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遐想作文(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的遐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的遐想作文(3篇)

美的遐想作文1

點一盞孤燈,坐擁濃重的夜,黯然神傷。一擡頭,空中那一點竟是久違的對美的感動。看流星劃過天際,牽出一縷對美的遐想。

陶淵明放棄對高官厚祿的追求,一句“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塵世的喧囂拋於心靈之外。漫步于田園之間,遊走於柴米油鹽,有的是一個田園詩人的怡然自得。“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陶君爲自我營造一方樂土,詮釋着對生活之美的追求。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一把劍,一匹馬馳騁出一段壯美人生。也許曾有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惆悵,也許曾有過“可憐白髮生”的悲嘆,也許曾有過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落寞……但“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他一生的誓言與豪情,生命的篇章上延伸出一種悲壯之美。

李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仰天大笑出門去”,“且放白鹿青崖間”,追求人生自由灑脫之美;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西子湖上靜靜橫臥的蘇堤訴說着一位大文豪對山水之愛,對百姓之愛的美麗情結;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出了範君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不可謂不是一種豪壯之美……

文人墨客們或只是一時才情涌動,文思噴發,寫下一首首對美的讚歌,或是長久的生活積累發現美追求美已成了一種本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一種國破山河在的哀傷之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一種夕陽西下,生靈競自由之美……

這一切的一切已積澱成一種文化之美,在探尋其深沉內涵時,我們也正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禮。

我羨慕海子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獲得心靈寧靜平和之美;我仰慕三毛能將足跡遍灑撒哈拉沙漠,探尋荒蕪之美;我欽佩王昭君憑女性特有之美,一把琴彈奏了兩個民族的長治久安;我也驚歎於萬里長城綿延萬里,引領古代人工建築的雄壯之美;驚歎於秦始皇兵馬俑再現歷史奇蹟之美……徐志摩逝於藍天,是美的詩歌中的一種遺憾;圓明園被帝國主義滅絕人性的焚燬是美的一種隕落……有欣喜的流傳也有無奈的逝去;有熱烈的綻放也有落寞的枯敗。但美始終能在人們心中留下一段刻骨銘心。

堅毅的土地承載了歷史的滄桑,而歲月銘刻下了每一種美。海鷗有敢於搏擊海空,笑傲暴風雨的勇敢之美;鋪路石有踩着我的身軀出去就能開創一片新天地的犧牲之美;爆竹有縱使粉身碎骨也要釋放生命精彩的豪壯之美……

一種美,是一種精神;一種美,是一種精彩;一種美,也是一種生命的.詮釋……

美的遐想作文2

回家的路上,因上了一天的課而深感疲憊的心正想鬆弛一下,忽然,一陣洪亮的叫賣聲傳來:“賣大米!賣大米!”循聲望去,只見一個皮膚黝黑的結實漢子推了一輛三輪車在叫賣,沒什麼可看的,我對自己說,不屑一顧地準備離開時,那敞開的麻袋中粒粒潔白的大米又立時吸引了我,怎麼平時沒注意到它的美麗呢?我在間自己。這時,從對面住宅樓裏走出一個服着一雙拖鞋,渾身徽散的阿姨對着那位漢子喊道:“喂,賣大米的,咋賣?”說着把手抄進那潔白的米粒中,抖了抖,米粒在她細長、自嫩的手指上跳動着,很好看,“嗯,還不錯,先稱10斤,應應急。”那漢子咧開嘴笑了笑:“咱莊稼人自己種的米,粒粒香。”那漢子拽下一個袋子,平放在一袋米上,把一雙黑黝黝、粗糙、結實的手插進了敞開的那袋米中,一捧一捧地犯哪一粒粒米靜靜地送人袋子,那雙黑手與那些白米看起來極不相配,本來如珍珠般晶瑩閃亮的米,現在的光輝好像都黯淡了許多,那雙手好像是—幅佳作中的一處敗筆,很煞風景,我掃興地離開了。

走了一會兒,看到一個修鞋攤,坐着一個衣衫髒破的補鞋人,這時走來一位時堪姑娘,纖細的腳上一雙非常時堪的鞋,可她卻坐在鞋攤旁,指着鞋和鞋匠說了一陣便脫下鞋,一隻細白的手拿着鞋交給了鞋匠,就在鞋匠接鞋的一霎間,鞋像是分成了兩半,一半在光亮中—明媚、豔麗;一半在黑夜中—黯淡無彩。爲什麼?因爲接鞋的是一雙粗糙的、佈滿老的黑黑的手,當鞋匠把鞋放在他滿是油膩的破圍裙上時,那雙鞋彷彿是換了一雙,真煞風景!我疾步離開了。

玫瑰!哦,美麗的玫瑰!這回總讓我心情好些了,我仔細品味起這可人的玫瑰:鮮紅的花瓣,淡淡的清香,正在感慨時,驀地,腦子中一道閃光:絕不能就這樣鄙棄了枝和葉!沒有它們就沒有鮮紅的花,芬芳的味!而就在這一瞬間,我想到了那黝黑的賣米的黑漢,衣衫髒破的鞋匠。其實,他們沒有煞去那些漂亮的果實的風景,反而……

來不及多想,我急忙跑回去,想再看他們一次,對他們說聲對不起。正巧,那位時髦姑娘的鞋修好了,穿在腳上的那雙鞋煥然一新,甚至一點修補痕跡也沒有。而那位黑漢也正巧推車走來,正好一個人來買米,那雙黑手又捧起一捧捧的白米,那些米在他結實的手中閃閃發光、很美……

美的遐想作文3

“泣如梨花帶雨,霧含輕煙”是怎樣一種美啊。

不禁在心中埋下一份癡,幾分怨,琢磨古人爲我們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如夢的意境,卻又“壞心”的在意境的通口之處設置障礙“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苦苦追尋這樣一個女子和這樣一個意境,卻發現總是鏡花水月,刻意營造卻又嫌痕跡過重,少了那份渾然天成的意蘊與厚重,算是一種附庸風雅吧!迷失於天堂之前的桃林流水,距離總只是一步之遙。

也許還是沒放開,不敢放任自己的真性和情感在紙上肆意流淌,怕太過於驚世駭俗而趨於俗流,不如古人那般收放自如,想想也覺迂腐,在如今這個開放的年代,我反而是得拘謹,話裏不免帶着三分雲霧四分煙。心事瞭然於紙上的自然我學不來,像被看穿了心事的孩子般瞬間羞慚地無地自容,臉紅心跳許久才深呼吸裝作沒事一般:我還是我啊!

想着這世間所有的美都源於內心的呼喚,對美的渴求。

古人們引領我們穿越了重重障礙來到她家門前,將她描述的風姿綽約,傾國傾城……然後再你已經深深陶醉的時候告訴你他沒有鑰匙,而後飄然而去。真的,就像徐志摩所說:“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們捶胸頓足無濟於事,於是回來的人都病了,哲學家們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想追求文字上的效果,將那美描繪的如癡醉般深刻,卻空洞無一物,因爲,我們正處於深深地矛盾掙扎之苦中:誰見過那種超凡脫俗的美?

空想,陷入空想,終究沒有說服力啊!連吹噓都稍顯底氣不足,一板一眼的描寫成了定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誰見過呢?美到什麼程度纔算呢?當人向你這樣描述一女子:冰肌玉骨,明眸皓齒,很抽象?那再加上“嫺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更加抽象?說真的,我也覺得很抽象,但這就是一種朦朧的不知所云之美,這種藝術我已學了大半,不知得那個高人指點,所有漢字經過了排列組合便營造了無數個綺麗的美夢,沉浮在腦海中,迎着朝陽,反射,在剎那間流光溢彩,而我,不爭氣地,再一次投入了那一片絢麗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