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作業作文

我與作業的故事

怎樣對待作業作文

在我的四年國小生活中,寫作業,幾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作業”這兩個字,也是同學們最熟悉不過了。說起我和作業的故事,我的腦子裏立刻迴盪起在昨天做作業的情景。

那天下午,上完半節課,數學老師便回辦公室拿着一疊試卷,走到教室。一剎那間,班上的同學鴉雀無聲,每個人都驚呆了,檫了檫眼睛,好像不相信這一切所發生的事。接着,教室像炸了油的一樣,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這時,數學老師說:“爲了能讓你們在這次期末考試能考得更好,我決定給你們再做一張試卷。”話音剛落,同學們吵開了,有的說:“抗議抗議。”有的小聲地說:“數學老師實在太壞了。”甚至還有的同學睜大着眼,看着數學,好像心裏很恨老師,又像想讓數學老師感動一下,好讓他回心轉意。可是,數學不僅沒有減少作業,還大聲地罵我們是一堆懶蟲,便生氣地走出了門口。接下來,英語老師和語文老師也佈置了不少作業。我看着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作業,趴在了桌子上。放學了,我背起書包,直往家裏跑。回到家,我把書包往桌子上一丟,便躺在了牀上。只看見好像有一陣刺眼的光在我的面前閃過,便把我帶到另一個世界。“useethebus?”這時,一位佈滿皺紋的老奶奶問我。我看了看四周,原來,我來到了英國,老奶奶又問:Doyouseethebus?”我心顫抖了一下。“Bus”我被這問題難住了,便紅着臉走了.這時,一位女人又走過來攔住了我。我看了看她,她是位中國婦女,我嘆了嘆氣說道:“有什麼事?”她說:“你這件衣服挺好看的,多少錢?”我看了看衣服,上面卻沒有標價,我回憶起買這件衣服的情景,媽媽好像說過這件衣服的價錢是我的鞋子的價錢的四倍,我看了看鞋子,一個“35”清晰可見。可是,我的手上沒有紙和筆,我又不會用口算,我便亂說了一個數字離開了。我看了看周圍,周圍人口茫茫,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蹲在地上,“哇哇”地哭了起來。“李茵,快點寫作業。”我連忙睜開眼睛,顧不上穿鞋子就坐到凳子上,“唰唰”地寫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便把所有的作業“一清而空。”

我心裏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再多的作業也能一下子完成的。而且,老師佈置這麼多的作業都是爲了我們好啊!我笑了笑,又“唰唰”地寫起了媽媽佈置的作業。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態度:作業完全是孩子和老師的事。父母不應該就作業的事跟孩子嘮叨不休,他們不應該監督或者檢查孩子的`作業,除非孩子要求他們這麼做。(前日與一新朋友在新浪UC上聊起這個話題,她還說,老師要求這樣做的,沒辦法,嗚呼!)如果父母接管過作業這個責任,而且孩子讓他們這麼做了,那麼他們就再也無法擺脫這個束縛。作業可能成爲孩子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勒索、利用父母,甚至會感覺學習是爲父母們學的,所以就不難理解孩子爲什麼不明白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了。如果父母對孩子家庭作業的微小細節少一點興趣,而是用明確的話語暗示:家庭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做家庭作業就像我們工作一樣。這樣的態度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而避免了很多苦惱。

有一些優秀的學校,不給小孩子佈置家庭作業,和那些整天被家庭作業纏身的的孩子比,這些學校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並不會更少。作業的主要價值是給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經歷,但是,要實現這個價值,作業必須與孩子的能力相適應,這樣他們才能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而現在看看我們孩子的作業,可能有的連專業人士也未必能解決吧,真的,有時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老師)。直接的幫助只能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父母或家教的參予,他或她是無用的。不過,間接的幫助可能是有用的。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一張合適的書桌,一些參考書……。家長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幫助孩子計算出做家庭作業需要的恰當的時間。在春秋季溫暖的日子,孩子們的心思第一個肯定是想到玩,然後纔是家庭作業。在冬天寒冷的日子裏,家庭作業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要看電視,應該在做完作業之後。

有些孩子做作業時,希望有家長在身邊。他們分析一道題目或者試着理解書中的一段話時,希望爸爸或者媽媽能夠聽他們說。或者可以允許孩子在廚房或者起居室的桌子上做作業。但是,不要評論孩子的坐姿,不要數落他們的外表是不是整潔,不要叮囑他們要小心傢俱。(我兒子做作業時,我老婆總是不時提醒說眼睛離書遠點,身體坐直了,筆的姿勢等等,我指出這對小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是不利的:

一、有意注意的能力會下降;

二、作業過程中不能集中精力,易養成做小動作的習慣,不是常聽家長說,他家的孩子做作業時總是喜歡玩東西,不知是誰幫孩子養成的了)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提問題或者吩咐什麼小差事去打斷他們,這些問題和差事可以等他們做完作業之後再提出來。有些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會嚼鉛筆、撓頭,或者搖晃椅子,甚至聽音樂,這樣他們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對此的評論和阻止只會阻撓孩子,打斷他們的腦力工作。在我們要求孩子做某事時,如果表達中帶有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權,那麼孩子對我們的反抗就會少一些。

我們應該站在幕後,給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而不是指導和援助。有時候,如果孩子請求我們的指導,我們可以闡明一個觀點,或者解釋一個句子。但是,我們應該避免說這樣的話:“如果你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你會記得你的作業的。”還有,“如果你聽老師講,你就會知道作業怎麼做了。”

我們提供幫助時,應該謹慎,並表示同情,我們更應該聽孩子說,而不是講課。我們給孩子把路指出來,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