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感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雜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雜感作文

讀書雜感作文1

“知識是一切能力最強的力量。那麼力量又是由什麼凝集而來的呢?媽媽。”

“孩子,你去詢問書吧。它又淵博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會帶給你快樂;一種才幹;一種光彩。讀書之於思想猶如運動之於身體。運動使人健壯,讀書使人賢達。”

至從聽媽媽說過後,“書”這個字已深深掩埋在我年幼的心靈裏生根發芽了。

我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在經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後,已經今非昔比了。對書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刻了。

書是什麼?我認爲書就是我們的老師,它教育我們,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比如:有時在你悲痛時想在書中尋找安慰,結果得到的不僅是慰藉,而且時深深的教誨,就像有人爲了尋找銀子,竟然會在無意當中發現了金子一樣。然而,它的字體結構也使我們在從中受到啓發——它橫折和橫折豎彎勾加起來不就是梯子,而那一點則是人,那一豎就是激勵人們豎起信心的;“書”字難道沒告訴我們哲理嗎?是啊,僅僅這個字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魯迅先生的伏筆下我從百草園走過了三味書屋;這栩栩如生的文章帶我走進了一個諧趣的兒童樂園。我從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的清麗語句中讀懂了:母愛的偉大,童真的可愛及大自然的美麗。她用她智慧的結晶把對母愛的歌頌,對童真的呼喚,對自然的詠歎完美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摯身穿,感人肺腑。讓我認爲,語言清晰淡雅而又會給人無窮的回味與啓迪。

魯迅先生,雖然已經早以逝世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至始至終的影響着我的思維,他的奮鬥精神佔滿了我的腦海——魯迅先生從小就刻苦學習。他少年時,在江南學堂讀書,第一學期的時候,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精緻的獎章。他卻沒有在同學們的面前顯擺自己,而是把它賣了後換了幾本書和一串紅辣椒。沒當晚丄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會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是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試問:有多少人能夠這樣努力呢?又有多少人能夠程門立雪,堅持不懈呢?

如今,我以在媽媽的話語中體會到了:書的力量,只有書——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源泉。

讀書雜感作文2

趁着點閒暇時間,和青春年少,我讀完了紅樓。本來是被我們語文老師不停的告誡,女不讀紅樓,男不讀水滸。可是我還是神經兮兮的看完了所有,也並沒有覺得紅樓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不適合女生讀還是怎樣的,倒不是應爲說這是明珠 所以我讀,費盡心思的想把自己的理解也給灌輸成別人那樣。不至於。我對自己讀書向來要求是不高的,既不像陶淵明那樣對自己要什麼好讀書,不求甚解,也不會在某明明自己不想要讀的時間裏,強壓迫自己讀書或者怎樣,我還是挺隨性的一個人。像風一樣,像霧一樣。我是由着自己的心思來着。倒不完全像大觀園裏的寶玉,他算是裏邊頂頂自由等到一個了,相比起來。我還是挺享受我現如今的生活。像是對未來生起了空前絕後的熱愛。在此期待這場熱愛能伴隨我整條生命。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看紅樓很多人都說這是一場大悲劇,好似這是英雄的末路。是,的.確,這是榮寧二府的末路,是一代傳奇的瓦解。是封建社會大家族的末路,是繁華中人的落魄。但我心底又有另外一種想法。這何嘗不是一種繁華過後哀傷是必要的。但是歸於塵土的芳香味道,這也是有的。有人說事情本是一物,加了個人的見解就變的不是這個事了。所以人生百態。重在心態。個人的理解對於書來說更是不同的。你帶着什麼樣的眼睛去看,世界便是什麼樣的,這句話,我深信不疑。所以我在看書的時候,儘可能的拋棄我以前的某些看法和觀點。應爲這些東西會成爲我和書成爲一體的障礙。你活着只爲成爲你自己。但是這是作者筆下的東西,你要儘可能的把這東西算是要融以自己的看法,這是加法減法的步驟,悄悄的就是一生的步驟。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就是在不停的做假髮減法。做得對。你就是人生的贏者。輸了。也不算丟人。我們的對抗者是時間,這也就下意識無意識的我們作爲真正贏着的不可能性。但是作爲片面的贏家。我想這也是有必要的。

畢竟前半生,我們爭了那麼多。沒必要這件事上在費心費神的去搏鬥。在某些事上,像看書一樣做人。像做人一樣看書。其實也是蠻不錯的。

讀書雜感作文3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鯽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而在我看來,人生最大的憾事便是生活中無書可讀了。

其實一直覺得讀書是一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箇中滋味,說不出,道不明。讀完一本書是高興的,惆悵的,心滿意足的。好書是值得反覆咀嚼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讀完一本書,幾年後再重讀一遍,你會驚訝,書裏還有那麼多東西要告訴你,可你以前從未注意到,正如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袁枚說:“書非借不能讀也。”對此觀點,我個人並不完全贊同。我覺得當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時纔是幸福的,激動的!你可以安心地慢慢讀,細細品,甚至隨手寫下一些自己的感悟。

不誇張的說,我是在書中成長的。心寄書中,隨着那些文字跌宕起伏,就像血液流經全身,最後交匯到心臟。爲書中的人物或悲或喜,難以抑制的激動和微妙的痛感。可是似乎又是這種痛苦使我對書籍愈加癡迷,不能自已。他們不理解我爲一本書大喜大悲,悲到說不出話,喜到瘋狂,其實我也不明白,可能是我早就把書當成了靈魂最終的歸屬地吧。而歸於平靜之後,感覺內心似乎多了些東西,平添了一份沉靜。

在古代,書是一件很珍貴的東西,平民百姓根本接觸不到。而我們,何其幸福!自小,圖畫書、童話故事、名著、雜誌……應有盡有。也許就是因爲擁有的多了,也就不珍惜了。很多人覺得讀書太枯燥,靜不下心來,大概他們還沒有體會到文字的魅力吧。如果是真正投入其中了,又怎會沒有耐心呢?

所以,我一直都覺得,讀書要按照自己的興趣來,不是家長逼迫,不是老師要求,而是自己由興趣起步,帶着探究去一點點讀,不論是困惑還是着迷,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但不管讀何種書,都要理性地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文字無須刻意去背,讀得多了,感觸深了,自然脫口而出,倒背如流。往往這樣記住的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久彌堅。

在一個溫暖的晴天抑或清涼的雨天,捧着一本書,愜意地陶醉其中,這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