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以童年的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以童年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以童年的作文四篇

以童年的作文 篇1

這裏毫無生機,一片死寂,雖有着無數的鬆無數的柏立在那裏,但絲毫不見有任何生命的氣息。它們好像是已經忘卻了自己要生枝長葉,無論四季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曠達的藍天之下,一目零亂的枝條,一目浮躁的灰色,一目慘淡的蒼涼。一種純然屬於黑白的寫意,就這樣暴露在同沙漠一般的土堆上。

這裏雨少得可憐乾裂的土地上偶爾有塊無色的沙石。它彷彿是被暫停了時間,彷彿是被定格在那個淒冷慘淡的冬日中。但它又太蒼老了,蒼老得難以尋覓到一絲青綠。每一寸土地都顯得年代久遠,每一棵樹木都顯得支離破碎。它就好似一個獨立的空間,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

我走上了那座山,漫步在蒼林間。突然發現這裏除了腳踩在又幹又脆的枯黃落葉上的聲音以外,靜的連風吹過耳邊的聲音都能捕捉得到。

我從未在哪裏聽見過鳥或者蟬的鳴叫。無意間發現這山是多麼的蒼翠,多麼的炫彩。時間被定格了,眼前出現的一切都放緩了腳步。我發現這裏的每一棵樹都盤虯臥龍一般。這是一座純然的,無色無味的,沒有任何雜質如同被洗理過的山。

我在這裏看不到任何人的足跡。它與世隔絕,但又是人間仙境。樹是無比的“茂盛”,草是無比的“青翠”。這裏是其他景或物無法比擬的。像這樣沒有被污染過,沒有被人所觸及過的生機,已經很少見了。

甩去了喧譁與繁雜,被一種無比純然,潔淨的銀色所包裹着。我再一次在這裏漫步。一切都令人着迷。心中的一切不如意全都被這一切打掃乾淨了,剩下的只有對這奇景的讚歎……

以童年的作文 篇2

農曆臘月一到,年味日濃,看到大街上孩子們燃放鞭炮的情景,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的往事來。

“新年到,新年到,女娃穿衣,男娃放炮。”在我的家鄉,過去一直有這樣的民諺。每到過年,家長們都會格外開恩,給我們一兩塊錢讓購買鞭炮。我們深知父母掙錢不易,常把買來的成掛的鞭炮拆開,一個一個地燃放,我們稱之爲“細水長流”。由於鞭炮少,燃放時我們倍感珍惜,總想玩出點花樣和新意。有時,我們把點燃的鞭炮扔到溝裏的薄冰上,察看它能否將冰炸開;有時,我們把鞭炮插入雪堆,欣賞雪炸四濺的情景;有時,我們把鞭炮偷偷扔入閒聊或打牌的人羣,笑看大人們受到驚嚇的樣子;有時,我們甚至會把鞭炮悄悄塞進某戶人家的煙囪……可是,由於鈔票有限,口袋裏鞭炮不多,這種自在快樂的燃放總是不能持久。

爲了解決鞭炮短缺的問題,童年時我們還常常去拾鞭炮。在除夕夜晚和大年七年級凌晨,我們拿着手電筒,三五成羣,一邊在村路上閒玩聊天,一邊豎着耳朵仔細聽着哪戶人家放鞭炮了,然後就飛快地跑到那戶人家院裏去拾鞭炮。直到現在,在我們家鄉形容某人急慌,還常說“某某慌得像拾小炮的一樣”。拾鞭炮是件危險的事。有一次,我拾了一個“老騰”(大炮)放到棉襖兜裏了,誰知那竟是個假啞炮,不一會兒就聽見啪的'一聲響叫,衣兜給炸了一個大洞,所幸沒傷及身體。事後,母親把我好罵了一頓,並把我拾的鞭炮全給扔了。那一年,由於缺少鞭炮,我的春節也過得寡味了許多。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童年已成爲過去。童年的鞭炮,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艱澀和無奈,但體味更多的則是對快樂的追求。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孩子們吃穿不愁,過年還可盡情燃放鞭炮,真是讓人羨慕。可惜,我的童年不能再回來了。

以童年的作文 篇3

在我五彩繽紛的記憶力,有着難以忘卻的回憶,它們總在我的腦海裏迴盪。

在我三歲時,我去大姑家玩,她家在駐馬店市,農村,所以要坐5個小時的車才能到他家。

我們顛簸着終於到了他家,走到門口,就聞到一股特殊的臭味,因爲大姑家那邊都是養牛專業戶,我因爲沒有見過這是什麼東西,便問媽媽這是什麼東西,媽媽說這是牛糞,讓我不要靠近它。

我們進了屋,我不斷的想:“牛糞是什麼東西?媽媽爲什麼不讓我靠近它呢?我一定要弄明白它到底是什麼東西。”想着便對媽媽撒謊說:“媽媽,我要去廁所!”媽媽聽後半信半疑地說:“真的?”“真的媽媽,我不騙你。”說着,我便跑出屋,衝向牛糞。

我蹲在牛糞旁邊,望了望那堆糞,一股難聞的臭味撲鼻而來,我趕緊跑開,我又在想:“這難道是臭豆腐嗎?”我心裏充滿了疑問,我便用我那白嫩的小手去摸它,摸後,我感覺很粘,不一會兒,我便受不了那臭味,便大聲地把媽媽叫來說:“媽媽,這臭豆腐太臭了,中午給我做成飯吃吧!”媽媽和姑姑聽後便哈哈大笑,我只好瞪着迷惑的大眼睛看着她們。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五歲時發生在姨奶家的事。

她們家在沙石地附近,她們家那片都種了許多花生。我到了她家後,便跟哥哥出去玩。我們在河裏抓魚,過了一會兒,我們便坐下來休息。我看見旁邊有片花生地,便趁哥哥不注意,悄悄地走向花生地。我見這麼多花生,心想:“這麼多花生,少幾顆,別人又看不出來。”然後我就極速地拔了幾顆,我又想:“我和哥哥那麼辛苦的抓魚,抓得也不多,還不如用這免費的魚餌——花生來做魚餌。想着,我便坐在小河邊,學者姜太公的樣子,摸着“鬍鬚”,把魚餌穿在一根線上,輕輕把“魚鉤”一拋,跑進了水裏。可是,由於我的腳滑了一下,一下子滑到了水裏。幸虧水比較淺,要不,我就爲計劃生育做貢獻了!我慢慢的從水裏爬出來,和溼凌凌的衣服“一同”回家去,等待着老媽的批評吧!

我的童年多姿多彩,它們永遠在我的心中保存!

以童年的作文 篇4

我的故鄉的原始住戶,據說是山西的移良,我幼小的時候,曾在去過山西的人家, 見過那個移民舊址的照片,上面有一株老槐樹,這就是我們祖先最早的住處。 我的家鄉離山西省是很遠的,但在我們那一條街上,就有好幾戶人家,以長年去山 西做小生意,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傳下好幾輩。他們多是挑貨郎擔,春節也不 回家,因爲那正是生意興隆的季節。他們回到家來,我記得常常是在夏秋忙季。他夏秋忙季。他們到 家以後,就到地裏幹活,總是叫他們的女人,挨戶送一些小玩藝或是蠶豆給孩子們,所 以我的印象很深。

其中有一個人,我叫他德勝大伯,那時他有四十歲上下。 每年回來,如果是夏秋之間農活稍閒的時候,我們一條街上的人,吃過晚飯,坐在 碾盤旁邊去乘涼。一家大梢門兩旁,有兩個柳木門墩,德勝大伯常常被人們推請坐在一 個門墩上面,給人們講說評書,另一個門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紀大輩數高的人,和他 對稱。我記得他在這裏講過《七俠五義》等故事,他講得真好,就像一個專業藝人一樣。 他並不識字,這我是記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爲身材高,我們 都叫她“大個兒大媽”。她每天挎着一個大柳條籃子,敲着小銅鑼賣燒餅餜子。德勝大 伯回來,有時幫她記記賬,他把高粱的莖稈,截成筆帽那麼長,用繩穿結起來,橫掛在 炕頭的牆壁上,這就叫“賬碼”,誰賒多少誰還多少,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撥那些莖 稈兒,很有些結繩而治的味道。 他對評書記得很清楚,講得也很熟練,我想他也不是花錢到娛樂場所聽來的。他在 山西做生意,長年住在小旅店裏,同住的人,幹什麼的人也有,夜晚沒事,也許就請會 說評書的人,免費說兩段,爲長年旅行在外的人們消愁解悶,日子長了,他就記住了全 部。

他可能也說過一些山西人的風俗習慣,因爲我年歲小,對這些沒興趣,都忘記了。 德勝大伯在做小買賣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裏。他留下一個獨生子 叫鐵錘。前幾年,我回家鄉,見到鐵錘,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裏,屋裏陳設,在全村 也是最講究的。他心靈手巧,能做木工,並且能在玻璃片上畫花鳥和山水,大受遠近要 結婚的青年農民的歡迎。他在公社擔任會計,算法精通。

德勝大伯說的是評書,也叫平話,就是隻憑演說,不加伴奏。在鄉村,麥秋過後, 還常有職業性的說書人,來到街頭。其實,他們也多半是業餘的,或是半職業性的。他 們說唱完了以後,有的由經管人給他們斂些新打下的糧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買賣,比 如賣針,在他說唱中間,由一個管事人,在婦女羣中,給他賣完那一部分針就是了。這 一種人,多是說快書,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騎着一輛自行車,車後座做鼓架。他們 不說整本,只說小段。賣完針,就又到別的村莊去了。

一年秋後,村裏來了弟兄三個人,推着一車羊毛,說是會說書,兼有擀氈條的手藝。

第一天晚上,就在街頭說了起來,老大彈弦,老二說《呼家將》,真正的西河大鼓,韻 調很好。村裏一些老年的書迷,大爲讚賞。第二天就去給他們張羅生意,挨家挨戶去動 員:擀氈條。

他們在村裏住了三四個月,每天夜晚說《呼家將》。冬天天冷,就把書場移到一家 茶館的大房子裏。有時老二回老家運羊毛,就由老三代說,但人們對他的評價不高,另 外,他也不會說《呼家將》。 眼看就要過年了,呼延慶的擂還沒打成。每天晚上預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 天晚上,書中又出了岔子,還是打不成。人們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裏娶兒 聘婦要擀氈條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幾個老書迷,還在四處動員:

“擀一條吧,冬天鋪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說,你不擀氈條,呼延慶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臘月二十老幾,弟兄三個看着這村裏實在也沒有生意可做了,才結束了《呼家 將》。他們這部長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兩塊大磚頭那麼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