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的春節作文

汨羅一水,迤迤邐邐,在中國的詩史中,已經流了兩千多年。那麼怎麼寫一篇作文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汨羅的春節作文

  汨羅的春節作文

岳陽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地方。這裏有四面環山的張谷英,有廣爲人知的八百里洞庭,有聲名遠揚的岳陽樓;還有屈原含淚的汨羅江……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汨羅的過年。

對炎黃大地而言,汨羅只是這片炎黃大地中的一塊兒小石頭,但就算是一塊兒小石頭,它也有着自己的歷史和傳統。

端午節一到,大家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相傳,人民知道屈原淚投汨羅江後,紛紛划着自家的小舟,帶着用糉葉包着的熟糯米,劃至江心,一邊投下糉子,一邊祈禱河神吃糉子,不吃屈原……慢慢地形成了傳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汨羅的過年也別有一番風味呢?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話不假。在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汨羅的過年也悄無聲息地從臘八粥、臘八蒜、腐乳的香氣中拉開了帷幕。緊張、忙碌而快樂的準備工作開始時,大家頭一件要乾的大事兒,就是忙着買各式各樣的鞭炮:沖天炮、一飛沖天的各種炮、飛碟式的炮……數不勝數。第二件大事就是按慣例過個好年,討個好彩頭。別看汨羅不大,這過年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習俗,卻都是別有深意的。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家裏必須大掃除一次,代表掃掉貧窮做富有的人;

大年三十之前,每個人必須洗個澡,意味着洗去晦氣迎接新年的到來;

吃團圓飯時,碗筷得多擺幾雙,據說是已故的親人會回家吃團圓飯;幹鯉魚一隻是必備品,而且不能立刻上餐桌,得留幾天吃,代表年年有魚(年年有餘);飯前要行拜天地爺爺的禮,由家族最年長的長輩對天作揖三個;吃飯時只要家裏有人沒吃完,就不可以打開大門,晚上家裏也不能住進非嫡系子孫,因爲怕財運、家運外流;

團圓飯之後是汨羅獨有的一大風俗——討百家餅。小孩子們成羣結隊地提着大袋子,挨家挨戶地拜年,說些“恭喜發財”、“祝您長壽”之類的吉利話。這時,主人就會拿出好吃的、麪餅甚至是飲料來犒勞大家。一家不算什麼,可十家、百家、千家……積少成多,孩子們常常是“去時一無所有,來時滿載而歸”的高興勁兒。吃了還可以辟邪避難;

七年級到了,大家要做的就是比誰家人起得早,因爲大家認爲起的越早,這新的一年就越紅火……

這就是汨羅的過年,不一樣的過年。

  擴展閱讀:

  汨羅端陽水

剛燥熱起來的天空,又被初夏的一場雨給潑個正着,村裏從居民房頂到樹林地上,清新干淨一片。魚兒在滿得將溢出的池塘裏歡快地躍動着,望着這滿滿的一池水,鄉親們喜中帶憂。於便,從村口到巷口隨時隨處都可聞“不要去池邊玩水”之類的婦人的謾罵警告聲。這是我孩提時代對端午節最清晰的印記。

端午節的起源與水息息相關,這也許是屈大夫爲何在此日選擇在汨羅投江殉國的緣故吧!端午節前後華南、江南開始進入梅雨季節,在這個時段河流、湖泊、池庫的水都頗爲豐盈,這也爲中國南方各地在端陽順利地舉辦龍舟賽提供有力的天然資源。

汨羅江是湘江北部最大支流,位於湖南東北部。上游汨水有東西兩源:東源出江西省修水縣境;西支出湖南平江縣境,兩支流在平江縣城匯合後,向西流到汨羅市入注洞庭湖。汨羅江作爲湘江的支流,如此有民氣直接與屈原有關。白玉曾寫《汨羅江》——初聞新作已忘歸,字字落地皆生輝。汨羅江邊詠天語,思潮如涌筆如飛。一聲長嘆一聲雷,天公不怒而自威。忽聞豪傑爲賊屈,天下英雄不勝悲。這首詩就寫出了作者對屈大夫的追憶和悲憤之情。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屈原報國無門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以殉國。當地百姓爲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而投下糉子餵魚,後來逐年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在此日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至今汨羅人民每年都要以各種傳統民俗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

今年是我國第一次將端午節納入國家法定假日,由此屈原故里秭歸與汨羅的旅遊文化產業也隨之水漲船高。“端午節”已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散發傳統文化魅力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汨羅還將聯合秭歸將端午習俗共同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今年因成爲奧運火炬傳遞湖南第二站更是名聲大振,奧運聖火不僅讓汨羅人民情緒沸騰,更是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媒體的關注,其端午習俗也被媒體頻繁關注,旅客量大幅增加。

龍舟競賽,起源於我國民間的一項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漫長髮展歲月裏已成爲端午節得專屬習俗。今年端午節,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聯合主辦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賽同時在汨羅開幕,其間將由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現場直播和轉播。2008年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賽聲勢浩大,堪稱國際第一,並且在傳統的文化傳承上還添加了奧運精神文化。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2支龍舟隊在端午節的總決賽激烈角逐,並且還有來自日本、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龍舟組織代表觀摩了本次龍舟賽。龍舟賽中飛濺的浪花、飛舞的龍旗、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與兩岸歡樂的人羣一起構成一幅鄉情濃濃的中國龍舟競賽風俗畫。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這是屈原在《九歌?湘君》中如是寫道,而今湘水仍以蕭蕭的姿態浠浠向北流,注入洞庭湖、長江。幾千年來,湘水、汨水邊的人民在這片安詳的土地上,一代一代地傳承着“吃糉子、賽龍舟、插菖蒲艾葉、辟邪……”的民族習俗,並將其傳揚到中華大地。而今端午節已成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汨羅與秭歸將端午習俗共同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望。這說明中國傳統的端午習俗文化將走向世界,屈原的愛國精神也將隨端午文化流向世界各地。

湘水蕭蕭,汨羅端陽水將“流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