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禪山風景區導遊詞

作爲一名專門爲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褒禪山風景區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褒禪山風景區導遊詞

褒禪山風景區導遊詞1

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全國文明城市--馬鞍山”旅遊。您現在參觀遊覽的是被譽爲“馬鞍山旅遊名片”的褒禪山風景區。褒禪山舊名花山。唐貞觀年間,得道高僧慧褒禪師結廬山下,死後葬於此地,其弟子便改花山爲褒禪山。到了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學家王安石遊覽此山,寫下了千古名篇《遊褒禪山記》,從此,褒禪山名揚天下。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左、前、右三方,三座連綿起伏、山色翠靄的山峯,就是褒禪山的三大主峯。右手邊的這座山,叫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時以盛產木靈芝而得名;咱們正前方的這座山名曰起雲峯,那可真是山如其名,山勢高挺拔,山雨欲來時,煙霧涌騰,山巒若隱若現,如同水墨山水畫一般,叫人流連忘返,左手邊的這座山,它叫鰲魚嶺。因其狀如鰲魚,故而得名,山上林木蔥蘢,深秋時節,不同顏色的樹葉色彩斑斕,令人美不勝收。

請大家把目光再轉移到我們的左前方,你看綠樹掩映中,黃牆紅瓦清晰可見,它便是含山縣歷史最悠久、名氣最大的一座寺廟--褒禪寺,它最早建於唐貞觀年間,創始人就是我剛剛我給大家提到的慧褒禪師。其中最高的建築,就是我們現在清晰可見的千佛舍利塔,塔身爲花崗岩結構,共有9層,高達48米,慧褒禪師的舍利子便歸藏於此塔的'地宮之中。

現在請隨我一同順着林蔭大道向前走,前方不遠處,高高矗立的漢白玉雕像便是《遊褒禪山記》的作者--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的雕像。你看,他正手持卷軸,翹首凝望着迷人的褒禪山美景。雕像下方,紅色大理石底座上鐫刻着十四個金色大字--“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你們知道這是誰對王安石的稱讚嗎?對,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對他的高度讚譽。

走過了王安石雕像,我們的左手邊是鐫刻着《遊褒禪山記》全文的文化牆,右手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 “天下第一名洞”六個大字,指的就是聞名中外的華陽洞,華陽洞內景色瑰麗奇妙、移步換景、別有洞天。具體怎樣,你不妨進去走一走,看一看。接下來將由華陽洞專屬講解員爲大家作精彩解說。我們稍後洞口再見!

褒禪山風景區導遊詞2

褒禪山褒禪山,舊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649)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於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雲峯,欲雨則雲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鐘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洌,終年不竭。

山上多井,有民諺雲: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爲明人鄭和所建,氣勢宏偉,後屢有修建。院內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四周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遊此,作《遊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今碑記尚存,衆多洞天,泉水之勝,仍吸引遊人。古人這裏是“路入雲堆,禪房四面,峯隨意立座,野梅香滿山。王安石在遊記中記的華山洞,洞內軒敞開闊,石壁上滿是記遊者的字跡。洞內翠蝶綠裹,樹木繁茂,樹從中傳出錚鉦之聲,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間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