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錦集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錦集8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1

上週三的班隊會主題是《春回大地,感受年文化》。

說到過年,同學們個個情緒激動,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老師,我來講‘年’的故事!”“老師,我來講我們家鄉的過年風俗,肯定你和同學們都沒聽說過!”“老師,我來講貼春聯的來歷!”“老師,我來講爲什麼要發壓歲錢?”“老師,我要給大家講一講除夕夜爲什麼要守歲?”……喲,孩子們知道的還真不少!聽着孩子們的講述,我們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裏了。

突然,一個孩子說:“老師,你們小時候怎樣過年的呀?給我們講講吧!”“對!老師,給我們說說你們的風俗習慣吧!”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吧。老師今天就給你們講講可能你們都不知道的過年習俗――取淨水。”我開心地說。孩子們一聽,立刻安靜下來,個個撓撓耳朵,身子坐得筆直,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我的故鄉有一口古井,井口呈三角狀,寬約二三米。那水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從山肚子裏流淌出來。每天供幾百戶村民飲用,從未乾枯過。那井水甘洌清甜,可直接飲用。尤其是盛夏時節,人們口渴了,就直接舀一瓢咕咚咕咚地一口氣喝個痛快。古井上方有一塊巨大的岩石,石頭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要三四個大人才合抱得過來。村裏的老人們都稱它爲老神樹。很多樹根都裸露在岩石上,像老人們手上暴露的青筋一樣。一部分根直伸到井裏,白生生的,隨着水流輕輕地搖擺着。不僅如此,井裏還有一羣羣青黑色的小魚快樂地游來游去。這些小魚大多是三四寸至五六寸長。有時候人們來取水,一桶打下去,還會取到一條小魚呢,但人們總是把它放回去。每年過年,人們用水較多,但也從未見井水少過。你取多少,它就滿上多少,總是那樣取之不絕,用之不盡。

記得小時候在家過年,每當除夕之夜凌晨的鐘聲一響,村裏鞭炮齊鳴。爺爺或是父親就拿起勾擔(挑水用的一種扁擔,兩頭有鐵鏈鉤子。),挑着水桶,帶上香燭和一串鞭炮去取淨水。因爲好奇,我和姐姐也常常跟着去。

到了井前,只見爺爺輕手輕腳地放下水桶和勾擔。在井邊點燃香燭,作揖磕頭,並說着一些感謝水神和乞求水神保護保佑祖祖輩輩們有水喝的吉利話。然後燃放那一串紅紅的鞭炮。等到一切恢復了平靜,爺爺纔打上兩桶淨水回家。一路上,扁擔咯吱咯吱地唱着歡歌,井水也不忘了滴滴嘟嘟地沿着桶邊流下來給小路畫上美麗的曲線。那一夜,隨着爺爺第一桶淨水取回家,村民們也陸陸續續去取淨水了。那時的我總是不明白村裏的人們爲什麼除夕之夜要取淨水。爺爺總是說有三個意思,一是要感謝井神和水神滋養了我們祖祖輩輩。二是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像淨水那樣乾乾淨淨,清醇可口。三是取回淨水,我們一年到頭都慶吉平安。回到家,奶奶早就拿着個乾乾淨淨的新碗候在家門口,等爺爺一放下勾擔,就趕緊舀一碗淨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供桌上敬獻祖先。然後,爺爺才把淨水倒在缸裏。

長大後,取淨水就是我和姐姐的事了。每年除夕夜,爲了第一個取到淨水,我們姐妹倆總是不等新年鐘聲響起,就早早地挑着水桶到古井邊等候。只要鐘聲一響,我們就點燃香燭,然後挑着淨水開開心心地回家。要是運氣好,我們還會打到兩條小魚回家。在平時,爺爺準會叫我們把小魚送回井裏,但是,除夕夜的小魚爺爺是不會讓我們給送回去的。他總是樂呵呵地說:“年年有魚(餘),好兆頭!”說完讓我們把它放在水缸裏好好養着。這時,一家人總免不了開心地圍着水缸看着這條給我們家帶來好運的小魚,心裏更加感激默默爲我們奉獻的古井。

“老師,現在大家都喝自來水了,還取淨水嗎?”一個學生的問話,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親愛的孩子們,雖然我們現在喝自來水,但是,很多人依然取淨水。我雖然離開家鄉幾十年,但是,取淨水的習俗我依然保持下去。每年除夕之夜鐘聲響過,我就打開水龍頭接一桶淨水擺着第二天喝。”“今年除夕夜我也要取一桶淨水。”同學們紛紛議論着。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2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我最喜歡春節。春節最好玩的事兒是什麼?我想大多數同學都認爲是放煙花,我也這麼認爲。因爲它很漂亮,也有許多花樣。不過,你敢放煙花嗎?我以前不敢,但是上一次,我超越了自己。

大年三十悄悄來臨了。記得那天我特別高興,因爲可以放煙花了。晚上6點,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去放煙花?”爸爸說:“7點就去。”到了7點,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樓下,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一支搖花,我興高采烈地接過一支。那火光好似閃電,但美中不足的是它發出光亮的時間太短了,剛點着一會兒就滅了。

爸爸拿出“轉碟”,點燃了導火線,導火線燒到頭了,“轉碟”便開始四處亂竄,而且還發出五彩繽紛的光芒。

“來放‘轉碟’呀!”爸爸大叫。“我不敢!”我回答說。爸爸“挑釁”地說:“‘大寶塔’‘小寶塔’都敢放,‘轉碟’就不行了?沒事兒,快來!”我半信半疑,可是還想試一下,便提心吊膽地過去了。

“先點燃導火線,然後跑到我這裏來。只要它發光了,你就‘過關’了。”我聽了爸爸的話,就真的以爲這很簡單,於是有了信心。但畢竟是新手,萬事開頭難,前幾次都失敗了,還把身上穿的羽絨服燒了個大洞。我想:我不能退縮!我一定要成功!想到這裏,我鼓足勇氣,又拿了一個。因爲害怕,手都哆嗦了,連導火線也沒碰着。我深深吸了幾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點燃了導火線,然後跑去與爸爸會合。回頭看了看我的“轉碟”,只見它轉了起來,像個快樂的圓盤,發出了五顏六色的光芒。耶!我成功了!

接着我放了“魔術彈”。它的聲音很響,彈子的顏色也變幻莫測。比如你說下一個是紅的,蹦出去的卻是黃的;你說下一個是藍的,蹦出去的卻是綠的……我點燃了導火線,覺得有串圓球在上升,然後一個個彈子就躥出去了。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有黃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我還沒有看夠,它們就爆炸了。真可惜!

我又放了“降落傘”。點燃導火線,開始跟花炮沒什麼兩樣,但是等它滅了後,有趣的現象出現了:一隻小小的降落傘從天上晃晃悠悠地落了下來了。奇怪,天上怎麼掉下來降落傘呢?

我還放了一大捆“躥天猴”。中間居然還摻着一些“冒牌貨”!爸爸說:“如果點燃了導火線,沒向上躥,千萬別靠近。如果你靠近了,那時候再爆炸就慘了。”我點燃了導火線,它一下子躥了出去,像一隻靈巧調皮的小猴子爬樹一樣。

煙花快沒了,爸爸拿出最後一捆噴花,我拿了一支。煙花前方噴出一股火,好像在發射火箭。我發明了一種玩法:把有火的那頭扎進雪堆裏,等它滅了裏面就有一個大洞。爸爸則把木棍插進雪裏,插七八根,一點,上面就噴出火,像蠟燭似的。然後我們一起唱“新年好哇,新年好哇……”有趣極了!以後我要再發明幾種玩法玩玩。

煙花放完了,但我還沒玩夠。正巧,鄰居家在放“飛機”,也給了我幾個。我把它放在地上,點燃導火線,原以爲它會飛起來,沒想到它在原地打轉,一會兒就爆了。我正納悶飛機爲什麼不飛呢,爸爸說:“放扶手上試試,說不定好使!”我拿了兩個,把它們架在扶手上,點燃了導火線,它倆居然飛走了。我觀看着它們兩個的飛行表演,只見“飛行一號”轉了個彎,差點撞到“飛行二號”上,然後“飛行二號”開始反擊,最後,“飛行一號”使用了“必殺技”——同歸於盡,自己爆炸了,“飛行二號”也被擊毀。真好玩!接着我又把“飛行三號”“飛行四號”“飛行五號”送上了天,它們開始了在空中的激烈搏鬥,最後一個飛機使用“自爆裝置”,剩下的飛機全部墜毀。太精彩了!

我們的煙花放完了,這時,我擡頭向天空中看,空中有很多漂亮的煙花,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羣星閃耀;時而如流星雨;時而如一朵盛開的花,把家鄉的夜空打扮得異彩繽紛,我真羨慕啊!

那天,我做了一件事,卻有兩種收穫,一是玩得很痛快;二是超越了自己,克服了困難,學會了放煙花。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除夕之夜!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3

說起春節,大家一定知道,過春節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門,還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紅包!總之,就是快快樂樂的玩幾天。

可是,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不知道?不用着急,讓我慢慢告訴你: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爲了驅趕年獸,在年獸來到的那一天,便在門前貼上紅紙,張燈結綵,後來就漸漸地形成了現在的春節!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過春節時,我們的爸爸媽媽會在門前貼上一對紅色的紙,紅紙上面寫滿了字,那叫什麼呢?那叫春聯!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很重視神荼、鬱壘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個節目的儀式:每當除夕時,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立下兩個桃木神像,在門相上懸掛葦子編的繩索,在內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鎮邪,求得來年的幸福。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漢代以後,門旁的桃木神像逐漸演變、簡化爲桃木板,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時,叫人在兩塊桃木板上刻了兩句詩:“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對聯。由於桃木是紅色的,以後便被用紙寫的字代替,一般對聯都用紅色的紙寫成。由此以後,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形式。

過春節時,大人們會買來很多花生瓜子這類零食招待前來拜訪的.好友,並買來火紅的燈籠掛在陽臺上。而我們小孩子就伸手要壓歲錢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牽手去看花燈。在家鄉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花燈:有正在飛騰的龍,有在拜年的小孩!人們也高興極了,喜氣洋洋地觀賞美麗的花燈。大街上,所有的店鋪都掛上了大紅燈籠,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說着吉利的話:“恭喜發財,萬事如意!”廣場上,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在放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有“螢火蟲”“小星星”……小孩子們可高興了,穿着父母爲他的買的新衣服,繞着廣場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自己的小臉兒都紅了!

與此同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包餃子了。先拿出一片餃子皮,往裏面放一點已拌好的餃子陷,再蘸一點水,往旁邊塗一圈,一捏,一個精美的餃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餃子後,就把這些餃子倒進煮沸騰的水裏。隨着一聲:“開飯啦!開飯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餃子。

說起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爲中國飲食的代言詞。

過去,春節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跟外國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可如今,外國人也過上了中國節,可見,這幾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是節節高!

哈哈,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怎麼樣,挺好吧?最後在這裏祝賀大家春節愉快!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4

大家一定知道,過春節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門,還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紅包!總之,就是快快樂樂的玩幾天。

可是,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不知道?不用着急,讓我慢慢告訴你: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爲了驅趕年獸,在年獸來到的那一天,便在門前貼上紅紙,張燈結綵,後來就漸漸地形成了現在的春節!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過春節時,我們的爸爸媽媽會在門前貼上一對紅色的紙,紅紙上面寫滿了字,那叫什麼呢?那叫春聯!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很重視神荼、鬱壘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個節目的儀式:每當除夕時,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立下兩個桃木神像,在門相上懸掛葦子編的繩索,在內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鎮邪,求得來年的幸福。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漢代以後,門旁的桃木神像逐漸演變、簡化爲桃木板,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時,叫人在兩塊桃木板上刻了兩句詩:“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副春聯,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對聯。由於桃木是紅色的,以後便被用紙寫的字代替,一般對聯都用紅色的紙寫成。由此以後,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形式。

過春節時,大人們會買來很多花生瓜子這類零食招待前來拜訪的好友,並買來火紅的燈籠掛在陽臺上。而我們小朋友就伸手要壓歲錢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牽手去看花燈。在家鄉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花燈:有正在飛騰的龍,有在拜年的小孩!人們也高興極了,喜氣洋洋地觀賞美麗的花燈。大街上,所有的店鋪都掛上了大紅燈籠,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說着吉利的話:“恭喜發財,萬事如意!”廣場上,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在放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有“螢火蟲”“小星星”……小朋友們可高興了,穿着父母爲他的買的新衣服,繞着廣場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自己的小臉兒都紅了!

與此同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包餃子了。先拿出一片餃子皮,往裏面放一點已拌好的餃子陷,再蘸一點水,往旁邊塗一圈,一捏,一個精美的餃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餃子後,就把這些餃子倒進煮沸騰的水裏。隨着一聲:“開飯啦!開飯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餃子。

說起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爲“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爲中國飲食的代言詞。

過去,春節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跟外國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可如今,外國人也過上了中國節,可見,這幾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是節節高!

哈哈,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怎麼樣,挺好吧?最後在這裏祝賀大家春節愉快!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5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裏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自古就被成爲人間仙境。這裏不但有着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爲新年做準備了。過小年又叫“辭竈”要祭竈神。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後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麪食。據說小年這天是竈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麪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裏作爲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說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麪糰剪成小刺蝟、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麪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聖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 “聖蟲”的前身被認爲是龍,用麪糰來做“聖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麪糰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着頭盤成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聖蟲”嘴裏,接着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後便是用綠豆安“聖蟲”的眼睛。做好的“小聖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麪缸、米缸、菜盆、冰箱裏,意味着來年米缸、麪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後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臺、櫃頭,意味着年年有餘。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塗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大年九年級姑娘回孃家時,除了要吃七年級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着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這天,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就是包水餃了。這天要準備兩頓飯的水餃。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餃,寓意發財。七年級早上的餃子裏更熱鬧了,有些水餃裏包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仁、糖塊等,有各種含義呢:吃到硬幣意味着來年會發財,有錢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魚意味着年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氣。吃到者象徵在新的一年裏吉利、如意。爲了吃到更多的好東西,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正月七年級凌晨三四點鐘要起來拜年,拜年是按照輩分拜,到輩分比自家大的人家裏,男的還要對着家譜磕頭,然後到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各家各戶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相互問候的拜年聲,這時年味是最濃的了。八年級開始,便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了。正月裏,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走村串戶進行表演,可熱鬧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

正月十二、三,家家戶戶皆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莖做成許多小油燈,中間挖空,裏面倒進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十五傍晚送到墳前、祠堂點燃,稱爲“送燈”。傍晚,房間、院內各角落、門兩側、馬廄、豬圈、廁所、鍋底洞都點上油燈。這天早飯吃糕、元宵,晚飯吃水餃,飯前開始放煙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點門”、小煙花,奶奶說這天放“點門”,以後眼睛不疼,有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萊閣廟會,好多景區免費遊玩。天后宮對面的戲樓、廣場有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便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直至盡興而還。這天過後,年味就漸漸褪去。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6

自從六歲來到深圳這座陌生的城市後,就一直都沒有再回到家鄉,直到有人問我:你想回你的家鄉嗎?我才自己問自己想不想念回家鄉看看。

自從來到深圳後第一次回家鄉是在九歲的那年春節,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五年了我卻還能記起,彷彿這件事是剛剛發生的,記憶猶新。

回家鄉的前一天晚上,我特別地興奮,晚上根本睡不着,我也從來都沒有晚上不睡覺第二天早上卻還有精神的經歷。

終於到了第二天了,爸爸一叫“起牀啦!”雖然當時是冬天天很冷,但是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被子一掀就起來了。但是這種精神過不了多久就消耗完了,一上車就呼呼大睡。

經過了三小時半快到家了的時候,爸爸說了一句:起來咯,要到家咯! 這一聽便立馬睜開眼睛有力地做了起來。然後頭立馬轉向窗外看外面的風景,回憶着小時的那些“影子”,看着外面自己就看着看着就開始發呆了,直到爸爸停了車說:到咯!我這才反應過來說了一句:這就是我有些不敢相信地說,當時在我眼裏看來一切都變小了,也許是我在深圳待久了吧,眼界大了吧!待我一下車,就有小夥伴走到了車門那裏看着我,由於時間過去了那麼久,一時認不出來是誰,而我一下車她們就說,噫,這不是那誰?

“對呀!”然後她們全都叫着我的名字,而我卻一臉疑惑地看着她們。她們也看出來了我不記得她們了,一個個都說“我是…呀!你不記得了嗎?”大部分的人我都忘了,倒是有三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忘記,就是我從小一直到我離開故鄉的好盆友,目前我和她們還是好盆友,但很遺憾的是在她們中卻沒有她們。我有些失望,但後來一想說不定人家拜訪親戚了呢!畢竟過年嘛!但後來一想說不定人家不知道我回來了,還在家裏呢!於是快到家了的時候我把我的行李丟給了我爸爸然後很急切地說:“爸爸,幫我拿回去,我要出去一下。”爸爸聽了有些疑惑地說“都快要吃飯了你要去哪?”等他說完我就已經跑地老遠了。

我憑着兒時的記憶,找到了我第一個最重要的人的家,她果然在家,會沒進去就聽見她的聲音,他爸爸看見我立馬就認出來了:這不是蕾蕾嗎?我有些驚訝地回答:是的,您還記得我呀!叔叔笑着回答:當然啦!你是來找萍萍的嗎?她在樓上,你快去找她吧!我笑着點了點頭就跑上人家的樓上去了。他爸爸就衝樓上大喊了一聲:啊萍,蕾蕾回來了,她來找你咯!

她應該是聽到了叔叔叫了,就走下了樓。當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有些不敢相信她居然比我高好多,天哪,好可怕!但是這可怕我並沒有說出口,只是微笑的說了一句:還記得我嗎?她很淡定地說了一句:記得呀!蕾蕾!

這時她的媽媽抱着一個小男孩走出來走出了房間,看到我特別驚訝微笑地說:蕾蕾,你回來啦!好久不見咯!這一下長高了不少。還沒說完,懷裏的小男孩便哭了起來,然後阿姨立馬哄小男孩,便哄還邊說:那你就跟啊萍要吧,阿姨要去喂他吃迷糊了!對了,快要吃飯了,要不你留下來跟我們一起吃?我微笑地拒絕了:不了。家裏有煮我的飯,我回去吃!然後阿姨就走回了房間。我就轉頭向我的好盆友:“陪我走走吧!”

“好啊!”

就這樣我和她在周圍走了走,很久都沒有見面了,不知要說些什麼話題,於是我就問了很基礎的一些問題,沒聊多久,手機就響了,爸爸打電話過來叫我回家吃飯了。我們就這樣暫時分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聽到了許多的鞭炮聲,這在城市裏可是怎麼也聽不到的,因爲城市裏不讓放鞭炮,不僅有鞭炮聲路上還有雞叫聲,那些小雞仔在自由地自己吃着自己的東西,這種生氣只有在自己家鄉才能看見的,城市裏是沒有的。還有…

由於爸爸要着急回去上班,我們在家鄉只待了三天就回了深圳,只有在那幾天我才發覺時間真麼好快,當我離開的時候我的那些盆友都來送我。突然感到好捨不得你們…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7

春節是漢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它既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統。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

春節來臨之際,人們便忙碌起來,開始準備過節的東西:什麼雞鴨魚肉,糖瓜梨栆,菸酒鞭炮等等,有時接連趕上幾個年集,還買不齊過年的東西。每到年關,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種場面,那種氣勢,平常時節是沒有的。

我們這裏一般從臘月二十三便開始過年了,這一天傳說是竈王爺的生日,家家都要買糖祭奠竈王爺,讓他上天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求得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還需把家裏家外大掃除一遍,據說這樣能掃除一年的晦氣,求得個萬象更新。小孩子們只顧玩耍、放爆竹。

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那香味都能飄到十里開外。戶戶門口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婦女們還要蒸各式各樣的花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棗花兒,它是上供用的供品,是家家必不可少的。

大年三十這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小姑娘們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個個像是三月裏的桃花,鮮豔無比。男孩子開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叫人聽了心裏舒服極了。下午四點多鐘,鞭炮聲就陸續響起來,接連不斷,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六、七點鐘。這個下午的晚餐家家戶戶都一樣——餃子,因爲它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餃子像元寶,象徵着財運。當夜幕降臨時,全村沸騰了??隨着一聲聲巨響,天空中便綻開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的紅、有的綠、有的紫、有的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看到這,我坐不住了,從家裏拿了一個“百花爭豔”到大街上點燃,隨着引線越燒越短,咚的一聲煙花筒裏躥出一人多高的火星,火星像鍊鋼爐裏飛濺的火花,非常耀眼;又像公園裏美麗的噴泉,十分迷人。到了晚上八點鐘,全家人都聚在電視機前,共看春晚,小品、相聲把我們逗得捧腹大笑,雜技、魔術令我們驚歎不已,流行歌曲、經典戲劇令人蕩氣迴腸??直到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我才戀戀不捨的上牀睡覺了。

大年七年級,天還沒有亮,人們就開始放鞭炮了。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感受到了年味兒的濃厚。起牀吃完餃子,就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了,我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然後,爺爺奶奶就開始給我們發紅包。接下來一整天我就和夥伴們開始瘋玩??上午的餐桌上豐富極了,這是一年裏最豐盛的一頓飯了,我敞開了肚子,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大年八年級,我們全家人又到姥姥家給他們拜年,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又拿了不少的紅包,心裏感到特別滿足。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大街上每天都要扭秧歌,秧歌隊員們一身大紅袍或者綠衣服,濃妝豔抹,鑼鼓聲一響,隊員們便排着整齊的隊伍跳起來,他們有的擺動扇子,有的舞弄腰間的紅絲帶,他們都踩着十字步,舞姿優美極了。圍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把街道圍得水泄不通。豐收後的農民,到了這時心裏都十分暢快,他們在盡情地放鬆自己,唱啊、跳啊、扭啊,唱出了歡歡喜喜的心情、跳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扭出了新生活的希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快樂、幸福、美好、和諧!我愛過這樣的春節!

教師點評:

本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小作者能依照時間順序,把春節里人們的各種活動介紹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文章重點介紹了大年三十和七年級這兩天里人們的活動,尤其突出三十這一天裏,人們在吃穿玩樂上面的安排。詳略安排得當,重點突出。

語言組織生動,用詞準確。修辭把握的也很好:比喻將禮花描繪的多姿多彩,排比把春晚節目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內容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小作者從不同方面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發自內心的讚美

了家鄉的春節習俗,讚美了勤勞質樸的家鄉人民,主題明確。

家鄉的春節作文1200字 篇8

我家鄉的春節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就做準備,家家戶戶都蒸白麪饅頭、蒸花糕、蒸棗饅頭、蒸糖饅頭、蒸豆包、攤米糕、家家都 煮很多肉,燉魚等等,都準備下過春節的食物,食物是多的,爲的是春節期間玩個痛快而不去再準備。一直玩到正月十五纔可開始幹活。另外, 每家做兒女的都要給老人錢或者東西,以表示對老人的尊敬與關心。老人們給自己的孫女、孫子或外甥、外甥女錢,以表示對晚輩的關懷。家家 戶戶門上貼對聯,有的對聯是自己寫的,有的是買的,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總之,到處充滿吉祥喜 氣的景象。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祝的一個時刻。因爲在這個時刻,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總要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說說 離別時的奇聞趣事,談談各自騰飛的經驗,津津有味地品償各自帶來的天南海北的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過團圓飯,院裏開始熱鬧起 來了,大家都開始放煙花了,我和弟弟拿煙花出來了,我的幾個姐弟也拿出煙花了,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大地開花”點燃引線,過了一會兒 冒起了火星,眨眼工夫就在天空中開出了一朵鮮豔的花朵。這朵花到處亂跑,一會兒變紅,一會兒變綠,把我們看得眼花撩亂,好像片地開滿了 鮮花,接着一朵接一朵,整個天空變得五顏六色了。整個村莊呈現出一派喜慶的景象。

除夕晚上,有的回家看春節聯歡晚會,有的還在放鞭炮,有的聚在一起打麻將、拱牛、打天九,打撲克等等,不管是輸贏,都樂在其中。春節聯 歡晚會精彩極了,讓每個人都成了笑佛。春節聯歡晚會演到下一點才完,但是我們的心情一直是那麼愉快,根本沒有睡意,到了下三點鐘,聽到 外面響起了炮聲,開始聲音小,炮聲少,過了一會兒,炮聲大了、多了,我們趕緊起來去放鞭炮,媽媽趕緊去煮餃子,等餃子煮熟了時,還要放 鞭炮,說是這樣會越過越紅火。這也是我們這裏的傳統習俗。吃完餃子,我們先要到爺爺奶奶家裏拜年,然後到本性大輩家裏去拜年。去時一般 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這時的新媳婦要向本性大輩磕頭,同時也得到了錢。給本性大輩拜完年,好朋友們聚在一起開始盡情的 玩,盡情的遊戲。大年八年級,開始到親戚朋友家拜年。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我們這些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爲我們能 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裏別別提有多高興啦!拜年一直到初五就完了,接下來就是玩。各自根據自己的愛好盡情的玩,一直玩到正 月十五就結束了寒假,結束了春節。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玩耍。也沒有過多的作業壓住 我們的精神,尤其是春節裏,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捂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 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着我們高興的樣子,它們也很高興! 正月十四,我村逢集,買好元宵、蠟燭準備過元宵節,正月十五, 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節,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家家都掛燈籠,燈籠有很多,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 ,裏面還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晚上,家家在牆角旮旯點燃蠟燭,這裏夜晚的景色充滿着詩情畫意,美極了。這一天家家吃元宵,這真是 神仙般的生活呀!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