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則通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變則通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變則通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變則通大學聯考滿分作文1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優秀範文】

變則通

看了材料,一方面爲編劇的認真審慎而稱道,另一方面則爲演員的敢於創新而欣慰。如今,我們的演員不再只是劇本的傳聲筒,他們真正地將自己融入了藝術的生命。其實,藝術需要的不僅僅是尊重,懷着敬畏之心,對劇本進行的適度變通,或許能讓劇本煥發出更加熠熠生輝的光彩。

當然,不僅僅是藝術不排斥變通,生活中,變通其實是一門十分值得推崇的藝術。《周易》雲:”窮則變,變則通。“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的雄鷹,唯有懂得變通,才能在風雨中繼續搏擊蒼穹;享受探險樂趣的勇士,唯有懂得變通,才能在險象環生中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刻。

仰望歷史的星空,人們不難發現,一些偉人十分懂得變通。

被譽爲”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就曾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足以看出他不凡的變通意識。清朝末年,落後的封建專制制度已與當時的世界形式不相吻合,可是清政府的官員依然頑固不化。面對此種情景,康有爲憤然說:”祖宗的規矩是用來保全祖宗領土的,現在祖宗領土保不住了,還要祖宗規矩何用?“面對困境,變通才有出路。前面是死路一條,仍不知變通,直到撞了南牆仍不知回頭,其愚蠢與頑固與《韓非子》寓言中那個守株待兔的農夫又有何區別?

面對不乏荊棘的人生之旅,變通彰顯的其實是審時度勢時的睿智。

心懷救國救民理想的魯迅先生,曾經認爲,中國落後是由於國民體弱多病,日本富強是由於醫學發達,於是便到日本苦心鑽研醫學。然而有些中國人健壯卻麻木的.現狀讓他認識到,必須從精神上拯救中國人,才能真正解救國民。於是,魯迅先生毅然棄醫從文,成爲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的變通,給絕境中的中國帶來了幾絲曙光。曾經風光無限的體操王子李寧在漢城遭遇滑鐵盧。跌入人生低谷的他,痛定思痛,祭出”變通“神器,毅闖商界。正是因爲懂得變通,李寧開創了”李寧“體育品牌,讓自己的人生實現另一個輝煌。是的,審時度勢,懂得變通,可以讓陷入困境者找回自我,繼續書寫人生華麗的篇章。

藝術需要變通,人生需要變通。變通,會讓藝術不斷煥發活力;變通,會讓人生之路不斷柳暗花明!

變則通大學聯考滿分作文2

《周易》告知:“窮則變,變則通。”當我們陷入人生的困境時,我們應該學會變通,只要能夠適時變通,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才能風雨無阻。我們要做藍天上搏擊的雄鷹,面對風雨,唯有懂得變通,才能譜寫出與衆不同的人生故事;我們要做那在艱險中敢於攀登峯頂的勇士,面對險境,唯有懂得變通,纔會描繪出“山高人爲峯”的人生精彩!

面對人生的追求,變通是一種求新的思維,它能夠幫助我們打破真理的禁錮。尚爲學生的亞里士多德經過深思熟慮後發現自己的思考與老師柏拉圖的觀點不同時,他不因崇拜老師而否定自己的思考,而是堅持不爲賢者諱,毅然提出自己的觀點否定柏拉圖的錯誤,他爲我們留下追求真理的名言:“我愛老師,更愛真理。”當手持鐵球的加利略用“鐵球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20xx多年來被人們奉爲真理的定論時,這是一種勇敢的智慧,它打破了常人常常盲從的思維禁錮,實現了對於真理追求的變通。歌德說過:“真正有才能的人會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唯有懂得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學會變通,我們才能擺脫盲從的困境。

面對人生的夢想,學會變通彰顯的是審時度勢時的精明。曾經風光無限的體操王子李寧在漢城遭遇失意,跌入人生的困境。但他在遭遇人生困難時,能夠冷靜思考,勇敢地改變自己的追求,毅然闖入商界。只是因爲懂得變通,李寧開創了“李寧”體育品牌,讓自己的人生實現另一個輝煌。懂得審時度勢,懂得變通,它可以讓陷入困境的我們找回自我,繼續書寫人生華麗的篇章。

仰望歷史的星空,我們能發現許多人因爲懂得如何變通,因而能於絕境迎來重生彰顯一世英明。心懷救國救民理想的魯迅,曾經認爲,中國落後是由於體弱多病,日本富強是由於醫學發達,便到日本苦心鑽研醫學。然而中國人健壯卻麻木的現狀讓他認識到:必須從精神上拯救中國人,才能真正解救中國國民。於是,魯迅毅然棄醫從文,成爲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的變通,給絕境中的中國帶來了曙光,若是沒有這些窮時變通的英明,中華民族豈能浴火重生。

王安石曾說:祖宗不足法。清朝末年,落後的封建專制制度已與當時的世界形式不相吻合,可是清政府的官員依然頑固不化。面對此種情景,康有爲憤然說:“祖宗的規矩是用來保全祖宗領土的,現在祖宗領土保不住了,還要祖宗規矩何用?”面對困境,不知變通,這種愚蠢的做法和《韓非子》寓言中那個守株待兔的農夫有何區別?

敢於變通是一種勇於創新的態度,彰顯的是面對困難時的從容自信。同學們,窮時變通,這是我們人人都能做到的,當我們身處“山窮水盡疑無路”時,驀然回首的適時變通,我們收穫的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學會變通,人生之路才能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