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州蘇中學跟班學習總結

2017年10月9日在縣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們一行分別來自四所中學、五個學科的十位老師來到江蘇蘇州中學,開始了爲期兩個月的跟班學習。這次跟班學習,涉及學科多、開展時間長。我有幸成爲其中的一員,深知這次學習任務之艱鉅,意義之重大。

關於州蘇中學跟班學習總結

爲什麼選擇蘇州,爲什麼選擇蘇州中學?其實,一談起江蘇,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教育大省,教育強省。2017年,江蘇進入高中新課改。十幾年來,江蘇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崇文尚教的優良傳統,教育事業一直非常發達。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今蘇州中學校址上創辦蘇州府學,首開東南興學之風。據記載:“蘇州府學是宋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官辦地方學府,號稱東南學宮之首。”儘管江蘇省蘇州中學的佔地面積已無法與當年相比,但歷經千年,辦學歷史未斷,校址始終未變,格局基本保存,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罕見的!因此,蘇州中學是作爲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古城蘇州的最具歷史文化底蘊、最具人文魅力的文化教育瑰寶。今天,蘇州中學是江蘇省首批“省級模範學校”,並通過了“國家級示範高中”省級驗收。這次,蘇州中學能夠給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也是極爲難得的。

一、蘇中印象

(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從辦學歷史上看,蘇州中學號稱“千年府學,百年新學”,有着悠史的歷史。公元1035年,范仲淹在今蘇州中學校址上創辦蘇州府學,首開東南興學之風。光緒三十年(1904年),江蘇巡撫端方在府學原址擴建江蘇師範學堂,國學大師羅振玉任首任監督,專門爲中國小校培養合格師資。蘇州中學“百年新學”的`歷史由此啓幕。從學校的建築風格上看,它是身處姑蘇老城區一個園林式的學校。校園內亭臺樓閣,假山池塘,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到校第二天清晨,校領導並帶着我們參觀了尊經閣(校史館)、碧霞池、春雨池、仰高亭、圖書館、藝術館、德智之門、教學樓。據介紹,校園的整體修葺是在2015年初完成,在修葺的過程中,由於參考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多數地方保存了歷史原貌。因此,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浸潤着歷史與文化。朝陽升起,同學們在池塘邊背誦單詞;課餘午間,師生們來到圖書館細細品味;夕陽西下,孩子們漫步林中小徑放鬆心境。我們時常感嘆,這樣的環境,還有誰會不愛上學習呢?

在蘇中的這兩個月,我的感覺是“靜、淨、競”。“靜”是幽靜。這一方面得益於學校合理的格局,教學區、生活區、辦公區、運動區互不干擾;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師生們的自覺地共同維護。且不論是圖書館,就是在食堂、課間的操場,都沒有喧譁和吵鬧,有時候我會忘了自己是置身於一個學校。“淨”是乾淨。蘇中綠化多,但即使是清晨時分走進校園,你也很難在道路上看到一片落葉。尤其值得稱讚的是衛生間,時刻保持衛生和整潔。整潔的校園,源於專業化的管理,蘇高中有十幾個領固定工資的專業清潔工每天在做着打掃清潔工作,他們的敬業精神是校園整潔的保證。師生們在食堂用餐,也做到餐後桌面沒有食物殘渣;運動會後,操場不留一點垃圾。“競”是競爭。蘇中兩個月,我們觀摩了學生的演講比賽、課堂上學生的辯論會、教師的公開課、升旗儀式上同學們的表演。可以說,競爭滲透到蘇中師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靜、淨、競“三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它飽含着一代又一代蘇中人對現代化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努力。

(二)國際化的辦學理念

從1992年起,學校開始以“推進特色教育,適應國際競爭”作爲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舉辦了“國中外語特色班”、“高中國際班”,以培養面向21世紀、富有創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並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優秀人才。歷史的傳承在富有前瞻的思想指引下,愈發靈動光耀。蘇中的英語課程,歷來是整個蘇州仍至江蘇省最強的,這與這一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

進入全球化時代,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戰略,努力融入國際教育。學校和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十多所著名大學(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和知名中學(如英國倫敦德威學院、新加坡立化中學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積極拓展學生髮展的國際通道,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學生通過學校的國際合作項目出國留學;2007年又成功引進了英國劍橋國際高中課程。跟班學習期間,我們也時常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高中校、大學校的同仁們來到蘇中交流訪問。正是這樣的國際化辦學理念,使得一大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人才已從蘇中走向世界,在哈佛、劍橋、牛津、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等世界一流大學的校園中不乏蘇中學子矯健的身影。

(三)關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作爲一所有千年底蘊的名校,蘇州中學素以“名人掌教、名師執教、名人輩出”而着稱。今天的蘇州中學,師資隊伍非常強大,僅特級教師和教授級教師就多達二十來位。一方面,學校從各地引進優質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學校也爲老師們的專業發展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學校經常會邀請海內外一些知名的教授、學者來校講學,或是把老師們帶到國內外名校、高校進行交流,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一個更廣闊更前沿的平臺。跟班學習期間,我們聆聽了華東師範大學胡慧閔教授的報告《基於學生經驗的教學設計》。胡教授的報告深入淺出,既有詳實的理論,一手的調查數據,又形象生動給老師們傳授瞭如何基於學生經驗進行教學設計,引發了廣大教師的共鳴,讓我們受益匪淺。學校還定期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