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

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同樣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仁者會選擇包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副對聯後半句講的是勾踐。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能夠興師復仇,一雪前恥。他可以忍受臥薪嚐膽的苦楚,卻在滅吳後下令誅盡吳國宗室。他懂得隱忍,卻不懂得包容。齊王韓信未發跡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但在終有所成就之後,再見到當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兒郎,卻能不計前嫌地任命他爲巡城校尉。僅從這個角度,我個人便更加欣賞韓信,他,懂得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代傳承着一句淺薄的俗語:“宰相肚裏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到一起,於是人們發現,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這個美麗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擁有和讚美的品德

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高中作文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宋太宗在北陪園飲酒,臣子孔守正和王榮侍奉酒宴。二臣喝得酩酊大醉,互相爭吵不休,失去了臣子的禮節,內侍奏請太宗將二人抓起來送吏部問罪。但太宗卻說:“不,派人送他們回家去。”第二天,他倆酒醒了,想起昨晚酒後在皇上面前的失禮,十分害怕,一齊跪在金鑾殿上向皇上請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說:“昨晚,聯也喝醉了。”宋太宗裝糊塗,既表現了大度,又收買了人心。宋朝君主對士子學人的包容,迎來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盛世。

包容,正如伏爾泰對其政敵所說:“雖然不贊同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大概是對其最好的詮釋了。

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當一隻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將香味留在了那隻腳上。這就是寬恕。

一個精神病人闖進了一位醫生家裏,開槍射殺了他三個花樣年華的女兒;他卻仍爲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這也是寬恕。

寬恕別人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卻也不容易。關鍵的是,心靈是如何的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選擇了寬恕的話,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古語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對一個人在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我們爲何不能寬恕呢?

當我們的心靈爲自己選擇了寬恕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爲我們已經放下了仇恨的包袱,無論是面對朋友還是仇人,我們都能夠贈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在衆生當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當你們如果因爲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你們的心裏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如果你因爲整天想着如何去報復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或許,因此你可以多一個可以談心的好朋友。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寬恕,便能令我們多一位朋友。

美國前總統林肯幼年曾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一次因爲顧客的錢被前一位顧客拿走,顧客與林肯發生爭執。雜貨店的老闆爲此開除了林肯,老闆說:“我必須開除你,因爲你令顧客對我們店的服務不滿意,那麼我們將失去許多生意,我們應該學會寬恕顧客的錯誤,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在許多年後,林肯當上了總統。做了總統後的林肯說,“我應該感謝雜貨店的老闆,是他讓我明白了寬恕是多麼的重要。”

學會寬恕別人,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恕別人,可以讓生活更輕鬆愉快。寬恕別人,可以讓我們有的朋友。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靜。

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自然可以包容天地與川流,音樂可以包容愛與恨,人心可以包容幸福與痛苦--這是千百年來留傳下來的。不變的真理。然而你是否想到,世間除以廣博包容微小之外,微小也能包容廣博?商店裏,貨架上有一種名爲“話梅糖”的小小物品,也許能爲我們帶來一些啓示。

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慢慢有所感悟的。買糖果的時候,看貨架上五彩繽紛的“花-花-公-子”在用他們美麗的外表招攬每一位過客,“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詩句涌上心頭,都把我的心也埋沒在其中了,正當我猶豫不決選擇哪一種時,陡然,一個被擠在角落裏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深棕色的樸素外衣上分明畫着一對簡筆青梅圖,旁邊僅僅寫着三個素靜的字“話梅糖”,好熟悉的身影!我想:曾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常用攢了幾個月的零用錢卻換幾塊樸素的糖來滿足貪饞的小嘴。而十年過去了,如今,當我與話梅糖重逢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它的包裝競絲毫沒有改變,讓我在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認出了老朋友,而我想起小時候那些其他的糖果都早已搖射變得認不出了,心中不免有些感動:這個世界從我兒時的簡單樸素物資缺乏,到今天的複雜豐富,創造了多少新事物,卻也毀去了多少原有的美麗?一顆小小小的話梅糖競能以它的不變,從容應對世間萬變,以自己的樸素包容世界的紛繁。

小時候吃糖只是爲了打發時光,而如今我已是一名成年人,再次品嚐時,本來也應該有所思考吧,如今的話梅特有的滋味也毫無改變:在一陣梅香清溢的時刻,酸伴着甜,甜裹着酸,二者總像一對戀人一樣,你不多我不少,守護着一份適中的,保持溫度的愛情。而它的口味既清淡又凝重,說清淡,是因爲它不同於別類的糖果的強烈的甜;說凝重,是因爲它的味道豐厚。而這又恰使我想到了中國南北方的特點。北方的氣候較之南方更加“硬”,風霜雨雪的洗禮使北方人更加大氣、豪爽;而南方則更加溫柔,和風細雨使他們具有細膩柔美之性格。如果說中國是一棵大樹,北方人是粗大的樹幹樹枝,而南方人則是枝上簇簇綠葉繁花。

二者的完美結合,使大樹生機勃勃。而眼前的話梅糖則是包容二者的最佳境界,帶給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一份特殊的韻味。

不論你是否喜愛,瞭解話梅糖,它都會以一種平靜的心態等待着你去品嚐和玩味。它包容了人們對它的各種態度。

有時想想,由從前到現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包容。現代人整天疲於奔命,難得坐下來有所思悟,不如抽點時間,品嚐一塊小小的話梅糖,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4]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到了很多相關的話。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爲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爲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麼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淨盡,羊羣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兇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着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寬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裏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纔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纔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纔有鬱鬱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談 包容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5]

我常常在想,在復旦大學林某投毒的那一瞬間,如果他心中能夠多一絲寬容,結果又會是怎樣?

如果林某能多一絲寬容,兩個天之驕子人生的康莊大道肯定就此展開。一流的學府,一流的能力,又是社會緊缺的專業方向畢業,美好的未來正在對着他們招手!他們奮鬥學習了近二十年不就爲了這個目標嗎?

如果林某能多一絲寬容,畢業後說不定兩人很快就能一笑泯恩仇,甚至成爲好友也不是不可能。畢竟,他們的矛盾實際上微不足道,而能住到同一個宿舍,能一起回憶起美好的校園生活,難道不是緣分?

每當聽到《同桌的你》,聽到《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時候,我常常回想起記憶裏永遠美麗的校園生活片段:那些美好得無法形容而又難以忘卻的友誼,那些曾經和我一起在校園度過最美好時光的同學,即使偶爾有小矛盾,在這樣的象牙塔中,應該更容易寬容啊。

投毒案不僅是兩個人的悲劇,更是兩個家庭的悲劇,如果多一絲寬容,這一切都將會改變,悲劇將會避免,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惋惜。

其實,需要寬容的不僅僅是同學,就算是陌生人,寬容也一樣重要。

天之驕子最終要走到社會的,離開校園後面臨的社會環境更加複雜。世上沒有任何兩個人的世界觀看法是一樣的,有差異難免會產生矛盾,在矛盾更加激烈和頻繁的社會中,如果面對矛盾問題不能寬容一點,如果只是以自我爲中心,如果只能採取極端的方式來解決矛盾,那麼,在社會上肯定寸步難行。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爲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不管古代還是現代,做人處事,修身求索的道理實際上是一樣的,寬容是對別人的尊重和包容,是我們一輩子要追求的境界,連古人都懂這個道理,我們又怎能忽視?

如果寬容的人多一些,社會的和諧定然會多一些。處在我們如今這個多元化價值觀的世界裏,各種觀點、意識形態五花八門,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銳意進取,也有休閒享樂,這些都需要寬容,世界本來就應該是五彩繽紛的。

寬容,實際上並不難。當自己氣憤的時候,多深呼一口氣;當自己強烈不滿的時候,再冷靜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正確;當別人失誤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也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多寬容一點,發生在你身上的是非就會少一些;多寬容一點,你的內心將更加的寧靜;多寬容一點,人生路上的風景你看到的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