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階段小結精選1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不如來好好的做個小結。你想好怎麼寫小結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階段小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精選15篇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

總結本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過程以及具體措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校在搭建各種平臺時,缺乏對教師研究工作的指導和要求,使得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怎麼入手進行課題的研究,也忽視了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時的經驗交流流於形式,發言簡單且不積極,經驗材料沒有形成較正式的文檔,不利於學校課題組對資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師個人研究的材料和實際做法不一致,有爲完成材料而寫材料,甚至編材料或網絡下載的情況,沒有按自己實際的研究工作撰寫材料。

四、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方法單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導致撰寫的個案分析淺顯、簡單。

五、學校教導處業務培訓和教師個人的學習力度不夠,教師在做家訪工作前缺乏必要的準備,家訪的針對性不強。

六、學校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

以上問題,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我們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中,將採取以下措施:

1、學校繼續盡最大努力搭建各種平臺,爲教師開展活動提供便利。

2、督促參與課題研究的各教師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並做到規範。

3、加大對教師的校本培訓,重點是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材料的撰寫、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動沒有實實在在地落到實處,也是教師在撰寫材料時覺得無話可寫的原因之一。

5、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把課題研究當做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契機,用心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總之,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從實處做起,從細處着手,爭取取得有實質性的成效。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2

我校現正積極開展課題“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從立項之時起,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學校行政領導下,在各位同行的關心與幫助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行動紮實,已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現將本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做如下彙報。

一、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鑽研業務,更新觀念。思想、觀念決定人的行爲,只有先進的思想,才能產生先進的行爲,也只有不斷地學習教育新理論,更新教學觀念,才能保證學校課題研究內容的正確性以及研究方向的先進性。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採用了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先進的方法,積極穩妥地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

(一)針對研究課題,積極尋找資料,做好學習筆記。課題組成員制定好學習計劃,有目的、有選擇地收集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深入學習。

(二)利用校園網絡優勢,積極組織教師註冊教育論壇會員,開展網上學術交流活動。教科研工作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也能最大限度的反映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學校教科研工作需要發揮教師集體智慧的力量,我們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創建教師理論學習的新途徑、新方法。

(三)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及時總結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組成員紮實的活動,積極地探索,會不斷產生新思路、新方法、

新手段、新體會,做好研究成果的總結工作,不斷提升成果的系統性、理論性,是教科研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在,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都能主動地、高質量地撰寫一些論文,一改過去我校教育教學論文少、質量低的被動局面。

二、課題研究經常化、課題研究活動化。

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創新、不斷髮展的需要,只有與實際教育工作聯繫在一起,紮根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實現課題研究經常化、課題研究教學化,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擁有肥沃的土壤及旺盛的生命力。

(一)明確研究內容及研究目的,提高活動效率。我校每週開展的校級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爲課題研究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對於每週的活動,都能精心組織,做到活動之前目標明確,活動設計有創新,活動之後有體會,教育研究活動重過程、講實效。

(二)充分發揮示範作用,提高科研整體水平。注意發揮科研骨幹的示範帶動作用,逐步壯大我校的教育科研隊伍,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整體水平。對科研骨幹,要求他們在活動之前談設想,活動之後說感受,使參與活動的教師對活動的安排看得更清、看得更深,收穫更大。

(三)課題研究的形式多樣。針對不同的研究內容,各課題組能採用多種形式,開拓活動空間,提高活動效果。組織全體參加課題研究教師作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幾種類型主要包括:1、“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教師非常重要;

2、“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着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

行梳理;

4、“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三、我校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通過理論學習,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反思,自身素質提高了,眼界開闊了。

(一)教師角色的定位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學習活動的評判者到學生學習活動的啓發者、合作者、激勵者,教師從高高的講臺上走進了學生中間,成爲衆多學生的朋友。

(二)從注重知識傳授的結果到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採用多種方法、多種媒體、多種手段,使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成爲知識的探究者。師生間、生生間相互討論的學習形式,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恰當地運用。

(三)從注重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到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方位的關注。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有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有發展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的需要,素質教育的目標能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

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們積極配合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通過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關於教師對於教學反思方面的態度和現狀有了基本把握,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如有少數教師對此課題的認識不夠。我們準備在接下來後續的努力下,全面提高教師的認識,使研究工作開展得更好。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3

按語:中學省級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課題組全體老師在主持人xx老師的帶領下,本學期做了深入細緻、有效的研究工作,他們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使形式與內容有了和諧的統一,並且把課題研究下放到課堂之中,以磨課的方式開展研究,這正是我們要倡導並且是應該要做的真科研。同時,也非常感謝中學藝術組全體老師,給予本課題研究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中學教科室

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理想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實施階段第一次小結會議提綱xx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更多地側重實踐操作層面,使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有效地進行理想教育,形成在音樂學科中開展理想教育的有效經驗。

1.在感知、表現、創造鮮明的音樂藝術形象的音樂學習中,體驗、理解音樂中豐富而深邃的感情內涵及深刻的哲理思想,鑑別音樂藝術的真、善、美及假、惡、醜,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展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2.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旨在感染和薰陶自我的情感世界,能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對他人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3.通過理想教育的有效實踐,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探索出新課改後“三維目標”的音樂教學新思路。

5.探索出學校理想教育有效實踐的新道路。

二、研究內容:

1.課堂音樂教學

(1)教師心中有理想

使學生有理想,首先教師應該有理想。當教師有了理想,就會在備課中做到每堂課都有理想教育的側重點;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老師的理想,就會激發他們自己樹立理想併爲之奮鬥;當師生有了共同的理想之後,就會彼此產生共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追求。在實施理想教育的過程中,師生在和諧的教學過程中都得到了共同成長。

(2)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教學、演奏教學、欣賞教學、綜合教學等,認真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積極尋找理想教育的元素,在以審美教育爲核心的同時,寓理想教育於各種課型之中。無論是歌唱、欣賞還是演奏,都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而這些情感內涵是建立在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的。

(3)寓理想教育於課堂環節之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理想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經意間受到理想教育。這種教育像“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音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教育應該在音樂中進行,應該通過音樂進行。尤其是在理想教育的時候,應該避免空洞枯燥的政治說教,寓理想教育於音樂藝術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

2.課外音樂活動

寓理想教育於各種教學活動之中。學校音樂教育分爲課堂音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兩部分。課外音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除了對審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還能激發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潛能。

三、預期成果

1.《唱響理想的歌謠音樂理想教育歌曲集》(暫定名);

2.《語言盡頭是音樂音樂理想教育論文集》(暫定名);

3.《理想讓我們共同成長音樂理想教育案例集》(暫定名);

4.《課堂中感悟音樂理想教育教案集》(暫定名)。

5.在充分發揮各人教學風格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創建。(已初步形成教學模式:交融感受表現)

“交融”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是整個模式中的關鍵因素。場景的設置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音樂課的教學效果,不成功的情景設置甚至會導致整節課的失敗。本環節一般由課前音樂欣賞和情境導入兩塊構成,課前欣賞的作用是讓學生一走進音樂教室就沉浸在美好的音樂之中,而情境導入則讓學生置身於與音樂作品創作源泉及時代背景相吻合的場景之中。兩者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聯繫,課前音樂的選擇不能隨意。

“感受”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進行理想教育的必要途徑。通過對作品創作背景的瞭解,深刻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及其表現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作品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薰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達到理想教育目標。

“表現”是教育效果的外在體現。通過前兩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從中明白了作品除音樂之外的道理。在音樂作品觸動學生心靈的同時,學生用多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付諸於實際行動,不斷髮展學生理想教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6.面對全校、全區,甚至全市開設研究課(公開研討課每人每學期不得少於2節)。

7.各項研究報告、結題報告。

四、目前研究的過程

1.訪談名師、專家(按訪問時間先後)趙炳紅(德育專家)李歡(玄武區音樂教研員)

xxx(江蘇南通“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南通“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xxx(音樂特級教師)xxx(棲霞區音樂教研員)xxx(南京市音樂教研員)

2.推磨課研究(按開課時間先後)組內推磨課:《非洲的靈感》xxx(xxxx年4月)《走進貝多芬》xx(xxxx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6月)校級研討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xxx(xxxx年9月25日)區級公開課:《愛我中華》xxx(xxxx年11月25日)《龍的傳人》xx(xxxx年11月25日)

3.課題組研討

課題組會議(每月全體成員集中12次,有時邀請其他老師參加);備課活動(每週一次);

推磨課(說課初次聽課研討開課評課總結)。

4.階段性成果:

(1)國中年級已制定出理想教育目標和理想教育結合點(試行)

(2)制定了本課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評分表(試行)

(3)開設的公開課,均獲得師生、同行一致好評

(4)已有3篇研究論文和2篇案例分獲國家、省、市獎

(5)這學期課題組每位成員均有論文《國歌教學案例》(xxx)《語言的盡頭是音樂》(xxx)《以音樂爲本,用音樂育人》(xx)

《選擇“用音樂育人”的職業,我幸福!我快樂!》(xx)《愛你,無怨無悔!》(xx)

《中學音樂主題研討教研活動案例》(xx)

(6)通過推磨課以後的研討、總結,有了更高的研究目標、研究要求

(7)從學生的“學後感”記錄和課堂的學生表現可以看到課題的進展非常順利、且效果很明顯

(8)課題得到區教研室關注

五、存在困難與問題

目前我校環境對我們課題的研究很有幫助,因爲各個學科都在開展理想教育的研究。但同時,我們發現這幾年每次新接手的七年級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爲新課改之後,音樂教師存在理念理解的誤區,導致目前國小階段的音樂教育很不理想。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一致認爲,本課題的研究應該從國小階段就要開始系統實施,因爲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操作比較好的情況下,學生進入高中之後就有了自己的正確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把課題重新定位爲“理想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研究”。這樣我們研究的年級從原來的5個變爲9個,研究過程中我們感覺研究所要花費的時間到最後結題的時間非常緊迫。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爲了拓寬研究的思路,課題組決定每位成員都做子課題,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有研究”,這樣能給課題的研究帶來更快的發展。

六、下一階段研究計劃:

1.時間安排:

xxxx年9月12月:各年級第一學期課堂實踐、推磨課、研討階段;xxxx年1月2月:對本學期研究的工作進行小結,並佈置寒假工作;

xxxx年3月6月:各年級第二學期課堂實踐、推磨課、研討階段、個人子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xxxx年7月8月:對本學年研究工作全面階段小結,並認真完成暑假整理、計劃工作;xxxx年9月xxxx年6月:各年級初步成果檢驗、再研究、總結階段;

xxxx年7月xxxx年11月:課題資料整理、總結、撰寫結題報告,申請成果鑑定階段。

2.課題組成員各自研究子課題

整理出適合在國小、國中音樂教學中進行理想教育的內容及其教學建議。如:《國小音樂教學實施理想教育內容的研究》(xxx)、《國中音樂教學實施理想教育內容的研究》(xxx珂)。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4

體育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是一樣的,是多種形式並存、共同發揮作用的教學過程。爲了更好的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豐富幼兒的生活,更好的促進幼兒身體和心裏的健康發展,我園於20xx年秋進行實驗課題——《戶外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有效發展》的研究。有幸的是我們班也參加了這個課題的研究,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總結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經驗,但是也從中看到了自己許多不足,現將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一個小結:

本學期初我們兩位老師爲我們班量身制定了一個計劃來培養我班孩子體能的發展:在活動中我們努力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位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在活動形式上設計得多種多樣,均衡培養孩子走、跑、跳、爬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愛玩的、感興趣的活動,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在設計活動內容上也儘量做到新穎,利舊利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製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汽車輪胎、拖布把、飲料瓶、易拉罐等。

實踐證明,戶外活動對我班幼兒身心發育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從本期進行活動的情況來看,我班幼兒的體質明顯得到了增強,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進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促進了每個幼兒個性和潛在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幼兒勇敢、活潑、愉快開朗的,性格,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體能動作用,發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同時在各種體育活動中我們老師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各種良好的習慣和規則意識,使幼兒從小得到這方面的培養。

當然在這個研究當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一是有時候我們老師怕麻煩,沒有積極爲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鑑於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第二是沒有很好的注意活動中的科學化、興趣化,平時我們在組織活動時不夠科學,只是憑着自己的教學經驗去組織孩子的活動,孩子的對於活動的興趣我們激發得不夠。第三是關注個體差異不夠,有時候我們教師沒有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大部分時間我們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第四是給予孩子的自由不夠,因爲我們怕孩子亂,認爲活動的時候孩子亂了就不好開展活動了,沒有讓孩子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第五是給與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夠,孩子們缺少自我保護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在下學期需要改進的地方。

鑑於以上不足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個有心人,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鬆愉快等優勢,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喜歡體育活動,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爲生命的。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他主張給孩子游戲的機會,通過遊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我們應努力創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的戶外活動,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5

爲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本學期我以《國小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爲課題進行研究。現將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小結如下:

一、讀書方面

(一)課內指導學生讀好課文

(潛移默化中逐步教會讀書方法)

在學習教材中的課文時,我們要求學生按三個層次來讀:

(1)讀得正確;

(2)讀得流利;

(3)讀得有感情。

教學中,我們爲了避免學生唱讀、拖讀、搶讀、用嚷來代替朗讀等現象,關鍵時候實驗教師一句一句地爲孩子做示範,理解一句朗讀一句,讓孩子學會聽,學會讀,引導孩子根據文章的內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語調的高低,語氣的輕重,語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從目前學生反應出來的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讀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二)藉助課外書拓展知識面,提高了學生閱讀能力。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小高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爲增大孩子的閱讀量,拓寬知識面,我們對學生嚴格要求,從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況看,大部分孩子能利用好課餘時間大量閱讀。近一年中主要採取的措施有:

1.要求學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時間和課間在教室內閱讀老師推薦的或自己喜歡的好書。

2.每天都佈置適量的讀書作業。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每天我們都佈置適量的讀書作業,並要求“吃不飽”的同學可繼續增加“營養”,閱讀更多的好書。習慣成自然,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從書中找到了樂趣,並愛上了書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週的閱讀課。學生非常喜歡每週的閱讀課,因爲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讀的好文章,並且能把好書相互推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爲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我們要求學生在讀完書後把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家長聽,讓家長評價,讓學生從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剛開始,家長反映孩子講起來很費力。但是沒過一個月,家長就高興地告訴我們孩子的進步很快。通過這樣的訓練,一學年快結束了,在我們班學生的讀書筆記中經常會讀到一些有血有肉豐滿的語句,他們還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其次,我們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上了一個臺階。

5.開展多種活動,培養閱讀興趣。班級有計劃地舉行讀書故事會、佳作鑑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看報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舉辦“讀書月”,徵文比賽、朗誦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

(三)讀書方面採取的必要的鼓勵措施。

爲了有效地監督學生讀書活動的落實,我們要求家長將學生每天讀的課外書中的文章名稱及所讀頁數填到每月的“讀書記錄表”中,這既是對孩子的督促,更重要是對家長配合積極性的調動。爲了激勵孩子開心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來,每月我們會根據孩子“讀書記錄表”中的記

錄情況,評選出“閱讀大王”、“紅花少年“,並頒發獎品(學習用品:如鉛筆、橡皮、練習本等)。這樣,得獎的孩子很激動,聽家長說回家看課外書的盡頭十足,;沒有得獎的孩子爲能在下月評上“讀書大王”也更加努力地讀書,來汲取“營養”。

二、寫話方面

(一)讀中學寫,提高寫話水平

隨着孩子識字量的增大及閱讀數量的增加,我們適當增加了習作練習,主要包括:

1.每週進行一次寫話訓練。

爲了擴大學生作文題材範圍,豐富作文內容,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把寫話練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有計劃地進行了寫話的訓練。每次寫話我們都會確定一個重點,要求不高,使學生每次都有長進。爲了逐步提高學生能連貫地、有次序地寫清楚一個片段的能力,我們特別注意三點:一是主題堅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二是根據學生完成寫話的情況,堅持進行想象寫話的綜合訓練;三是堅持引導學生經歷訓練過程,訓練要求逐步提高,每次練習都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

2.每週寫四篇日記和兩篇讀書筆記。

有的學生問:“老師,寫什麼呢?”我們告訴他:“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一句話、兩句話都行。”交上來的日記中,很多同學都只寫了三、四句話。針對這一點,我們硬性的規定了他們每天寫話的內容,當然內容是豐富的,系統性的,要有一定的程序計劃,又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

系,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靈活性。在學生漸漸地入軌以後,我們開始徵求他們的意見,看看該寫些什麼,學生也樂於表達心中的想法。每次批改完日記,我們都會對寫得好的和有進步的孩子進行一番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們聽到我們在一字一句地讀他們的日記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笑容,從孩子們興奮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二)正確的評價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於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作文和日記的批改方面,孩子總會看到我們批改的紅紅的批語,如

“老師爲你的進步感到高興,繼續努力!”“期待着下次你能帶給老師一份驚喜!”“你的作業本可真整潔!”等。爲進一步激勵學生多寫,寫出更好的習作,我們還把班裏優秀的作文作爲範文抓住時機地讀給全班學生聽,被讀到的同學每次總是那麼自豪,沒有讀到的同學眼睛裏流露出羨慕的眼神。我們想他們一定暗下決心下次寫好,爭取把自己的作文也被老師讀給同學聽,事實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對的,原來害怕寫作的同學也能寫出讓人驚喜的小作文。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幾個孩子還不能寫出讓人滿意的文章,但我們不會放棄。

三、存在的問題

(一)讀書方面

1.借讀生讀書量整體上大大少於在籍生。

由於我們班住宿較多,週一到週五的學習任務比較中,雙休日回家‘這部分學生缺少家長的監督管理,導致學生沒有太多時間來讀書,讀書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需對他們做硬性的要求,並要

求任課老師及家長做好配合工作。

2.有少部分同學沒有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

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家庭環境的不同,有少數學生到現在爲止都是老師、家長逼着讀,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我們想這是學生還沒有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在班內多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孩子知道開卷有益,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愛讀書的孩子。

(二)寫話方面

1.學生的詞彙量太少,作文中優美詞句太少。

下學期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讀書筆記及好詞好句摘錄本的質量。

2.很多同學還不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

大部分學生能正確運用逗號、句號和問號,可對於冒號、雙引號還不怎麼會用,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經常性地向學生介紹它們的用法。

總之,一學年下來,有收穫,有失誤,爭取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繼續發揚本學年中好的做法,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讓孩子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能給老師驚喜。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6

思想品德課是爲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評價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發展的關鍵因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既要重視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察學生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爲”。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我們在國中思想品德課微觀考試方面作了些初步的改革嘗試,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性表現和能力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成爲促進學生髮展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貫穿的理念

本課題的研究,我們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認真貫徹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製度的通知》的基本精神,確定了試題命制的支撐理念。

1、突出考試的診斷性功能和發展性功能,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交流,爲全面發展奠定的基礎。

2、考試的內容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關注學生生活,注重發展其全面的素質。不僅關注知識,而且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

3、注重考試結果的運用,進行積極的評價反饋,如對學生考試結果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進行縱向比較,看到進步和不足,分析考試中反映的問題以利下一步改進。

二、國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實驗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指導性。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發展要求和課程改革方向,強調能力立意,注重應用性、實踐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時代性和地域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有利於引導學校的教學工作,尤其是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健康成長。

2、基礎性。國中階段是人生成長曆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是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應該達到的最低標準。因此,命題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在堅持課標的前提下,兼顧各層次發展水平和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

3、全面性。試卷要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視對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適當注意試題的覆蓋面,對國中畢業班學生應具備的學科基本素養及多種能力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考查。

4、適切性。試題的難度比例適當,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題目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均應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符合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防止成人化傾向,避免過高要求和繁難試題的出現,有利於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題目設置要有梯度,起點適當,坡度適宜,實現中招考試的選拔功能和激勵功能。

5、科學性。科學性是保證試卷質量的關鍵,也是對命題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學科的生命線。要保證試題內容的正確性,避免出現政治性、知識性、技術性等錯誤;保證命題的科學性,如試題表述規範,問題明確,語言簡潔,圖形清晰,專業術語、基本概念準確等。

6、人文性。以人爲本,尊重考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點,鼓勵他們的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試卷要增強生活氣息,富於生活意境,內容生動,形式活潑,圖文並茂,喜聞樂見,鼓勵創新,適時提醒,調動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引導自主探究,改變“板起面孔考學生”的傳統考試氛圍,把考試過程變得親切、自然、輕鬆、愉快。

三、主要做法

在國中開設思想品德是一項新的工作,對這一課程剛剛接觸對這一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也只能是探索進行。這一階段我們的主做法是這樣的:

1、做好課題論證、立項等各項工作。在接到省普通教研室《關於國家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中國小生學科學業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的通知後,我們認真學習通知精神,深刻領會通知精神實質,召開部分教研員座談會,分析研究本課題的優勢,並按照要求填寫課題申請表。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組成員經過討論研究,集智廣益,制定了《初

中思想品德微觀考試方案研究》實施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意義,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步驟、方式和方法等,以便操作執行。同時,各課題組成員也按照分工要求,分別制定了《題型研究計劃》、《能力覺悟考查方法研究計劃》、《試題難度的控制研究計劃》。

3、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下發了《關於公佈福建省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國家課題研究實驗學校的通知後,4月1日下午,全體實驗教師共7人在市教科召開課題研討會。會上,王老師宣讀了省普教室通知和課題實施方案,探討交流前一階段研究情況,對課題研究進行分工,佈置了下一階段研究的方向和任務,並就課題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課題組研究成員把研究內容貫穿期會考、期末考試題命制始終。

四、幾點思考

1、試題命制相關的準備工作。一要對課程標準、教材及命題理論進行再學習,系統把握相關內容,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更新命題觀念;二要研究同類試卷的得失、優劣,揚長避短,找準方向;三要對重大時事進行梳理、歸類,並尋找與課程內容及考試內容的結合點和結合方式;四要精心編制《雙向細目表》,從測試內容和測試標準兩個維度來構建試卷的基本框架,呈現試卷測試情況的覆蓋面,並預設難度係數。

2、注重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不能是形式上結合,而與實際相分離。理論知識一般是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實際問題一般應爲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實際問題;所提供的實際材料要簡潔、明瞭,不能讓學生看不懂,同時,設問要指向明確;從國中學生身心發展和生活能力、生活經驗的實際出發選擇命題的情景材料和設計問題,既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對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去應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指導、借鑑意義。

3、試題命制要有創新意識。指導思想、命題理念、題型構成、材料選用、試題設計、設問方法、答案設計、卷面特徵等。就材料選用來說,有的材料與考試要求比較適宜,稍作加工即可使用,而那些既有選用價值、又與考試要求有一定距離的材料,則需要作進一步的加工、改造,方可使用。因而,試題適用的材

料並不都是“原生態”的,當然也要防止人爲編造的問題。就試題設計來說,必須堅持原創性原則不動搖,儘量避免與現成的參考試題相雷同的題目,堅決不使用已經出現的各種現成參考試題。

4、關注“熱點”,兼顧“冰點”。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是思想品德教學和考試評價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該學科中招考試的活力所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和人類、世界的發展變化,可以培養他們的親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昇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所謂“冰點”,就是平時司空見慣、容易忽視的一些方面、一些事件,見之於人民羣衆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按照“迴歸品德、迴歸生活,培養好公民”的新課程理念,這些“冰點”當然應予兼顧,並應予重視。

5、試卷要生動活潑。試題的載體形式可以豐富多樣,除具有學科特點的文字表述外,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對聯、諺語、圖表、漫畫等均可入題;堅持以選取正面材料爲主,使考生受到正面教育,慎用負面材料,總的目標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城鄉兼顧,要爲廣大農村地區的考生着想,使他們進入角色,有話可說;試卷題型結構比例合理,題量與閱讀量、書寫量適中;材料新穎、通俗、短小;試題體現精、新、巧、活以及表述規範等特徵;卷面活潑,圖文匹配;尊重、愛護考生,體現以考生爲本的人文關懷;設問恰當,答案科學、扼要,賦分合理;主觀題的評價標準有適當的彈性,易於準確把握和操作;試卷總體難度有所控制,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體現出很好的效度和信度。

總之,研製出高質量、高水準的思想政治學科中招試卷,需要優化組合多種因素,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非常不容易,但又很有意義。唯其有意義,我們纔不怕困難。只要各位有志於此的同仁認真學習、深入鑽研、獨運匠心、勇攀高峯,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取得顯著成效。誠如此,乃學科之幸、考生之幸。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7

一、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除了學校組織的對課題的研究外,我們還學習了《克服低效教學問題探究》、《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誤區及對策》、《教學反思的實踐與思考》等教學理論文章。通過這些富有針對性的業務學習,我們從思想上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點,爲課題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舉行了一系列活動

1、學校再次對課題組教師進行了課題相關培訓工作,使所有的課題教師明確了課題方向、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探討了課題的實施方案。

2、聘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工作。

3、組織課題組教師觀看《x年全國思想政治優質課》光盤。

4、繼續進行選修課的課堂教學,總結經驗教訓。

5、以學科教研爲陣地,組織課題教師從教研中獲得了大量的課程資源,並給教師們思想上充了電。

6、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求知慾,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培養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教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等。

三、認真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

我們除了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階段規劃等,還注重收集開展過的課題研究活動的相關文字、圖片資料等。按照市課題組的統一部署並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課題教師研究檔案袋。從教學資料、學習資料、研究資料、反思資料和評價資料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在檔案袋的設計上儘量體現學校特色、教師的個人特色。學校每學期對檔案袋資料進行驗收,並與學期綜合獎掛鉤,進行獎懲。

四、課題研究帶來的影響和變化

1、我們將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實驗密切聯合起來,以課堂教學爲主線,通過合理的利用課程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習化社會和終身教育發展的需要。超越了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了教學過程,讓教學真正“活”起來了。

2、以課題研究爲載體,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們以課題研究爲龍頭,帶動青年教師的羣體培養,通過優質課、示範課、研討課等多種形式,促進青年教師的不斷成長。並開闊了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以評比課爲例,課題研究工作申報以來,我校青年教師章長兵在學校優質課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多名教師在各級科研論文評比中獲獎,其中董光友老師的論文《探析新課程下高中政治選修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安徽省第九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文二等獎;《文化創新的途徑》獲廬江縣多媒體教育軟件評選一等獎、獲巢湖市多媒體教育軟件二等獎、並作爲巢湖市優秀基礎教育資源推薦到安徽省教科院;楊志雲老師撰寫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布白藝術》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二等獎;章長兵老師撰寫的《解讀斯密經典,啓迪學生智慧》獲廬江縣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獲巢湖市中學政治學科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三等獎。從教師成長看,課題研究功不可沒。通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打造了名優教師。

五、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們深知要搞好課題研究工作,必須擁有清醒銳利的心靈慧眼,發現問題、捕捉經驗、善於觀察、精於總結。爲此,我們在開題階段可喜變化的背後做好認真反思,如何在農村中學開展政治選修課有效教學,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科研實驗中繼續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一年的課題研究,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確實得到了提高,課堂

教學面貌也發生較大的改變,但對照我們的課題研究計劃和措施還有一些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其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我們課題的研究主題當初定得還是太大太泛,導致很多研究缺乏深入的突破和堅持;另一方面是我們的課題實施小組主研成員主動研究和推動課題的行動有待加強,解開課題實施的難度全集中在課題領導小組的困局。

(二)、下步打算

根據階段總結與反思,課題組對下一個階段研究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1、推動教師增強課題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使日常教學工作和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爲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方式。

2、要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鬆的課題研究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爲戰和孤軍作戰的狀態,有效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討、課堂教學切磋,做到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核心組研究人員,要把握課題原則,確實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對教學實踐高度關注的熱情,爲教師的課題研究和教學改革排憂解難,使教師的困惑及時得到迴應,教師的經驗能及時得到關注和分享。

4、組織好相關的教研活動,培養青年教師,使課程資源得以恰當的應用,並全力打造精品課堂。

5、對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包括論文、隨筆、教案、課件、案例、反思及書籍等,組織專門人員分類整理、登記註冊、立項歸檔。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纔可以使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那麼,如何變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爲學生樂於參與的識字過程呢?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中,我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兒童形象思維的優勢,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能在課外閱讀中自主識字。

1、編字謎識字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可以根據生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學生去猜、去讀,使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提高識字的`興趣。比如教"風"字時,可以編成這樣的迷面:"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再如"手"字謎:"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雨"字迷:"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教師還可以啓發、引導,鼓勵學生自編字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2、編兒歌識字

兒歌,內容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爲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特點編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問"字:"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教"清"字時,因"青"的構字率較高,所以可以編成這樣一首兒歌:"山青青,水清清,心頭有事情。看東西用眼睛,出太陽天氣晴,說話嘴邊常帶請。"這樣就把"青、清、情、睛、晴、請"都編了進去,使學生不僅記住了"清"字,複習了"情"字,還滲透學習了"睛、青、晴、請"等字。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遊戲識字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要想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找準相關教學內容開展遊戲,爲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思想境地。

(1)開火車

學生學火車開動發出的"嗚——咔嚓、咔嚓"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哪組火車開起來?學生答:這組火車開起來!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及分析字形。有人說錯了,火車就停下來。然後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

(2)找朋友

一年級學生比較愛動,對遊戲情有獨鍾。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識字與遊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拼音、圖畫與生字對號的"找朋友"遊戲:先把學生分成兩組,站在教室的兩邊,一組拿着寫有拼音或畫有圖畫的卡片,另一組拿着相對應的生字卡片,一邊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邊向中間靠攏,找對後兩名同學分別讀一讀所拿的生字。再如添筆畫組字遊戲"排火車":教師出示基礎字"十",讓第一個學生加一筆,就可以組成"士"或"千";第二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王";第三個學生再加一筆,就可以組成"主"或"玉"等字。這樣,學生在遊戲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4、部首識字法

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利用部首幫助學生識字,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打"字,告訴學生,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動作有關係:用手打人或抓住物體,都跟手有關係。在不同的時間教"提、抓、扔、託、扶、拾"等字,我們可以提醒學生,這些字都跟手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提手旁作部首。再如教"踢、跨、跳、跑"這幾個部首是足字旁的字,告訴學生,在古文裏,"足"是"腳"的意思。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跟腳的動作有關係,所以用了足字旁作部首。學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義,就能較好地組詞造句、閱讀課文。

5、生活識字法

課堂教學是識字的主陣地,但是許多生字的認識可以來源於生活,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學生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世界,吸取各種信息,拓寬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與國小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招牌以及商標等爲媒體,引導學生識字;可以利用校園壞境、學生姓名,引導學生識字。如:學了"點"字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學生一下子想起來了:這是"好吃點"的"點".又如,"聯"是"華聯超市"的"聯";"張"是"張偉"的"張"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簡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明白"時時處處皆語文",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爲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9

一、課題確立的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課堂提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

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做爲我重點研究的項目,制定了研究計劃並付諸於研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二、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一、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確定了要研究“數學課堂提問”方面。確定課題名稱爲“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三、收集資料,學習理論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問,研究提問。研討學習並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關於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學習途徑則是多途徑學習,通過網絡蒐集、書藉整理、專家諮詢、集體交流評析等。

(一)理論儲備,充實自我。

在這期間,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學習。一是關於本課題的其他人的研究現狀。我瞭解到現在有不少的單位或個人在做與本課題有關或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處於研究過程中,有些也已經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二是關於進行本課題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論知識,以使課題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論支持下開展工作,使得課題工作更加地科學和到位。我堅持在工作之餘自覺地閱覽相關的教育教學雜誌,瀏覽最新的教育網頁,以便更好地充實自己。

(二)找準根源,把握方向。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又能爲後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什麼?我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課中的提問多的可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在教師的隨堂課上,這類問題非常嚴重,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爲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爲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我在自己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國小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同時,我還經常深入同事們的課堂,觀察課堂中老師們的提問技巧,學生們的提問能力,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並經常和老師們一起探討如何讓自己的提問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爲了讓縮短自己和名師之間的距離,我從網絡或是雜誌上搜尋了名特優教師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視頻,一句句的學習,以使自己的進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課堂中,我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

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爲學生提出的問提纔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纔是他們關心的問題,纔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爲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教學更科學。

五、總結課題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

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

3、提問時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

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爲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爲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以上是我課題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後我會本着“想到一點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紮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決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課題研究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使課題研究成爲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

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

我認爲有三個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一)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

1.問題富有思考性。思維是數學的心臟,而思維是從問題引發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問題富有思考性,首先要體現教學重點難點,切入口要適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興趣

2.問題具有啓發性。問題具有啓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問題無法解答是難免的,教師的啓發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講究。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

創設生成問題。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這已成爲人們的共識。然而,如何落實在教學行爲上,還有待努力。課堂教學創設生成問題,就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所謂創設生成問題,就是課前預設的問題一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受阻,要及時調整問題,創生出新的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設生成問題,首先要注意因勢利導,即順着事情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創設此時此地有利的問題;其次,要隨

機應變,即跟着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或全部改變,或局部修整,使得問題更有利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環節的遞進。

(三)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纔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啓發,讓學生試着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0

自20xx年2月開始,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國小數學組的課題《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通過了中期評估,並確定爲金壇市級課題研究,在全體課題組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一些活動並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對20xx年上半年本課題的研究情況作一小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本學期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了《新課程下的創新備課》、《教師如何做研究》等專著。此外,我們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平時要主動從有關報刊雜誌和網上收集一些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以進一步指導和充實我們的課題研究。

二、紮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活動,既爲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更是促進教師提高課題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積極參加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組織的各級各類活動,更新了教師的觀念,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其中,姜衛鈞主任獲“教科研先進個人”稱號,並被評爲優秀青年教師;賀小軍老師在常州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中獲三等獎,同時我們還結合學校工作安排,在數學組開展了以年級爲單位的團隊現場命題比賽。課題組的賀小軍、馬衛紅兩位老師在金壇市的現場命題比賽中獲一等獎。

其次,立足課堂,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教研”促“科研”。課題研究課體現着我們課題研究組的思想和研究活動的進展,因此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爲研究的主陣地,在上好研究課上下功夫。每學期我們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課題研究研討活動,我們採取的研究方法是:全體成員以年級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

組爲單位,對教材先進行梳理,進行個人備課,再在教研組內進行討論修改,然後立足課堂進行實踐,集體評議時,執教老師要按照課題思想,說明爲什麼這樣上,一名老師作中心評課,其他老師再集體評議,使每次研討課都能讓課題組的所有教師得到收穫和提高。

第三、“請進來、走出去”活動。

每學期我校都要選派一定數量的老師到外省、市學習、取經,尤其是優先安排課題組的老師參加,這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組老師的一種激勵吧。另一方面積極與兄弟學校加強溝通,增進校際間的交流。本學期我們分別和武進成章國小、嘉澤國小進行了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同時安排至少一次的講座。本學期我們請來常州市的項陽老師爲我們講述“教海探航”伴我成長的專題講座,每一次聆聽專家老師的講座,都會讓老師們瞭解到許多新的東西,都會讓老師們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課題組沙龍活動。

爲了進一步探討數學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使我們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實有效,我們除了每學期一次的研討會、每月一次的研究課和理論學習外,這學期還舉行了一次課題沙龍活動。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點和收穫,同時也提出了今後研究的方向和困惑,並對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鼓勵每位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研究性文章。

鼓勵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認真撰寫研究性文章,並由學校組織,擇優參加各級各類論文的、案例的評選,或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一年多來,課題組教師有數篇文章在各級各類論文評選中或各級各類雜誌上獲獎和發表。周羣老師撰寫的《收穫之前,我們要思考什麼?》發表於《教書育人》第13期;《課後研究,真的研究了嗎?》發表於《新教育成長》;姜衛鈞老師撰寫的論文《重構創新超越國小數學教材呈現方式優化之嘗試》發表於《國小教學設計》第4期;《信息技術支持下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

發表於《江蘇教育技術》第1期。姜衛鈞老師撰寫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有效參與的分析和探索》獲省三等獎,譚年平校長撰寫的論文《正確認識數學現象與數學規律》獲省三等獎。劉忠老師撰寫的《活動着體驗着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的教學案例獲金壇市一等獎。於文娟老師撰寫的《師者引者隱者淺談教師在課堂中的“引”與“隱”》獲金壇市一等獎。周羣老師撰寫的論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金壇市小數年會一等獎。劉忠老師的《有感於國小數學活動的現狀,追求課堂有效數學活動的思考》、姜衛鈞老師《讓學生在活動的天地裏玩轉數學》、賀小軍老師《負增效減:讓數學作業也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獲金壇市一等獎。這些成果的取得說明了課題組的教師善於總結、勤於反思、樂於筆耕,這是一種非常科學而認真的科研態度。周羣老師有兩篇隨筆在教育教學報紙上發表。

三、研究成效

1.通過對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的研究,促使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對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和設計意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合理地重組與優化,合理地選擇並開發出適合學生的練習,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使教師由“教學型”向“研究型”、“創新型”轉變。

2.通過多種途徑對練習活動材料進行選擇並開發,構建以學習者爲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爲基礎的新型教學,讓學生經過自身努力能夠自學探究的數學內容,能夠獨立進行動手實踐的數學內容,能夠了解更多地數學名人故事和數學課外小知識等。這樣大力推動了學生學習活動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同時使學生更深切的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自身的魅力。通過對練習活動材料的開發,促進了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極的思考和與人交流合作等活動,進一步獲得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充分體會數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與人類生活的聯繫,從而獲得知識、能力、情感的全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練習活動材料的選擇和開發研究面發展。

四、研究困惑和今後努力方向

課題研究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研究過程中也存在着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1、繼續加強研究隊伍建設,提高教改水平。

爲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們將繼續加強科研能力的修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不斷完善自己,並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參觀、研討,開闊眼界,學習先進,改革教學,將多邀請教育行家來校講座、聽課、教研,使全體老師都能受益,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2、進一步探索課題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

我校課題雖說已是省級的子課題,但實驗中仍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測到的問題,我們將及時發現、探討實驗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使課題研究紮紮實實地進行下去。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實踐,堅持“以人爲本”,努力實踐,紮實工作,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最後懇請專家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使我校的課題研究在今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1

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賦予了語文課堂教學新的活力,學生作爲語文學習的主人,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成爲教師關注的重點。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極力去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地實踐中得到發展。“少教”即啓發性地教、針對性地教、創造性地教和發展性地教;“多學”,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深度學習、積極學習、獨立學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秉持“少教多學”的理念,可節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這能從根本上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益。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是一個研究者。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使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纔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並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教師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而適當的幫助。

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爲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悶課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專題開展之後,它與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且對本堂課的目標是否達成進行了較爲具體的量化。爲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通過支架的支撐作用把學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我在教學中發現,差生中的絕大多數智力並不差,可見決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習慣等。因此在教學中,在啓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融於教學之中,把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爲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一些做法。

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是在學習行爲過程中實現的,一定的學習行爲,重複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養成好的習慣會使人終生受益。而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阻礙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學生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爲主動。在教學中,重視加強數學學法指導,主要採取以下做法:

1、預習方法的指導。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手、動腦、自己閱讀課文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自學能力。課前要佈置預習提綱,讓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後細讀理解大致內容,自定一些“劃”和批的記號,在課本上把關鍵句、重點詞劃出來,使他們養成邊讀邊劃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預習時知識“互聯”的能力。

學生在預習之前對所學過的每個知識點、每章節的內容加以綜合歸納,注意知識的新舊聯繫、知識的前後聯繫、知識的橫向聯繫,以提高預習的效果。

教學的生命在課堂。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最終看學生的接受率高不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沒有得到增強。因此,智慧的課堂並不是單一的“你講我聽”,而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將知識內化爲能力。總之,在搞好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預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本領,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2

根據學期初的統計數據,我校共有留守兒童33名,其中女生13名。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我校主要是採取學校研究、教研組研究和教師個人研究相結合,教師個人研究爲主的課題研究模式,具體做法是:

一、學校組織各種活動,爲學校與家庭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平臺。

首先,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兩次家長會,不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對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教育方法、兒童心理健康、安全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宣傳,爲家長在教育子女(或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方面給予一定的培訓和指導。同時,每次的家長會也是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家長(或監護人)進行溝通的良好平臺。

其次,學校聘請專家團進行專題講座,對學生加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爲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便利。20xx年4月16日,學校邀請“感恩”主題教育專家團到我校進行感恩教育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演講和各種互動活動,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深深收到了教育。特別是在家長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更從學生內心深處激起了他們的感恩之情。

另外,學校還以大隊活動的形式組織各種活動,每個活動都把關注留守兒童以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融合在裏面。並且,學校一直把對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作爲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廣播站在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學生和班級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對留守兒童行爲習慣的養成和轉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學校將每週五下午的第三節課的班會課調成周一第一節。因爲學生度過週末回到學校,很多好的習慣被淡化,形成“5+2=0”的怪圈,這樣有利於班主任對上週情況進行總結和反饋,並針對上週情況採取相應措施開展本週班級管理工作,避免了做“事後諸葛”。

二、加強業務培訓,爲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保障。

學校教研組加強對教師就研究方法和過程方面進行培訓,利用每個周的業務學習時間,蒐集網絡和著作上的一些方法提供給各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供教師參考。同時,教研組還不定期組織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爲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問題探討搭建平臺。通過每個月的業務檢查及反饋,教研組對學生的學習方面、教師的教育過程等方面對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避免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走彎路。

三、教師個人研究方面。

從“留守兒童子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會”上教師交流的情況和階段總結以及個案分析來看,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以下方面來做的: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的專項檔案材料,比如:留守兒童基本信息表、家校聯繫卡、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等。以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及成長狀況,便於教師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如xxx老師和xxx老師採取“每月定期跟父母通一次電話,減少留守兒童跟父母的隔閡”。

2、加強家校互動,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家訪或電話溝通,及時瞭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動向。

3、對留守兒童進行多維關懷,讓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得以彌補。大多數老師特別是班主任都做到在學習上多幫助、多輔導、多鼓勵;生活上多關心、多付出;習慣上多指導;心理上多談心、多溝通、多疏導。讓他們在校園內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回到家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比如xxx老師的對留守兒童“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xxx老師的“多一些關心和耐心”、“多給留守兒童鍛鍊的機會”、“多給留守兒童幫助和鼓勵”;xxx老師的給留守兒童“設立小目標”等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4、利用班會隊會開展主題班會和主題隊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留守兒童真真切切感受到學校和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3

一.課題概述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那麼這一目的該如何實現呢?其做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問題是學習之始,提問則一向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問,或者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啓發學生由表及裏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最終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那麼我們該如何用運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我把“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作爲我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目標

國小數學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的雙邊

教學形式,是知識傳授、信息反饋的重要渠道,它在數學教學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認爲,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有效提問的含義:一是從學生方面看,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思考,激發求知慾望,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等;二是從教師方面看,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題研究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整體方向,找準問題根源。

我瞭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缺乏計劃性。教師提問隨意性強,不能提前確定提出的問題、提問的對象、提出的時機。隨“時”而問,想什麼時間提問就提問;隨“題”而問,想到什麼問題就提什麼問題;隨“人”而問,看見誰就問誰,使課堂提問缺少針對性、目的性,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2.提問缺乏啓發性。教師只是提出問題,不能積極啓發誘導學生回答,沒有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提出問題後,學生沉默不答,即使是指名回答,也是答非所問。無奈之下,教師只好自問自答,把答案灌輸給學生。不啓不憤,不悱不發,啓而不發,表明了教師的啓發不得法。這樣的提問既不能活躍課堂氣氛,又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複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爲常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依託課例進行實踐。爲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在自己的課堂中,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

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其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是這麼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稚,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在預習、學習或複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爲學生提出的問提纔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纔是他們關心的問題,纔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然後教師以此爲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數學教學更科學。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堂提問的功能、優化問題的設計、把握提問的方法.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取得的成績。

1、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我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

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一些鍛鍊。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紮實,對課堂駕馭能力較差。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不能對問題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3、提問時不夠全面,層次感不明顯,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首先,我會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爲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儘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爲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緻,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

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其次,我將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我會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4

我校數學科組組織並承擔了區級課題《國中數學“學困生”錯題成因分析與解決對策研究》的研究。本課題將爲期三年,主要是通過提取數學“學困生”的作業,練習或測驗中出現的錯誤,從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心理,認知結構等方面入手進行診斷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並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從而及時清除其學習上的障礙,使其後續的學習得以較順利的開展。具體操作流程:

一、學困生的界定:

主要研究有上進心,肯學,但由於知識結構缺陷或學習習慣不好,思維策略不足等原因引起學習困難的學生。

我數學課題組要求每個老師在所帶的教學班中挑選出5~10名“學困生”,成績一般在40~60分左右作爲研究對象。同時還分別選擇2名中上生和一名尖子生作爲參考對象。

二、“學困生”課題研究的出發點與期望成果:

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的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總會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重複,得不到及時的克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分析,很大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另一方面錯誤出現後,老師們也缺乏對學生的錯題的收集與分析,從而也不能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此不斷的知識盲點堆積,學生後續的學習受到影響。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校課題組成員都覺得進行學困生的錯題收集與診斷非常有意義,並把它作爲我校轉化數學“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開展,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以下幾項目標:

1、前兩年主要是進行錯題的收集,根據區教研員對國中數學各知識點的編碼對錯題進行歸類整理,建立錯題資源庫,並對錯題進行初步的診斷與解決策略探討。(主要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方面進行診斷)

2、利用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xxx的研究生的合作關係,尋求他們在學生認知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支持,進一步完善錯題資源庫。

3、通過課題組老師三年堅持搞錯題研究,使教師們在後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每一個國中數學知識點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並且能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診斷,根據診斷提取相應的解決策略加以糾正。所以,做好學困生課題,對科組教師的專業化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課題開展情況:

(一)學校及區教研室有關領導對本課題開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持

在課題開展初始階段,因爲很多實驗教師都比較年輕,沒有課題研究經驗,所以出現了信心不足,思想壓力很大,害怕做不好的思想,從而課題開展開始不久後有一段時間曾陷入過低谷。學校領導和區教研室張偉春主任給我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爲課題的開展指明瞭方向,讓我們放下了思想包袱,紮紮實實搞課題。同時在張主任的幫助下,我校“學困生”課題組與華師大認知與技術研究室xxx的研究生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將在學生的認知心理方面的診斷給予理論與技術上的支持,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二)加強了相關理論學習和定期組織課題研討交流會

進行學困生的錯因診斷,需要我們要學習相關的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如教育心理學,學習論,教學策略等理論知識。爲此,課題組購買了一批相關的理論書籍,鼓勵老師們多進行學習。同時還能定期召開課題交流會,做好及時的總結與反思。

(三)錯題的收集與整理過程方法:

(1)錯題的選取方法:錯題大部分來自所研究對象的同一知識點的不同錯誤,小部分來自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的典型錯誤。有的老師嘗試通過研究對象的錯題本(含錯題,更正及錯因的自我分析)收集錯題;有的老師則通過每天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掃描。

(2)錯題的整理與分類:

如何進行錯題的整理及及時上傳到區天河部落交流平臺,課題組的老師進行了不斷的摸索與反思。從一開始是按章,後來確定爲按每知識點進行錯題分類。也可以設一些專題:如證明題常見錯誤等。有關的編輯格式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3)分工合作:

“學困生”課題組分三個年級同時開展課題,各備課組還把所負責年級的錯題分塊分任務進行掃描,上傳到科組錯題資源庫及天河部落學困生專題。其他老師則做好分內錯題掃描與上傳工作的同時,對同年級老師上傳的錯題根據自己收集的情況進行補充與回覆。(4)他山之玉:

通過把錯題上傳,一方面可以與兄弟學校做到資源共享。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數學同行老師們的“跟貼”回覆,給予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四、課題開展存在的困惑及努力方向

困惑一:

課題主攻方向是錯題收集與診斷,所以所選的錯題是否不只侷限於幾個研究對象,而可以是所有所教班級中符合界定的學困生中收集?

困惑二:

對知識點所收集的錯題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代表性,那麼所研究對象中出現的不典型的錯誤是否不予以收集?

困惑三:

代數方面的錯題較容易進行知識結構方面的錯因診斷,但有關幾何部分的錯題卻較難以判斷,診斷上有點吃力。

困惑四:

對錯題的診斷分析應抓住那些細節,那種格式比較好。我校四個學困生課題組的老師所上傳到天河部落上的錯題分析形式各有不同。從數學角度去寫錯題診斷,是否要注意補充一些什麼方面的內容?

總之,對於一線的教師,教學任務重,課題研究過程會比較辛苦的,而且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困難問題是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它的克服需要較長的過程,所以,沒有一種良方能使學生長期形成的落後在短期改觀,所以課題實驗教師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同時要有追求“學困生”課題研究內在價值的態度,要有吃苦精神。附:本課題組幾個老師的收集與初步診斷材料,希望在格式或做得不夠之處能得到專家們的指導。

課題研究階段小結15

一、準備階段的進展情況

組建了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制定實驗教師工作條例,明確課題小組成員職責及課題領導職責;調查和分析綠色教育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現狀,整理和研究出系列性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育資源;制訂並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明確了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爲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做好準備;自學爲主並組織課題研討會,認真學習綠色教育的理論專著及課題研究理論,做好讀書筆記,爲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做好了理論準備。

二、準備階段的研究成果

1、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召開課題論證會,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並撰寫了課題論證報告。

2、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人員分工,併成功申報課題。

3、通過課題組成員的認真學習研討,已係統歸納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並通過課題研究方案的學習,爲今後的課題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課題研究準備階段中的體會

1、課題組成員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研討,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因課題研究剛開始,理論知識不足,課題組成員進行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不高。

3、在召開研討會時,課題組成員在觀念上存在一些分歧,存在對綠色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等問題。

4、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該繼續加強課題組成員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意見方面的交流,使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有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