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結和體會

本學期新開了一門會計學課程——稅務會計,一學期下來,在謝力軍老師的諄諄教導下,筆者對稅務會計有了整體的瞭解,下面就將本課程的學結匯報如下:

會計學結和體會

稅務會計,可以說是會計學與稅收學一定程度上的完美結合,因此不難理解稅務會計通常被稱爲“稅務中的會計”,和“會計中的稅務”。稅務會計的概念從來都是衆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學習的這本書看來,稅務會計是爲滿足納稅人與徵稅機關對納稅會計信息的需求,將會計方法與技術同納稅活動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其核心就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爲依據,以稅法爲準繩進行調整,爲科學徵管而實施的一系列涉稅管理活動。

從會計入門到現階段會計的學習,筆者對對會計學部分科目有了較爲深入的瞭解,會計學本來就是一門大課程,其中各個分類科目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關係。就稅務會計與概念中提到的財務會計來說,稅務會計的業務處理保留着財務會計的原則性要求,與財務會計一門一脈相承,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變化明顯引領着稅務會計的發展。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稅務會計受稅法和會計準則的雙重規範,而財務會計主要受會計準則的約束。同時稅務會計也體現着稅收的內在要求,比如在稅務信息的形成和披露就體現着稅收嚮導,還有稅法的變化對稅務會計的影響。所以說,稅務會計作爲會計學的一門學科,與其中其他科目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同財務會計一樣,稅務會計是財經專業的骨幹課程,它是建立在會計學、稅收學、管理學等學科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屬於一門交叉型的邊緣學科,具有法律性、專業性、統一性、籌劃性等突出特點。

稅務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其理論體系必將遵從於會計理論體系的觀念,即將各種稅務會計理論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個完整、多層次的理論系統,是指導我國稅務會計實踐的迫切需要。

經過幾十年的稅收實踐,我國逐漸形成以流轉稅、所得稅爲主體的雙主體稅制模式。正是這種稅制模式決定了我國的稅務會計不同於美國的稅務會計。美國的稅務會計實質爲所得稅會計,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相分離,這明顯與我國的稅務會計模式不同。在這種稅制模式下,建立了增值稅會計、消費稅會計、營業稅會計、關稅與出口退稅會計、企業所得稅會計、個人所得稅會計、其他稅種會計等多稅種的會計處理方法。

實踐證明,稅務會計的建立①有利於更好的完善稅制改革。納稅人可以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儘量使自己的實際稅負最小。而政府則要在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上,獲得儘可能多的稅收收入。最終兩者都要達到平衡,稅務會計就是達到這種動態均衡的必要條件。②有助於監督和改進政府工作。稅務會計有效的掌握自己企業方面的稅務支出,在有稅務會計的國家契約中,政府監督手段所必需的信息,稅務會計能準確的加工和提供。③提供政策運用的空間。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儘可能的減少對企業的束縛和管制。發展稅務會計,有助於使規範經濟生活的立法活動真實可行,用客觀、間接的調控手段取代對企業經營的直接干預。

同時我國稅務會計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就所得稅而言還存在着極大的缺陷,所得稅會計需要在它所依據的兩個尺度——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相對完善的前提下建立和發展。雖然會計準則和新稅法已提供了這樣的條件,然而它們都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我國還沒有獨立的稅務會計處理標準,許多規定還必須依賴於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會計與財務及稅收攪在一起的現象至今還沒有重大改觀。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會計和稅法改革正朝着各自獨立的方向進行,應稅收益與會計收益不一致是客觀必然的。

綜上所述,納稅人爲了適應納稅的需要,稅務會計顯得越來越重要,它是近代新興的一門邊緣學科,是融稅收法令和會計覈算爲一體的一種特殊專業會計,正如上面所說的,它是稅務中的會計,會計中的稅務。

會計學結和體會 [篇2]

一,作爲一個會計人員,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會計部門作爲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機構,對其從業人員,一定要有很高的素黨員培訓心得體會質要求。

從知識上講,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稅法細則,法律知識及攻關經濟動態。這樣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發展方向作出XX黨員心得體會正確的判斷,給企業的生產與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財務計劃,爲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從道德素質講,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觸到大量的共有財產,所以作爲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辦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對於新教師心得體會他人的威脅,誘-惑,和指使要做到堅決不從。朱鎔基同志曾經講過“不做假賬”。這四個字代表了他對整個會計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將個人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來,是我們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只xx大學習體會有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素質提高,才能夠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只有會計人員全體道德素質提高,會計行業才能夠得到更深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優勢才能夠發揮得更好。

二,作爲一個會計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黨員學習心得體會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稅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XX黨員心得體會。

三,作爲一名會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對外要與社會公衆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在於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

系。工作重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記住一句話叫做事高三級,做人低三分。

會計學結和體會 [篇3]

一、理性認識自個的疑問,不斷學習

關於職稱學習來說,自省也是很必要的,不斷否定才幹前進。關於根底學習期間現已把握和了解的常識點,要不斷去打破重建,要堅持以爲你所瞭解到的僅僅只言片語,否則也不會有“溫故而知新”的論語經典。怎麼對打破原有常識點?本來即是一種質疑的辦法,關於瞭解到的東西,要多問爲何?根底期間是“知其然”,強化期間就要“知其所以然”,具體辦法和思路除了比照區別,就要總結規則,在之前的連載中也提到了許多。

比方關於攤餘本錢計量的財物,咱們看到有許多類型,比方持有至到期出資、融資租賃租入財物、債券、分期付款銷售產品、告貸費用爲債券的狀況,當然還有可供出售債券等等,這些都有什麼規則呢?同樣是攤餘本錢計量,那麼會計門類儘管不相同,可是有相通的地方,必定存在相似“本錢”明細、“利息調整”明細這樣的門類存在,那攤餘本錢計算原理和辦法也是相同的。所謂的分期收款辦法不就適當所以分期回收本金的債券覈算嗎?道理相似,那麼計算辦法和原理也相似,把握了這個規則,曉得持有至到期出資一個就等於把握了悉數,以不變應萬變,這即是規則所起的效果。這本來說明一個道理:不能爲了學習而學習,而應當看其中的門路,否則使出蠻力去和每個常識點死磕,恐怕終究成果是同歸於盡!磨刀不誤砍柴工,一點都不錯的,學習中也不要置疑這一點。

二、強化進步期間,職稱學習更需精耕細作

假如說根底學習期間是個樹立骨架、描繪概括的奠基進程,那麼強化進步期間即是長血長肉的生長進程,那麼這個進程中,你對自個的學習狀況、對常識點滿足瞭解嗎?“知己知彼,攻無不克”,陳舊的《孫子兵法》告訴咱們的這個道理,可是咱們關於自個還有職稱學習,還欠缺得太多。

關於職稱學習來說,考慮到本錢效益原則,留意“強化”並不是讓你再聽一遍罷了,而是要在教師引導下多做考慮,進步效率,咱們所要做到的是合理確保對職稱常識點的把握是精確的、充沛的,將考不過的危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規模。之前文章中提到了,強化期間的學習關鍵在於融會貫通,所以戰略上注重強化進步班,戰術上注重習題班,關於不相同性質門類有挑選性地聽強化班要點章節課程。

具體辦法上在留意全體思想的構建的根底上,深化從比照總結常識點的區別,比方爲何買賣性金融財物和可供出售金融財物,都是公允價值計量但門類處理卻不相同?仔細分析和聽郭建華教師課程你會發現,兩種財物類型和公司持有意圖不相同,買賣性金融財物望文生義是爲了“買賣”持有,隨時準備賣掉,關懷的當然是當期損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財物說白了即是公司也不曉得什麼時分出售,因而意圖不明確的話最簡單拿來調整贏利了,會計準則可是大公無私的,所以處理特點表現爲資本化和所有者權益。這即是考慮的進程,都是金融財物,爲啥會有那麼大的不同?疑問就出在持有意圖上:買賣性?可供出售?持有到期?

三、安然面臨學習波折,淡定鎮定

關於職稱來說,成敗和崎嶇很正常,但更多時分成果並不是對進程的悉數否定,許多時分僅僅是辦法不對,或許僅僅功敗垂成,短少的往往是畫蛇添足那最終一筆。所以認識到這些,尤其是大齡考生更要安然面臨成果,也更應當留意上面提到的學習辦法。學習的難度並不在於學習本身,而在於關於學習的情緒,進去了出不來很悲痛,當局者迷即是這個道理!所以學習累的時分能夠換個門類,換個視點,你就有可能發現許多東西。

本來考職稱重要的本來即是學習辦法,由於職稱考試更多考察的是常識的廣度,而不在於深度,可是能夠做到廣度也不簡單,需要對常識點有對比深化了解根底上,把握規則和辦法。假如做到上面說的兩點,再聯繫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具體辦法,能夠肯定地說在2015年職稱強化學習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裏,完成常識點和思路辦法的打破仍是大有希望的。

會計學結和體會 [篇4]

學了財務成本會計的學長姐們,不知道大家學得如何啊?未學的同窗們,歡迎大家好好看看!相信你一定獲益匪淺!本期會計協會將爲大家介紹一下到底該如何來學習財務成本會計!

(由於內容較多,所以請大家持續關注,大力支持!

一、學習篇

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先實際後理論,先知道實際業務的現場流程和情景,也就是熟悉業務,根據業務,理解和認識覈算的理論,也就是掌握賬理。會計理論是會計工作中的規律,它來源於實際,是實際的概括和總結。

2.理解與記憶相結合的原則。先理解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死記硬背,效果不見得好,事倍功半。成人學習要發揮成人的優勢,成人理解力強於記憶力,先理解,後記憶,才能記住記牢。

3.課上與課下相結合的原則。以課上爲主,以課下爲輔。課上學懂學會,課下鞏固提高。立足課上,提高聽課效果。但課下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作必不可少的複習,回顧思考,研讀教材,完成作業,融會貫通,形成能力和技能

4.想與練相結合的原則。想是指思考,沉思默想。要勤于思考。課上,邊聽邊想。課下,先默想、回顧,再看書,再做作業,再小結,再默想。銘刻在腦海裏。想是消化、是理解、是提高,是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第一個環節。練,主要是指做作業,包括實驗手冊上的作業和課外佈置的作業,練是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第二個環節。多練,反覆練,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把專業技能,轉化爲自己的專業素質,融化在血液中。

二、方法篇

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方法問題。教師教什麼?教方法。學生學什麼?學方法。要達到教學目的,就像要過河,不解決過河的方法,一切都是空談。所以方法重要。回想我們學過的課程,凡是學的好的,學的順利的,都是由於採用或是找到了適應自己,適應課程的、具體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反之,亦然。

過河的方法很多,架橋、造船、扎竹排、趟水、模着石頭過河、游到對岸、在蘭州坐羊皮伐子也過黃河。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可能用一種方法來對付。同學們應尋找、模索和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運用和形成過程,也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好的學習習慣使你終身受益,像是資本,加上勞動,每年收到紅利的報酬。壞的學習習慣則是負債,年年都要付出利息費用,沒完沒了。

三、細節篇

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河。知識說到底,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細節構成的。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而這恰恰不容忽視。學習中要重視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重視細節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哪門課程考的好,原因可以有許多,但其中之一是細節掌握的好,處理的好。反過來,我們來看逆定理:細節是魔鬼。忽視細節將導致失敗甚至災難。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返回地面途中,着陸前意外發生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事後的調查結果表明,災難是由於航天飛機表面覆蓋的2萬塊隔熱瓦中一塊脫落造成的.

細節的掌握應區別不同的情況,本課程中有的細節比如一些財務管理中的具體規定,像現金使用範圍的規定,銀行結算的方式等等,並不要求一字不錯的背下來,但要知道,會處理。對於一些重要細節則是我們要重點掌握的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情況更要加倍小心,要準確掌握。如長期借款的利息,在長期借款賬戶中核算。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收到的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確認爲投資收益,作爲衝減投資成本處理,等等。

四、聽課篇

從國小到大學,聽過的課,數不過來。學習往往從聽課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兩種相反的循環:不會——聽懂了,聽明白了——做作業——會做了——能力增長了,有成就感,這是正循環。不會——沒聽懂――不會做作業――沒學會,失敗了,心懷挫折感,這是逆循環。都是不會,如果從聽課開始,聽的明明白白,在後面的每個環節,一步一個腳印,將會走向成功。如果處於逆循環中,應在下個環節,努力突破,回到正循環上來。

聽課要講究效率,概念、理論、分錄、賬務處理、報表的編制,總之一切,都必須解決在課上。不能幻想課上聽不懂,課下自己去看懂,那將付出更大的氣力,更多的時間,更費勁。更不能幻想到期末去突擊,要突擊,現在就突擊,等到期末,所有課程都壓下來,根本沒有時間。提高聽課效率的措施是, 聽課要四到:耳到:聽清楚、聽明白,聽懂、聽會。眼到:邊聽邊看教材,看黑板上的教師板書。手到:要動手、動筆,在書上寫,書上畫,劃重點,劃要點,抄板書。心到:思路跟上教師的講解,邊聽邊想,想就是理解,想就是記憶。通過耳,眼,手的感知,經過大腦的思考和存儲,形成知識和技能。

會計學結和體會 [篇5]

如果學習會計學是爲了謀生的話,那我的學習筆記和總結是不合格的,我是爲了瞭解這些術語的含義,這樣記代表了什麼,可能隱藏什麼,從這個意義上,我達到了我的目的。

會計學是記錄企業經營的一種方法,對其涉及的一些問題存在着不同的記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並且記錄和實際情況可能不同步,記錄可能作假。出於商業祕密等 原因,披露的信息也是概括的,不具體的。既然如此,瞭解它還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這樣,那所有的好會計必將都是成功的投資人。會計學是一個工具,對工具的運用決定了最終的成果,成果取決於人,而不是工具本身。 除了掌握這個工具之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

對股票市場來說,我不知道它爲什麼上下波動,也許是由於莊家的控盤,也許是由於政策的導向,也許是由於空方和多頭閒着沒事而每天pk,也許根本就是由於人 性而起伏不停。但我想這個世界沒有無本之源,股票最終的價格應該趨向於它的價值。而會計學爲我們瞭解公司的真正價值開了一扇小窗,但我們只能透過它從外向 裏看,能看到多少,取決於當時的光線,屋內的遮擋,周圍嘈雜的人羣帶來的干擾,以及,自己的視力。

最後要補充一句,本來是計劃炒金的,但是發現自己對金市還是看不懂,自己好像不太具備那種縱觀全球的遼闊視野,所以還是決定放棄。隨便找兩隻大牛股來,每隻翻個二三十倍混混生活算了,做人,別要求太高了,低調一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