘的通道,也成了古代蘇州的商業和遊賞盛地。

明清時期的山塘街,東段以商業繁榮、適宜居住而著稱,主要具有商業和居住功能,而西段則以自然風景優美,服務設施齊全而著稱,主要具有旅遊功能。商業的繁榮和絡繹不絕的遊人給山塘街帶來了旺盛的人氣,使得它名人輩出、古蹟衆多、寺廟林立、祠坊密佈。另外還有大量的善局、書院、救火會之類的公共設施,也使得山塘街成爲古蘇州最熱鬧的場所,因此,理所當然,各種賽船訪花、節會祭祀、頌經禮佛活動也多集中於此,使得山塘街具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留下了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動人的傳說。

  蘇州山塘街導遊詞範文二:

山塘街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3600米,因此被稱爲“七裏山塘”。山塘街曾是古老而著名、優美而繁華的交通要道和遊覽景區,被譽爲“神州第一街”。 山塘街之所以如此有名,不僅僅因爲她有約1200年的歷史;也不僅僅因爲她全長七裏。更重要的, 她是一條詩人構築的街道,是詩人用他的激情譜寫的的一首凝固的詩篇。

公元825年(唐寶曆元年),大詩人白居易結束了在杭州的任期,到蘇州擔任刺史。他只在蘇州生活了17個月,在這17個月裏,他做了許多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徵募了十萬民工,開鑿了山塘河,修建了山塘街。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中這樣寫到:“當年地陷東南,東南有個姑蘇城,閶門外有條十里長街,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指的就是山塘街。

這條七裏山塘和其他江南古鎮有什麼區別呢?

它古蹟特別多,有記載的有二三百處(其中有明朝禮部尚書吳一鵬故居玉涵堂、五人墓、葛賢墓、十三阿哥祠、李鴻章祠以及許多古橋、會館、牌坊,處處都是歲月的印痕);

自山塘橋起始,景觀並非一味的小橋流水、枕河人家,往西過去,還有恬美的田園風光、著名的虎丘;

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十一次走進山塘;

山塘現在開設的店鋪都是前店後坊式,並且集中了吳文化的精髓,要買真貨好貨到山塘來。

好了,現在讓我們走進七裏山塘,漫步於唐宋元明清歷史的長廊,尋覓老蘇州的縮影。

通貴橋--------景點

現在我們來到了通貴橋下,大家看這座石像,像不像一隻可愛的貓,這是通貴狸,一隻狸貓。七裏山塘,又稱七狸山塘,距今已有近1200年曆史。石像狸貓爲七裏山塘吉祥物,現存七隻分別是:通貴橋下傲嬌的通貴狸、彩雲橋畔的彩雲狸、普濟橋頭的白公狸、望山橋邊的海涌狸、西山廟橋的分水狸、七裏山塘初始的山塘狸、星橋下的文星狸。傳說明朝剛剛建立,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派軍師劉伯溫到蘇州勘察。劉伯溫精通風水,他到蘇州山塘一看——只見山塘河東起閶門、西連虎丘,河街並列、舟車並行,龍頭是閶門城樓、龍身是七裏山塘、龍尾是虎丘,特別是虎丘塔龍尾高翹,英俊威武,不可名狀,似乎塔下吳王闔閭行將再世,要與剛剛建立的明王朝爭奪天下。 劉伯溫擔心這裏要出天子與朱元璋爭天下,掐指一算後稟報朱元璋,只要在山塘河邊掛上七把大鎖,就能鎖住這條龍,使它失去法力。得到批准後,劉伯溫便在山塘河這條龍身上建造了7座石橋。劉伯溫盤算,山塘的西首是虎丘,河裏雖然有龍,但龍虎相鬥必有一傷,於是就把老虎的師傅——貓請來助陣,命石匠製作了七隻狸貓石像鎮守石橋。

剛纔說過了這座橋名叫通貴橋,意思就是通向富貴人家的橋。這富貴人家是明代禮部尚書吳一鵬。當時吳一鵬住在橋南的東楊安浜,他與住在山塘街上菩提庵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經常來往,於是就造了這座橋。這橋始建於明弘治初年(1488-1497)已經500多年了。明朝隆慶年間,有人在橋上看到一朵五彩祥雲,所以通貴橋又叫瑞雲橋。好,讓我們步步登高,通往富貴之路。橋柱上面刻有:" 光緒六年虎丘清節堂、昌善局重修" 。這就是歷史的印痕。現在讓我們站在橋面上極目向西遠眺,可以看見一座寶塔,這寶塔就是虎丘塔。蘇州街道的格局是街河相間的雙盤格局,以河爲界,居民區稱之爲下塘,商貿區稱之爲上塘。到了晚上,虎丘塔華燈初放,山塘街燈籠齊燃,山塘河畫舫如織,下塘酒吧林立,可以讓人充分領略到現代和傳統的和諧統一。2003年11月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訪問山塘街,他看到通貴橋宛如彎月,橋洞和水中倒影連成一個規則的圓,高與低、曲與直、實與虛,和諧統一,相映成趣。就對助手說:這橋的造型很好,與我想像的差不多。原來,他決定在博物館新館的周邊環境整治中建兩座橋,正四處尋覓寶貝,而通貴橋的比例、造型與貝老不謀而合,他囑咐助手說:" 就要找這種樣子。"

大家看橋樑還刻有幾個字“里人吳三複重修”。這吳三複是乾隆年間的山塘人,他有了錢不忘造福鄉梓,修橋鋪路,積善積德。他還幹過一件了不起的慈善事業,在全國首創了清節堂,收養窮苦無依的寡婦、孤女,這是對社會最低層婦女命運的關懷。

通貴橋宛如彎月,橋洞和水中倒影連成了一個規則的圓。過街樓、沿河的石欄杆、水碼頭,有的挑前,有的縮進;那河灘踏步是用石條凌空架起的,石條的半截砌在駁岸裏,辦結摟在外面,略有參差,顯得玲瓏古拙;臨水而建的破舊小樓,前門是山塘街,後們即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陸相鄰、河街平行”的雙棋盤格局。。。你看,高與低,曲與直,虛與實,藏與露,明與暗,和諧統一,相映成趣。這裏是欣賞蘇州水鄉風貌的佳絕處,是堪稱經典的油畫、水彩畫取景處,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渾然一體。

山塘河上的橋是很有特色的。有人總結說山塘的橋有三美:單體美、組合美和整體美。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起乘船,沿着七裏山塘開往虎丘,大家可以放飛一下心情,比如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追趕秋香的唐伯虎,或者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或者是手裏輕搖着絹扇的江南美女,正倚着船窗,優雅地眺望着兩岸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