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錦集十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錦集十篇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1

爲讓幼兒成爲種植園地真正的主人,實現種植園地的課程價值,同時讓幼兒在參與種植的過程中,認識各種不同蔬菜的種子,瞭解種植蔬菜的方法,體驗勞動的快樂,7月1日,高新區實驗幼兒園組織全體幼兒一起參與種植。

活動前,老師們不僅和孩子一起認識了各種蔬菜以及種子,而且發動家長朋友和孩子一起研究、討論種植的方法,豐富孩子種植方面的知識;活動中,請有經驗的家長走進幼兒園和孩子一起種植,先除草、再翻地、然後播撒種子、最後澆澆水,在家長朋友的引領下孩子們乾的不亦樂乎。種植完,孩子們不禁發問“老師,我們的蔬菜寶寶什麼時候長出來?”。

種植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參與中學會了種植的具體方法,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最重要的是在參與中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慾望!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2

本學期,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的引領下,姚莊鎮中心幼兒園繼續開展種植特色活動,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使全園師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園內種植,穩步有序。依靠園內大塊的種植園,各年齡段按照各自特點開展相應的種植活動,如小班蘿蔔、中班萵筍、大班花菜對比種植,幼兒從播種到管理,全程主動、積極地參與,在種植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蔬菜的認識,也促進了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

班級種植,有所創新。以班級爲單位,每個班級重點開闢班級種植區,青菜、大蒜、菊花菜……種類應有盡有。同時,本學期還新加入了班級中草藥的種植,擴展了種植的種類,豐富了種植的內容。

種植環境,各具特色。在開展種植活動的同時,園內更豐富了種植特色環境,室內室外到處洋溢着純樸的種植氛圍,無論是瓷磚牆、室內種植區域,每個角落都讓幼兒、老師和家長感受到種植活動的成效。 “開心種植園”作爲姚莊幼兒園的重點特色,在幾年的開展過程中,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後我園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的創新點,使特色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效。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3

陽春三月,草長鷹飛間,冬天的寒意還未褪盡,春天帶着綠色的氣息向我們走來,春風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東方嵐谷九龍幼兒園孩子們的熱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爲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社區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激發愛幼兒園、愛社區的情感,我們將在3月9日,組織孩子們開展“種一棵小樹,綠一方淨土”的植樹節愛樹護樹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形形色色的樹種,瞭解樹的名稱、形態、特點、生長規律等。

2.進一步增進幼兒對樹的認識,理解人與樹的內在聯繫。

3.通過對樹的認識和探究,激發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培養其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製作活動宣傳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樹同成長”;中班“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大班“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2、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

3、樹苗若干。

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活動安排:

1.幼幼班、低幼班:家園活動主題“我和小樹同成長”

(1)學一學關於保護小樹的童謠。

(2)播撒一片綠色讓世界更美麗

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鬆土、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小樹比比高——和“樹姐姐”(扮演)做遊戲。

2.中幼班家園活動主題“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

流程: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小樹——掛牌合影(寫上種植人及名稱如“愛心樹”“心願樹”“成長樹”等)。

3.高幼班家園活動主題“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活動一:綠化植物知多少

老師和孩子一起調查瞭解幼兒園和幼兒園周圍有多少種綠化植物,並攝影或記錄,瞭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活動二:你我同行,愛護千萬樹

流程:幼兒在家長護送下到玉帶河認養愛心樹。以家庭爲單位,每個家庭可認養一棵“愛心樹”,在樹幹上掛上“愛心卡”。每個家庭可以在“愛心卡”上寫上:姓名、爲樹取得名字、對玉帶河的美好願望等。家庭成員與所認養的愛心樹合影。每個家庭爲認養的愛心樹鬆土、澆水。

  活動來源:

3月12是中國的植樹節。綠化孕育了文明,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不遺餘力的進行生態建設,關係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隨着本月“環保節”的主題開展,結合教育預設活動,同時爲了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周圍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50組將在植樹節當日組織孩子開展“種上愛的樹苗”的植樹節愛樹、護樹活動。

  活動準備:

1、每班一句護綠口號

2、請家長朋友爲孩子準備好小鏟子、小桶帶來園

3、邀請一位精通園藝的家長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量量、畫畫、種種等活動,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3、鼓勵幼兒與同伴相互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內容:

1、種棵小樹真開心(501班、502班)

2、製作護樹標誌牌(503班)

3、量一量樹有多高、多粗(504班)

4、我來創編護樹兒歌(505班)

5、認識我身邊的樹,比一比不同(506班)

以上活動各班利用教學活動時間進行,結合環保節給孩子一定的經驗提升。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4

爲了讓孩子們能親身參與到種植活動,觀察瞭解種植的每一個步驟,感知植物的生長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我園特將種植活動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園內爲每個班都開闢了種植園地。經過去年的精心播種和澆水,今年各班園地裏終於迎來了豐收的一刻。

7月14日下午,老師們和孩子們採摘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有的拔蘿蔔,有的摘菠菜,快樂和喜悅都寫在孩子們的臉上,相信在這一刻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辛勤播種、快樂收穫的滋味。

在動手動腦中,孩子們認識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長規律,同時又能讓孩子們對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今天的這一收穫真正體現了種植園地給孩子們帶來了勞作收穫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讓我們的種植園地地成爲孩子們探索的樂園,成長的樂園!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5

意圖: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動手嘗試,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祕。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網絡、電視等虛擬的世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生活中,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自己動手參加勞動。以至於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實是如何得到的,更不會清楚種植的過程了。此活動,幼兒能夠通過動手種植,在觀察、實踐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種植的要領及科學的觀察、記錄方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又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你們如何利用種植區開展有趣的種植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呢?我們做了以下計劃。

準備:適宜植物生長的周圍環境,苗以及種植用的鏟子、水桶等。

目標:

1、使幼兒瞭解種植的過程與植株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鍛鍊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並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使幼兒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活動一:激發幼兒的興趣進行種植前的猜想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麼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種子萌發之後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長的呢?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會怎樣呢?(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並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裏?種子種好以後,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種子種植的過程及經驗,明確種植方法,以類似的經驗方法培育植株。

3、幼兒分組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活動二:探索種植的條件

將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別種在

A:水量適中與乾旱

B:見光與陰暗

C:室溫與低溫 條件下,分組觀察不同條件下的植株生長狀況,照片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三:結果展示與品嚐勞動果實

讓幼兒分組彙報在不同情況下植株生長的狀況,那種條件下生長的最旺盛。

1. 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組的結果。

2. 全班討論哪種條件下適宜植株的生長髮育。

3. 小組討論爲什麼各組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長的不同

4. 幼兒講述勞動的過程及感受

5. 享用勞動果實。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6

一、種植目標

結合季節特徵,引導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現象,發展觀察力,爲提供嘗試、探究、實驗的機會,通過親自觀察、動手、種植獲得知識,培養對大自然的興趣,豐富然科學知識,養成注意集中,專注的好習慣,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是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途徑。幼兒學科學的特點主要是具有直觀性、活動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是幼兒科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園需佈置一個科學環境,儘可能地領導兒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佈置孩子從事澆水、除草、收穫種子等工作……

三、教育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簡單的種植活動,使他們能親自看到植物從一顆種子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不僅能培養幼兒對植物的興趣,還能學到許多有關植物的科學知識,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能,從而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四、工作安排

1、整地、作畦

教師帶領孩子一起用鐵鏟將土塊敲碎,並揀去石塊、碎磚瓦,然後耙細,將地分做成幾小塊,地的寬度以幼兒在兩側能夠操作爲宜,地邊應留出讓小朋友行走站立的田埂。

2、播種

請孩子們一起準備青菜籽。因菜籽較小,可拌上細土或沙,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把菜籽均勻地撒播在地裏。具體方法:先聽教師講播種的方法,然後看教師示範,再由幼兒分組進行,播種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巡視,及時幫助幼兒種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較長時間而且經常性的工作,教師應教育幼兒做到持之以恆。

(1)澆水。種子播下後就需要澆水,因爲種子的萌發需要足夠的水。出苗後每天安排幼兒澆水,澆時必須使水滲透土層。

(2)除草。出苗後,植物周圍會不斷長出雜草,必須及進拔除,否則將影響植物生長。教師可帶領幼兒用手拔除雜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長。

(3)施肥。組織幼兒觀看花工給青菜施肥……

(4)移栽。組織幼兒將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長成大青菜。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7

  目標: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製作好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

2.自制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3.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園內開闢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設計思路:

從小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更新的具體體現,活動設計擬在讓幼兒認識自然物,瞭解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頌揚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通過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把幼兒認知、情感、行爲貫穿於各種活動中,讓幼兒採用不同的認知思路、多層次去認識周圍世界,運用觀察、談話、種植、遊戲等多種方法,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過程:

一、講樹

1.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製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瞭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幼兒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徵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二、誇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

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並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植樹對人類的益處:淨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

幼兒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

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徵。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後以牌多者爲勝。

  四、種樹

1.激發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

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說說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

(2)種植方法

2.幼兒種植,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誌,便於日後負責照看和護理。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8

在幼兒園的環境教育中,美麗的種植區始終都是班級環境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爲它不僅具有綠化班級,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蘊涵着很大的教育價值。

在當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們越來越遠離大自然。在種植區裏進行簡單的種植活動,是他們直觀感受植物生長過程的良好機會。它不僅能激發孩子們對植物的興趣,還能學到許多有關植物的科學知識,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以及觀察、比較等多方面能力。那麼如何利用種植區開展有趣的種植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呢?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策略一:有效利用種植區,鼓勵孩子自主種植和管理

以往,教師爲了讓孩子們參與種植區活動,教師都要求他們都從家裏帶一些自己種植的小植物放到班級的種植區裏,但是大部分孩子種植的小植物都是由家長代勞的,孩子們(甚至包括家長)是在被動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對於這個小植物以後的生長狀況並不關心。即使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家長和孩子,在把種下的小植物帶到班級後,由於植物的發芽都需要一個過程,孩子的興趣無法持續很久。加之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師也很難顧及到每一株植物的變化,於是經常出現這樣一種場景:雖然每個班級的種植區都是鬱鬱蔥蔥,但是孩子們卻很少真正的去關注,只是教師或班級裏個別的孩子管理種植區,沒有發揮其教育價值。

爲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建議:請孩子在家種一株小植物,並精心照顧它,等它發芽後再拿到幼兒園來,比一比誰的植物長得好。孩子們在爭強好勝的心理作用下,都積極地參與了種植活動。爲了讓自己的孩子種的植物長得最好,家長們責無旁貸地充當了指導者的角色,在家裏認真地一對一地指導孩子,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對種植興趣,同時也掌握一些簡單的種植方法。

由於種植時間以及植物生長速度的不同,孩子們陸陸續續地把植物帶到幼兒園來,使孩子們都有機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小植物。實踐證明,不僅孩子們愛上了種植區活動,經常到種植區看看植物的變化,家長也充分體會到了種植活動的教育價值。

比如:甜甜的媽媽和孩子種了幾顆黑豆,發芽以後,甜甜說:“這個豆子發芽太有意思了,媽媽,別帶到幼兒園了,我要在家看它長大。”媽媽說:“把它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講講你是怎麼把它照顧到發芽的,然後和小朋友一起看它長大,那多好呀!”這個事例充分說明,幼兒園種植活動不僅能激發孩子對植物生長的興趣,而且還是鼓勵孩子和別人交流與分享的絕好機會。

策略二:關注植物的生長變化,幫助孩子獲得有益的知識經驗

對於這一點,我們過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經驗,如:做植物生長記錄。但是對於幼兒來說,做植物生長記錄還是一件有難度的工作。那麼怎樣指導孩子完成呢?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爲幼兒做榜樣。

具體表現爲教師要親自種小植物,還要從孩子的角度審視所提出要求的合理性、適用性。如果教師本身都對種植活動不感興趣,怎麼爲孩子做榜樣呢?因此在選擇所種植物上,我刻意標新立異,找到一根萵筍,目的是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首先我向孩子們介紹萵筍的名稱,並組織幼兒說說它的外形特徵,然後讓孩子們猜想它以後會長成什麼樣子?最後請孩子們畫下小植物現在的樣子和猜想的樣子,於是有了第一次的觀察記錄,全班幼兒都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知道了什麼是觀察記錄,知道了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爲了提高孩子們的記錄水平,我又提出了新要求:學會觀察和寫生。因爲植物的生長速度是不同的,其生長過程中的形態也是不一樣的,有一些植物很快就能發生變化,有一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就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教師決不能爲了記錄而記錄。教師要引導孩子經常觀察植物的變化,當發現有變化時再記錄。

例如:小豆苗長出新葉子了,白菜好像結花骨朵了,地瓜苗又長高了,甚至是蘿蔔爛掉了,蒜苗乾枯、死掉了。不管是誰有了新發現,教師都會做發起人,以小組的活動形式組織孩子進行觀察記錄,這樣不僅利於指導幼兒的觀察、繪畫,還可以組織幼兒對植物的生長進行話題討論。這些話題包括:白蘿蔔和紅蘿蔔的葉子一樣嗎?爲什麼這棵蘿蔔的根會爛掉?種在水裏、沙裏、土裏的大蒜長出的蒜苗哪個最快?哪個最粗?等等......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參與話題討論,也許孩子們的討論只是隻言片語,缺乏邏輯性,但是孩子們真真正正在思考問題,這是最重要的。

策略三:放大種植活動成果,促使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

雖然孩子們種植活動在成人看來很不起眼,但教師要高度關注種植活動,並及時放大這種成果,充分滿足孩子們的成就感。當有的孩子種的植物變化快,成爲大家觀察和討論的中心時,孩子的內心是充滿快樂的;當有的孩子種的蒜苗被剪下來送到食堂成爲美味的湯料時,孩子的內心更是充滿快樂的。教師千萬不要忽略了每一次機會,要及時使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這種快樂,並把它放大再放大。

總之,種植活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開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兩次活動就能夠完全呈現出來。教師必須把對種植區活動的關注作爲一種習慣,抓住這一良好的教育契機,引導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並獲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經驗。因爲這些生活經驗的獲得,遠比孩子們枯燥單調地學習一種知識更爲重要,它必將在孩子們美麗的人生畫卷中留下最爲新鮮靚麗的一筆。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9

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大社會是我們的生活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根據這一理念,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植物生長的奧妙、體驗種植的樂趣。長海兒園特將種植活動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園內爲6個班都開闢了種植區。經過各班師生及家長的精心播種和澆水,種植區呈現欣欣向榮的長勢。瞧,菜園裏種的是幼兒常見的一些蔬菜,有青菜、油菜、菠菜、土豆、芹菜等等。近日,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和引導下,來到種植區與大自然來個親密的接觸,觀察蔬菜寶寶的生長情況,以及它們的顏色、形狀等等。在小小的種植區裏孩子們探頭張望着,詢問着,討論着,盡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傑作。

孩子們從中體驗勞動和收穫的快樂,促進幼兒對自然知識的探究和觀察興趣。 “播種希望、收穫快樂”生態種植園是小孩嘗試、探索、開發的基地,更是孩子的開心小農場。

幼兒園種植活動總結 篇10

一、活動的背景及意義:

隨着農村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孩子對現代化的東西越來越熟悉,而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蔥蒜卻分不清,特別缺乏對自然的洞察力。加之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有限,活動場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區角活動開展得不夠到位,種植區的創設對農村幼兒園顯得尤爲必要。種植區不僅能美化室內環境,而且能豐富孩子們的活動內容。由於種植區陳列物品的多樣性、變化性、具體性,給孩子帶來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經驗,爲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隨機觀察和探索的機會。種植區彌補了集體活動中觀察、探究不足的缺憾,爲孩子們提供的是感性經驗,在摸、看、說、養等過程中,能爲孩子的科學探索提供良好的機會,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培養探索精神。在種植區,教師還可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種植的興趣,啓迪幼兒智慧,陶冶幼兒性情,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爲幼兒提供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通過幼兒的雙手和感官,使孩子對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確的認識,開闊視野。

3、讓幼兒接觸自然,關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長,從而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4、通過觀察、管理等活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參與活動的人員:聰聰貓班全體師生。

四、主要方法:

1、調查法。帶領幼兒多方查閱種植的有關的理論與經驗資料,向有經驗的農民瞭解種植技術。

2、行動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開設“種植區活動”、舉辦“自種蔬菜展覽會”等,讓幼兒享受種植區的快樂。

3、參與觀察法。爲幼兒創設綠色種植活動環境,努力營造濃厚的種植文化氛圍,通過參與觀察法,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生長特點。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將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用於指導今後的種植活動。

五、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準備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運用調查法的方法,查閱相關書籍及網上資料,向農民家長了解種植的技術和方法,瞭解組織幼兒進行種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對種植的興趣等,選擇適合幼兒園種植的蔬菜或農作物。成立種植小組,選出小組長,明確分工,各小組輪流值日。(小組成員及分見附件)。

(二)實施階段:

1、設立種植區角。由於幼兒園活動場地有限,不能在戶外進行種植,但爲了讓孩子有更多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在班裏都設立了種植區,運用盆栽的方法種植一些蔬菜,如蔥、蒜、土豆、蘿蔔、白菜、豆角、黃瓜等,農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們蒐集各種植物的種子,選擇土質肥沃的土壤,一起製作精美“花盆”,用來種植植物。

2、組織幼兒在泥土裏進行種植,還嘗試了水養大蒜、洋蔥等蔬菜。孩子們嘗試不同的發芽方法,如有的將種子放在水中發芽後在放入土中養,有的把種子直接種在土裏,但總體發現大蒜、洋蔥容易在水中發芽、生長,長勢良好;但黃瓜、豆角等種子在水裏不容易發芽,如果有芽兒發出來也容易黴爛。老師針對以上的不同的情況及時組織幼兒進行新一輪的發芽實驗,將黃瓜、豆角等種子用溼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種植興趣。

3、觀察與記錄。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管理,觀察植物的變化,記錄其生長變化過程,大大激發了幼兒的種植興趣,增強了幼兒的責任心和堅持性。

第一,做好標籤。家長、教師幫助孩子將帶入園的材料做好標記,儘量做得詳細些。同時教師和家長鼓勵孩子,主動將自己帶來的材料介紹給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據幼兒平素的能力差異,好次搭配,分成小組,小組之間輪流負責。

第三,引導觀察。老師和家長平日裏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如學會用眼看:認識動植物的外觀、顏色等;用手摸:感覺粗糙還是滑膩;用鼻子聞:植物的花、果實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們在長時間的照料植物的過程中,逐漸會養成了自覺和不自覺的觀察習慣,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會不斷提升。

第四,做好記錄。小朋友每天到種植區觀察,發現有變化就記錄下來。只有讓幼兒把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才能讓理論的東西在孩子們頭腦中生根發芽,進而指導孩子進行實踐活動。小朋友不會寫字,由教師代筆記錄,或畫圖記錄。通過觀察比較,瞭解了哪種植物喜歡水,哪種植物喜歡陽光……

4、與教育內容相結合。巧妙利用各種農作物的果實、莖、根等,師幼共同製作教玩具,共同創設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盡情體現農村特色。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計劃地引導、支持、鼓勵幼兒進行有趣的探索活動。如:在益智區內提供各種豆豆,供幼兒進行排序、分類等活動;美工區內爲幼兒準備樹葉、花生殼、植物種子等,供幼兒做粘貼畫;在科學區裏,爲幼兒準備各種植物種子做發芽實驗等。我們還把採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

5、分享快樂

(1)在班上開展種植區成果交流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互相評價,分享成果,展示自己。

(2)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家長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進而對學校和班級的工作大力支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果實成熟,一起欣賞我們的勞動成果,品嚐果實做出來的美餐,用植物果實、莖葉製作精美的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

(三)總結階段:

孩子們親手進行實踐種植活動,嘗試在泥土和水裏的不同種植方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從而發展了幼兒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種植後,老師就跟幼兒一起討論並形成一些比較穩定的步驟性策略體系: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施肥——除蟲等,形成了種植活動實錄。通過孩子們的努力,種植區裏的蔬菜綠油油、水靈靈的,可愛極了。孩子們臉上的愉悅、自豪與滿足,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結出果實的情況並不理想,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結果,有的瓜剛長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開花了,並沒有結果。我們詢問了農民家長,也在網上查了相關資料,盆栽的蔬菜瓜果不結果的原因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

1、盆栽種植容易缺少結果的微量元素。

2、無法和其他植株傳粉。雖然我們進行了人工授粉,但由於技術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頂不及時,坐果率不高。

3、由於我們選擇的是盆栽,盆多是我們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長受限制,吸收的養分不足以供應結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種植區裏有喜有悲,我們更關注的是種植裏蘊藏的教育功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是全面的、啓蒙的,各領域間的內容應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種植區的創設正是實現這樣教育的一種途徑,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發展幼兒認知水平。

孩子在幼兒階段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年齡越小,給孩子感官刺激就應該越多。而種植區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個多彩的、真實的世界,裏面的東西摸得到、看得見、聞得着,是孩子們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積累得到的認知概念,而非靠語言和視覺圖片來間接認識。種植區有助於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的科學信息、直接經驗,並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認知和概念。

又如讓孩子瞭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莖、葉”三部分組成。何爲根?何爲莖、何爲葉?教師如果利用圖片在集體教學中講上半天,才能讓孩子獲得“一知半解”的經驗。如果讓孩子們到種植區真實地面對植物,孩子們會在觀察、比較中獲得這些概念,還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爲什麼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樣的,爲什麼有的植物會落葉,有的不會。隨着種植區植物的增多,孩子們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

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在種植區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把三粒黃豆按上、中、下的順序用線繫好,放入水中,讓最下面的一顆完全浸入水中,中間一顆剛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顆裸露在空氣中,沒有水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發現最下面的那顆黃豆腐爛了,最上面的那顆乾癟了,只有中間的那顆黃豆發芽了。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瞭解了發芽與空氣及水之間的關係,掌握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理解了空氣、水和種子發芽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

2、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提高幼兒技能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及科學領域的目標爲“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這其實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礎,當孩子運用自身感官越積極主動,他們所獲得的外部信息也會越多,積累的經驗也會越廣泛、越豐富,形成的概念也會越具體。種植區的創設提高了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蘿蔔開花了,通過看,瞭解了花的顏色、花瓣的個數;白菜花也開花了,比較一下,蘿蔔和白菜的花有什麼不同呢?葫蘆和黃瓜摸上去感覺有什麼不同呢?生動、有趣的形式,使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利用多種感官習得了經驗、發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種植區的創設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是孩子學習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過觀察獲得了對世界的第一手經驗。在觀察中,孩子能不斷地發現大自然的奧祕,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從而進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細緻的觀察。

種植區的設置直觀、豐富、生動、具體,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種植區,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觀察。豆角秧苗越長越高,他是怎麼爬上去的呢?在觀察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快樂,還逐漸培養了他們觀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種植區的創設,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美好情感。

種植區生動、活潑、豐富、富有結構的物質材料激發了孩子探究的慾望,使孩子們的好奇心蠢蠢欲動,逐漸使孩子自發的好奇心轉化爲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對科學的好奇、對探究的興趣、對成功的嚮往,爲幼兒播下了愛科學的種子,爲今後學科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對事物的喜愛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等外形特徵吸引,漸漸的由欣賞美逐漸產生良好的情感萌芽,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具體表現爲關心、愛護、保護種植區的植物。當有其他班的孩子想來採種植區的花時,他們會着急得說“這朵小花能結出豆角,不能碰!”“花是給小朋友看的,不能摘!”……出現了自覺、認真的保護植物的行爲。通過觀察、澆水、拔草等管理等活動,使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勞動的辛苦,培養了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六、今後的設想: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利用好種植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幼兒園開設種植園。在種植園裏分班、分類進行初步的種植活動,讓幼兒認識各種蔬菜瓜果的名稱、用途,更主要的是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探索,在勞動活動中鍛鍊,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增強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發展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