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風味小吃的作文集錦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風味小吃的作文集錦6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今天,媽媽帶我和表哥去吃玉溪風味小吃。雖然不像婚宴上那樣大魚大肉,但是它仍有一番獨特的風味。到了一個叫胡九小吃的地方我們點了一些特色風味,有涼米線、酸辣粉、牛肉雞湯米線、玫瑰涼糕和冰稀飯。小吃被一一的端上來了。

只見冰稀飯裏的米粒晶瑩剔透好像瑪瑙一般,並且周圍都被淋上了紅糖汁,還有像鑽石一樣的碎冰把稀飯和紅糖汁攪拌均勻,舀一勺放進嘴裏。嗯···甜絲絲的,滑滑的。不時還有冰粒和銀耳會連同稀飯一起送入嘴裏。

涼米線的佐料多的數也數不清,不只是韭菜、小蔥、大蒜、雜醬,還有花生、芝麻。媽媽說:“因爲他們放了自己的獨家醬料,所以吃涼米線的人才會這麼多。”酸辣粉又酸又辣,味道還不錯。牛肉雞湯米線比起來算很普通的了,是雞湯煮的,裏面的米線就像一些嫩白色的蟲子,在湯裏游泳,放上蔥、姜、蒜,加上一勺牛肉就成了。

玫瑰涼糕是我最喜歡吃的小吃了。涼糕表面撒滿了芝麻,還有幾顆枸杞飄在紅糖水裏。白白的涼糕有兩層,在夾層的中間有一些紫紅紫紅的玫瑰豆沙醬。聞一聞,嗯···還帶有一股糯米、玫瑰和豆沙的清香。夾一塊放入嘴中,冰冰涼涼的,再嚼一嚼,糯糯的,既像是在嚼玫瑰豆沙味的口香糖又像是在嚼快要化了的麥芽糖。媽媽說:“吃的時候要蘸一點紅糖水,這樣味道纔會更好。”

還有白中帶紅的銀耳大棗、像果凍一樣的木瓜水、黃白相間的洋芋燜飯、圓溜溜的豆末湯圓······都具有獨特的玉溪風味,怎麼樣足以讓你垂延三尺了吧?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在家裏閒的無聊,想到了做菜,老爸就把做羅宋湯這個偉大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原來也做過一次,不過那好像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是時候溫習一下手法了,可不能讓老爸小覷我啊!

老爸已經弄好了牛肉,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切生薑。老爸交給了我一把菜刀,讓我先把姜的皮弄掉。我覺得很奇怪,爲什麼不拿刨子刨,而要用菜刀切呢?管他呢,不過,我看着老爸一手拿生薑,一手拿一把大菜刀,真的好恐怖啊。我根本就不行啊,萬一切到手了就慘了!萬一拿大菜刀失手就慘了啊…….於是,我像老爸要求拿一把小刀切,老爸雖然很無語,但是還是給了我一把小刀。哦對啊,還沒問老爸怎麼搞呢,老爸叫我用刀把生薑的皮切下來就好了,於是,我拿起生薑,手持小刀,很殘忍的把生薑的皮一塊一塊地切下來,好不容易搞定了,可憐的生薑被我切的坑坑窪窪的,突然,刀一滑,從生薑皮上“滑”了下來,一下子切到刀板上,生薑被刀的“巨大反衝力”一下子飛躍空中,在空中劃過了一條優美的弧線後,“降落”在了廚房櫃子的下面。我趕忙撿起生薑,繼續切,這次可要小心些啊,我切完後,老爸要我洗一洗,然後切成塊,我很輕鬆的完成了這種“低難度”任務,老爸把生薑放在高壓鍋裏,還放入了切好的牛肉,接了半鍋的水,然後告訴我,要先燉牛肉,然後下午再切土豆什麼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我首要的任務就是削皮。削土豆皮、胡蘿蔔皮。我爸爸拿了一個筐子,讓我把皮削到筐子裏面。土豆的皮不是很好削,因爲土豆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有的地方實在削不到,只好“挖”皮。過了不久,兩個土豆都被我搞定了,土豆被我挖的到處是洞,不過很乾淨。我按照老爸的吩咐洗了洗,然後放在了一個乾淨的盤子裏。現在,我要開始削胡蘿蔔皮了,爸爸已經幫我切掉了胡蘿蔔的兩頭,所以胡蘿蔔皮很好削,胡蘿蔔是直直的,我三下五除二的就削好了,兩個胡蘿蔔也被我弄好了,我洗好後,也放在了一旁。下一步,我就開始切了,我先切土豆,爸爸幫我把土豆一切爲二,然後叫我切成土豆片,不能太薄,稍微厚一點,這次,我切蔬菜用的是水果刀,唉,只要小心點,應該沒什麼事。果然,水果刀就是好用,土豆很輕鬆的被我“大卸八塊”,我彷彿找到了一點大廚的感覺,“咔咔咔”,土豆就被切成了薄厚適中的土豆片。要是用小刀,我可能一個下午都在切土豆了。我把土豆切好了,爸爸叫我把土豆片放入煮牛肉的那個高壓鍋裏面,我抓起土豆,害怕放入土豆後湯濺出來燙到我,把土豆一放,就趕快跳開。下面,我要切西紅柿,我爸爸幫我把頭挖掉了,把每個西紅柿分成兩半,老爸告訴我,這次切西紅柿不要切成“西紅柿片”了,要稍微大一些,要一塊一塊的,簡單!西紅柿好切啊,不過,現實似乎不是那樣的,西紅柿的中間的那個汁很容易流出來,我切西紅柿還是費了一番的功夫,切完後,我也像剛纔那樣把西紅柿放入鍋中。哎呦,好像胡蘿蔔還沒切呢,爸爸也把胡蘿蔔一切二了,讓我切,爸爸說,切胡蘿蔔要切成片,不過要斜着切,要稍微薄一些,爸爸給我示範了一下,我一看就會了,讓爸爸把刀給我切,爸爸說要薄一些,我就努力的切的薄一些,可是,切到後來,我爸爸說我切得太薄了,要稍稍厚一些,我趕快改正,快切完時,爸爸說不能直接放進鍋裏,要炒一炒,就讓我把胡蘿蔔片放在一個盤子裏。該切洋蔥了,哇,洋蔥莫非就是那個大家說的切的會流眼淚的那個?不過,洋蔥好像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辛辣呀?爸爸說切洋蔥很滑,容易切到手,於是,爸爸就單獨切完了洋蔥。把洋蔥片和胡蘿蔔片放在一起,然後拿出一個平底鍋,倒了些油,然後等過了一會,讓我把洋蔥片和胡蘿蔔片倒在鍋裏,讓我炒一炒,爸爸說胡蘿蔔和洋蔥有辛辣味,炒一炒就沒有了。倒進去後。我拿着鏟子,翻來覆去的炒動着,一開始,我很小心的炒,後來發現沒什麼事,就大膽的炒了起來。炒了幾分鐘後,爸爸叫我把火關掉,然後讓我舉着鍋,把炒的東西倒在高壓鍋中,那個平底鍋可真重,我用鏟子把黏在鍋上的胡蘿蔔和洋蔥撥下來,可我快舉不動了,老爸連忙過來幫忙,要是再晚一些,整個平底鍋都要浸沒在高壓鍋裏了。老爸既然忘記切捲心菜了,老爸把卷心菜一切爲二後,我來切,這個捲心菜切完後,零零碎碎的葉子很多,我把這些菜葉還有切的菜放在籃子裏,然後洗乾淨後放入高壓鍋內。

最後,我倒了半瓶番茄醬,然後撒了兩勺鹽後,攪拌一下,然後等高壓鍋再煮半個小時,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真想嚐嚐自己做的羅宋湯是什麼滋味啊!自己勞動很有意思,我以後要嘗試做更多的菜!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舉不勝舉。而我們廣東這邊的風味小吃要數蘿蔔糕了。

蘿蔔糕不僅味兒好,看相也好。晶瑩剔透的蘿蔔糕裏還有一些像寶石一樣的小蝦米鑲嵌在上面,褐紅的臘肉、綠色的生蔥、黑色的芝麻,多種色彩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蘿蔔糕的做法很簡單,把白蘿蔔削皮,洗淨切絲。臘肉、臘腸切成小粒,蝦米置冷水中略浸片刻,生蔥去頭洗淨,切成細粒。炒鍋上火燒熱,不要放油,下芝麻稍炒取出。將鍋洗淨,放清水,投入蘿蔔絲,用旺火熱15分鐘,然後把蘿蔔絲連水倒入糯米漿內拌勻,放入蝦米、胡椒粉、精鹽攪和,再加豬油繼續拌勻。取一個盤子,抹油,倒入蘿蔔粉料,上籠蒸至成熟,取出,撒上生蔥、芝麻、臘肉、臘腸粒,最後注入豬油少許,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蘿蔔糕就做成了。

吃蘿蔔糕的時候,根本就不用嚼,入口即化,臘肉!臘腸粒!蝦米的味道隨即而來,讓你吃了第一塊,還想吃第二塊。這時,再蘸一些辣椒醬就更香了。

我愛家鄉的風味小吃——蘿蔔糕。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人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懷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無以言表而難以割捨。淡淡的鄉思,最忘不了的便是那家鄉的味道。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每個地方都有它獨自的特產,風味小吃更是佔有一席之地。本人家鄉的小吃種類也是類型多樣,數不勝數。有賣燒烤的、有賣煎炸類的、有賣冷飲的、也有賣風味湯的。其中,手抓餅令我情有獨鍾。

手抓餅原本的名字叫蔥抓餅,它的起源來自於我們中國的臺灣。食材也很簡單,可以依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自己喜歡吃的。做法如下:首先準備一張麪餅,一個雞蛋,兩根火腿,一片培根,兩片生菜和番茄醬;然後在鍋底刷上一層油,分別放入麪餅,雞蛋和培根,煎炸十分鐘左右;最後將切好的火腿和煎熟的雞蛋、培根放在麪餅上,撒上適量的番茄醬,用麪餅捲住。現在就是享受美味的時刻啦!

其次,令我回味無窮的便是烤羊肉串了。

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見了它,那是在一次逛夜街的時候。當時我聞見了一種令人蕩氣迴腸、垂涎不止的氣味,它刺激着我的味蕾,牽引着我的身體,不斷地靠上前去。原來是一位阿姨站在烤車面前,手中不停地翻轉着正在烤着的羊肉串,我毫不猶豫的叫老闆給我來5串。只見阿姨拿出已經穿好的羊肉,架在裝有炭火的燒烤爐上,刷上了一層祕製的醬料,開始翻轉羊肉串。炭火拍打着肉串,發出滋滋的響聲,空氣中不一會兒就充滿了香氣撲鼻的味道,20分鐘左右後,羊肉串顯得外黃裏嫩,色澤誘人,阿姨也撒上了孜然粉和胡椒粉,完成了對羊肉串裝扮的'最後一步。吃着到口的美味,懷着滿足的心情,我一路蹦噠着回了家。

溫柔鄉情意綿綿,家鄉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它牽引着我青春的靈魂回到那美食文化的淵源深處。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湯圓,湯圓,圓又圓,吃個湯圓,圓又圓:湯圓,湯圓,買湯圓。”這首民間童謠是唱湯圓的,這首童謠也是屬於湯圓的。

今天,我來寫寫溫州的風味小吃—湯圓。

大家一定都吃過湯圓,這有名的風味小吃吧!在縣前頭的湯圓老店裏有着風味獨特的湯圓。名叫麻芝,它是和普通湯圓不一樣的,普通湯圓是白白的,不算太黏,裏面是芝麻,外面是糯米。而麻芝是黃黃的,很黏,外面是芝麻,裏面也是芝麻,所以是和芝麻湯圓相反的,才叫麻芝。

你們有吃過麻芝嗎?我就吃過。它是甜甜的,外表是用芝麻粉滾成的,像紅糖一樣甜,裏面就是小芝麻了!這就是麻芝,它甜的可以讓人如癡如醉。

麻芝吃進去,豐滿的芝麻就流了出來,如果看到了吃不到,他的口水就一定會像瀑布一樣“嘩啦,嘩啦,嘩啦”的流下來呢!、

這麼好吃的麻芝誰會忍心一大口的全吃下去呢?可是這鮮豔的顏色和好吃的味道讓人饞的不得了,大家吃了,我也一定要吃呀!

我拿起一個麻芝吃了一小口,味道就像上了天堂一樣,味道好極了!這麼好吃的麻芝,把我的嘴巴弄的全是芝麻,可好笑了!

這麼好吃的麻芝真讓我心滿意足,大家也吃吃吧!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溫嶺有一傳統早點,那就是手打糕,當地人一般稱之爲“嵌糕”。就是在鮮蒸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歡的菜餚,是家鄉人傳統的快餐,比漢堡包好吃幾百倍哉!

一大早,在小區門口或者背街小巷中,經常可以看見一大堆人圍着一個小攤,這就是糕攤。糕攤一般都有一張長桌,桌上一字排開若干個盤子,分別盛着綠豆芽、洋芋頭絲、醃菜、辣包菜、油條等料作。賣糕人站在桌前,一手從棉褥下的糕團中抓出一團熱氣騰騰的白糕,然後像搓衣服一樣地在桌板上一揉、一攤,就做成了一個敞篷船外形的兜,然後根據顧客的不同需要,從桌前臉盆中以手代筷各撮一點料作排在兜裏,像包餃子一樣地把底部和兩邊合攏,一筒嵌糕就成了,再用湯匙舀點湯澆在糕裏,使糕吃起來更有味道,也不會口乾。

桌子的一旁還擺着一個煤爐,上面放一口鍋,鍋裏煮的是豬肉,喜歡在糕里加點肉的人們,就用筷子夾出一塊肉來放在砧板上,賣糕人一陣亂刀就砍成了肉末,再包進糕裏。當然,加肉是要另外付錢的。糕攤在溫嶺街頭十分常見,但是有名的卻只有幾處,比如尚書坊、貪吃街的石板屋、文化橋、繁昌小區門前、五角場這些糕攤,在城區是頗有名聲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們往往不惜套遠路,也要趕來,因此,這些糕攤都是生意興隆、人滿爲患,買糕的人往往圍着長桌擠成幾圈爭在溫嶺,相當於漢堡包在西方,方便快捷,經濟實惠,很受人們的歡迎。

很多在外經商辦企業、求學打工的溫嶺人,都十分懷念家鄉的嵌糕,有機會回到家,一定要去糕攤打打牙祭,沒有機會經常返鄉的,還會叫親戚朋友捎帶幾筒去以解饞。真可謂“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糕攤前,嵌糕品嚐未?”溫嶺人喜歡嵌糕的情節幾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滲透在人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