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成長作文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靈的成長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靈的成長作文3篇
心靈的成長作文 篇1

記得,故事發生在三年級的美術課上。

同桌的畫筆忘帶了,想和我一起使用自己心愛的蠟筆。我心想:我要不要把蠟筆借給他呢?不借吧,可他在別的方面也經常幫助我;借吧,又怕他會把筆弄斷。嗯,算了,還是借吧,畢竟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嘛。

“喏,給你。”我笑着對他說。

“謝謝你。”

“沒事,要是用別的,再管我要。”

看到,同學用“我們”的蠟筆畫出了栩栩如生的動物,畫出了陽光下的我們,她那紅彤彤的小臉上,呈現出了認真的神情。

“誒呀!”同桌稚嫩的一聲尖叫打破了我們的寧靜。

“怎麼了?”我的蠟筆停止了揮動,被分成兩截靜靜的躺在那裏。

“我……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蠟筆。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你……能原諒我嗎?”同桌小心翼翼地問。

此時,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佔用了短短几秒的時間,在我的腦海裏突然閃過:這,這應該怎麼辦?那可是我最喜歡的蠟筆呀,她怎麼會這麼不小心,居然給弄斷了,我真不應該把筆借給他。可轉念一想,畢竟她也不是故意的,也沒什麼可抱怨的。此時此刻,我的大腦裏,就好像有一個白天使,一個黑惡魔,在舉辦一場辯論會。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甘示弱。

“唉,沒什麼的,不就是一根蠟筆嗎。沒關係,沒關係”我對她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我學會了包容和大度。我似乎從一個自私並喜歡推卸責任的稚嫩的小孩子,變成了懂得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的少年。

不知不覺間,時光飛逝,六年的國小時光已悄然接近尾聲。在這成長的`路上,我經歷了很多,從少兒,變成了少年。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穩重,這都是我滿滿的回憶。與此同時,我的心靈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多少年以後,這份成熟的心靈,與年少的我,將繼續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心靈的成長作文 篇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國小生了,我的心靈也有了巨大的改變,在上國小的這四年裏和我在幼兒園時完全不同,從幼小的心靈到成熟穩重的心靈,這一切都在慢慢的進行着、變化着……

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心裏非常長的害怕,因爲馬上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幼小純真的心靈裏有一種恐懼感。哭,是我們的一種發泄,也是我們的一種傳達,傳達着一種害怕和恐懼。開始,都是老師來幫助我們找朋友,漸漸的,我們自己就成爲了好朋友,慢慢的,慢慢的好朋友也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了。一眨眼的工夫,幾年就過去了,又到了離別的時間了,離別的時候又是那麼的不捨得,可是,終究還是要分開的。

上了國小一年級以後,我們開始了新的認識,又要認識新的朋友,還要開始課堂的學習,我們的心靈產生了疑問,如果我不會怎麼吧!我們每到考試心靈就會有一種忐忑不安的顫抖,上了國小,多了一些憂慮,也多了一些快樂。

上了二年級,我覺得自己不應該像一年級那樣的無知了,要打好基礎,好好的學習,不能再只顧着玩了。上了三年級以後,我覺得我自己長大了,應該更加的獨立了,不能再向一二年級似的,三年級的我有所退步。四年級的我,就像是一個嶄新的我,就像大人們所說的,我像是一個小大人了。是心靈重新給了我信心,讓我又找到了感覺,從此,我有開始努力的學習,不能辜負了老師和家長對我的期望。

人生是很慢長的,也是很短暫的,心靈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心靈不管變化到什麼程度,有一樣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心靈是純潔的,不論以後的道路上,你受到了什麼樣的挫折,你都不能退縮,心靈給你的力量是無窮的!

  心靈的成長作文 篇3

今天中午在婆婆家吃飯。兒子告訴我:“媽媽,你看人家的孩子真愛學習!”我立刻到一牆之隔的房間看,令我鎮靜,也令我欣喜。

一個感人的場面在我眼前: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在高桌的一角寫作業,桌上擺滿了日常用品;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兒趴在牀上寫作業,被子晾曬在院子裏;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兒趴在一個方凳上寫生字。三個孩子聚精會神、樂在其中的模樣讓我欣慰,也讓我心疼。孩子的奶奶在房間一角刷碗,我說:“你家孫子很用心學習啊!”奶奶滿面笑容回答:“可不是!外面還有一個孫子已經寫好了。”我轉眼一看,一個十多歲的大男孩帶着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玩遊戲呢。

這家的爺爺是在我公公(公公退休後一直在單位當門衛直到去世)去世後,來單位當門衛的。大約六十多歲,說話和藹可親。大兒子和媳婦出去打工掙錢,小兒子在部隊,媳婦在家種地,先後也都在縣城買了房子。經濟條件比只種地時大有改善,也重視起孩子的學習,把孩子都送到縣城學校讀書。幾個孩子也爭氣,學習很努力,成績比在鄉下進步多了。

一間房子,一個桌子,一張大牀,還有些簡單的廚具。爺爺帶着大孫子住在單位大門口,奶奶帶着四個孩子住在這個房間,吃飯時集中在這個房間,挺熱鬧。如此簡陋的房間裏生活着的他們,很快樂、很熱鬧、很和諧。只要回到家,這些孩子二話不說先寫作業,奶奶做好飯,他們三下五除二把飯吃完,然後去上學。

這只是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幾個孩子算是留守兒童中比較快樂的。現在,鄉下年輕夫婦大多是把孩子讓爺爺奶奶貨外公外婆帶,一年中除了麥忙和春節回家團聚,其他的時間都在外地打工,平時寄一些生活費給家人。天各一方的思念也只是通過偶爾的電話聯繫。家裏的莊稼管理全靠老人,孩子也是靠老人一日三餐的照顧。

由此,我想起去年我教過的一個學生,也是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爸媽都在外地打工。這個瘦弱的男孩因爲思念爸媽,變得少言寡語,憂鬱沉默。他奶奶也曾說過:“老師,你多照顧照顧他!”一個午飯間,他趴在桌上懶洋洋的,打不起精神學習,我就走到他身邊輕聲問他:“你怎麼了?”他回答:“老師,我想媽媽了!”我說:“就給媽媽打個電話吧!”說着,我把手機遞給這個學生。撥通後,這個孩子叫一聲“媽”,就流下淚了。看着他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的摸樣,我抱着孩子的肩膀安慰他:“你爸媽爲了你和妹妹生活得更好,出去掙錢。你在家要好好學習,再過一個月該過年了,你要考出好成績給爸媽一個驚喜!”和媽媽通話後,這個學生的情緒慢慢調整過來,幾天都在快樂和興奮中度過。我給他媽發短信說,要經常給孩子打電話,鼓勵孩子,不然會影響孩子學習和心情,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年後,這個學生的媽媽告訴我說:不去外地了,讓他爸一個人出去,我在家陪孩子。自此,這個學生整個下學期情緒比較穩定,學習成績也有所進步,順利度過整個六年級畢業升學階段。

現在回老家,見到的不是年邁的老人,就是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很少能見到青年、中年人,都外出工作了。只靠一畝三分地,是不夠一家老小生活的,爲了生計,大家不得不走出家門外出掙錢。這些外出人也不想和父母、孩子分開的,他們魂牽夢繞的是家人的平安和健康。在家的老人不僅攬下家裏所有的農活,還有孫子輩的生活起居。

我不擔心這些孩子的生活,他們的吃穿比以前都有所改善,而且老人對孫子輩的疼愛到了有點嬌慣的程度,幾乎是要什麼就會滿足。可畢竟是隔代人,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時輔導孫子學習,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溝通和心理教育欠缺啊。少了爸媽的溫暖、愛撫和教育,有的孩子在孤獨寂寞中成長,有煩惱事情悶在心裏,不願意向其他人訴說,不能得到及時疏導和指引,形成內向、孤僻甚至扭曲的性格。雖然在學校老師特別關注和愛護這些留守兒童,但怎麼能抵得上父母的關注和愛護呢。一個高中生女孩在自殺前留有遺書:從小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後來又跟着外公外婆,長大後又跟着姑姑在外地求學,很少和爸媽一起生活,沒有得到過父母給予的溫暖,要求死後把骨灰撒在父母所在的城市,因爲活着時沒去過。是啊,十幾年很少和父母在一起,幾乎沒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些孩子的心靈缺失不是父母寄來多少生活費和學費可以彌補的。

現在,許多外出工作者因爲經濟條件有所改善,也接觸過一些城市文化,對孩子的教育開始重視起來,紛紛把孩子送到城裏上學,或者有爺爺奶奶在縣城租間房子,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或者乾脆就讓孩子居住在私人開的周托裏,兩週回家一次,和爺爺奶奶團聚。孩子可以學到所有學科(許多鄉鎮學校課程開不全),也開闊了眼界、擴充了視野,增加了閱讀量,和城裏孩子拉近了距離,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一個人的成長不僅包括身體長高體重增加、學識的增多、心理的成長、個性的彰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社會活動實踐經驗等,如果各方面都得到及時充分的發展,纔是一個完整的人。

掙錢固然重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