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

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1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爲主。今年的三月四日,咱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咱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咱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咱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咱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2

前些年時,我不大懂清明,只覺得它與正月瀰漫的氣氛不同。而它所有的習俗和更深一層的意思,卻也算不上一無所知,對此我說不大懂,卻也說不出哪點不解。

清明的氣氛是淒涼哀婉的,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短短几字,勾勒出一副憂愁悲涼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愁,總是不同的,它總是淡淡的,卻又哀婉,似乎是因人們的“愁”久久不散,便都融於這天之中了……

四月的清明,卻不禁感覺有正月般的徹骨寒意,興許是天公也寄思念與淚於此,不願作美。黑夜破曉之際,灰暗的雲層和煙雨代之,雨裏的遠景,呈現一片朦朧的美,一大片一大片連結的,偶有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裏,待細雨過後,微涼的風伴着輕淡的霧,顯得更爲清寒。

會有一行人徒步走到山下,路程挺遠,說是踏青。雨後的葉,特別青,泥土的氣息被風翻起,在空氣裏與青草香一同釀着。山依舊那般,與從前相比,路上的荊棘少了許多。再晚些,便陸陸續續來了些人,小孩兒跟在大人身後亦趨亦步地走着,而大人們則有兩個在前頭除了荊棘,爲“後者”開出一條路來。汗珠從面頰滑落,滴進土裏……

掃完墓後,歸途的涼風令人舒爽許多。在別處,你可以聞到淡淡苦澀,那是艾草的氣味,若還有未焚完的,你可以聞出它自身的氣味,與氣候較乾燥時相比,有一絲潮潮的味與艾香一同浸進心裏。

這天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長,但總斷斷續續的,難免使人心生煩躁。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墨綠色的小點心,在清明時分幾個小攤上有賣着的,一般攤主是近中年的婦女,說話挺和氣。點心有些油,泛艾草香,淡得很並不驚豔,卻需在攤邊買上幾個,一是不常見得(至少島外沒見着,覺得稀罕得很),二則是不怕沒有人吃下。它,挺甜的,似乎像要衝走清明的悽苦,帶着甜味兒到心頭最苦的地方。

清明雨來攜愁思,看着清明的雨,心底會不由自主地掀起層層漣漪,印象裏它的天就沒晴過。前有故人訴清明氣氛之悽楚,後便有許多人應和着,我還是不全懂,但現在也大抵明白了,或許,我不懂的,可能永遠不會懂,有些時候,也不用太執着罷。

清明節作文800字九年級3篇3

"The eye because of flows the multi_tears but Pure Brightness, the heart because of had experienced much suffering but is good-natured",這是奧爾珂德的《小婦人》中馬區夫人對女兒們說的兩句話。也是高一所學的臺灣女作家琦君的課文《淚珠與珍珠》中的句子。初次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我還只是青澀的孩子,不懂塵世,不懂煙火,不懂世間。也許只是單純的覺得這是一種文學的美,有完美的對仗,有不動聲色的互文,還有悄悄嵌入的不知從何而來的憂傷。如今七年已經從手邊滑過,當我再次品味這句話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眼裏已噙滿了淚水。雖然我經歷的還不夠多,但已經開始慢慢理解這句話裏蘊含的辛酸、成長與平和。

快要結束的四年大學,還沒有離開你啊,卻已經開始留戀,開始懷念,開始不捨。昨天下班回到學校,聽見廣播裏悠悠的音樂,看着來來往往的學弟學妹,望着燈光下盛放的櫻花,突然感覺好溫暖,卻又好遙遠,恍如隔世。彷彿覺得這些以前從來不認爲是美好的事物一下子拼湊成了最讓人難以割捨的畫面,不願走開,好想多一點時間沉浸在這慢半拍的愜意之中,可是想留的卻留不住。那些好的不好的,在時間的過濾之後,所有的故事都成了最真實卻又難以重現的美好。可是時間不等人啊,留下的只是心裏多一道的風景或傷疤,留下的只是物是人非的感傷,留下的只是人來人往的過客。

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我活着是爲了什麼”,可是這答案總是久久找不到。當一個人失去了目標,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的時候,他就好像是行屍走肉,沒有靈魂,沒有意識,只是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惰性一旦養成就很難戒掉,想着好多事卻沒有行動的支持。老師教我先做好手頭的事情,可是手頭的事情都讓我難以抉擇。一邊是我想學習的東西,一邊是我消費不起的時間和剩餘的唯有的大學生活。這真的很難權衡。可是傷感無用呵,不如奮發圖強,先理清頭緒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1990年8月,開始了我的人生旅程,在世間走這一遭,光看風景可是不行的。只是對於要像偉人說的經歷驚濤駭浪,建功立業,這我就不確定了。對於這23載的感悟,我只想說: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是一種緣分,這些都豐富着生命的內涵,任誰都無法預知,我們所經歷的人和事是不是在爲未來的某件事做鋪墊呢。荊棘、風沙、坎坷、綠洲、清泉、彩虹,感受不同的憂傷,品味各色蜜糖。老去是必然趨勢,而成熟是一種選擇。讓艱辛和淚水熨成寬厚和包容的胸懷;讓幸福和童話開成錦繡的捧花;讓心靈隨着閱歷的增長,慢慢地成熟、清醒;讓眼睛帶着心靈的想法去欣賞周圍美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