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的作文300字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300字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的作文300字四篇

清明節的作文300字 篇1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同時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時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然而,這一次清明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清明見聞。剛出門,我就被一陣濃煙嗆得喘不過氣,伸出手抹了一下臉,很多飛回立刻把我的手染得黑黑。不遠處的街角還有很多人蹲在地上,身邊碼放着一堆堆的黃紙,一陣風吹過,人類面前的火焰和黃紙立刻舞動起來。上空時漫天飛舞的煙塵,我恍然大悟,這就是母親說說的祭祖形式:用折斷的樹枝和棍棒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畫一個不完全封閉的圓圈,然後在圓圈裏焚燒黃紙。

或許這不是大多數人的做法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俄眼睛,然而,母親又爲我介紹了第二種祭祖方式:人類把埋有祖先的土地上所有的`花草樹木全部焚燒乾淨,這樣才表達了對祖先的敬意。成片的森林被焚燒的額一乾二淨,祭祖的人卻很高興……

聽到這裏,我不由得發出感嘆:難道這就是清明需要做的事嗎?人類爲什麼不能文明祭祖呢?到底什麼時候大家才能破除迷信!

清明節的作文300字 篇2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清明節的作文3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帶着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那柳條也低垂着頭……啊!清明節真使人傷心!

我們全家拿着鞭炮、紙錢……帶着悲傷的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了炮聲濃濃,找到了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乾乾淨淨的毛巾仔仔細細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亮。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上都繫着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着“音容猶在”的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爲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着,媽媽燒起了紙錢,口裏還唸唸有詞,希望外婆過得好,並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後,我們還磕了頭,放了鞭炮。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辜負那些離世親人對我的期盼!

清明節的作文300字 篇4

現在,當我看到青餅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次做青餅。至今還讓我難以忘懷。

那天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媽媽把我從夢中叫醒,說:“亦丹,今天我們去做青餅。”我迫不及待地起牀了,高興得就像一隻兔子一蹦三尺高,穿好衣服就像獵豹似的跑下樓去。看到外婆正在洗青,外婆叫我們去看會兒電視。終於到了下午,我們把糯米、青放進舅舅的後車廂,外婆還放了報紙和布。我們來到了做青餅的地方,舅舅拿出糯米和青,外婆把糯米和青混合在一起,放了一點點水。我們足足等了兩個小時,終於輪到我們了。

在這兩個小時裏,我看得一清二楚,先把混合起來的糯米、青在蒸籠裏蒸一下,再用機器把蒸熟的糯米變成青團,最後用印頭按結實就行了。開始做了,我們蒸了一下糯米和青,蒸熟了拿出來倒在機器裏,然後一個老婆婆開了機器的開關,用木棍使勁地弄着糯米和青,機器的下面出現了一條盤着的“青蛇”,然後我們把青團切開了,變成了一段一段。我和妹妹先在印頭裏放了些松花,接着把青團放好按結實,一個個青餅在我們手下誕生了。

青餅的花紋各種各樣,栩栩如生,有害羞似的玫瑰、有彎彎曲曲的龍、有富麗華貴的牡丹……幸好我和妹妹眼疾手快,比舅舅跺做了一點,我們非常高興,因爲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做的東西。

等青餅涼了,我們把它搬到車上,興高采烈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