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務處年終工作總結精選範文

2018年是學院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成功邁入國家骨幹高職院校行列的一年。在學院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教務處全面貫徹落實年初教學工作年會會議精神,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爲宗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核心,進一步探索和實踐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爲全面提升教學工作內涵作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教務處年終工作總結精選範文

一、科學推進專業調整與建設,主動融入地方產業結構

1.開展專業市場調研活動。2017年1月,我處利用寒假組織全院各系負責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婁底及長株潭地區有關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業開展專業市場調研,獲取了大量客觀的第一手人才市場資料與數據,爲學院科學制定《2017-2018年專業建設規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2.合理調整專業佈局。把與學院核心能力和服務面向相符合的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爲主體的製造類和以煤礦開採技術爲主體的資源類兩個重點建設大類調整爲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煤礦開採技術、畜牧獸醫等三個專業及專業羣。針對婁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長株潭汽車製造和工程機械等產業的配套協作服務區的戰略決策,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組織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新增專業的申報工作並順利通過省教育廳的評審;停止表演藝術、國際貿易等與地方經濟聯繫不緊密的專業招生。

3.加強專業制度建設。進一步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請區域內相關行業有影響的專家參加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切實施行行業企業專家和學院專業帶頭人會籤培養制度。

二、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彰顯學院辦學特色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專業依照各自特徵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三融合、三對接” (人才培養融合地方需求、專業緊密對接婁底主導產業;人才培養融合企業資源、課程緊密對接職業崗位能力;人才培養融合職業標準、教學緊密對接實際工作過程)爲特徵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煤礦開採技術專業實行“前校後礦”的免費訂單培養,學生學費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開採企業承擔,由學院提供場地、設備、師資及教學、生源等教學資源,由企業提供專業課程的設置方案、專業技能實訓的部分師資,負責實踐課程教學及合格專業生的安置;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與湖南湘豐婁職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和婁底賽德機械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校中廠”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畜牧獸醫、園林技術、建築工程技術等專業開展基於工學依次交替的“工作學期”環節模式改革,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與行業企業合作實行“一接兩融”的雙證融通培養模式改革;公共事務管理系酒店管理等專業初步探索出了企業、學院和學生三方共贏的“123160”訂單培養新模式。實現“一批小訂單、兩年在校專業學習、三個月定向專業綜合實習、一個職業資格證書、六個月的畢業頂崗實習、在企業零距離上崗”。

2.產學研平臺建設。以人才培養爲主要目標,主動建設各類產學研基地,爲學生零距離接受崗前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平臺。機電系與婁底賽德機械有限公司聯合建立實訓基地,年均加工能力爲400臺套,產值600萬元,承擔啤酒瓶貼標機、農機配件等產品的來料加工生產任務,既加強了以產品工藝路線爲導向的職業技能培養訓練,又爲頂崗實習學生提供合理報酬,減輕了家庭負擔;積極探索以“專業+系部+師生員工”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實體的產學研實現形式,依託學院具備比較優勢的會計專業,學院獨資組建了婁底弘智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該專業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條件,學生的專業技能進一步提高。

3.課程體系改革。按照“基於工作過程、定於工學結合”的思路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機電系機電一體化專業《機電設備維修》、數控專業《數控編程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重構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內容。組織四門課程通過省教育廳、高職高專教育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等三條途徑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其中《商務英語實用寫作》立項爲英語類教指委精品課程,《會計綜合實訓》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的推薦,在全省排名第三,成爲省級精品課程。

三、強化實踐教學,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嚴格執行實踐性教學任務。期初制定《學院實踐性教學任務安排》表,通過實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證實踐性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全年累計完成實驗實訓課時8000多節,實驗實訓項目開出率達100%。

2.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一年來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爲實習工廠三期安裝起動機,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測量實訓室、新聞編輯與製作實訓室、數控加工車間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改造和擴建了計算機房、語音室等。進一步加大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調整力度,截止到2018年底,校外實習基地達199家。

3.全面實施“雙證書”制度。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制度建設、規範考覈鑑定程序等舉措,在全院各專業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全年共組織車工、鉗工、焊工、維修電工、助理營銷師、祕書、電子商務、網絡編輯師等十多個工種鑑定15場次,共計鑑定3748人次,學生合格率爲95.2%。由於組織工作得力,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高新技術考試站被省勞動廳評爲優秀等級。

4.組織學生參加技能抽查。教務處牽頭、組織相關係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廳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組織會計、財務管理、數控技術、動漫設計等四個專業08級學生進行專項技能強化實訓,並於12月中旬帶隊赴有關院校參加了此次專業技能抽查。

5.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競賽。全年共獲國家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省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5個。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系學生申瓊良、劉光祥作爲湖南分賽區預賽選手入圍“衆友杯”、“天華杯”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總決賽,分別獲得“單片機設計與開發”總決賽一等獎、“電子組裝與調試”總決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實教學改革基礎

1.創新常規教研活動。本年度共立項156個院級專題教研活動,下學期出臺新的資助標準,資助經費從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師參與教改的.積極性高漲。全年共組織院級學術講座27個,系級講座58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及以上各類教育教學研究機構論文評選活動,共有13篇論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在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與省教科院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8年湖南省職成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易愛良、鄧海燕等兩位教師送評的論文《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改革與發展應與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緊密對接——一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爲例》、《湘方言地區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語音教學現狀調查研究》榮獲一等獎。

2.規範教研課題管理。組織了08年立項的4個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接受省教科院專家組的中期檢查,組織立項了15個院級教研課題,組織對06、07年教研課題的結題評審,共有14個課題結題。組織教師申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四項,徐元俊老師申報的《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改革與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研究》、李和平老師申報的《以技能競賽爲導向的電類專業實踐教學探索》等兩個課題通過省職成教學會初評,呈送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終審。

3.開展教學比武活動。組織4名教師參加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課說課競賽。教務處承擔了說課課件的審覈、說課錄像的製作及資料的上傳。邱智鴻老師主講的《導遊實務》課程榮獲旅遊管理類二等獎;鄒慧鵬老師主講的《調酒技術》課程榮獲旅遊管理類三等獎。龍育才、樑豔豐兩位老師主講的《機械設計基礎》、《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在網絡預賽中獲得三等獎。成功組織學院2018年度說專業、說課程比賽暨第六屆教師教學比武決賽。參加決賽的20個團隊在“說”的形式與內容上有創新,“說”的內涵與效果有進步,每一個團隊能自覺地把高職教育理念融入專業建設,落實到課程層面,傳遞到教師實踐,基本實現了詮釋理念、探索規律、交流經驗、展示成果、推動改革、促進提高的活動預期。

4.教學簡報發揮引導作用。本年度共編輯刊出7期簡報,在宣傳最新高職教育理論與政策,介紹人才培養經驗,提煉教育教學特色,傳播校內外教學新聞、動態等方面的信息溝通和輿論導向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參與學院項目建設,提煉教育教學品牌

1.參與學院國家骨幹職業院校申報工作。承擔了骨幹校申報材料中申報表、建設方案、可行性論證報告中有關指標的材料撰寫工作。具體指導六個重點建設專業建設項目和四個其他建設項目的論證與撰寫。

2. 認真做好省級示範院校建設工作。按照我院省級示範校年度建設目標,穩步推進省級示範院校建設。承擔省級示範校建設年度檢查準備工作。負責14個二級指標(其中9個爲關鍵指標)和2個主要建設項目年度發建設的綜述材料撰寫與佐證材料的裝盒工作。

3.組織重點項目的申報工作。組織軟件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等教學團隊申報2018年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省級教學團隊。以吳蓮貴教授爲帶頭人的“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順利通過省教育廳評審,被評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4. 加大教學資源建設力度。以湖南職教新幹線建設爲契機,組織教學信息發佈、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等教學資料上傳,有力地促進了學院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全年共編寫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發行量大28000冊以上。

  六、規範教學管理,加強教學質量建設。

1.組織學院首次系部教學工作評估。組織教學工作評估專家組於10月中旬對各系部2017-2018學年度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專家組通過看、查、訪等方式,對系部的辦學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教風與學風、教學管理、教研科研、特色與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審查。按照評估工作方案,電子信息工程系獲一等獎,機電工程系、建築與藝術設計系獲二等獎,財經貿易系、外語係獲三等獎,以上五個系部榮獲2009-2018學年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我處還組織進行了教學工作評估經驗交流會。此舉既是對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檢查,給各系部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對促進各系部進一步深化教學內涵建設、加強教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規範日常教務管理。合理調配教學資源,教學計劃落實、教學任務安排、教材徵訂等日常教務工作有序運行,教學常規管理規範有序。每學期堅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進行三次教學常規檢查。每逢期末,出臺學院考風考紀建設工作方案,加大考風考紀與誠信考試教育。

3.加強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承擔了全院專(兼)職教師2017-2018學年課堂(實踐)教學工作量的統計與審覈工作、組織全院學生於5月、12月開展兩次集中網上評教、綜合系部評教、督導評教、學生評教,給每位專(兼)職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定等,爲學院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