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高望重的作文素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德高望重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德高望重的作文素材

成語:德高望重

拼音:dégāowàngzhòng

出處:《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釋義:德,品德;望,聲望。指品德高尚,聲望很高。多稱頌年高而有名望的人。[1]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道德高一般稱頌老人、醫師。

近義:衆望所歸、年高德劭

反義:無名鼠輩、臭名遠揚

【典故】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後,讚歎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裏,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着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後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爲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爲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後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後,朝廷爲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後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氾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爲官,他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並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爲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並授任他爲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爲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後,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現,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相關素材——季羨林老先生】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爲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我不想回家,我爸爸媽媽已經把我賣了。”小女孩羅思琪哭着對記者說。

季羨林先生爲人所敬仰,不僅因爲他的學識,還因爲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反映。

推薦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