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通用12篇)

故宮是我國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在世界上堪稱最爲壯麗的古代建築羣,己有近600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故宮導遊解說詞,僅供參考。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通用12篇)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1

各位旅客,你們好!我是戴穎妍,是今天你們的導遊。今天準備帶領大家前往非常著名的故宮進行參觀。

旅客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故宮了。人流量非常地多,請大家注意安全。門前有不少參天的大榕樹,掛着紅色牌子的是已經超過三百歲的百年老樹。掛着綠色牌子的也有100多年的年紀了。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故宮,請大家往前看看,這城門從前面觀看,象一個大字,從後面觀看,則象一個山字,它就是午門,是古代用以執行刑法的地方。

大家請看看,這是歷代帝王的正殿,是各級官員每天朝拜的地方。只見玉石龍柱鋪成橋,整個廣場都是用白大理石拼砌而成的。

我們已經來到故宮的另一個值得觀賞的地方。這裏存放的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最珍貴的物品,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請大家注意喔,千萬不要試圖觸碰這些寶物,因爲我們是有責任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的。

各位旅客,雖然遊覽的時間很短,但大家在參觀過程中,對中華民族的文化風貌已有了解了。今天的旅程將要結束了,希望帶給大家繞有興味的回顧吧。

祝旅途愉快。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遊客們到故宮觀光遊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故宮,希望遊客們能喜歡我!

遊客們!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座集古代建築羣、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爲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紫禁城佔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萬平米。故宮裏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代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是清代宣統皇帝溥儀,統治全國長達491年。所以說故宮的歷史非常悠久呢!

遊客們,請往上看,這就是午門,在古代,殺什麼人都要在午門前殺呢!從午門進去,我們就可以看到內金水橋。從內金水橋過去,過一個太和門,就可以看到宮廷原狀陳列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聽政的地方,宏偉之極。從保和殿出來,過一個乾清門,就來到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傳說修故宮時,是爲了能天下太平,才修的這三個地方呢。過了坤寧門,就是御花園,御花園裏景色秀美,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遇到這些石頭時,記住留影紀念喔!

再過了順貞門和神武門,我們的故宮之遊就結束了。回頭看看這雄偉的故宮,是不是有些捨不得呢?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3

歡迎各位遊客加入陽光之旅行列。我是這裏的小小導遊,現在,我帶領大家共同遊覽,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擁擠,禁止照相。祝願你們快樂地度過這美好時光!

明清的兩代皇宮,也叫“紫禁城”。它始建於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經過多個朝代的建造現在這故宮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宮,也是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羣。

我說完歷史,現在來說說它的佈局吧。故宮南邊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邊是東華門,西邊是西華門,是結構精美的角樣。多面的城牆有10米多高,護城河寬52米,長800米,既壯觀有美麗。

文華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會見大臣的地方。坤寧宮和乾清宮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這些場所,還有後三宮和東西六宮。故宮在196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爲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介紹完了,我相信大家對故宮也有些瞭解了吧。祝大家玩得開心!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故宮,很高興能爲大家服務,我是本次大家旅程的李子昂,大家叫我李導就行,今今天有我陪同大家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

故宮建於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時建,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這裏是明朝皇帝召見白宮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全殿面闊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殿內外立着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內淨高達14米,寬63米,爲全宮最大的木構大殿。

我們再來到中和殿,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幷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

又玩了中和殿,我再帶大家去參觀保和殿,這座保和殿是清代的國宴廳及考舉科場。大家都知道,乾隆身邊有一位大臣叫劉墉,他就是在這保和殿考上狀元的。

故宮的遊覽就到這裏,對我今天的講解還滿意嗎?歡迎您提出意見和建議,我深表感謝,最後我祝大家玩的開心。謝謝。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客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陳佳琪,大家可以叫我小陳就行了接下來的幾天中就由我來爲大家一起來遊覽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名勝風景,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使您對北京留下一個好印象,同時也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好,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旅行吧!

故宮是明、清朝時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金城。子進程是中國五個世紀以來最高權力中心,他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俱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羣,成爲明清時代中國物價歷史的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坐北朝南,開有四條門。各位朋友,這裏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着五座城樓,從上面看就像物質展翅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各位旅客請在這裏留影吧!

好啦!現在大家自由活動,晚上六點在故宮門前集合,祝大家有玩開心。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

我叫王溦嘉,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裏就是聞名世界的故宮博物館,簡稱爲故宮,就是昔日的皇家宮殿。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爲“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爲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有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爲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佈置着帝王發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仄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春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爲中心的次要軸線。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處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周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以欽安殿爲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爲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爲“世界文化遺產”,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朋友們,因爲時間倉促,這次對故宮的介紹就到此結束。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詳細的參觀。謝謝合作!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7

爸爸媽媽,請跟我來,我們是第一次來故宮遊玩,我剛剛學過《故宮博物院》這課文,今天就讓我來當一次導遊吧。

故宮以前叫做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皇帝生活和辦公的地方,也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

我們剛纔從天安門廣場跨過金水橋,穿過天安門城樓,現在站在這裏,眼前看到的就是雄偉壯觀的故宮了,那兩扇硃紅大門就是故宮的正門午門。

來,跟着我走進午門,這裏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彎彎的內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跨過腳下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進了太和門就來到了故宮的中心,俗稱三大殿,由南向北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先跟隨我來看看太和殿,我們常說的金鑾殿,就是指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宮殿。在湛藍的天空襯托下,紅色的磚牆,金色的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太和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每天的早朝和盛大典禮,都在這裏舉行。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放着的金漆雕龍寶座,就是皇帝坐的龍椅,龍椅的背後是雕龍屏。

過了太和殿,我們來到的是中和殿,這是一座亭子型大殿,正中安放着一個大圓鎦金寶頂,舉行大典時,皇帝先在這裏休息,等待吉時。

中和殿的後邊,就是保和殿了,金磚鋪地,金漆寶座坐北向南,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看完了最精彩的三大殿,請繼續跟我走,我們再看看故宮其它精美的景點吧。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8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的反映,此建築佈局爲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爲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爲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爲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座亭子,就是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爲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 632年)之前,爲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 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爲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爲“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爲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硬山式,闢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薰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爲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爲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636年,後金改國號爲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爲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爲五開間前後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於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爲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櫺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爲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後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築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爲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爲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爲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爲頂,主要是爲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着仰熙齋,齋後爲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瀋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築,與整個風貌不相符。瀋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 4年9月25日4時30分許,瀋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牆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遊時間

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 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遊客們遊玩好瀋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築、烽火臺、邊牆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後。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鬆一下。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9

“山即是佛,佛即是山。此山就是佛,此佛便是山。”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金佛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X,叫我小X就可以了。今天的行程是這樣爲大家安排的,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金佛山景區的西大門,之後我們將乘坐景區大巴前往索道下站......

金佛山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在森林公園裏遊覽,防火和環保顯得尤其重要,那麼在這裏小X希望大家都能個做一個文明出行的旅遊者,也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工作,在遊覽過程中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景區裏禁止吸菸,更不能使用明火、野外生火等,如有吸菸的客人呢我們有專門的吸菸區,在吸菸後請大家及時熄滅菸頭,並將菸頭扔進垃圾桶,不可以隨手扔進樹林裏或者容易起火的地方。

二是我們景區面積較廣,清潔工人們每天來回撿垃圾也不容易,因此呢請大家不要將垃圾隨地亂扔,請分類投進垃圾桶。遊客朋友們千萬不能在景區任何地方(包括樹上和石頭上)亂刻亂畫,喜歡寫字和畫畫的朋友,您要是實在想留下您的墨寶,我們會在遊客中心專門設一個題字本,我會記得大家,金佛山景區也會記得大家曾經來過,同時呢請愛護景區內一花一木,不要隨意攀折,將優美的風景留給後面來客人一起分享。

三是景區內較多石梯臺階,特別是我們的絕壁棧道,風景很優美但地勢也很險峻。在遊覽時邊走邊看,容易分散注意力,爲了大家的安全,一定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請照顧好身邊的老人及小孩。拍照時,大家也要選地勢平坦、場地寬闊的地方,站穩之後再拍。

朋友們,我們今天的遊覽線路是:“xxxxxxxx精華遊線”,首先乘坐觀光車從巴士站出發,約25分鐘後將到達索道下站。利用乘車的時間,我把金佛山景區概況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金佛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在古老的時代,緩衝了第四紀冰川的襲擊。較爲完整地保持了古老而又不同地質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態,山勢雄奇秀麗,景色深秀迷人。古老原始的地質、自然資源、溫潤的氣候條件,創造和繁衍了無數珍貴的生靈,是一座品種繁多,珍稀集中的生物寶庫。

金佛山既擁有着豐富自然景觀,又含有濃厚的神祕文化色彩。其文化色彩主要表現在佛教文化、抗蒙遺址龍巖城、熬硝歷史等。金佛山是古佛應跡的地方,清代著名禪師敏樹如曾寫過一《遊南川金佛山》的詩,從詩中可以知道,金佛山確是古佛應跡之地,燃燈古佛發源的道場。

而且,您一定不知道,我們金佛山還是愛國主義的古戰場,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金佛山東坡的龍巖城是與合川釣魚城齊名的抗蒙古戰場,龍巖城建於南宋,地處重慶市南川區馬嘴鄉龍巖山上,位於金佛山景區東坡,海拔約1784米,古城依山而建,四周懸崖絕壁,扼川黔咽喉,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勢。南宋將士在這裏依據天險與蒙軍展開對抗,使得蒙軍圍城兩月無功而撤,就此終止了蒙軍南侵之路。現遺存有城門、石階、踏道、水池、水井、垛墩、射孔、城牆。

除此之外,金佛山洞穴系統中的沉積物含有豐富的硫酸鹽和硝酸鹽,使得密集的洞穴羣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采硝工場之一。熬硝歷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爲中國火藥製造及早期化學工業發展提供了證據之一。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索道下站,下車時請大家帶好自己所有的隨身物品,不要將物品遺留在車上,在返程時我們將不會乘坐同一輛車,下車時也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擁擠,依次下車,下車後我們將乘坐索道上山繼續我們今天的行程。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風景優美的南京東郊,遊覽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國現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朱元璋,1328年生於安徽濠州(今鳳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在皇覺寺做過和尚,1352年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郭子興的紅巾軍,1356年帶兵攻下南京,1368年當他41歲時,平定了天下,登基稱帝,定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於此。爲什麼稱作孝陵呢?一說因爲馬皇后死後封諡號爲“孝慈”,又說朱元璋主張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稱爲孝陵。自清代起,開始稱爲“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說起馬皇后,還有一段趣話。馬氏原爲郭子興養女,後來朱元璋受到郭子興信任,遂將馬氏嫁給子他。馬氏自小在軍營中長大,據說手腳長得特別粗大。古代婦女着裙,風過裙起,露出了馬皇后的一雙大腳。我們常說的'“露馬腳”,傳說就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來到了孝陵陵門—大金門。孝陵整體共分爲前後兩個部分。前面從下馬坊起到櫺星門,長約1800米,是作爲引導的神道設施,後面是陵墓的主體陵寢建築。明孝陵原有紅牆圍起,周長22.5公里,縱深達2.5公里。可見孝陵規模之大。孝陵的建築非常壯麗,據記載,僅栽種的青松就達10萬餘株,飼養有梅花鹿1000餘頭。可惜龐大的建築羣基本已毀於明末清初和清代鎮壓太平天國的兩次戰火。當年所有的木構建築均已無存,但從現存的磚石遺蹟,仍然可以看出孝陵當年恢宏的規模,以及我國古代建築精美的雕刻藝術。

這座大金門,原是單檐歇山頂,頂有琉璃瓦,朝南,共三個門洞。原門的頂部及東西兩側的陵園紅牆早已不存,但仔細辨認,還能從大門側面牆上看到與紅牆連接的痕跡。在大門正面底部,石造須彌座上,可見束腰處有淺雕的石刻碗花。

從這裏向南約750米處,即現在的寧杭公路北側路邊有“下馬坊”、“神烈山碑”和“禁約碑”,是孝陵大建築羣的入口處。“下馬坊”上刻“諸司官員下馬”,以示對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約碑”,明代崇禎十四年立,內容是護陵禁約十條,均爲明代遺物。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駐兵守衛,設置了孝陵衛,屬禁區衛,是明代軍事基層組織,孝陵衛轄士兵5600人,長官爲指揮使,官階爲正三品。今孝陵衛一帶,即是當年守陵部隊駐地,因此得名。到了清代,這裏曾是清軍江南大營所在地。

從大金門穿棱園路,我們來到了四方城。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築,稱爲碑亭。今亭頂已毀,僅存四壁和四個門洞,猶如一個古城堡,所以俗稱爲四方城。大家所見中間立的石碑稱“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是永樂十一年(142019年)明成祖朱棣所立。從1376年明孝陵籌建起,至立碑,前後經歷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劃上了一個句號。這塊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區最大的一塊古碑。碑文長達2746個字,內容主要是朱棣頌揚其父功德之詞。

有心的朋友會問,明成祖朱棣爲什麼要立這塊“功德碑”呢?這話說來就與朱棣如何奪取皇位的一段歷史有關了。朱元璋太子朱標,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冊立只有16歲的皇太孫朱允炆爲皇位繼承人。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建文皇帝。其時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兵南下。經歷了四年的“靖難之役”,攻下南京,奪取了政權,成爲歷史上有名的永樂大帝。所以朱棣大書特書朱元璋功德的背後,實在是大樹特樹自己的權威。爲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東郊的陽山派了萬民工開鑿了一塊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來高達72米,但因爲實在太大無力搬運,加之民心已順,天下太平,於是也就棄之不用了。後來另找了一塊,這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功德碑。可是,陽山碑材,至今猶在,堪稱“吉尼斯世界紀錄”,已成爲明代遺蹟一大景觀。

請看碑下石刻。它像是一隻烏龜,傳說“一龍生九子,九子不一樣”,這是龍的九子之一,名屓(bixī),它能馱重,因此常放在皇帝的碑刻下。在古代,又是怎樣把這樣高大的石碑立到“龜”背上的呢?據《文沙披海》記載,樹立這塊碑時,因龜趺太高,石碑怎麼也立不上去,可把管這項工程的人急壞了!一天,他夢見神人對他說:“想立此碑,必須使‘龜’看不見碑,碑看不見‘龜’”。醒後,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到了工地後,他叫人運土把“龜”埋起來,然後順土坡將碑拉上去,待碑立起來後,再把土去掉。這說法,雖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來還是合乎科學道理的。

好,出了四方城,過了御河橋,我們走上了神道石像路。請看路中間,從東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獸,它們分別是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和馬。每種石獸4只,共24只,分爲兩組,一立一蹲,南北相對。獅子是百獸之王;獬豸稱爲法獸;駱駝俗稱沙漠之舟;大象是周邊國家奉獻的貢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馬比較馴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神道上安置這些石獸,意圖有這樣幾點:爲了紀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謁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嚴和國家的太平富強;祈望鎮妖避邪,以保護陵墓。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宮城御道的再現,就像皇帝出行的儀仗一樣,威武雄壯。

石獸設置有蹲有立,體現了建陵者匠心獨具。有的朋友說,這些石獸是給皇陵站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這樣好輪流替換。這也許算是一種猜想吧。但是,從景觀的美學角度看,石獸有蹲有立,姿態各異,襯以蒼山遠樹,越顯出肅穆而莊嚴。石獸的排列,隨地勢的轉折起伏,錯落有致,體現出空間分佈的節奏和韻律感,成爲一種無聲的音樂。

再看,石獸雖然形體高大,藝術表現手法寫實簡練,但又有精雕細刻的局部。請看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脈突露,近於誇張。這些正是孝陵石刻藝術巨大的成功之處。觀賞這一組造型生動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石獸,令人對我國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歎爲觀止。

據推算,石獸中的駱駝,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噸重的整塊巨石才能雕成。如此龐大的石材是用什麼方法運輸到神道來的呢?都是在嚴冬季節,民工在運輸線路上,先潑水成冰,然後用前拉後推的方法,從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運來。可見,這些石獸,無不灑滿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們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盡頭,我們看到神道拐向東北,進入石翁仲路。拐彎處立一對望柱,也就是常說的華表,高6.25米,上刻雲龍紋飾,它在這裏作爲指示道路的標誌。

路右側有座小山,稱梅花山。梅花山,原名孫陵崗,又稱吳王墳,最早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墓所在,立有一碑:“孫權墓”,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上,1929年始植梅花,每逢初春季節,繁花似錦,暗香襲人,遊人如織,已成爲全國著名賞梅勝地之一。

神道在這裏繞梅花山成弓背形。相傳當年籌建孝陵時,有人建議將孫權墓遷走,朱元璋卻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留着他給我守門吧!但是,神道彎曲的真正原因有傳說是朱元璋爲了加大神道的長度,以增加陵墓的氣勢,並且篤信從入口處不能一眼望到陵寢的“風水”。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佈局不取統一的南北中軸線,完全依山勢的迴旋變化,任其自然,彎曲佈置。這確實是朱元璋突破傳統的一個創新。明代南京城牆的建造,同樣是這樣:依山就水,注重軍事實用,沒有拘泥傳統古制的正方或長方形,而成爲一個不規則的平面佈局形狀。它周長33.67公里,堪稱“世界第一大城”。

在石翁仲路中間有四對各高3米的石翁仲(陵墓神道的石人像);兩對武將,身披甲冑,手執金吾,雄壯威武;兩對文臣,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動。對此,清人有詩寫道:“石馬嘶風翁仲立,猶疑子夜點朝班”,真是十分傳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宮城御道的情形。請看這些文臣、武將石刻的面部均莊重、嚴肅,這是有它的歷史背景的。明初,朱元璋實行廷杖制度,凡有大臣惹怒皇帝即要被體罰,受到廷杖,“使天下莫不駭然”。這些翁仲們凝固的表情不正是明代等級森嚴的封建朝廷和皇威專制的寫照嗎!歲月悠悠,600多年過去了,人世滄桑,而文物依舊,它們都成了歷史的見證和研究工作的寶貴實物。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過櫺星門遺蹟,在御河橋處越橋向北,遊覽孝陵的主體陵寢建築。孝陵後部的主體建築包括文武方門,御碑亭、享殿、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都是按照中軸線配製,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座北朝南、中軸對稱。

首先看到的文武方門,這是孝陵的正門。原有五門,三大兩小,圮毀後於同治年間改爲一道門。門額青石上刻“明孝陵”陰文,爲曾國藩手書。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門是1999年初重新修復的,恢復了大門原貌,五門、黃瓦、朱門、紅牆,相互映襯,流光溢彩,雄渾莊嚴。在大門東牆南面,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碑是宣統元年(1920年)所立,當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後,到處搜掠和破壞我國名勝古蹟,鑑於此,地方官員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刻成碑文,用來重申保護孝陵的注意事項。

進門不遠,可見一歇山頂建築,這就是御碑亭。因爲亭中樹立有康熙、乾隆皇帝題字的碑刻,因此得名。御碑亭原爲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在它的左邊和右邊原有御廚、宰牲亭、具服殿等建築。門已毀,清代在原石須彌座上建了現在這個亭。

亭中陳列着五塊碑。正中一塊刻“治隆唐宋”四字,爲康熙皇帝手書。碑高3.85米,寬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頌揚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作爲滿清皇帝的康熙如此詔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對朱元璋的尊重和欽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執政之初,漢人不服滿人統治。康熙深知,光靠滿人高壓政策治國是不行的,必須依靠漢人。他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謁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禮;“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所題,並由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南織造”郎中曹寅立碑。他是想籍此籠絡人心,以緩和漢滿矛盾,加強其統治。從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治隆唐宋”碑左右各有乾隆詩碑一塊,碑後東西還有臥碑兩塊,分別記敘康熙,乾隆謁陵紀事,背面刻的是當時兩江總督等人的題名。

御碑亭後是孝陵原主要建築享殿,即孝陵殿的舊址。可以看到原來三層石造須彌座臺基,臺基高3米,臺基的四角上,還遺留有石雕的螭首,臺基前後中央踏垛中間的陛石上,還能看到二龍戲珠、日照山河、天馬行空六塊淺雕。三層須彌座上有殿基,殿中原供奉朱元璋與馬皇后神主,清咸豐三年(1853年)毀於兵火。現在大殿殿基上還保存着大石礎56個。據此可推斷當年孝陵殿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巨大建築。當時享殿規模遠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長陵享殿要大。現在的三間小殿,是清同治年間兩次重修的。當時清政府已內外交困,財源枯竭,無力照原樣加以恢復,規模與原享殿已不可同日而語了。現殿已闢爲“明孝陵史料陳列室”,室內可以看到朱元璋肖像,肖像上題“太祖遺像”四字,但它既不是明代之物,也不是太祖真像,而是1980年修明孝陵時,按清末的肖像重新複製的。

從這裏向北望去,一道山嶺沿東西方向綿延,它就是著名的鐘山。鐘山,又稱紫金山,位於寧鎮山脈西端,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成弧形。山上林木繁茂,山南麓名勝古蹟衆多,鐘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的主峯北高峯,海拔448米,是寧鎮山脈最高峯。明孝陵和中山陵分別位於主峯南坡的西側和東側。沿着主峯向西,是鐘山第三峯天堡山,海拔250米。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曾激戰於此,至今留有太平天國的天堡城遺蹟。現在舉世聞名的紫金山天文臺座落在上面。從這裏望去,可見天文臺金屬球形建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傳說朱元璋登基不久,就召見劉基、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要他們一起來選擇建造皇陵的地址,並約定大家各自先用紙條寫好墓址,互相不準通氣,然後一齊攤出來,結果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寫着“獨龍阜玩珠峯”。說明對孝陵的陵址,朱元璋是經過一番選擇的。那麼獨龍阜玩珠峯究竟在哪裏呢?現在我們從享殿向北,方城後面即是。

經過一道過門,越過大石橋(又稱昇仙橋),就是方城。從文武方門到方城距離375米。

方城是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正面自須彌座臺基至牆面頂端高16.25米,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5米。方城東西兩側各有八字牆一堵,牆面四角飾有磚雕花紋,這些磚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沿方城正中券門入隧道,中間有54級臺階,出隧道爲方城與寶頂間的夾道。正面用條石十三層壘築的寶頂南牆,上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據說這七個字刻於民國初年,是用以回答遊人詢問的。

由東西走道折向南拾級而上,登上明樓。明樓現存磚牆四壁,樓頂原是重檐黃瓦,但已在咸豐三年(1853年)的戰火中化爲灰燼了。

方城的後面修築在獨龍阜玩珠峯上的寶頂,又稱寶城,是一個直徑325至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城指環繞寶頂周圍約1公里多長的磚牆。寶城寶頂的皇陵形制開創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只是明代寶頂大致爲圓形,清代帝陵的寶頂改爲橢圓形罷了。

寶頂上樹木參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與馬皇后埋葬的玄宮。據史書記載,當時殉葬的宮女有10多人。在寶城東面不遠處,還有東陵,是朱元璋長子懿文太子朱標的墓。

南京民間流傳有這樣的傳說:朱元璋死後,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此說緣於朱元璋生前濫殺無辜太多,生怕被人盜墓。但是,這一傳說並無充分根據。原因是孝陵在朱元璋生前已經經營造了20多年,陵墓內設施已建成,馬皇后也已葬入孝陵中;據史載,朱元璋死於閏五月底,六月初埋葬,正是南京的夏季,另在別處建陵已來不及;再者,孝陵靠宮城很近,北倚鐘山,南有皇牆,守有重兵,其安全程度遠遠高於別處。因此可以斷定,朱元璋的陵寢就在明孝陵。

1999年初南京市文物局組織對明孝陵進行了調查勘探,用高科技精密磁測技術探明,朱元璋的地下玄宮(墓室)就在明孝陵玩珠峯地下數十米處,且保存完好,並未被盜掘過,還探明瞭玄宮的基本佈局。這一工作,科學地破譯了歷來衆說紛紜的不解之謎。

明孝陵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數次到此謁陵。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繕,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明孝陵列入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朋友,明初有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個皇帝定都在南京,前後經歷50多年,至今留有南京城牆、明故宮遺址、瞻園、莫愁湖勝棋樓、陽山碑材、鄭和墓等明代勝蹟。歡迎有興趣的遊客參加明初遺蹟專線遊覽,我將十分樂意再次陪同大家。謝謝各位的合作!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個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會帶大家遊覽三個景點,柳浪聞鶯,長橋公園和花港觀魚

現在,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聞鶯。爲什麼要叫她柳浪聞鶯呢?等到了景點,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你瞧,這裏是柳浪聞鶯,換兩邊種滿了楊柳,一陣風吹過,那些楊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麗。你們聽,“嘰嘰喳喳”的聲音,是小鳥歡樂的樂曲,他們就像柳姑娘的樂師,爲楊柳伴奏。如果你想放鬆一下,只要在這湖岸邊走一走,一定會陶醉其中。

現在讓我們繼續往南走,來到的是長橋公園。它雖名爲長橋,實際上它的橋並不長。長橋公園裏的小橋流水分外幽靜。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鬧,聽着鳥兒的叫聲,聞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愜意。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萬不可以掉對哦!

我們現在離開了長橋,繼續向前進,來到了著名的花港觀魚。現在正是金秋時節,也是菊花開放的時候,走進公園,大家可以盡情觀賞,可是千萬不要踩壞了花草。花港觀魚不光只有花兒美,魚兒更美,還可以去那邊買一些與飼料喂喂這些可愛的魚。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下午三點準時在大門口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興大家都能準時回到這裏集合,我們今天的遊覽已經結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數不過去,歡迎你們再來遊玩。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來杭州之前,您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

杭”這句名言吧!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有了西湖。千百年來,西湖風景有着經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見鍾情。就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還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說他之所以捨不得離開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爲杭州有一個美麗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們:下面就隨我一起從岳廟碼頭乘船去遊覽西湖。在船未啓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週近15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爲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萬到870萬立方米之間。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嶽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媽: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峯插雲、雷峯夕照、三潭印月、櫓浪聞蔦。如以每個字來點的內涵,它們是:春夏秋冬花,晚雲夕月柳。點出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評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爲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園林風景區內,頒着主要風景名勝有40多處,重點文物古蹟有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峯、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爲勝。 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將西湖列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之一。1985年,在“中國十大風景名勝”評選中,西湖被評爲第三。

西湖這麼美,當然孕育着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變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後天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前來把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絕,於是就你爭我奪,王母被掀翻在地,兩手一鬆,明珠就掉落到人間,變成了晶瑩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降落,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之濱。

剛纔有的朋友問西湖的水爲什麼這樣清澈純淨?這就從西湖的成因講起:西湖在12019年以前還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環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水的衝擊導致泥沙淤塞,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開來,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2019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來是在隋朝(581-62019年),地質學上把這種由淺海灣演變而成的湖泊叫瀉湖。此後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沖刷,再經歷過歷代由白居易、蘇東坡、楊孟瑛、阮元等發動的五次大規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終於從一個自然湖泊成爲風光秀麗的半封閉的淺水風景湖泊。

歷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稱。漢朝(公元前22019年-公元220年)時稱爲武林水、金牛湖、明聖湖;唐朝(62019年- 92019年)時稱石函湖、錢塘湖。此外還有高士湖、賢者湖、上湖、龍川、錢源等稱呼。到了北宋(960-1127年),蘇東坡做杭州地方官時,寫了一首讚美西湖的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美女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雅稱。

西湖作爲著名的風景地,許多中外名人對這情有獨鍾。毛澤東一生中共40次來杭州,最長的一次整整住了7個月之久,他把杭州當作“第二個家”。毛澤東常常稱讚西湖秀美,但他生前從未正式發表過描寫西湖的詩詞。中國偉人喜歡西湖,國際友人對西湖更是流連忘返。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兩次來杭州,他讚歎地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而杭州是這個國家的心臟,我還要再來。”尼克松還把家鄉加利福尼亞州出產的紅杉樹送給了杭州。

我們船已緩緩啓動了。我先把整個遊湖的行程簡單的介紹一下:環湖一週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區的名勝古蹟多達30多處,沿湖們所能欣賞到的有西泠橋、秋瑾墓、西泠印社、樓外樓、中山公園等。孤山之後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終於斷橋殘雪,橋後還有著名的寶石流霞等景觀。欣賞完沿湖景色,我們再去湖中三島,遊船最後將在蘇堤靠岸。

現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爲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爲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淨慈寺、照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爲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爲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爲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爲孤山。從地質學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岩組成的,整個鳥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爲西湖三絕。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環洞石拱橋,地處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橋。它和斷橋、長橋並稱爲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橋。

過了西泠橋,孤山後麓的綠樹叢中有尊漢白玉塑像,只見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劍,目光炯炯,昂首注視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爲推翻清王朝,爭取民族獨立而壯烈犧牲的“鑑湖女俠”秋瑾。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該有孫中山手書“巾幗英雄”4個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給了我們一種啓示:西湖的聞名,不僅僅是佔了山水之勝,它更因衆多的歷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風景區內,被譽爲“湖上三傑”的岳飛、于謙、張蒼水,還有與秋瑾一起爲振興中華而獻身的近代發主革命者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們的船繼續徐徐往東行駛,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牆,院內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側,這幢中西合璧的建築,就是百年老店樓外樓。樓外樓創建於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詩人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名句。樓外樓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曾經接待過許多中外名人。樓外樓的當家名菜數西湖醋魚了,它是選用西湖中在規定範圍內養殖的草魚,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後烹製而成的。成菜後的西湖醋魚,色澤紅亮,肉味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風味名菜。

現在船已駛向中山公園,孤山的正門就在這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孤山既是一座風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區中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爲它蘊藏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景區內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還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的放鶴亭。這些景點等上岸後我們起前往參觀。

中山公園旁,我們看到的這一組建築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館”。進而面陳列着上至702019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現代的文物展品1700餘件。博物館後面的古建築是清代的皇家藏書樓文瀾閣,它是我國爲珍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七大書閣之一。

請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臺的重檐亭子已展現我們眼前,這座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築,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歷史上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湖中首推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應是鳳凰山坡的月岩景點,至於岸邊,就數這月白風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現在各位看到前面這條“間株楊柳間株桃”的遊覽長堤就是白堤。當我們的船駛到這裏,西湖最秀麗的風光就呈現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兩邊各有一行楊柳、碧桃,特別是在奏,柳線泛綠、桃樹嫣紅,一片桃紅柳綠的景色,遊人到此,彷彿如臨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它雖與白居主持修築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爲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爲白堤。它與蘇東坡主持建造的蘇堤猶如湖中的兩條錦帶,絢麗多姿,交相輝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間的這座橋叫錦帶橋,以前是座木橋,名中“涵碧橋”,如今更名爲石拱橋。在白堤的盡頭,到了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了。

斷橋的名字最早取於唐代,宋代稱寶祜橋,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雖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橋,但它的名字和《白蛇傳》故事聯繫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

講到這裏,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經在仔細觀察,或許你們馬上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爲什麼要取名“斷橋”呢?這個問題就讓我來解答吧。斷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於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於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裏,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大家再看斷橋後面那座山叫寶石山,海拔78米。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羣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紋和凝灰岩構成,其中有一種名叫碧玉的“寶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陽光照射下,分外耀眼,這就是寶石山得名的由來。山上那座秀麗挺拔,高高聳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爲九級舍利塔,現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實心建築,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勻稱,線條柔和優美,在湖上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爲俏麗,體態最爲窈窕。歷史上與保俶塔相對應的還有一座雷峯塔,在西湖風景佈局中,同位於一條中軸線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個敦厚典雅,一個纖細俊俏。在雷峯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出“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的對景,所以民間有“雷峯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說法,道出了當年雷峯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風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觀就介紹到這裏,接着我們去觀賞湖中三島。

首先我們來看西湖中最大島“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全面積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佔60%。全島呈“田”字形,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曲橋兩側,種植着大片紅、白各色的睡蓮。此外,歷史上三潭錢月還以種植西湖蓴菜而著名。

下面請隨我上島遊覽,三潭印月這座小島,初建軍於明代萬曆三十五年(162019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積而成的。它的精華就在於島南面的三座石塔。請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月夜,特別是到了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加早天上的一個水中的1個,湖面可以倒映出32個小月亮,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接着我們再來看湖中那座飛檐翹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在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一座島,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歷史的。“湖心平眺”是錢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處眺望西湖,水光山色,盡收眼底,西湖風光,一覽無餘。

湖心亭西北的那個小島,稱爲阮公墩。是西湖三島吧最小的一個,面積僅5561平方米。它是在清朝嘉慶年間(182019年),浙江巡撫阮元用疏浚西湖後的淤泥堆積而成的。阮墩垂釣已成爲杭州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阮墩夜遊則是爲各地旅遊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個特色旅遊項目。

游完湖中三島,我們的船已駛向即將停靠在方向——蘇堤。大家請看:前面這條自南而弱橫貫西湖,全長2.8公里的湖中長堤就是蘇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岸種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緻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的景色。說到蘇堤,人們自然會想起北宋詩人蘇東坡,蘇東坡曾二次擔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組織20萬民工疏浚西湖,然後利用湖泥葑草,築成了這條從南屏山下直通棲霞嶺麓的長堤,後人爲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 “蘇堤”。現在堤的南端修建了“蘇東坡紀念館”供人們參觀,緬懷蘇東坡的功績。

各位朋友: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爲世界上東西方輝映的兩顆名珠,正是因爲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把杭州經喻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做爲著名景點,接待過世界各國的元首不計其數。因此,西湖不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東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白居易爲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垵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故宮導遊解說詞及景區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地質公園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風景區,古語有詩云:玉笛一曲人化盡,亭立水中水自清,大家好,我叫蔡玉婷。大家可以叫我小蔡或蔡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機向大家致以最真誠的問候。在遊覽的過程中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請儘管向我提出來,我將盡力爲大家解決。讓大家在這裏玩的開心遊的放心是我最大的心願,預祝我們有一個安全順利滿意愉快的旅程。下面呢就由我來爲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太極洞吧!

太極洞位於江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廣德縣境內,坐落在縣城東北38公里的石龍山腳下。太極洞古代稱“長樂仙境”“廣德埋藏”,又名太極真境。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的美譽。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將太極洞與雷州換鼓,登州海市,錢塘江潮並稱爲天下四絕。好的,關於太極洞我們就簡單的介紹到這,希望大家滿意而來盡興而歸。

大家看,這就是太極洞,太極洞洞體規模宏大,總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洞深幾十裏。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極洞”三個字,系明代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鍾乳奇石,千姿百態。有的如筍如蓮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鍾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麟。歎爲觀止,鬼斧神工。

大家知道太極洞的由來嗎?看這位朋友迷惑的模樣,應該急於知道其中玄機了吧。其實啊,這裏曾是一片大海,沉積了以石灰岩爲主的石灰岩鹽。由於地殼上升,海洋變成陸地,併發生溶解和斷裂。地下水在漫長的地質時代不斷的沖刷岩石,造成岩石崩塌和再發育,也就形成了曠世奇觀太極洞了。話不多說,現在就請大家隨我進洞參觀吧。進洞時小心碰頭哦。太極洞有長樂宮、兩極宮、八景宮、雲境宮、壺天宮等洞廳。大家請看,這裏是太極洞的第一宮長樂宮,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這顆大樹,它的樹幹像玉柱,枝葉像瓊花。它繁茂的樹葉縷縷下垂,就像是亭亭的華蓋,正歡迎諸位的光臨,它就叫“瓊樹迎賓”。現在我們去拜見太上老君。請大家擡頭看,這就是太上老君,他白髮蒼蒼,銀鬚飄拂,肩披鶴氅,稽首合掌,上不沾天,下不及地。相傳老君雲遊至此,對這裏的景色讚歎不已,留連忘返,石化仙容,長留洞中。大家看,我們眼前出現的這棵大樹就是“千古槐蔭樹”。它的樹幹需要3個人才能合抱,想當年七仙女配董永就是這棵樹開口說話,爲媒作證,才結爲百年之好的。各位朋友,是不是很羨慕呢,以後你們也可以帶着伴侶來到這裏,感受這裏的美好愛情哦。不過遺憾的是,後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大發雷霆,便指樹爲石,從此便留在太極洞中了。不過也正因爲這樣,我們才能在今天欣賞到如此美好奇妙的景物。大家看,這上面的水滴常年不斷,天長日久就水滴石穿了,這一景就叫“滴水穿石”,它告訴我們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就會達到目的。

好的各位遊客朋友們,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講解就要到此結束了。都說相遇是一種緣分,那我們相遇又相知豈不是緣上加緣。真的很開心能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裏與你們共同遊玩太極洞,當然了,這也是我的家鄉。期待下次我們的再相遇。好的,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自行參觀,半小時後我們在洞口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