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木寨導遊詞介紹

女士們、先生們:

魚木寨導遊詞介紹

久遠的歷史 稀奇的`寨名

據考:龍淵安撫司譚福一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馬萬縣樂往壩(今利川謀道鄉銅鑼關村)。洪武八年譚元亨襲龍淵安撫司職。永樂七年(1409年),其地"東齊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嶺心,西至白羊坪抵免灘河,北至龍駒壩抵巖侖",其中樂往壩、豬羊坪、褶巖壩、瓦礫洞、中咀、下巖壩等地,分三等納稅,收作銅鑼關軍費。譚氏世襲冠帶,鎮守銅鑼關。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鬥,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鬥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燒燬民房300餘處,殺害百餘人命。當年爭戰遺址、傳說、故事尚存。

魚木寨東南與銅鑼關及龍陽峒土司祖墓鳳凰山一脈相連,西南與馬頭場及龍陽峒土司所建大巖寨上下呼應,正北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龍潭安撫司舍把黃俊之子黃中稱帝反明據點支羅鎖船頭寨,隔澗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聯所描繪的那樣:"魚目兩開張瞻前岸鐵鎖拱朝大小山寨齊擁護;鳳毛雙濟美顧後脈銅關鼎立上下石級皆驚愕。"地勢十分險要。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爲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爲退敵兵,從寨東巖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有些竟落掛於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雄奇的關卡 險仄的道路

"奉修,從來思患預防,乃國家之良圖;樂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風。予等甲內,或失朝下業,或本朝蒙聖天之雅仕,耕讀傳家,各安本分,爲盛世良民已耳!奈近來賊匪流竄,擾亂鄉曲良民。聖恩優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魚木寨公議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爲序。

團長譚登傑等百二十人(略),嘉慶四年歲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慶年間,白蓮教在利川活動頻繁,聲勢浩大,碑序中所稱"賊匪",就是指白蓮教軍,資料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