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藏爲題的作文

珍藏歷史

以珍藏爲題的作文

一直以來,只知道登高是“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卻不知臨江畔的,還有青瓦粉牆石磚的西京古渡。曾經一度只是在意了鎮江的高樓林立的物質,許久都沒有再見那溫婉的小鎮的流光了。

忽見着這於大街上深陷下的巷道,於繁鬧中一縷清幽在心底油然而生。它就像是獨立牆角,一襲旗袍的江南女子,靜靜幽幽,看周遭忙碌又煩躁的人羣,忽而宛然一笑。與它,固執地覺得是一場南國的浪漫的邂逅。

順着在雨後會特別乾淨的青石板路,延漸而上升的坡度,我們走進似乎是遺世獨立的世界。沒有預料的靜默,塵世的喧囂撲面而至,帶着午後未出雲層的陽光的暖意,洋溢着生活質樸的氣息。沽酒的老人,刺繡的藝人,牽手的情侶,玩耍的孩童……這裏的一切在平常裏透着不易覺察、又顯而易見的特別。我想,也許是多了這古樸的背景吧。

路過向上盤旋的石梯,盡頭就隱在暗處,一扇雕花的門,盈盈一靠不突兀,也不強硬的提示你“此路不通”,真不知是該說什麼,索性就沉默吧,別擾亂了它一地的清淨。聽說,經歷了時光的東西,也會在時光裏漸漸沉澱,望着老去的記憶,不斷的重放記憶,直到它們自己也有了記憶。歷史和今天於此重疊,看不清門內的迷霧中藏有什麼,也許是繁盛的`歌舞昇平、佩環叮噹,也許是淒涼的落木蕭蕭、獨立殘陽……但這已不是我們可評說的了,它們存在於過去、封塵於歷史。

帶着幾分悠悠的惆悵,我們告別那記錄過興衰的庭院,再次前行,就像是一切形色匆匆的旅人,無意、也無力去傾聽它一屋子的憂傷。

長長的下坡,回過頭去,看見的是身後同伴們年輕的笑靨,溫暖的感覺像赤腳踏進溫泉,由腳尖蘇蘇麻麻地一路傳上來,浸沒全身。坡道中間的是帶凹槽的斜坡,我猜想着,也許有那麼多的獨輪車曾軋過,纔有了這樣的痕跡吧。

向前,就是世代的官道,被小心翼翼的存放在巨大的玻璃櫥窗裏,供路人觀賞。它已經失去了製造者所賦予它的職能,變成了靜默的歷史刻痕。看着其上附着的青苔,我不禁猜想,它們是不是來自2500年前的生命,帶了匠人們綿長的呼吸。耳畔的人聲似乎在遠去,我幾乎聽見了秦漢徵人沉重的步伐,唐代官人清脆的馬蹄,亦或是踩着裝了高底的小腳、稱一把油紙的竹骨傘的婆姨們綿綿的吳儂軟語……

路過一家小小的茶館,別有風味,紙製的八角宮燈低低地懸在屋內,幽幽的橘色燈光佈下令人昏昏欲睡的暖光。有刺繡的布簾,木質的吧檯,觸到眉尖的流蘇……一隻小泥炭爐,煮茶品茗,西窗讀書……多美的意境。要是有時間的話,我真想在這喝上一杯呢。聽說,在這裏,像這樣詩情畫意的店鋪可不只一家。

那是古時西京渡的渡口了,恰有一隊的遊客踏着曾被江水覆蓋的灘塗向我們走來,隨隊的導遊在訴說當時馬可波羅就是沿着它而來鎮江的,卻引來了善意的鬨笑,讓人越發意識到了歷史的不可複製之痛。透過笑聲,再看不見昔日繁忙的碼頭。

這裏的記憶也隨着下退的江水歸入沉寂,不知這裏的老人們是否會時常說起小時候耳濡目染的故事,而年輕的人們又是否會在繁忙之餘坐下傾聽呢。

臨別,在街道旁回望,救生會的塔在淡淡的煙霧中若隱若現,它是那個時代來自民間的善意沉默而堅忍的見證。花壇裏很粗了的老樹,池畔的弱柳,似就在交替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