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活動總結15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研討活動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研討活動總結15篇

研討活動總結1

根據“毛都站鎮中學教師高效課堂研討課活動方案”,我校從9月16日開始舉行了實驗課題研討課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包校長等校級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在教導處的精心策劃下,承蒙各位教研組長的認真組織,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使這次活動圓滿地落下來帷幕。結合課題研究方案和20xx年度研究計劃,備課組教師圍繞每節“研討課”進行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活動。現對本學期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研討課”活動作以下總結:

一、本次研討課的特點

1、領導親自參與,認真聽評每一節課。

包校長開學初提出教學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時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於是大膽改革,結合課題研究工作,取消了彙報課,變成研討課。以教研組爲單位,領導分工參與其中進行了備課、聽課、評課活動。

2、作課教師勇挑重擔,在磨礪中提升自己

本次研討課,共有10爲教師參與講課,這些教師勇於承擔研討課的重擔。在講課過程中更是大放異彩,給我們展示了講課的技巧,方法和駕於課堂的能力。

3、其他教師認真聽課,積極研討。

在組內備課試講階段,教師在組長的帶領下,都能主動調課,加本組教師的試講活動,課後針對課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認真的提出合理建議,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在研討課展示過程中,每位老師能認真聽課,積極思索。評課時,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見,不僅能指出課堂教學中的優點,還能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

二、本次研討課的亮點

這次研討課,我們一方面是以集體備課來促使教師關注“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另一方面也是爲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創造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機會,從而在切磋、研討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總之,通過這次以課題研究探索爲主的研討課,我覺得有兩大優點。

1、教學理念的變化。在這次高效課堂研討課中我們的作課教師都能根據本校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案。以上好常態課爲標杆,避免走形式,浮華的高效課堂。例如小黑板代替了拖沓冗長的幻燈片,當堂檢測分擔了課下

作業多的壓力,課堂上能讓學生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解決,例如趙利民、鄒繼柱、董鳳燕、包宇峯、包殿雲等幾位老師使用了小黑板出示問題或練習收到較好的效果。包景峯老師出示問題讓學生討論、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徐豔芳老師引導學生互相出題強化了重點,分解了難點。這些老師的課無形中與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象潤物細無聲般的得到了滲透。

2、教學模式的變化。

這次的高效課堂研討課,以抓好“三習”(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教學模式爲目標,引領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例如,馬池玉老師的化學課,他能根據化學課半文半理的特點從佈置預習、課堂精講解、課下及時鞏固三個環節進行教學;冷玉華老師的政治課課前的複習提問全面、具體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引領性,同時也表現出教師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劉英來老師的語文課課堂氣氛寬鬆和諧、學生積極思考參與、樂於學習。

三、存在的問題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在發現優點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問題的存在。

1、教學內容設計過難、過多。知識的過渡與銜接不好,沒能將知識織成網、穿成線、分成類,基本技能練習沒有目的性,基本方法缺乏指導性,基本思想滲透不到位,基本活動經驗缺乏示範、模仿和提升。

2、教法學法的設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萬法都是一個目的,讓學生學知識長智慧,所以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設計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缺乏預見性,有的離學生太遠,有的太難,有的不夠嚴密容易答偏。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們不僅要傳授好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本次高效課堂研討課最大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自學過程完成的不好。有的老師沒有佈置或只是隨便說一句預習下一節內容,學生也很迷惑拿起書來隨意翻翻,就算應付了事,沒有任何時效性。

總之,這次研討課凝結着全體教師的智慧、汗水,更爲課題的下一步研究做好了鋪墊,尤其是十位作課教師更是功不可沒。在這裏再一次表示感謝。希望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和課題研究中深挖教材、精讀課標、合理設計教法學法。爲本課題的研究和我校的教學工作上一個新臺階貢獻力量。

研討活動總結2

11月26-30日,我有幸參加華東六省一市第十五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千課萬人”場面壯觀、名師薈萃、百家爭鳴,今天終於身臨其境了!讓我見證了一次國小數學教研的花開盛觀。

活動的佈置大氣精緻,使枯燥的數學充滿了人文氣息。以書香對聯彰顯底蘊,以倒計時鐘勻開序幕,以經典音樂貫穿課間等等,使人一步入會場就會被濃濃的教學幸福與數學理性所包圍,不禁感嘆組織者的精心、精細、精巧、精密!再次見證了“千課萬人”會務組的團隊智慧。

課堂以學定教,彰顯教師的智慧。大會交流的15節課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等不同版本,梳理成“數的認識”、“乘法計算”、“幾何概念”、“面積教學”、“綜合應用”五個板塊。儘管課的領域不盡相同,但每節課的設計無不體現“以學定教”的核心理念循學施教、因學設教、先學後教。

情境爲“施教”所用。浙江省江萍老師的《千以內數的認識》通過大任務佈置、分層次反饋的方式,利用0、1、4這三張卡片,把讀數、寫數、數數、數的組成等層層推進,步步爲營,實現了新知與經驗的無痕對接,知識與觀念的相互融合,學生從“有所知”變爲“知所知”;山東省楊永麗老師爲了讓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算理,創設了編織的教學情境,不僅僅直觀上接近“網格”,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轉譯部分爲單位“1”如何轉譯爲整體爲單位“1”;江蘇省陳敏老師的《體積與容積》則是根據石子取出後水面下降的觀察,就把無形的東西通過有形的載體加以直觀,感受到物體是佔一定空間的。

素材爲“設教”所需。江西省的劉才軍老師和福建省的阮寧寧老師選取了“金牌”等素材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福建省的鄭汛老師選擇了分別爲面積有明顯差距、差距不大、同形狀差距不大的三組素材,來說明面積比較的`不同方法,並順勢引出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上海市的張連珍老師爲了組合圖形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選取了一個極富生命力的主題素材貫穿整課。

經驗爲“後教”所備。只有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纔會爲活動經驗的積累奠定基礎。上海市陳華老師的《折線統計圖》讓孩子們經歷條形統計圖變爲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初步瞭解兩種統計圖都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後對新知進行深入探索;江蘇省陸麗老師把小螞蟻抽象爲“點”,從“點的平移”類推到“線與面”的平移,使學生對於從原有的物化理解上升爲本質理解;浙江省的金奎老師課一開始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表徵-2可以表示什麼,並把創造的表徵穿針引線於整課;安徽的謝光玲老師和楊眉老師則讓學生積累編碼與推理的活動經驗,爲“後教”所備。

專家引領思課辯課,讓會場散發出濃濃的學術味。本次活動的專家大會互動點評。針對課的類型每半天圍繞一個主題設置五個問題,先由上課的教師選擇並回答,同時爲會場的聽課代表也留了問題,於是,會場上上課教師、與會代表和引領專家之間的對話和碰撞,使問題的研討更加深入。特級教師劉永寬的“直線式的問答”、朱樂平老師的“慢教育和活着的理論”、範新林老師和陳慶憲老師“半裝糊塗式的引領”、葉柱老師的“巡迴作答的方式”等對還留餘溫的課再一次加熱,給了與會者的思維不斷的激盪與澎湃。

特級教師現場同課異構,讓複雜的課堂變得簡潔明瞭。本次活動每天有一位特級教師從一天的觀摩課中,選擇一節課進行現場同課異構,特級教師袁曉萍根據學生的導學案,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年、月、日》一課氣勢磅礴;特級教師俞正強借“主角”的虛像,爲理解條形統計圖的“離散”和折線統計圖的“聯結”埋下伏筆,逼問着學生去理解折線統計圖的價值和意義;特級教師朱國榮則讓孩子們乾脆自己編學號,在不斷的矛盾衝突中使課漸進,思路明晰。由於課堂的開放和對孩子的信任,課堂上頻頻呈現孩子們精彩而真實的回答。

歷經千辛萬苦,只爲花開一時。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一方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幾天的學習旅程很快結束了,幾天來的學習收穫我難以言語表達,也深知自己的教學能力還需要不斷地磨練與提高。名師們超棒的教學設計也深深震撼了我,每一節課堂,都是學生和教師的一次美麗邂逅。老師精彩的課堂設計引着孩子們在數學的花海里綻放自己,鮮花就開放在我們的課堂中。雖然時值秋天,但我卻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原來數學可以那麼的有趣。經過學習,我們也許達不到大師們的那種至善至美的教學境界,但只要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超越自我,就一定能讓孩子們更喜歡我們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見證朵朵花開!

研討活動總結3

聽了以上四位學科主任的的總結,我非常感動,湯主任以親切而專業的語言,概述了我校數學教學深入、紮實的教研狀態,爲數學學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寧主任緊扣課程標準,引經據典,恰如其分地欣賞和評價了每一節語文課,溫婉的敘述中展示了語文教研的可喜進步。張主任能以學習的態度走進學科教學的研究,審慎地評價每一節課,田主任的點評充滿了對藝術學科的熱愛和教師的欣賞。

我校的教研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從上學期的語文、數學學科,延伸到本學期的全科教研,每一個教研組都在教研組長得帶領下,人人蔘與,集思廣益,發揚集體的智慧,創新教學方法,開出了累累碩果,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是你們艱辛的努力,刻苦的專研,大膽的探索,給實驗國小的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提供了可操作的範本,提升了我校教學研究的水平。

剛纔每一位學科主任的觀點,是經過我們溝通和推敲的。常言說好,話不說二遍,我就不在這裏就具體讚美每一節課了。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歸功於認真備課上課,敢於承擔任務的教師們,歸功於專業、敬業、勤業,把學校的教研活動當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組長們,歸功於在百忙之中還積極參與活動並獻計獻策得教師朋友們,成績的取得,既是個人風采的展示,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看着這些凝結老師們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們由衷地感動,老師們,你們是好樣的,你們辛苦了!

感動、感謝之餘,作爲教學校長的我深感身上責任之大。我們的研究是從下至上的,雖然我和學科主任也參與個別教學的研究,但是真正經歷研究過程的,還是老師,老師們如此的盡心盡力地研究,我們作爲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做些什麼呢?說句心裏話,我們有的時候很忙,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爲忙就放棄了我們責任與思考,不給苦心研究的教師們一個引領。所以每一次我與上課教師交流的時間都很長,我常問老師:你這節課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你是怎樣圍繞重難點展開的,你感覺每一步目標是不是落實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淚聽完焦儀老師的課的,她的課也許不那麼光鮮迷人,不那麼振奮人心,但是,她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牽動着我的心,在教學設計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師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課堂評價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學效果上他不是精確的,所以,她的整堂課不是最完美的!我們常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與真實,作爲一名小有名氣的骨幹教師,她能夠把這樣如此常態的學生帶到大家面前,讓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蘆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這就是課堂管理的藝術!在她的課堂中,我們真真實實地看到,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磕磕絆絆在老師的耐心引領甚至是手把手牽引着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不會學到會學的。我們看到的是學生真真實實的學習過程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耐心、愛心和課堂智慧!

焦老師的課引發了我對研究主題的思考,既常態課有效教學研究。這裏面有兩個中心定位:一個是常態,這是最基礎的定位,那麼什麼樣的課是常態課呢,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家常課,如果說家常便飯最養人,那麼家常課最育人。“常態課”就是摒棄課堂上花裏胡哨的東西,簡簡單單的教學。是一種親切、樸實的教學。這樣的課堂也許不美,但很實在、實用;也許磕磕絆絆,但很有啓示,值得借鑑。這樣的課堂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瀰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爲一個思維激盪和靈感勃發的“場”。把那些真實的錯誤、那些蹣跚的思維腳步,那些細節中的種種意蘊收集整理後,變成我們的思考,變成我們的見解,變成我們完善日常教學的階梯。

我們這19節課中,像焦儀老師的這樣常態的課還有很多,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到,有的課是因爲平時學生訓練很紮實,所以上出了常態的精品課,有的課是因爲提前預設的太多了,包括學生的預設,順利地展示了年組的教研成果。這些課都很成功,只不過有的是展示課,有的是常態課而已。

展示課也是好課,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課堂教學狀態,其中包括教學設計和學生準備,是預設的智慧。我們看到的評優課和觀摩課常有這樣的智慧,那紅紅的果實我們不知道是怎麼長得這麼好,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效仿。常態課的首要條件應該是真實。

我們這次活動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有效”,只有真實的課堂才能產生真正的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突發的隨即變化的情景下立即採取的有教育意義行爲的創造性能力。”教師怎樣自如地駕馭課堂這個複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離不開教學機智。這是成功而精彩的預設之外,最爲寶貴的看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我們的常態課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實效也應該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才能打造出我們所追求的真實、紮實、樸實的常態課教學風格,纔是真正的以學生爲本,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一個老師能上一節個展示課不能代表他的教學水平,一節真正的常態課才能見到一個教師真正的教學功力。

研討活動總結4

10月15日,我校舉行了主題爲“在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縣級研討活動,活動中共開設研討課19堂,涉及高中階段的14門學科,包括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擔當研討課的授課教師有學校副校長、縣校級骨幹教師、青年骨幹教師和新教師。

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基教科科長袁健、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和縣進修學校教研室的高中各學科教研員、全縣六所高中及部分高中課程學校的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師代表共有130餘名參加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

聽課活動後,各教研組長組織本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各授課教師自我點評本節課的得失和特色,高中各學科教研員針對該節課如何在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進行了精彩點評,普遍認爲我校在主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教學行爲得到改善,教學效能得到提高,師生面貌煥然一新,教學氛圍充滿校本特色。

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協同教學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論壇活動,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基教科科長袁健、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等領導蒞臨論壇並作重要講話。

教學論壇上,我校教師代表陸尚濤、戴麗梅和王愫怡分別圍繞本學科在協同教學背景下如何實踐主動有效課堂教學進行了交流。

施中笑副校長代表全體民本師生向蒞臨指導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歡迎,向多年來支持幫助民本發展的兄弟學校表示感謝。施校長全面介紹了學校在協同教學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圍繞縣局提出的'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教學要求,不斷調整民本教師的角色更新,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民本中學的“協同發展”的課堂教學12字要素:開放民主、互動探究、有效輸出。

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呂波認爲本次教學研討活動的特點是全面、細緻和務實的。學校開設了高中階段所有的課程類別研討課,授課教師廣泛而普及;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反映了民本中學“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第一階段的成果。

縣教育局基教科科長袁健要求學校在原先的“協同教學”市級課題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細化,關注課程領導,發揮主動有效課堂教學效能,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縣教育局副局長黃乃華充分肯定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內容豐富,質量很高,民本中學充分運用協同教學思想,在協同教學的基礎上,把握主動有效教學精髓,既能積極貫徹落實縣局部署的課堂教學改革各項工作,又能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上充分體現了學校特色,從而確保了學校的教育質量穩中有升,不斷提高。

下午,各高中學科教研員繼續深入教研組進行了新老高三教學經驗對接的專題調研活動,反響很好。

研討活動總結5

20xx年10月25日,xx區八年級生物教學研討會在xx中學舉行。會議分爲兩個階段:公開示範課和專家報告。

第一階段,先後由xx中學的於x老師和xx中的顏xx老師給全體參會老師示範講授了生物學八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二節《細菌》的內容。兩位老師都採用了學案導學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都有對照演示實驗,講授內容思路清晰,緊緊圍繞細菌的發現、觀察工具、形態、結構和生殖等主要知識點,都採用了對比教學法,即對比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列表比較,直觀易懂,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都當堂進行了達標檢測。也各有特色,於老師的站立研討和背記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小組內互問互答,相互幫助,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顏xx老師讓學生畫一個細菌結構的簡圖,填圖活動後,還自拍了實驗的視頻,增加了實驗的'真實性,說服力更強。兩節課上的都很好。

第二階段,先後由xx第十一中學的高xx老師和教研室的姜xx主任做了典型發言。高xx老師的發言主題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會考命題,高老師結合會考試題對核心素養是如何在命題中體現和滲透的,給與會老師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專業解讀,讓聽的老師明白瞭如何對試題進行分析和講解,對自己今後的選題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姜老師專題報告的主題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他從課標的年代變化說起,引出當前教育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價值觀,結合醫生和司機的事例說明了素養的基本內涵。對老師的教學行爲有了觀念的指導。

通過本次教學研討會,我看到了優秀教師的成長,看到了對待講課的態度是老師能否快速進步的重要因素,初步感知到了教育就是素養的教育,對素養的教育應該滲透在每一節課中,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有素養。

研討活動總結6

教務處根據學校總體工作安排,認真組織了教研組長研討課活動,老師們思想重視、準備充分,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此次活動的感悟總結如下。

一、這節課讓學生獲得什麼?

老師們都能準確地把握課堂標準,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來確定學習目標,在學校目標的制定上更具可操作性、可檢測性,都充分考慮了班級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

課堂效率與時間掛鉤,離開了時間做參照系,就無所謂效率高低,每節課的學習任務都應當堂完成,課堂效率就是學科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研組長都能避免面面俱到,最大限度地節省了課上時間。啓發、引導學生去評價,去總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

三、讓學生怎樣獲得?

七步導學是我校堅持實踐學習基本模式,就是放手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同學們根據學案的引導,帶着問題去看書解決疑難點,自己不能解決的可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學生實在不會的教師再加以點撥,教師一定要退到最後一步。我們做的還有一定差距;縱觀整個聽課過程來看,存在三個需要我們今後注意的環節:

(1)教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放到什麼時間完成?假若不能放在課前預習來處理的'話,課上就應留給學生時間去處理,教師還應檢查落實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情況,做到診斷清楚:哪些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哪些是需要教師幫助才能掌握的。而我們的課堂上還存在不問實際情況就去講解的環節,時間利用率不高的現象,有待於我們花大力氣去解決。

(2)情景問題的設計上有待於細化。設計問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社會知識和已有的經驗,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激發起學生思考、討論的興趣和熱情。應避免單純依據課本知識內容去設計一些不需要思考就能說出答案的白開水問題,從而利用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會提出問題。

(3)互助學習、小組討論有待加強。在聽評課活動中發展,學生個體學習時間、回答問題機會多,但缺少了同桌互助、小組互助。學生學習形式單一,學生易於疲倦,缺乏調節,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合作意識。四、是否每個學生都達到了學習目標。

當堂檢測環節較爲薄弱,表現在:

(1)只提問幾個好一些的學生,就以爲全班學生都達標了,這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利於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建議可採取合作小組互查的做法來彌補課上時間不充分的現實。

(2)對學習困難缺乏補救措施,容易造成更多的知識負積累。建議:可採用同桌補救或合作小組補救的措施。

研討活動總結7

同志們:

今天的活動到此就要結束了,在中心校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與會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日程安排,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收到了理想的活動效果。

上午我們共同深入課堂,聽了六節有效教學研討課,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有效教學”的實現重點是解決學生的有效參與問題,這六節課上的都比較成功,用課堂教學實踐很好的詮釋了有效教學的深刻內涵,在此,我代表中心校領導班子,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對這六位做課教師表示感謝,感謝你們精彩的付出和辛勤的勞動。

聽課後,我們坐在這裏對這六節研討課進行逐一點評,在評課過程中,與會同志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生的學到教師的教、從文本內容到呈現方式、從確定目標到達成目標等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至少談了一節課,在評課過程中,從村小教師到骨幹教師,大家表現得都比較主動、自信,不但談出了自己的收穫,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給我們的今後的教研工作埋下了伏筆,提出了挑戰,也可以反映出教研活動永遠是教育教學發展進步永恆的主題。

下午,我們爲提高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組織教師們聆聽業務領導的有關有效教學的業務講座,幾位領導分別從《低年級識字教學》、《怎樣備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幾方面進行了精彩的闡釋,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鄉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同時村小校長的專業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不僅如此,我們通過活動總結了許多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大家把聽到的、學到的、領悟到的用於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這次有效教學研討會活動,在中心校領導和骨幹教師的共同參與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我們知道“有效教學”研討活動還要長期堅持,要不斷創新,效果才能愈來愈好,我們也將準備打持久戰,把納入到學校的常規管理之中,把它作爲提高教師及學校領導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載體,並長期堅持下去,同時我們下一步將繼續完善這項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在活動中快樂着、成長着,我們有信心,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撥雲見日,迎來課堂教學實效的美好明天

研討活動總結8

本學期,我校爲了提升老師們的專業素質,提高老師們的理論基礎,更是爲了讓老師們從思想上重視課型研討,真正的明白課型研討的重要意義,我們繼續開展了課型系列研討活動。

我們三年級語文組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制定了研討計劃,確定了課型和課例,劉夢悅老師主動的承擔了授課任務。

一、主題確定原因

本學期,我們三年級語文教研組確定的研究主題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朗讀。之所以確定這樣的主題,是因爲:

1、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爲目標,融入了諸多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健康成長。

2、有利於中低年級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中低年級學生在意識水平發展上還不夠成熟,他們熱衷模仿、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佔主導作用,能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逐漸進入角色,使學生沉浸在歡樂中,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同時完成各個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3、有利於解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它的目的就是要讓其爲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

4、能寓教於樂,有利於加強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避免了以往"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遊玩、鍛鍊中養成各種品質,形成道德規範。

二、研討課例的選擇

我們蘇教版閱讀課的形式多樣化,童話篇的課文多是天真爛漫,充滿童趣,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開學伊始,我們組認真研讀了新課標,仔細翻閱了此教材,最終我們確定了。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露珠》一課作爲這次研討的課例。

《小露珠》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全文共7個自然段。

三、集體備課

劉老師先獨自進行了教學設計和課件的製作。設計出來後,我們進行了第一次的教研。教研時,大家各抒己見,針對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提出了修改的意見。劉老師接受了大家的建議,開始着手進行修改。修改後,再次拿出來大家集體商量,討論,再修改,再研討。反反覆覆,設計修訂了5稿,課件也跟着改了5稿。最終,我們敲定了教案和課件。

四、課例觀摩,發現問題。

劉老師開始第一次的試講。試講結束後,我們發現存在的問題:學生不進狀態;樂於討論,但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語言表達簡單;課件出示的圖片不夠美觀、形象,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老師沒有能夠通過有效的點評,啓發引導學生來說;老師提問的'語言不準確……

由第一次試講我們發現,在進行創設情境閱讀教學時,一定要能夠藉助課件或者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爲學生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潛移默化中帶領學生進入狀態,激發學生說的慾望。讓學生能夠動起來。

五、課例研討,探究課型模式。

對第一次研討中所出現的問題,我們三年級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激烈的研討。從情境的創設到過渡的語言,到對學生的引導、對課件圖片的選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劉老師立馬開始一一修改。很快,設計和課件的第二稿出來了。並準備進行二次的試講。

劉老師第二次試課,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根據預設,在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藉助圖片理解關鍵詞課堂效果並不理想。什麼時機指導學生看圖理解詞語最有效呢?如何恰到好處的演一演分角色朗讀?確實很有難度,我們組的老師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兩天後,劉老師第三次試課,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在講課文時有條理地引入,也逐步地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來理解課文,既讓孩子瞭解了小露珠的生長過程和外觀美麗的知識,也明白了小露珠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的精神。這樣,從知識目標到情感價值觀目標都兼顧到了。但整堂課下來,感覺課堂氣氛還不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帶着新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又一輪的研討,老師們積極的出謀劃策,

1、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相信我們的孩子,真的放手,或許會有意外的精彩出現。

2、老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這次評課,我們教研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認爲在語文閱讀課中要抓“四巧”,即巧導入、巧設問、巧用課件、巧用板書。

劉老師再一次的備課又進行第四次試講。這一次,一入課,激發興趣,複習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朋友,我們一起把我們的朋友給叫出來吧(三次呼喚小露珠)出示小露珠圖片。緊接着劉老師創設情境,分層導入。

1、小露珠遇見了誰?

2、他們是怎麼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三個可愛的小動物來了,向他們打個招呼,對應貼圖,這樣學生腦中建立起了三個小動物的可愛形象,很快就進入到了文本中,能夠有激情的投入學習中。然後老師巧設問題,現在老師是小露珠,誰來跟我打個招呼呢?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品味品味。這樣通過品讀故事,來讀懂課文。在品讀故事的過程中,劉老師巧用課件,讓學生在觀看、感悟的過程中,進行分角色練讀,激發想象,進行語感訓練,通過內化語言,激發想象。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而且更深入的感悟到文本所表達的情感。最後劉老師巧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背誦段落,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知道小露珠不僅外在美,內在更美,我們要向小露珠學習,不僅要外在美,心靈也要美!

六、課例展示,檢驗課型模式。

經過多次研討,我們基本上明晰了童話課的課型模式:

具體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複習導入----課前看圖回憶課文,觸動學生心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整體感知小露珠有形成到消失的過程。

精讀課文,品讀感悟----讓學生明白動物和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喜愛,讚揚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

朗讀背誦,體會情感----理清文章脈絡,從小露珠的形成

研討活動總結9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幼兒語言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持久興趣,激勵幼兒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語言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幼兒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幼兒的熱情,加強對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讓幼兒變興趣爲參與實踐的動力,並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爲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創設情境,構建語言學習的新舞臺

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根據幼兒特點,給幼兒提供聽的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對幼兒訓練聽的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他們良好的聽的習慣,對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內容同樣對待。教室的擺設、教具等都可作爲訓練幼兒口語能力的素材,讓孩子在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維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而且這種形式,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

二、把握良機,渲染語言課堂氣氛,引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

幼兒有着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願望強烈。因此,我們因勢利導,不爲盲目追求課堂紀律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上課時,教師儘可能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激情或懸念的語言,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給幼兒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教學環境。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幼兒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通順的語言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言和展示自我的興趣。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幼兒的現實生活,因此我們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唱一些歌曲,開展有趣的知識型遊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語言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還要考慮到對幼兒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幼兒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想辦法爲幼兒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幼兒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新課教授時,教師可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刺激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幼兒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四、運用多媒體有效創設聽說遊戲的情景

聽說遊戲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教育活動,它含有較多的遊戲規則。而中班和小班的幼兒,因爲認識水平不高,且遊戲角色各不一樣,往往是沒聽懂或沒弄清規則,出現一片混亂的現象。若採用多媒體演示,老師再輔以說明,則形象明瞭,淺顯易懂,幼兒很輕鬆就能弄清楚遊戲規則和要求,這就有利於遊戲活動的順利進行。

研討活動總結10

20xx年5月19日---5月21日,音四小尚老師受旗教研室的指派下,先後三次,全程參與了xxx四校教學聯合組織的在五家戶中心學校開展的英語學科集中聽評課教學研討活動。

尚老師首先進行了“引路課”示範,得到四校教師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礎上,經“xxx四校教學聯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定於本學期第十二週期間開展“四校英語學科集體備課、講課、聽課、評課”教學研究活動,尚老師再次來到五家戶中心學校參加活動。

此次活動本着“致力於集體備課有效性探索”的核心精神,不僅在集體備課中收穫着多彩的教學建議,而且在聽課中領略了各位教師的課堂風采,同時在評課中共享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思路,着實是一次正能量的傳遞過程。

本次活動不拘泥於形式,旨在提升英語學科現代技術的有效應用,也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讓各位教師對探索英語課堂,提高個人專業素養方面有了更積極的動力和明確的方向,相信這些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會不斷給孩子的成長注入最需要的新“營養”!

研討活動總結11

爲了進一步規範幼兒園半日活動,提升教師組織半日活動的能力,引領教師做細、做實半日活動的每個環節,提高半日活動的有效性。近日,xx市文昌路幼兒園開展了半日活動觀摩與研討。

本次教研活動以班級爲單位,活動爲期三週,共跟蹤觀摩了總園及萬舟分園20個班級的40位教師,主要圍繞晨間活動、早操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區域自主活動、戶外生態式健康活動、生活活動等環節。各年齡段帶班教師把平時最常態的半日組織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並結合主題,對班級環境和區域佈置進行了增添。

觀摩結束後,大家集中會議室,面對面的交流,暢談觀摩半日活動後的感受和認識。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各領域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目標來分享半日活動的亮點,尋找感到困惑的問題,提出對策。最後,業務園長結合活動現場照片,從幼兒園半日活動的環節組織、半日活動組織普遍存在的問題、幼兒園半日活動的優化三方面對觀摩的半日活動進行了梳理及評析,並與全體教師進行了互動式交流。

通過此次現場觀摩及互動式研討活動,讓教師們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切實關注幼兒半日活動質量的意識,並在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半日活動,提升活動實效性等方面獲得一些有益經驗和啓示。

研討活動總結12

珠藏洞、李家、庹家三家聯校教研活動小結

四月的春天,陽光普照,萬物復甦。

4月20日我們庹家國小舉行聯校。

按照活動議程,從第一節課至第三節課分別兩節語文和兩節數學公開課,中午進行主講教師說課和主評教師評課以及活動總結,總的來說,此次活動很成功。

龔永永和珠藏洞的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節精彩的研討課。

課後,兩所學校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在會議室進行了認真交流。

首先,兩位執教老師各自闡述了本次教學的設計理念、教學思路、重難點以及教學感想等;之後,參與教研活動的兩校老師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兩位老師精美的課件製作、豐富新穎的教學形式及充滿智慧的`教學藝術予以充分的肯定,並十分中肯地就教學中的出現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同時結合現代教育的現狀和大家一起探討了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與把握;經過一個下午的交流,大家在融洽、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教研活動。

通過聽課我有以下的感受:

1、教學目標較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教學氣氛活躍,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教材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的各個感官都動起來。

如數學學科教學方法靈活,教學過程緊湊,通過學生參加遊戲等活動,訓練學生各種思維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3、藉助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全方位直觀感知教學內容。

讓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嫺熟,每一位老師均能熟練地操作使用課件。

本人在此次活動中有如下收穫:

1.庹家國小環境舒適優美、寬敞明亮、佈局合理。

2.學校的領導及教師待人熱忱,給人一種真實的親切感,值得信賴和交流。

3.通過三個學校教師的個人交流與探討,瞭解了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自主學學習等教學理念。

4、通過聽課發現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找出改進的辦法。

總之,此次聯校教研活動,本人受益匪淺,不枉此行。

研討活動總結13

根據縣教育局規定,4月21至23日,我和本校*老師一起參加了在**三小舉辦的“**年**地區國小語文教師習作教學研討及優質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規模大、級別高,爲了切實將所學應用於以後的教學常規工作中,現將本人此次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聽課引領

4月22日,全天我們四百多人彙集在**三小多功能廳,這一天分別有來自於托裏縣、和豐縣、**市、**縣、烏蘇市、裕民縣、沙灣縣的八位老師爲我們進行現場授課活動,各位老師分別從對話描寫、創意手指畫、口語交際、讀寫聯動等對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整體看出老師們能夠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選擇適合於學生的教學方法,都能從孩子們的生活出發,圍繞孩子們最熟悉的人、事、物進行選材,通過老師修改習作、佳作賞析等各種方法,使學生輕鬆學習、快樂習作。我們也在現場聆聽了部分學生的習作,孩子們都能在教師的引領下圍繞主題寫展開寫作,無論是一個好的開頭、還是一個人物的細描寫,老師們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二、講座導航

22日全天八節課給我們的是全新的習作教學展示,給我們帶來的是視覺的衝擊,那麼,23日上午七位老師的習作指導講座,則給我更多的是回味、慎思。每一次學習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由於時間緊,每個老師只給了20分鐘的講座時間,七個人一個人20分鐘的經驗介紹,我的大腦必須快速運轉,充分記憶、分析、理解,至於反思,我想這還是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體驗。在老師們的講座中,有幾點特別值得推崇,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說、多練,根據課文內容,續寫故事,當孩子不會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寫一段話,當孩子一段話都寫不好的時候,就寫一句話,在不斷地讚賞評價中,激勵學生大膽說、放手寫。

二:低年級孩子的寫話訓練循序漸進,例如:花,花叢,蝴蝶在花叢中,在這樣一個從詞到句的過程中積累、應用語言,像小花、一朵小花、一朵漂亮的`小花、早晨,我在花叢中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都不失爲孩子們寫話起點的訓練。當然,在低段還可以採用:說後寫、做後寫、學後寫、看後寫、畫畫寫寫等方法,總之,方法千變萬化,適合的纔是最好的。

至於中段以後的習作方法,老師們也提到了不少,例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羣島》,學會用比喻句、擬人句,同同時以單元訓練位主題帶動讀寫結合,巧妙利用教材,找準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讀寫能力。另外,我們都不排除孩子們下筆困難的事實,那麼這時候仿寫就是很好的方法,仿結構、仿順序、仿表達方法,例如《燕子專列》,從文章最後一句展開,讓想象在孩子心中放飛,假如你就是列車上的一隻小燕子,你想怎樣表達對人們的謝意呢?學生自然有話可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豐富學生習作素材,以課題爲抓手,促進孩子大閱讀、大積累,在閱讀中勤動手,常積累、常評價、包括分享、展示、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欣賞、經典閱讀、寫“循環日記”,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習作信心,同時多元評價,激勵學生愛上習作。

終其一點,在這次學習中,使我重新審視了我的習作教學,也將把自己的所學結合自己班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真正讓孩子們學會學習,感到寫作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就是寫生好中的點點滴滴,在此基礎上表達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孩子們解脫下筆難的束縛,用心修得一隻生花筆。習作教學就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我願意和孩子們一起在等待中不斷進取!

研討活動總結14

3月12日,在黨灣鎮二小的多媒體教室裏,正在舉行“塘裏塘外”發展共同體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參加此次研討活動的有來自黨灣二小、瓜瀝明德學校、坎山聯興國小三所學校的中高段語文老師,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朱華賢老師現場指導。

成立“塘裏塘外”發展共同體,是三所學校的共同舞臺,此次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是共同體成立以來的首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讓老師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反思,在課堂中提高,在課堂中見證成長。

在此次的研討活動中,黨灣二小的徐彬彬老師、馬燕芳老師、王琳老師,分別爲大家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按照教研員朱老師的觀點,徐老師的課充滿詩意、馬老師的課充滿熱情、王老師的課充滿想象。她們的課堂教學,不僅爲本校的語文老師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同時,也向明德學校、聯興國小的老師,展示了黨灣二小語文教師的風采。

下午,教研員朱老師就三堂課進行了點評,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朱老師強調:語文課,必須引導學生對語言有更爲深入細緻地解讀,課堂問題的設置,必須具有更爲明確的指向性。之後,朱老師就當前以及今後國小語文教學的課堂規範,分16點進行了詳細地解說,給了老師們更爲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課堂常規準則。

研討活動總結15

5月11日,xx一附小數學團隊進行了“學習任務單”的制定使用專題研討活動,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此次教學研討活動。通過教研,教師們對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制定、使用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與會教師認爲“學講計劃”的核心要點是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

那麼教師如何以學定教、爲學而教呢?通過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爲學生提供具體、明確的指導,在“學講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學習任務的載體以“任務單”的形式出現,學生可以逐漸掌握相關的知識和發展能力。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單的'過程,就是接受教師指導的過程。

大家還就學習任務單的不同內容及使用時機進行了探討,通過具體的課例,大家認爲課前任務單有利於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初探本節課的知識點,對自己已經理解的知識或有疑問的知識進行初步感知。課中任務單的作用就是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遇到思維瓶頸時,教師導在迷惑之時,教在懵懂之處。課後可以有任務單嗎?答案是肯定的,這裏的“任務”一定是課上知識的延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處在積極自主探究的狀態,主動建構知識,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升。

此次教研,讓老師們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學習任務單推進“學講”更加有信心,有方法,相信任務單一定會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