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上半年工作總結

春節後的這半年,我在組織部的支持下回到村裏,深入農民羣衆,走進田間地頭,真真正正的做起了頭戴草帽,腳穿膠鞋的大學生“村官”。

村官上半年工作總結

我所屬的村在化工園的規劃範圍內,村裏天天忙的也是與拆遷還建、平整土地相關的事。6月份前我的主要任務是督工,監督平整土地的機械臺數、型號、工作時間等。由於有專人計算工作量,我平時只去檢查一下司機的.記錄和專人記錄是否一致,再向管委會彙報情況。

6月份我把本村的農家書屋整編好並對外開放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前來借閱,由此我也有了一個與農民打交道的更好平臺。除了本村農家書屋,我還協助整編了臨近其他村的農家書屋,目前這項工作仍在繼續。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酷熱難耐,本村拆遷工作到了移墳的階段,我時常跟着村幹部到新建的墳山和老墳山去看,那些在土地上施工的農民在吃苦耐勞方面確實值得敬佩。

由於開發區的經費不是很充足,拆遷還建上有不少問題糾紛,有幾次我參與的村民小組會都開到深夜十一、二點,村民的看法、意見又多又雜,表達方式又因人而異。在村裏和管委會處理這些問題糾紛的時候,我也學到不少處理問題的方式。對於農民心理,我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不患少而患不均。比方說賠償問題,一口井原來擬定賠償1000元,有個農民說鄰村賠了1200元他也要1200,這個消息一傳出大家鬧翻天,紛紛要求加錢,結果去調查原來別人只賠了800,最後我們村也改成賠償800元,沒一個人***。

在處理這些分配下來的“正事”外,我比較喜歡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些“私事”。相對於我所處開發區的靠招商引資把農村“工業化”模式,我更喜歡關注農業,因爲我認爲只有從農業上找到一條致富路纔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才能夠不僅僅是富一村一鄉,而(轉載自本站,請保留此標記。)是富全國,纔是一條其他農村可以效仿,可以複製的道路。

年初我還在關注苦荊茶,希望能利用本村現有上百畝苦荊茶創收,在組織部陳科長等幾位科長的幫助下,我聯繫到了區科委的周主任。他給我全面的介紹了苦荊茶的成分、歷史、現狀,並引介了一位從事苦荊茶生意多年的老闆朱女士。經過和周主任、朱老闆的溝通,我對苦荊茶的認識也越來越系統正面了。這是一種在特定生態環境下才能發揮藥性,一經量產就容易異變的,尚未被廣大消費者所認識的藥茶,如果想生產銷售,沒有大量的廣告投入和科研力量是不行的,所以我決定暫時放棄對苦荊茶的研究。

接着,我又到朱老闆在浠水承包的1千畝山地去參觀了,這次參觀給我很多體會。浠水比我們黃州還“丘陵”,坐車過去路兩邊一個山包接着一個山包,就沒見過幾塊寬闊的平地,而且絕大多數山包是荒着的,雜草叢生。像這樣的山包不適合種糧食,而且本地勞力多數外出打工了,更沒人管。朱老闆承包1千畝荒山地,用機器修出梯田,種林木和綠茶。由此我算切身體會到土地流轉的好處,化零爲整,變廢爲寶。雖然山地質量不如平地,畝收入沒有平地高,但是一個人管1千畝啊,就算每畝每年淨賺100元,1千畝每年也淨賺10萬。致富靠面積!這是我得出的農業創收的第一個結論。

此後我又調查了西瓜市場,發現好吃的貴西瓜不是外地運來的就是外省商人在這裏種的。我親自到陶店附近據說是浙江老闆投資的大棚西瓜基地去看了看,確實一***整齊的大棚很壯觀,大棚裏的西瓜又多又圓,這時市場上這種西瓜價還是零售1.8元每斤,批發1.5元每斤,比後來的土西瓜0.4元每斤,0.5元每斤強多了。這個靠的是什麼呢?是種子大棚。致富靠科技!這是我對農業創收得出的第二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