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長城的作文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描寫長城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描寫長城的作文4篇

描寫長城的作文1

國慶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使我有機會親身感受了萬里長城的雄偉壯觀。

我們乘坐滑車緩緩地上到了山頂,下車後,眼前就是那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了;一想到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我們馬上勁頭十足,紛紛迫不及待地爬起了長城。

開始,我們都爬得很快,但不到一會兒功夫,我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只得緩步前行。長城邊牆上到處都是一米寬、一米高的牆垛,學名稱爲“箭垛”。在每個牆垛的下方,都有一個正方形的瞭望孔,以供古代的士兵們打仗時窺探敵情之用。“箭垛”之間還留有長條形的射箭口,用來射殺敵軍。長城上的風實在是大的嚇人,吹得我連站都站不穩;長城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座不太高的城樓堡壘,都依山而建,是用來屯糧和士兵暫避休整的地方,可是堡壘裏的風也是非常大。突然,我注意到長城的兩邊只有一邊有牆垛,我想那沒有牆垛的一側應該是“城裏”了。這巍峨的長城聳立在我的眼前,寒冷的狂風呼嘯在我的耳畔;使我彷彿置身於當年那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

正想着,我們已經登上了一座山頂;眺望遠方,長城就如一條金色的長龍,綿延纏繞在崇山峻嶺之間。她是中華民族這條巨龍的“龍脈”,她騰飛在華夏這片有着傳奇歷史的神聖土地上。這裏的每一個山巒,都記載着中華民族所經歷的磨難,只有在經歷了重重的艱難困苦,才能發展成爲現在強大的祖國!一擡頭,我看到了面前樹立的“好漢坡”路牌,高興極了,立刻歡呼起來:“太好了,我也終於成爲一名真正的好漢啦!”

此刻,遠處山峯在長城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蒼翠欲滴。近處的長城寬大,雄偉;

遠處的長城彎彎曲曲,逐漸變細,綿延不斷地伸向遠方……;不由得使人感受到它的壯觀和宏偉的霸氣!

八達嶺地帶,已是關外,天氣的變化無常。不知不覺中天上下起了小雨,風颳得更猛烈了;所有這一切,又使得長城和那跌宕起伏的山巒蒙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讓氣氛顯得更加神祕莫測,道路也十分的溼滑,寸步難行。正當我對長城大爲讚歎時,一樣東西破壞了我激動的情緒;原來,長城都是由一塊塊長條形大方磚壘砌而成的,方磚之間是用糯米油和蛋清固定才組成這萬分豪邁的萬里長城。每塊磚石就有十幾公斤重,再加上高山峻嶺,道路難行;製作過程十分不易。但是現在,我看到很多的城牆磚石上面都有用小刀刻上去的歪歪扭扭的字跡,結果讓很多慕名前來的外國遊客皺起了眉頭;我希望這些人不要再給我們中國人丟臉了。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非常強盛,但這些醜陋的“塗鴉”會讓外國人怎麼看我們中華民族呢?!

時間不早了,我們終於返回了滑車乘車點,準備排隊乘坐滑車下山了。這時候,已是雨過天晴,在我們所在的這座陡峭的山峯上,竟然出現了一條美麗的彩虹!這條彩虹近在咫尺,彷彿一口氣就能吹跑似的,可是真的想摸卻又摸不到。只可惜彩虹出現的時間很短,只一會兒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假日的旅程終於結束了,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長城。雖然現在我已經回到了西安,但是那一天的長城之旅,我將永遠難忘!

描寫長城的作文2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蹟。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羣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峯火臺的遺蹟。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裏。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爲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爲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羣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爲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週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釐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週。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

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爲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爲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長城,作爲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描寫長城的作文3

“瞻之愈出,趨之愈近,削削之勢,遙遙逐人……”一條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神龍,義無反顧地穿梭於世界的光明與黑暗的霧靄中;一隻在瑤池仙境之間騰雲駕霧的麒麟,當仁不讓地奔馳於人們的敞露與隱蔽的迷惘中:他是昂首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長城,偉大的長城,秦始皇的長城,漢武帝的長城明成祖的長城,中華兒女的長城,全世界的長城。我的長城。

縱然我一遍又一遍地唱響“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詞句,縱然我不厭其煩地讀着各種書籍上相同的文字:不登長城非好漢,縱然我慷慨激昂地發表着自己的演說辭“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我仍舊是一個從未親眼看過長城的歌唱者。但我總有一種甚似見過的感覺,可能有些東西是可以用心靈去撫摸的緣故吧,或許,只因那是,我的長城。

長城在過去兩千年的滄桑歲月裏,一度風雨飄搖,但隨後又被加固、擴建;一度破敗荒涼,卻也不停息地忠實傳承着輝煌燦爛的歷史文明。自秦始皇起,至清朝末年,似乎就這樣地周而復始,綿延不絕。在這璀璨的時間的星河的潮水中,由於中原人向來懼怕外族的兇悍和神祕,更多的時候,人們更會甘心情願地躺臥在長城堅強的臂彎裏靜靜地呼吸,但又常警覺地被邊疆塞外的騷動驚醒。爲了更加靜謐地維持生計,爲了王朝的苟延殘喘,中原人把血肉賭注壓在了長城上,取代了奮起反抗,增強實力,休養生息。如今,倘若在夕陽磅礴時,獨自倚靠在長城上,似乎依然能清晰地聽見代代徭役苦力奔赴邊塞時妻兒尾隨恫哭的哀嚎以及他們在修築長城時斯心裂肺的沉重吶喊。奇蹟並非由某一個天才工程師完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肉啊,才堆積成今天的萬里長城。奇蹟並非奇蹟。詩人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的,我們彷彿看見了城牆上那連歲月也揮之不去、洗刷不了的淡淡的血跡。我的長城。

即便是這樣,長城,也無法阻止每個朝代的衰亡,也無法拒絕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興盛。他好似一個世外老人,永遠冷冷地屹立在那裏,任周圍的生命如何哀求,他都默默地觀望,品味並咀嚼着朝朝代代撰寫的血雨腥風的故事。他沒有按照人們意志完成他的原有使命。他不認爲他有這個義務和責任。元朝、清朝,胡人外族統治了好幾百年的中原,這些,長城從來都是冷僻孤傲地看着的。

或許,長城是一把令人失望的鎖,一把充滿哀傷的鎖。

再或許,我們根本不需要鎖。鎖,是我們的羈絆。

長城可以翻越,但曾經努力超越的不是我們,而是長城以外的民族。所以長城,又曾是一位溺愛我們的老外公。在給予我們忽隱忽現的庇護的同時,又無意給我們套上了思想的鐵鏈,爲我們築起了一道心靈的長城。像那明朝的八股取士制,與明朝的長城一樣萬世留名。喪失獨立自主思考能力的大腦,讓人只剩軀體,放靈魂遊走於胡外,彷彿行屍走肉般。

我們已不再需要長命鎖的鎖釦,不再需要老外公的臂膀,我們在等,等待自由靈魂的迴歸。

當清晨濃霧散去之後,最爲燦爛的陽光普照廢墟。廢墟——中國的長城,世界的長城,宇宙的長城。我的長城。

描寫長城的作文4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12600裏,平均高度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長城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我走上了長城,爸爸告訴了我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長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長城爲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在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爸爸還給我講了冰道運石的故事。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擡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事,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衆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衆工匠爲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爲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還有就是龜蓋山的故事了。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裏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羣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唸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我和爸爸走下了長城,想到了古代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血淚、汗水和生命,建造了這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蹟。看着長城上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我不禁爲我們創造奇蹟的先人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