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1

當前我街道積極投身到市場經濟大潮中,轄區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於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爲“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爲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對全街道“留守兒童”情況展開細緻的調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以關愛留守兒童爲出發點,將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內、企業內、社會上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父母離開,村(居)委會就是他們溫暖的第二家,各村幹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組織“六一”活動、春節看望等各式的方式,慰問留守兒童,給他們帶來需要的物品,同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等各方面。

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來的幫助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老年監護人(如兒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實現村與家庭的共同關心和教育。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村(居)委會更應該站在對留守兒童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村(居)委會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兒童能夠於其他的孩子一樣得到教育得到愛,讓他們擁有正常健康的心態和健康人格,更好地融入學習生活環境,促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2

近年來,我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稅源經濟是全區事業的生命線,社區建設是城區工作的永恆主題”的發展思路,堅持主題引領,共同治理,普惠服務,專業推進,社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1、以示範城區創立爲動力,推進禮貌和諧社區建設

我區把和諧社區創立與禮貌社區創立緊密結合起來,以創立星級禮貌和諧社區爲總抓手,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優化社區建設環境,創成“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區64個社區先後被命名爲“市和諧社區”,其中8個社區被命名爲“省和諧社區”,11個社區被命名爲“市和諧示範社區”。工人新村社區被命名爲“全國和諧示範社區”。目前,以社區爲平臺、社工爲抓手、社區社會組織爲載體的“三社聯動”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年8月,我區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授予“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

2、以深化社區民主自治爲重點,加強社區規範化信息化建設

建立了社區黨組織爲核心、社區居委會爲主體、社區社會組織爲依託,各類專業服務組織爲補充的新型社區組織體系與運行機制。經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區議事園制度、社區成員會議常任代表制度、居民迴音壁等方式爲居民供給多種自治參與渠道,實現社區居民自治模式的多樣化。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方式實現由戶代表到居民直接選舉的轉變,丁家橋等6個社區還成功實行了無候選人選舉。同步加強了社區居委會規範化建設。建設並開通社區網站和64個社區網站,網站點擊率突破10萬次。

3、以提升服務居民的本事素質爲目標,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近年來,我們逐步加強和完善了社區工作者的配備和管理。年,按照每300戶配備1人的標準,將計生專幹、司法調解員、勞保協管員全部納入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統一享受專職社區工作者待遇。先後出臺了《區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和《區專職社區工作者考覈暫行辦法》;完善社區網格化和扁平化管理機制,社工每人包戶300戶,建立民情日記;實施了一人多崗制、錯時工作制、節假日值班制、預約服務制、一門受理制等制度。目前,社工總數爲688人,大專以上學歷社工603人,佔總數的88%;獲得全國社會工作等級水平考試證書的社工131人,佔總數的近20%。“”期間,我區先後三次提高專職社區工作者的待遇,專職社區工作者平均月收入已由年的950-1050元提高到此刻的3103—4003元。

4、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推進社區普惠化服務

建立以城市低保制度爲基礎,與低保邊緣救助相銜接,以醫療、教育、住房、助殘、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爲輔助,以社會互助、慈善救助等社會幫困手段爲補充的新型救助體系。在完成“三美元計劃”基礎上,年開始實施無就業本事低收入家庭每人每年“萬元保障計劃”,低保家庭純生活保障水平已到達630元。大力實施“亮居工程”項目。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照顧爲依託、福利機構爲骨幹”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服務網”實現60歲以上孤寡、獨居和困難空巢老人免費服務全覆蓋。,用於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資金達260萬元,用於民營社會福利機構的資助到達673萬元。全區機構養老牀位總數到達目前270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數24張。年正式開通了首家智慧社區信息化養老服務平臺。

5、以社區軟硬件建設基礎爲載體,夯實社區建設基礎

經過新建、租賃、共享等途徑,並建立新增面積裝修補貼、租賃補貼制度,社區辦公服務條件有所改善。我區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總面積(含共享)從年的18271平方米上升到此刻的81639平方米,全部到達每百戶30平方米標準。社區辦公經費到達7-12萬元。所有社區都配備計算機、觸摸屏、數碼相機等現代化辦公設施。生活服務求助熱線被市民政局確定爲市唯一的民生服務熱線,滿意率達99.8%。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我區社區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成效。根據中央、省市關於社區建設的工作要求,從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社區建設的需要出發,我區社區建設工作還有必須差距。

1、社區管理體制機制不暢

社區居委會作爲社區居民的自治組織,並不是一級行政組織,但實際上社區居委會的直接管理者是街道,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機關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區的人財物支配權在街道,使社區工作自主性、積極性受限。在資金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街道並未落實“居財街管、管用分開”的管理制度,社區居委會花多少錢、花什麼錢基本由街道決定,社區經費普遍存在和街道經費捆綁使用的情景。二是政府相關部門、街道將工作延伸到社區,本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但一些地方沒有落實到位。在人員管理方面,社區工作者的使用、去留全部由街道負責,導致社區工作者眼睛只盯着上頭,在與居民的聯繫、溝通、服務方面下的功夫不夠。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社區居委會行政化趨勢日益嚴重,社區居委會工作資料嚴重“膨脹”,負擔不斷加重。社區組織的自治功能弱化,異常是爲居民服務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成爲實際意義上的又一級行政組織。

2、社區建設難以構成統一合力

民政部門按照職能在社區建設工作中承擔着組織、協調、統籌的作用,但實際上民政部門在社區建設的管理和服務中沒有相應的財權和人權,因而缺乏有效的協調、管理和組織手段,難以參與到社區的管理中,發揮對社區發展的總體統籌和協調,甚至各部門在工作下沉到社區的過程中,都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出發,各自爲政,各行其是,難以構成統一的合力,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加重社區工作的負擔,不利於社區的規範化建設。如社區基本信息庫的建設,公安一套,計生局一套,勞動部門又一套,做了許多重複性的工作,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社區基礎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幾年來,我區對社區建設的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滯後於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根據市委《關於推進“一委一居一站一辦”建設和“扁平化”社區管理工作的意見》(委發〔〕37號)規定“20xx年,城市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全部到達400平方米”要求,我區現有27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去除共享面積外,均不能到達400平方米標準,佔社區總數的42%。

4、專職社工隊伍本事素質有待提升

社區建設步伐的加快,社區居民公共需求的多元化、複雜性,對社區工作者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數社工在工作理念、工作精神和工作本事上還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十分缺乏,只能完成一些行政服務基本工作。社工長期坐在辦公室從事行政工作,與居民缺少溝通聯繫,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夠。大學生社工流失嚴重。年我區招聘100名大學生社工,目前僅有53人留在社區。

1、加強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設

提議區建設部門統籌安排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設規劃,並納入到新一輪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之中。利用老城建設、小區出新、拆違改造時機,選擇適宜地段新建、改建社區用房。街道經過積極購買、租賃、調劑社區用房,挖掘駐區單位閒置房源等多種措施改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提議區政府每年安排社區基礎建設專項資金,每年解決5到6個社區用房,使其非共享面積到達400平方米。

2、擴大社區工作自主權

根據市委37號文中關於“人財物聯動下移,切實使公共財政向社區傾斜、公共資源向社區聚集,爲‘扁平化’社區管理奠定基礎”和“城市社區工作所需經費(不含人員經費),由社區設立專門賬戶,獨立使用”要求,提議實施社區工作責權利和人財物聯動下移,提高社區工作效能。一是財力下沉。出臺社區工作經費下沉實施辦法。社區工作預算和決算經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同意,街道每季度或半年將社區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直接下撥到各社區賬戶,社區活動項目經社區議事園議定,社區居委會具體實施。完善社區財務監督程序,社區每月公示財務支出,街道定期對社區財務進行審計監督。二是人權下沉。賦予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對社工進口的選擇權、出口的決定權、工作分配和考覈的決定權;進一步擴大社區主任無候選人選舉範圍,在20xx年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中擴大到30%以上社區;三是物權下沉,完善社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作用,確保社區資產自主管理,規範運作。

3、探索“三網合一”社區管理機制

針對當前居民普遍關注的老舊小區管理、環境保護、治安保衛等問題,提議推進社工工作網格化、城市管理網格化和綜合治理網格化三者聯動,做到三網合一,構成解決社區管理問題上的民情蒐集、城市管理、矛盾調處的有機統一。結合專職社工工作考覈,設置社工工作網格,社工每人包300戶,在網格基礎上建立樓棟長、居民積極分子定期登門入戶制度,及時反映民情民意。結合城市管理網格,街道、社區可將其不能解決的問題反映到區城管平臺,區城管平臺再將問題交給區各職能部門辦理。結合社區綜合治理網格,依靠社工工作網絡,不斷完善居民信息資料,加強常住戶、流動人口和租賃戶管理,爲及時發現治安隱患、調處社區矛盾打下堅實基礎,構成“一格多元、多元聯動”的社區管理新格局,真正把社區網格化、扁平化管理落到實處。

4、進一步整合社區工作事務

大力壓縮針對社區的各種會議、臺賬、材料、報表,規範面向社區的各類檢查評比和創立達標活動。由區禮貌和諧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牽頭負責,對下沉到社區的各項行政事務實行“准入制”。凡是准予進入的`工作,集中在社區管理服務站統一承辦。區社會建設、民政部門負責梳理下沉到社區的行政事務,區財政局據此整合涉及事權下放的相應條線的專項資金和工作經費,實行統一紮口、統一下撥、統一管理,確保權隨責走、責隨事轉以及責權利和人財物聯動下移。請軟件公司研究開發社區綜合臺帳軟件系統,將計生、民政、勞動各部門信息管理軟件統一,建立統一的社區工作管理平臺。

5、適當提高社工待遇

根據《市政府批轉市民政局等部門《關於統一社區專職工作者工資補貼待遇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政發[]159號)“從起,全市專職社工工資補貼待遇要嚴格與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掛鉤,並於每年的7月1日進行調整”要求。按照市統計局公佈的市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爲45444元(比年增加5310元),月平均約爲3787元。我區專職社工工資平均水平與此還有必須差距,提議適時進行調整。同時提議對連續多年考覈優秀的社工和擔任社區主要負責人必須年限且工作表現突出的社工,區出臺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其工資福利待遇,以激勵社工長期紮根社區。條件成熟時能夠嘗試從優秀社區專職社工會考錄公務員和選任街道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崗位。注重推選優秀社工爲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讓廣大社工感到工作有奔頭、事業有前途、成長有空間。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3

根據我校留守兒童暑期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安排切實了發揮學校、社會、團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廣大留守兒童創造一個陶冶情操的陽光驛站、發展個性的豐厚沃土、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現總結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爲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爲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爲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提高了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留守兒童心理潛能、培養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展。增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能力,促進了留守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有效地推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環境、師資等相關方面形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深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在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把學校的留守兒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兒童幸福、溫暖的大家庭。

4、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團支部、教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了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

5、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點帶面,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形成一定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現準備用一段時間,在全鎮範圍內、在全體學生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指導,缺少專家引領。教育質量不高,效果不顯著。

2、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聯動機制尚未建立。

3、學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完善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程的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爲流動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4

“感謝村委和志願者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孩子們提前過了一個難忘的冬至,讓這個冬天充滿暖意”。通過視頻,賀語婷的媽媽、遠在廣州務工的唐巧翠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12月18日,臨武縣汾市鎮南岸村舉行了“手手相牽,暖意融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全村60多名留守兒童和20多名文明志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共設置了六個環節,分別是:自我介紹、表達心願、同包餃子、遊戲闖關、吃餃子和視頻聊天。由於事先對留守兒童摸底精準,人員分工明確,再加上志願者熱情積極,活動始終有條不紊,充滿着歡快和幸福。特別是包餃子和做遊戲的環節更是高潮迭起。許多小朋友因爲是第一次是自己動手包餃子,心情興奮又新鮮,還沒等餃子餡端上桌便躍躍欲試,志願者示手把手耐心指導,每個孩子都變得熟練起來,現場無不洋溢出熱情、友愛和團結互助的氣氛。遊戲環節還設置了“你畫我猜”“無敵風火輪”“唐詩背誦”等內容,孩子們在遊戲中盡情開心玩耍,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既收穫了快樂,又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道理。

通過此次活動,營造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據介紹,郴州市委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積極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隊伍當中,聯合學校深入瞭解每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還組織志願者實行結對幫扶,爲留守兒童輔導功課,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並不定期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健康有趣的課外活動,豐富兒童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5

參加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快兩年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但還是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在活動期間一共帶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跟父親一起生活的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們是孩子中的一個特殊羣體,我覺得我們應該給予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愛。他們這個年齡是比較敏感的年紀,自尊心又特別強,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通過我的工作,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要有愛心、耐心

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爲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除此之外,在結對子時應儘量讓男生與男孩子、女生與孩子結對,這樣他們之間可能共同話題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帶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親戚住在一起,她有時就會跟我耍小性子,我覺得應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遠她。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裏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菸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多跟他們交流,給他們傳遞一些健康積極的思想,引導他們合理用錢,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爲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學校也要多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吧裏。另外,開展心理質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餘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於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遊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校平時多引導他們進行讀書等有益的業餘活動。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爲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爲學生,我沒有太多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適合,這樣反而會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所以應由學校來實行,從電視上、網絡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情況

對於這些孩子,要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於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總之,我們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互動交流活動,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爲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對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有所幫助,幫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6

近年來,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建立社區關工委、愛心志願者等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服務機構和隊伍,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多方位、多層次着力打造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平臺,認真開展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工作和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構築起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有效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一、網絡健全,制度完善,檔案齊全

多年來,泰寧社區提高認識,端正態度,理清思路,健全組織網絡,完善規章制度,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1、齊抓共管,聯合派出所、學校、文化、司法等有關部門和離退休幹部、老黨員、社會熱心人士共同參與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成立了家長學校、法制報告團、文藝宣傳隊、科普小組等組織網絡。

2、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多渠道的對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分類建立檔案。

二、廣泛開展社區活動,充實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

各類形式多樣的活動,是泰寧社區關愛、教育留守兒童所採取的主要形式,它以其多樣性和參與性深受留守兒童的喜愛和監護人的認同。

1、多形式開展留守兒童法制、道德教育活動。爲使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易被留守兒童接受,泰寧社區創新工作方法,利用多種載體開展活動。定期舉辦法制宣報告會,科普講座、警示教育、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圖片展等載體廣泛開展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營造濃厚氛圍。社區還結合爭創“省級文明縣城”、“平安社區”等主題活動,組織社區留守兒童參加植樹、發放宣傳材料、萬人宣誓等活動,充當“小小宣傳員”、“普法小老師”、“社區小記者”等角色,在活動中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爭做四有新人。

2、加大文體設施投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近年來,泰寧社區注重在文體活動場所和硬件設施上的投入,爲留守兒童課餘時間提供了活動空間。社區綜合樓內的文體活動站,設有健身、乒乓球、圖書閱覽、棋牌等活動內容,配有跑步機、槓鈴、氣血調理機、乒乓球桌、仰臥起座器、羽毛球、各類棋、牌等設施和四千餘冊圖書,使留守兒童有了健康的活動場所,營造了良好的校園外圍環境。此外泰寧社區同樣也加強了軟件設施建設,積極開展了各項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如:在“六一”前夕,聯合老年大學、泰寧學校舉辦了“老少同樂慶六一”書畫展;“七一”前夕組織了乒乓球賽。此外,泰寧社區還舉辦了有獎猜謎、知識競賽、體育比賽等活動,吸納留守兒童廣泛參與,既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又培養了他們的美好情操。

3、開設社區課堂,加強留守兒童課餘時間的再教育。泰寧社區支持有教師資質的下崗失業人員,利用現有資源,開設了社區課堂,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教育,注重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和文體活動時間;同時每週六社區還邀請心緣美術培訓學校和徽州師範具有藝術特長的老師和學生爲留守兒童上音樂課和舞蹈課,培養他們課餘興趣和愛好。

三、做好“三延伸”,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此項工作

泰寧社區制定了向家庭、學校、社會延伸的“三延伸”工作方案,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1、向家庭延伸。泰寧社區成立了“家長學校”、“市民學校”,定期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授課,組織他們進行學習,引導他們掌握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社區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導孩子們遠離違法犯罪和不道德行爲。

2、向學校延伸。泰寧社區聯合學校,共同開展了各項法制教育培訓班和各類德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留守兒童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逐步形成、發展和優化自己的道德品質,使他們認識到,不僅要在學習上爭先創優,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愛黨愛國,言行上文明正直。

3、向社會延伸。泰寧村依託黨建聯席會和共建議事會“兩會”平臺,吸納轄區內的在職黨員,組建“愛心爸爸(媽媽)”隊伍,挖掘自身優勢,對留守兒童實行結對幫扶。聯合派出所、文化局等單位對涉“黃”、“黑”、“白”(吸毒販毒)等場所和非法網吧、電子遊戲廳,封建迷信活動等進行嚴厲打擊,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進行監控。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像一隻無形的大手,牽引、攙扶着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社區內的留守兒童精神生活充實,自立意識、法制意識大大增強,學習成績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未發現留守兒童有違法行爲。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項長期性、持久性工作,容不得絲毫的鬆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立足於新的工作標準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現有的工作機制,以關愛留守兒童爲本,“教育、服務、管理”相結合,將此項工作開展得更爲出色。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7

近年來,鄉婦聯在市婦聯的指導幫助下,在鄉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以及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堅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整體推進、不斷創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調研,準確掌握全鎮留守兒童情況

20xx年,我鄉對全鄉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村以校爲單位的系統排摸,並分別予以登記造冊,做到了家底清、情況明。到目前爲止,已爲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爲切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矗其中80%兒童留在家裏隔代看護,20%寄託老師和親戚看護,而隔代看護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極爲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獨、憂慮、失望;生活無規律,生活習慣相對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厭學情緒嚴重;任性、自私、無組織、無紀律,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絡

鄉婦聯聯合中心校、團委、關工委在全鄉開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陽”爲主題的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系列活動,並制定《××鄉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關愛留守兒童的實施方案》,明確了職責,分解落實了任務,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學生,構建層層推進、齊抓共管的留守學生關愛網絡,努力爲留守學生營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三、多措並舉,大力實施留守學生關愛行動

一是開展結對關護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願者、教師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關護活動,爲留守兒童尋找“代表媽媽”,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截至目前,我鄉已爲多名留守兒童找到了代理媽媽,通過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二是建立“留守兒童之家”。我想利用楠林村文化站的資源優勢,在楠林村文化站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並同團市委、鄉團委建立××鄉陽光社區中心,爲留守兒童營造一片陽光的成長環境。

三是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結對活動。在鄉婦聯及團委的牽頭下,我鄉每半年還組織一次貧困留守兒童慰問活動。

四是建立“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聯繫制度。利用定期家長會、重大節假日家長回鄉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濾佈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五是開展“留守兒童”興趣活動。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六一”期間組織留守兒童舉辦了一場文化演出。通過各種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融入社會大家庭。

六是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合法權益。充分利用鄉司法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一是受理留守兒童的諮詢和救助,爲留守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導、法律法規諮詢;二是大力開展未成年人維權行動月活動,在加強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增強留守兒童自我保護能力、淨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等方面開展工作。

七是強化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進展情況,抓好典型宣傳,讓全社會都瞭解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動員引導全社會力量都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和關愛氛圍。

我們將在以後工作中,一是繼續深入實施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重點抓好留守兒童之家創建工作,力爭到20xx年年底,“留守兒童之家”設施更齊全、管理更完備、活動更豐富;二是繼續推進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爭取各方支持,整合社會資源,深入開展關愛貧困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解決其實際困難;三是繼續抓好代理媽媽結對工作。壯大關愛隊伍,切實爲當地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幫助;進一步完善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8

3月24日下午,苗圃街道鳳凰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衡陽羣衆”志願者來到苗圃蓓蕾幼兒園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關注健康成長”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們在幼兒園裏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併爲小朋友們測視力、量身高、稱體重,幼兒園裏一片歡聲笑語,同時,志願者們還將自己出資購買的畫板、書包等文具送給小朋友。

活動結束後,志願者們紛紛表示將會繼續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總結9

隨着農民外出務工的增多,“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隨之越來越多。爲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按照“關心、互助、關愛、認真負責”的態度,從社區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瞭解情況,更好輔導

我們被定期召開會議,會上除了向隊長傳達上級對留守兒童工作方面的相關精神,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爲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爲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生活、教育問題,我們更加積極負責,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於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二、營造氛圍,加強交流,開展活動

我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社區營造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達到讓留守兒童們感受到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0xx年我們在社區的支持幫助下多次開展留守兒童活動,回首這四個多月有收穫也有感觸,收穫的是一種無形的付出,感觸的是全委同事對我的關懷和幫助。在我心中,助人是一種夢想;志願是一種精神;服務是一種理念;付出是一種收穫。我一直本着這樣的一種精神和理念,在我的志願工作上勤奮工作、認真負責;踏踏實實的做人,勤勤懇懇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將志願者“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的精神領會到更高的境界。在到社區志願的這四個多月,在和志願者隊友工作的這四個多月,所收穫的是我這一生最寶貴的,在我的工作過程中,我不追求做到最好,但我追求做到更好。現將我這四個多月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彙報如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面,始終如一的以一名大學生志願者的身份高標準、嚴要求。在工作中能謙虛求教,在生活中艱苦樸素嚴謹,積極維護集體利益,能以大局爲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注重培養自己艱苦奮鬥的工作生活作風,認真踐行“奉獻、友愛、團結、互助”的志願者精神,不斷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生價值,我很榮幸成爲了一名關愛留守學生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員,在半年的服務中,我體會很多、收穫很多、成長很多。

作爲一名光榮的志願者,去播灑愛的光茫,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對我們來說,作爲一名現當代的大學生,志願服務他人,是我們的義務也是現代社會的一種責任,是爲社會獻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胡體現,我們歌頌志願者精神,呼籲更多的人能加入志願者團隊,幫助更多的人,其時,作爲一名志願者我們不僅幫助了他們我們也提升了自己,在這半年的志願者生活中。

我增強了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從我和所幫助學生的交流中:從志願者服務隊的活動中;從和志願者夥伴們衚衕行中,我收穫頗多,志願者,是人們播灑愛的一面旗幟,愛在大學中傳遞,愛在社會中成長。

回想着,作爲一名關愛留守學生的志願者,我的義務就是用我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們解決他們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促使他們在學習上能有所進步,增強對學習的信心,其次,我們要用我們大學生青春胡蓬勃和活力、熱情國小生交流,讓我們同在活力激情中歡笑、暢談,讓我們在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習交流,每週六早晨8點我們就集合向社區出發,開始我們志願的旅程了,當我們到達社區時,只見小朋友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已早早的等在那了,他們還表揚我們說:你們真好,抽時間幫我孫子補課,當時不知道我們的心裏有多高興,一直熱衷於志願者工作,把爲別人、爲社會服務看作是一種享受,每次志願歸途中都會有一種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榮譽感

在這學期即將結束時,我們隊就組織了一個社區活動,我們每個志願者都積極參加,我們都出了節目,儘管時間緊迫,還須學習,但我們還是會抽出時間來排練,記得,第二天就要開始表演了,我們還沒練好,於是,我們就都集合在學校操場排練、彩排,儘管從晚上7點到10點,我們聽着音樂,跳着,很開心,第二天,我們早早地去了社區佈置場地,吹氣球、掛作品、借音響,我們還有志願者維持秩序,邀請了很多家長、老人,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我們有幸請來了社區主任來給我們做指導。他給了我們很多的意見和建議,教會了我們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我們也在此表示感謝。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我們唱歌、跳舞、和小朋友們做遊戲、朗誦,我們都很開心,就這樣爲我們這半學期志願者活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是一名大學生志願者,我時時刻刻爲我是大學生志願團中的一員而自豪。這次志願者服務的經歷也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爲在學校裏的學生、作爲在社會裏的個人,我們也應該學會服從、付出、充滿熱情。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努力,以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爲人民服務。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社會風氣,是當代社會注意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爲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範。這是當代大學生的行動指南,是當代青年志願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願者,其實我參加志願者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的愛。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總會覺得缺少了愛,缺少了被關懷。尤其是隨着人漸漸地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越來越複雜。同時我們會對這個社會越發不滿,覺得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很虛僞的社會。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愛,是一種對弱勢羣體的一種無名的愛。我相信憑着這心中的一份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我們年輕人做起,我們可以讓自己,讓別人看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溫暖的。所以從這方面看,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其中。參加協會,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