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教研組小結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我們從中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識,一起好好小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那麼什麼樣的小結纔是好的小結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託班教研組小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託班教研組小結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的工作也將進入尾聲。回顧這學期教研組工作進展的歷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研組工作能順利有序地開展,離不開園領導的支持及各位教師的大力協作。

這學期我們級組的組員們能結合園務計劃精神,認真學習《新綱要》,有計劃地開展了一些教研活動、業務學習,在每次的教研活動及業務學習時,我都有計劃地準備好學習材料,認真做好會議學習討論的記錄。

我們教研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集體學、有互相觀摩學等等。在集體學習經驗論文時,我們組的每位教師都輪流發言,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體會,使教師在觀念上、認識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和提高。利用“說故事”的形式調動每位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說故事”提高了教師的分析、判斷、綜合、概括等能力,通過“說故事”還強化了教師的創新意識。我們還組織了教師觀摩各班區域遊戲活動,取長補短,將活動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帶到教研組中進行討論,促進各班遊戲水平的提高。在每月的區域角遊戲交流中我們託班組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在備課活動中,我拉好每兩週備課的內容,組織組員研討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難點,然後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備課,備課質量也有所提高。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認真學習了二期課改精神,開展了探索型主題活動的嘗試和探索。突破了以往的教研模式,提高了教師聽課評課的能力,使教師和幼兒在探索和實踐中共同成長。作爲教研組長,我十分注重新的教育觀念的吸取及確立。在當今幼教界大談重視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關係的同時,我將這一認識遷移到我們的教研活動中,在每次教研活動前就象備課一樣認真設計活動過程與活動內容,預設些在活動中教師可能會生成的一些問題把要學習的理論自己先熟讀“吃透”,把要討論的問題自己先思考,並認真查閱各類相關資料。在每次教研活動結束時就預先介紹下次教研活動的內容、主講人,佈置相關的任務,使每位教師心中有數,充分做好下次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一、主題活動的探討和實踐

通過組織教師學習《生成與預設的關係》,使教師對主題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各班主題活動的交流、介紹,促進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經驗,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在班級的具體工作中有效地推動了主題活動的開展。教師在努力探索着如何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發揮主動性,使幼兒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爲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還有效地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也參與到我們的主題活動中,使主題活動更豐富多彩。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研討活動。

理論學習有利於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教師形成與正確教育觀念相吻合的'教育行爲策略,爲更好的帶領半日活動提供基礎與保障。例如,在學習《上海市學前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在平時自己熟讀《綱要》精神的同時,在教研活動中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討論活動,如“如何正確評價幼兒”、 “如何協調家長、學校、社區的合作伙伴關係”等問題,在討論中教師自持自己的觀點各抒已見,爭論不休,通過《綱要》的學習,教師已經知道如何運用綱要精神去處理問題了。在爭辨中,大家對《綱要》精神更理解了,教師們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又如在學習“預設與生成關係”時,我們先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間的理論知識,幫助教師界定預設與生成,接着又展示一系列情境讓教師討論哪些是幼兒生成的內容,然後又過渡到播放平時帶教活動易出現的矛盾作爲情境展開討論嘗試找尋解決矛盾的策略,最後每人撰寫與之相關的隨筆並進行隨筆評比,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完成了理論的學習活動。

三、聽評活動

在最初的學科組聽課評析活動中,我們主要在二個小時的教研活動中完成觀摩、分析與落實的過程,即觀摩一次學習活動,分析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根據不足提出改進措施。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又將多媒體技術也運用到了我們的聽評活動中。爲了提高教師教研活動的質量與效率,我們利用了看錄像的形式進行研討活動,大家在教研活動中可以邊觀摩邊研討,還可對於有爭議的問題通過錄像的重複放映來研討達成認識。

回顧這學期的教研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着不足,如:教師的參研積極性和參研能力還不夠高,今後還需要在教研的形式和內容上下功夫。對問題研究的深入程度還不夠,大部分還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教研組長自身素質和教研能力,以及對教研活動的調控能力都還需狠下功夫。在下學期我們要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大家的積極性,使教研活動更好地爲促進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