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糧食生產事關全局,**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縣糧食生產實現了恢復性增長。一、基本縣情**縣地處重慶市東部邊緣,是一個以種養業爲主的農業大縣,全縣轄30。範文由蒐集自網絡或網友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主要是關於年度生產糧食麪積推廣農業種植技術增加播種的,希望大家尊重原創者的知識產權。

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

糧食生產事關全局,**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縣糧食生產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重慶市東部邊緣,是一個以種養業爲主的農業大縣,全縣轄30個鄉鎮,386個村、居委會,4598個社,24.62萬農業戶,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65萬人,46.14萬個農村勞動力。全縣幅員面積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35萬畝(習慣面積),其中水田18.3萬畝。

二、糧食生產落實情況及效果

(一)糧食產量和麪積

2004年,全縣實現糧食總產量429552噸,比重慶市下達計劃385400噸,增加產量44200噸,增產11.5%;比2003年增產24352噸,增6.0%。全年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9.68萬畝,比市計劃147.90萬畝,增加1.78萬畝,增1.2%。其中小春播種面積51.08萬畝,產量95510噸;小麥15.83萬畝、23675噸,胡豌豆7.25萬畝、8554噸,洋芋28萬畝、63281噸。大春播種面積80.60萬畝,產量30292噸;水稻18.09萬畝、73021噸,玉米32.74萬畝、128623噸,紅苕22.40萬畝、102401噸,豆類5.66萬畝、3961噸,其他雜糧1.71萬畝、1286噸。晚秋播種面積20.10萬畝、24750噸,比市計劃18萬畝,增11.7%。再生稻2.10萬畝、3600噸,秋洋芋10.5萬畝、12600噸,秋紅苕5.40萬畝、7500噸,秋蕎2.10萬畝、1030噸。撂荒地5.56萬畝已全部復耕,以村爲單位經兩次公示。目前正在兌現農民直補資金;

(二)技術推廣

**縣制定了扶耕助糧和狠抓糧食生產的意見。5月上旬,縣委、縣府、人大、政協領導,帶領機關幹部到朱衣鎮幫助貧困戶搞“雙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扶農促耕”活動開展。

在**龍橋鄉建立1000畝玉米高產示範片,實現單產485.9公斤,比該鄉平均產量增17.9%;在公平鎮、紅土鄉建立稻草覆蓋秋洋芋示範片2000畝,得到了市農業局檢查的充分肯定。各鄉鎮分別建立300-500畝的高產示範片,有力地推動了實用新技術的推廣。

(三)實施百萬工程

**縣按照重慶市農業局的統一安排部署,實施了“優質芸豆基地建設項目”,在3個鄉鎮實施。完成基地建設示範面積1.08萬畝,平均畝產192.5公斤,實現總產2079噸,比對照平均畝產102.8公斤,增產89.7公斤,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6.1%,並建立種子繁育基地28畝,爲生產提供優良種子。

爲了推進產業化實施進程,**縣農業局聯繫了“彭氏加工廠”、“紅土地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萬勝糧食加工廠”三家龍頭企業,並建立長期聯繫機制,爲企業排憂解難。龍頭企業與農戶落實了訂單1.65萬畝,農產品數量4950噸,目前已收購產品3890噸,訂單兌現率已達78.6%。

(四)信息反饋

**縣按照《重慶市調度月曆》要求,按時規範上報了相關數據及資料,未出現一項未報情況。並積極主動上傳糧食生產動態,增產增收,結構調整,實用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產業化開發,抗災、救災及民情的***等信息今年共上報農情統計39次、中國種植業網採用**縣農情材料29篇、在《**農業》上報道生產動態155篇。

三、增產原因分析

今年,**縣糧食呈現恢復性增長,其原因主要表現爲:

(一)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心一號文件的出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關注,非凡是糧食安全問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種植面積、生產投入等方面有較大的增長。

(範文開心人提醒長時間工作要作息休息哦)(二)播種面積擴大。過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結構調整,認爲結構調整就是減糧擴經,沒有理解結構調整的真正內涵,縮減了糧食種植面積。通過認真宣傳結構調整的真正含義,恢復性的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非凡是重慶市出臺的'撂荒地復耕優惠政策,僅此一項就擴大了5萬多畝面積,確保了糧食種植面積增加。

(三)糧價上揚,市場看好。從去年10月份以來,糧食價格呈上揚趨勢,使種糧效益逐步提高,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使部分撂荒多年的土地種上了糧食。

(四)技術落實到位。由於各級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廣泛開展了技術入村到戶,多次印發技術資料、科技趕嘗召開各種培訓會等種形式,將技術落實到田塊,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

四、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確目標

面對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對糧食生產進行專題研究。並召開了全縣糧食生產工作專題會議,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糧食目標責任書,制發了《**縣關於抓好2004年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2004年糧食生產的工作思路、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用以指導全縣糧食生產工作的全面實施。

基本思路:切實保護和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科技水平,發揮區域優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突出標準化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確保全縣糧食恢復性增長,實現農民增收。

總體目標是:全縣糧食播種面積計劃達到145萬畝,總產達到42萬噸,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2萬畝,總產達到1.2萬噸,糧食總產比上年增長4%以上。

工作重點是:深挖複種潛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狠抓晚秋生產,開發利用秋冬資源;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科技水平。

(二)、深挖複種潛力,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恢復發展糧食的難點是恢復糧食播種面積,由於退耕還林和農業結構調整,加之種糧比較效益低,糧食播種面積一度呈下滑趨勢,給恢復糧食播種面積帶來了較大難度。**縣通過撂荒地復耕,採取間套種,增加複種指數,非凡是開發晚秋來擴大複種面積。一是抓住要害季節,指導和鼓勵農民種滿種盡撂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四腳等可利用耕地;二是實行分類指導,適度增加旱糧和雜糧的種植面積,非凡是利用田坎種植玉米、高梁、大豆、雜豆等作物;三是科學間套作、優化耕種模式,增加糧食複種指數,提高土地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