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的作文

關於孝行天下的作文有哪些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行天下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孝行天下的作文

  孝行天下的作文篇一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孝”的佳話不勝枚舉,上至君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只有孝,能行天下;只有孝,能感天下;只有孝,能傳天下。

在我國的周朝,有一個叫閔子騫的人。他幼年喪母,父又娶某爲繼室,閔子騫生性講孝,像對待生母一樣對待繼母。後來,繼母有了自己的孩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閔子騫的壞話,挑撥閔子騫和父親的關係。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繼母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裏面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閔子騫做的棉衣,裏面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閔子騫穿着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而繼母反而對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嬌慣了。”偶然的一個機會,父親發現了棉衣的問題,立即責罵繼室,並要將狠毒的女人休了、趕出家門,閔子騫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令多少人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得後悔不已,從此以後,如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閔子騫,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之所在。然而,這種佳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比皆是。

時過境不遷,在我們的身邊,“孝”也俯拾皆是。我家的鄰居有一戶人家,老人中風,半身不能動彈,吃喝拉撒睡只能在牀上,他有三個子女,每個都很孝順,三人輪流照顧老人,就算沒有輪到,也經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推老人出門嗮太陽。想必老人有這麼孝順的子女,也十分欣慰了吧!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沒有“孝”的概念:奶奶經常給我講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一個個自立門戶,吃香喝辣,卻把含辛茹苦的老人置於生死不顧,連老人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上。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經失去了靈魂,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苟活世上。

古語有云:父慈子孝。父母是那麼愛我們、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愛和關心有多少呢?我們的父母並不奢求我們什麼回報,只要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說聲把爸爸媽媽辛苦了、幫爸爸媽媽捶捶背等等,他們就覺得十分幸福了。難道說社會進步了、文明發展了,父母與子女間的那份情就變質了嗎?有絕大部分人仍視孝爲生命,有小部分人對孝的理解就錯了,他們總認爲孝就是物質,其實在那些空巢老人看來,陪伴纔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孝。孝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孝,從我做起;孝,從小事做起。孝行天下,行孝天下。

  孝行天下的作文篇二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身於宇宙之主宰,更應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在生命的.旅途中點燃了一盞明燈;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掌握了人生殿堂的一串串鑰匙;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擁有一艘堅固的船;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鳥兒擁有了調解平衡的尾巴······

黃香小的時候,母親去世了,父親也多病。炎熱的夏天到時,黃香睡前總是用扇子扇涼父親的牀和枕頭,一邊上父親早點兒入睡,寒冷的冬天到來時,黃香睡前總是先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才上父親睡下。黃香這麼孝敬父親,現在有多少孩子能夠做到!現在每個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子”“小公主”,每天都被父母寵着,慣着!沒有吃過苦頭。

每當聽到“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塊寶······”我就感慨萬分:媽媽爲了我們,耗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當年那白嫩嫩的雙手,如今已是粗糙無比。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假如,有一天,父母離開了我們,我們會怎樣?是後悔?是痛苦······記得那年,媽媽生病了,臥牀不起。我坐在牀旁,望着媽媽,說:“媽媽,你歇歇,我爲您唱一首歌吧!”媽媽看了看我,微弱地說:“好呀!”“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媽媽,謝謝你的養育之恩,這些年您辛苦了,這一次你生病了,我心裏很愧疚!”媽媽聽了,熱淚盈眶,一眨眼,兩行熱淚緩緩地流過了她的面頰,說:“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順我了!媽媽不辛苦,把你帶到這個世上,媽媽很幸福!”我輕輕抹去媽媽的眼淚,對她笑了笑······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我們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深情!

  孝行天下的作文篇三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孝”的佳話不勝枚舉,上至君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只有孝,能行天下;只有孝,能感天下;只有孝,能傳天下。

在我國的周朝,有一個叫閔子騫的人。他幼年喪母,父又娶某爲繼室,閔子騫生性講孝,像對待生母一樣對待繼母。後來,繼母有了自己的孩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閔子騫的壞話,挑撥閔子騫和父親的關係。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繼母爲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裏面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閔子騫做的棉衣,裏面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閔子騫穿着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而繼母反而對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嬌慣了。”偶然的一個機會,父親發現了棉衣的問題,立即責罵繼室,並要將狠毒的女人休了、趕出家門,閔子騫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令多少人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得後悔不已,從此以後,如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閔子騫,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之所在。然而,這種佳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比皆是。

時過境不遷,在我們的身邊,“孝”也俯拾皆是。我家的鄰居有一戶人家,老人中風,半身不能動彈,吃喝拉撒睡只能在牀上,他有三個子女,每個都很孝順,三人輪流照顧老人,就算沒有輪到,也經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推老人出門嗮太陽。想必老人有這麼孝順的子女,也十分欣慰了吧!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沒有“孝”的概念:奶奶經常給我講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一個個自立門戶,吃香喝辣,卻把含辛茹苦的老人置於生死不顧,連老人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上。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經失去了靈魂,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苟活世上。

古語有云:父慈子孝。父母是那麼愛我們、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愛和關心有多少呢?我們的父母並不奢求我們什麼回報,只要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說聲把爸爸媽媽辛苦了、幫爸爸媽媽捶捶背等等,他們就覺得十分幸福了。難道說社會進步了、文明發展了,父母與子女間的那份情就變質了嗎?有絕大部分人仍視孝爲生命,有小部分人對孝的理解就錯了,他們總認爲孝就是物質,其實在那些空巢老人看來,陪伴纔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孝。孝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孝,從我做起;孝,從小事做起。孝行天下,行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