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結

近年來,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衝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國小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爲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爲問題。這些心理行爲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着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結

  1.引導學生注意自我調節心理機制的形成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故事中榜樣人物的心態,這對學生理解課文要點、培養其健康心理品質是很重要的。自我調節心理機制就是由自己以克服錯誤的行爲方式去消除矛盾,用道德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爲。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誰是誰非,仍然不能按正確的行爲方式去做,表現爲言行不一、表裏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心理調節能力差,爲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

  2.引導訓練道德行爲的選擇能力

以往思想品德的導行方式習慣於單向說教,教師說什麼是對的,學生就照着去做,這樣實際上缺乏針對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所以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道德行爲的選擇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羣心理素質的培養,課上讓學生談出自己不願和夥伴們一起玩的原因,根據這一情況,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學生的自我導行,培養學生健康的合羣心理,發展他們的個性。

另外,在課間活動和各種課外活動中,也要注意創造集體活動環境,在玩耍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合羣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