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如山作文

我五歲時,父親離世。

母愛如山作文

那時母親三十二歲,從此挑起家的重擔領着我們弟兄仨相依爲命一過就是四十年。母親,自立,堅韌,嚴謹,好學的性格從小就薰染着我們,成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實現了我們當初的夢想。母親不光養活了我們,她還賦予了我們精神財富,讓我們刻骨銘心終生受益就是自強自立和慎言謹行。

自強自立

人情難還。

凡事靠自己。

求人難難於上青天。

世上事有兩難,上天難,求人難。

指親親,靠鄰鄰,不如自己學勤謹。

笨鳥先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記事起,母親的這些關於人情世故和刻苦勤奮的話就銘記在我們心中,當時年齡小雖然不懂其中意味,只因爲這些話母親千萬遍說起。

後來才慢慢理解,自立是不要成爲別人和社會的負擔,自強是要成爲幫助別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多麼平常的話,卻蘊藏着深刻的道理。

我上學前,母親因爲上過國中,做事認真嚴謹所以在生產隊當會計,一人掙工分,養一家五口(當時還有我婆),隊上有勞力多的家庭年終還能分些錢,我家每年給隊上倒找錢,年年欠隊上錢,母親一人承受着經濟和心理上沉重的擔子。

一九七九年村上學校缺老師我母親有機會在牛東國小當了民辦老師,工資每月三十元,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退休時工資才漲到一百五十元。緊跟着責任田承包到戶,我家四口人,我十歲,二哥十二歲,大哥十五歲,那八畝地一年兩料全靠人力就這麼一年一年熬過來了。最發愁就是夏秋兩忙了。

夏收,麥熟一晌,龍口奪食,那時沒有收割機,割麥全靠一雙手。六月天火紅太陽是那麼毒辣,熱風吹過八畝地的麥浪能把弱小的我們淹沒一樣。我們家四把鐮刀,我最小,拿最輕的'鐮刀,把把短,木質輕,我們一人分幾行。母親在最前邊,還要不停的激勵着我們,“割一鐮少一鐮”“馬上到頭了”。因爲母親給我們講過什麼是龍口奪食,我們知道割麥收麥是最關鍵的時候,如果木囊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我們只是悶着頭一鐮一鐮地割着,我過一會偷偷直起身子透過麥稍看看地頭那棵樹,那就是目標,它還是那麼遙遠。

地中間有一口井,每次幹活看到井我就看到了希望。割一天麥,看着地裏一排排整齊的麥捆豁然開朗,真高興,這是戰果。到了晚上全都要拉回去,我家沒有架子車,看乃安叔家架子車不用了,咱才能借用,有時候晚上拉麥,我哥駕轅,高高一車麥像小山一樣,我小隻能在後面掀車,明亮的月光給我們引路,慢慢的在鄉間小路上前進着,我在後面有時也會想起狼啊,鬼啊,趕緊和母親說說話也就不害怕了。地裏離場裏近的二三里路,遠的五里路,一架子車裝不了多少,裝多了還拉不動,那麼多捆捆就這樣一車一車拉回來。顆粒歸倉,母親常說長了一年不能丟了。麥茬雖然都割得低(麥稈要燒火,麥茬留得高包穀也不好種),在地裏拉架子車,那籓繩繃得很緊,深一腳淺一腳,麥茬常常把腳踝處皮戳爛了,那是最疼的,也只能默默得忍着。

後來我紅安哥開汽車,我五爸開手扶車經常給我家拉麥,我們才輕鬆多了。麥捆要曬乾,趕緊摞成笈子,等隊裏安排打麥機打麥。摞笈子是個技術活,摞不好,笈子會倒,下雨了水會灌進去把麥泡哈。我二哥心靈手巧,十二三歲看着隊裏把式摞笈子,他就學會了,那年第一次摞完笈子,就趕上下了幾天雨,後來拉開裏邊芯子乾乾的,隊上的大人都佩服的誇我哥。我二哥國小時就學會盤鍋頭,壘雞窩。他後來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中國首批註冊建築師,現就職於中國建築標準研究院。打麥是夏收最大的場活,拉麥捆,喂麥捆,灌麥,挑杆,推杆,摞笈子,最費人力,隊上只有一臺打麥機只能按順序一家家打,輪到誰家有勞力的全上。

母親說,我十二歲也是勞力,不管誰家打麥咱們都去,好好給人家zou,鄉黨來的就多,給咱也會好好zou,。我記着母親的話。母親說過她想叫我二舅三舅幫忙打麥,晚上在舅家窗外不知徘徊了多少回,想想舅家也忙也累,沒有敲門就又回來了,無助無奈。我們年齡小隻能給打麥機子跟前拉麥捆捆,到了後半夜困得睜不開眼睛了,有一次機子壞了要修機子,我順勢坐在笈子後邊忘了冷忘了害怕就睡着了,等我醒來天都明瞭,打麥機都到拉到另外一家打麥去了,周圍連個人都沒有,就是狼把我叼去都沒人知道。打完麥把麥稈又摞成笈子,等着騰撿(就是麥稈鋪在場裏,拖拉機拉着碌碡來回碾,一是麥稈砸扁不會浸水,二是把麥穗上沒打淨的麥碾下來。)天氣好還要趕緊曬麥,曬過的麥能暫時存放一段時間,等放暑假再曬麥上樓。夏忙最怕下雨,曬了一場麥子讓雨澆了,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希望,一年的收成就全毀了,眼睜睜看着烏雲狂風捲來天要變,心似火燒。母親說多少次炸雷把她從夢中驚醒,咱忙人家也忙,求人難,咱們咬牙幹。

暑假裏,趕緊鋤包穀,夾樑,拔草,天旱還要澆包穀。包穀長勢不好還要窩施化肥,就是拿根木棍,棍前邊是尖尖,在包穀根處扎個洞,塞一把化肥,再拿土一蓋,個個根都施到。有一次我們幹了一下午,後來才發現犁溝沒瞅準,施到虎子娃家地裏。

很快又到了秋收。每年國慶節放假就開始搬包穀,人鑽在包穀地裏,沒有風,悶熱像蒸籠一樣,汗水流進眼睛,流出來的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了,尤其是包穀葉葉那刺刷在臉上刷在胳膊上,蟄疼蟄疼的。後來有聰明人發明了先砍杆,再搬包穀,才免受其罪。砍包穀杆有用斧頭也用畔鋤,我記得一次二哥不小心把自己左腳腳踝砍破了,留了很多血,爲了趕時間也不能停。

砍完包穀杆捆成捆捆,有時拉回家當柴燒,有時堆在地頭。有幾年下連陰雨,一下就半個月,有些地地勢低水都把包穀淹了,水齊腰深,搬包穀只能水中作業,一籠籠先提出來倒在地頭再用蛇皮袋子裝。生產路都是土路,車來會砸,車轍很深裏全是泥水,架子車軸都架起來了,根本沒法拉動,大伯家有牛和牛車,年年都是大伯趕牛車給我家拉包穀,有一次泥很滑,把牛都滑倒了,車轅拉折了。天氣好隊上的播種機很快把地種了,下雨低溼,拖拉機進不了地,只能人種。家裏沒錢給每人買靴子,我爸留了一雙磚紅色高腰雨靴派上用場了,雨靴太大我腳小,索性穿着布鞋穿雨靴纔剛好。化肥袋子裏有一層塑料袋,一個角往裏一折,頭上一戴就是雨衣,左胳膊挎個籠籠,裏裝些麥種,給身邊撒麥種,然後鋤一鋤,把麥種全蓋住,再往前走幾步,再撒再鋤。地很軟泥很深,靴又大不合腳,好不容易把左腳拔出來了,右腳又陷得更深,有幾次腳出來了,靴子還在泥裏陷着,寸步難移,把我急的只想哭。就這樣把地種了,等待着來年好收成。包穀拉回來,山一樣堆在家裏,每次放學回來先pia包穀,一天天堆堆越來越小,pia完包穀架完辮辮,秋收基本完成。

放寒假第一件事是剝包穀,母親教的學生都來幫忙,一天就剝完了。接下來下來淘麥,磨面,打掃屋,拆洗被,上集,準備過年。。。。。

那時候家務事情繁鎖而農活繁重,只有週末和放假有時間,母親精心安排,教書沒有請過假,也沒有耽擱過我們的學習,一切井井有條。

慎言謹行

言多必失

話多無益

一言九鼎

三思後行

閒談莫論他人非

一瓶不響半瓶咣噹

禍從口出,舌動生是非

母親中學時就熟讀《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等名著,經常給我們講些民間傳說,戲曲故事,小說情節,分享着裏面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那時家裏特殊情況,母親常說,出去在外邊少說話,少惹事,更不能打架,我們知道沒有爸爸受到欺負也沒人撐腰。我們三個小時候數我愛說話,母親沒少操心經常在教室窗外看我,尤其發現我上課說話就嚴厲批評我,甚至不准我說話。以至於到長大我們言語都比較少,和任何人沒吵過架也不會吵架,顯得比較遲鈍木納。我大哥就不愛說話,愛學習,他西北大學數學學士畢業,在惠安中學教書十年以後又到西安交大讀博士,現任教於西安工程大學。

母親教育我們多思考,多動腦,少說多做。當時也不理解啥意思,但耳濡目染,慢慢養成了習慣,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好的表達方式也能增添人格魅力,我們是缺了這一課。後來學了佛教,五戒十善裏的戒妄語是這樣要求的,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綺語。遇事多想,想好了再說,說了一定要做好,不管是誰,不要光看他說了什麼話,更要看他幹了什麼事。不要說傷人的話,不要做傷人的事。一心向善。人心本善。善有善報。母親教書認真,爲人嚴謹,我村二十多到四十多歲年輕人大多是母親的學生,都說母親對學生嚴格要求,給他們以後打下良好基礎。學生們也成績優秀,連年獲獎,母親也多次獲得縣級優秀教師稱號,在我們牛東遠近聞名。

母親含辛茹苦教我們弟第仨讀書學習,將我們養育成人,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強的性格和敢於擔當的精神受到鄉黨的愛戴和尊重。

母親退休以後仍然閒不住,除了給我們做飯看孩子,讀書看報,學習太極拳,現在身體健康,安享生活,經常回牛東參加村裏的紅白喜事,看見村裏老人還常給些零花錢,感恩幫助過我們的好人們

一年一年,我們長大了,母親老了,但她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