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生作文錦集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生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心生作文錦集6篇

心生作文 篇1

“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着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牆,下車時發現是藏族人民去朝聖。通向山頂的路是許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乾淨。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乾裂的嘴脣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着藏語的佛經。

伴着朝聖者的腳步,聆聽着那彷彿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牆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與牆沿的凸起連接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繫着無數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曬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週,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牆,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於金黃其中,只覺溫暖,給人以振奮。彷彿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溫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說,彷彿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着。去慰藉,濡養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宏偉身軀,和普照衆生的溫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彷彿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心生作文 篇2

這個小小的儀式,大概已伴隨了我十幾個年頭,簡單的動作,卻令我始終心生敬意。

量身高,這個簡單的舉動,在我和父親間是一種或親密或鄭重的儀式。

幼兒時,父親總是蹲着爲我進行這個儀式的。“立正!”在父親的口令下,我挺直腰板,微微昂首。父親蹲下用手輕輕放在我頭上,然後緩緩移到自己身前。慢慢的,他的手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上揚,故意爲我的身高“加些分量”。“又長高了!很快就能趕上我了!”聽後的我歡呼雀躍,父親也隨着笑了起來。——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的更快些呢?“等我長得比你高的,我就幫你幹活,養活你!”我鄭重地向父親承諾。原來這份承諾的背後,便隱藏着我對父親小小的敬意。量身高,也成了這敬意的載體。

寒暑易節,春夏交替,如今父親已經要從自己的頭頂出發,劃到我的身上。但這儀式,從未變。

少年後,父親總是墊着腳尖爲我進行這個儀式,“立正!”在父親的又一次命令下,我故意壓低身高,站到父親面前。父親墊起腳,從頭頂把手延到我的身前,“比我高了……”父親露出欣慰的笑容。看着父親的臉,我突然怔住了。不知何時,他的眼角已爬上了皺紋。蒼老的面龐,失去了往日的榮光。——父親老了……父親拍了拍我的肩,對我笑了笑,接着去掃地。如今,父親要一邊扶着腰,一邊彎下身子。原來,烏黑烏黑的頭髮也已有些灰白,我又想起了從小到大,父親爲我量身高,這個小小的儀式。一天天盼望着自己的兒子長大,長高,卻從來沒和我提起他一天天變老。他關注我的學習、成長,卻不注重自己的身體,熬夜加班,只爲撐起這個家。這一刻,我的眼眶溼潤了,一種對父親多年來爲我操勞的敬意油然而生。倒上一杯熱水,我快步走向前,爲操勞的父親送上一點溫暖。原來,這小小的儀式背後,竟隱藏着父親對我的期盼和無限的愛。隨之,一股對這份愛的敬意油然而生

“爸,再爲我量一次身高!”

心生作文 篇3

我們的學校有很多美麗的景物,比如:漂亮的兔兔樂園,讓我們增長知識的新能源基地、有趣的童心池……但是,我最喜歡的還要數童心生物園了。

春回大地的時候,童心生物園的青菜、捲心菜、蠶豆……不知在什麼時候從柔弱的土地裏探出了它的小腦袋,這麼多的蔬菜,一個堆在另一個旁邊,沒有堆在一起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從遠處看,就像一張嫩綠的地毯。

春天悄悄地走了,炎熱的夏天來了。火辣辣的太陽照着大地,好像都要被烤焦了。各種蔬菜的葉子也從嫩綠變成深綠,有點菜葉耷拉着腦袋,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有的菜葉藏在別的菜葉下,好像在和同伴們玩捉迷藏的遊戲:還有的菜葉被夾在其他菜葉裏,好像在乘涼。

秋姑娘踏着輕盈的腳步姍姍而來。樹葉也像黃蝴蝶似的紛紛望下掉,不一會的工夫,就給大地鋪上了層黃黃的地毯。童心生物園的蔬菜也可以豐收了,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同學們有的挖番薯,有的搬冬瓜,還有的剝毛豆……全校師生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冬爺爺悄悄地來了,調皮的雪精靈也緊隨其後。雪花給童心生物園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種子們在棉被下呼呼大睡,準備養精蓄銳明年春天破土而出呢!

瞧!這就是給我無限知識和樂趣的童心生物園。我們學校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歡迎您來細細遊賞奧!

心生作文 篇4

電話鈴聲響了,熟悉的聲音在我的耳邊迴盪,我擦乾淚水,拿起筆繼續寫作業

俗話說:“人有失足,馬有失蹄。”這次期末考試,我考砸了。

考試前夕,我複習的心不在焉,筆下寫着閱讀試卷,心裏卻還想着遊戲上的人物。就這樣,我錯失了最好的複習機會,草草寫完了作業,早早睡了。

考試的鈴聲響起,我推門進入教室,拿出紙筆準備着考試,看同學們趁老師沒來,興高采烈的討論着遊戲裏的人物,我湊上去,陶醉地跟他們說了起來,就這樣,我把考試忘到了腦後,考場是哪個,我大腦一片空白,亂寫一通。

隋老師是教我們的數學老師,五十多歲了,和藹極了。溫暖的雙手總是愛撫摸我的頭,嘴角帶着微笑。我和老師事先約好了,等我考試成績出來了,立刻告訴我。我在家漫不經心地等着電話,玩着遊戲。以前我每次都很着急,盯着手機,就像只要我一盯着它就能知道分數似的。可我現在完全投入到遊戲中去了,可沒時間想那些無聊的事,心想着:反正也都是九十七八分。

“叮鈴鈴”電話響了,我接起電話:“隋老師,知道分數了呀”我期待着那個好成績。

“88分,考得不好。” 我彷彿一下從天堂掉到地獄,平常一直是將近滿分的我,突然間打了八十多分,我的'心一顫,淚珠不止地往下流,一個接一個,連成了線,滑過臉頰,“啪”掉到手機上——那個罪惡的東西。

我的聲音顫着:“知道了老師。”我抽抽鼻子,擦着眼淚。

“孩子,別哭,沒事。咱們下次再考好點,別玩那遊戲了,老師對你沒失望。”老是撫慰着我,“你看,以後咱們努點力,老師對你寄託的希望,你也不能讓我失望啊。”

電話掛了,隋老師的話語像春風般溫暖,吹進了我心裏陰暗的角落,像明亮的火把,照亮了我前進的路。我漸漸平復了情緒,那幾句話成了我心底處的一縷風,時刻吹見我的心窩。 我從那以後從不摸手機專心學習,而下學期隋老師不教我們了,但我時刻記着,不能讓隋老師失望,每當想放棄時,隋老師親切的聲音便在耳邊提醒我。

國小六年的成就,一半可能都是不想讓這個“親人”失望吧!

一段師生情,一段回憶。以後的日記,即使經歷再痛苦的事,我也沒有哭過,因爲我知道有個人在遠處望着我。

心生作文 篇5

盛夏如火,烘烤着大地,恨不得將萬物融化。這樣的一天讓人燥熱不已,只想待在空調房。而我卻要出去一趟,而這趟卻讓我懂得……(這裏最好能做到點題)

我不情不願地坐上電瓶車,媽媽則騎向外婆家的方向。車快速滾動着,時不拂面的微風卻吹不走我內心的煩躁。正當我恩緒飄楊時,媽媽卻將車停在了陰涼處,我回了回神,這不是外婆家啊,而是老年協會。媽媽來這做什麼?我頭上冒出了許多問號。

媽媽徑直走向門口,門口一個駐着柺杖倚着輪椅的老太太時不時往門內望。媽媽走向她,問:“有什麼能幫你的嗎?”“我…我是值日的,我想進去。”“那我扶你吧。”“謝謝。”老太太緩慢地伸出佈滿老繭的手,媽媽扶起了她,老太太在媽媽攙扶和柺杖的力度下顫顫巍巍地走向門內。我見狀大驚,這段時間不停有老人“碰瓷”事件發生。我提心吊膽地看着她。

媽媽又將輪椅搬了上去,那位老太太面露笑意:“謝謝!”媽媽搖搖頭,笑笑說:“不謝。”又走向我。我小聲問:“媽媽,你不怕她碰瓷?”“不,我相信這些人,他們都很老實的,他們都是好人。”我聽了媽媽說的話,想起一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媽媽透過後視鏡發現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走着,媽媽見了,又跑了過去。

我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發到朋友圈:‘世上還是好人多。’一瞬間獲贊無數。(能聯繫時代不錯)老太太拿了兩杯茶,遞給我們:“謝謝你們了。”在路上,我問媽媽:“爲什麼要把車停在陰涼呢?”“因爲我怕你太熱啊!”

因爲媽媽,本有的煩躁一下全無,飲下那杯水,只覺得沁人心脾,就連微風拂過都像冰水拂面。像媽媽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讓我懂得:要信任他人,替他人着想。

心生作文 篇6

我們一行對藝術一竅不通的人,是真的被這個洞窟定住了。

一跨入莫高窟的洞窟,我們就感覺被一道天光晃了眼。這裏的一切都比我們想象的精彩,一切都讓我們驚奇無比。

我驚奇這裏的雕塑和壁畫已經有千歲,有的甚至比這還老。

可是你還是會被它們驚住。它們老了,但沒有一點兒驚慌,每一個手勢都還是非常優雅,每一個盤腿都依舊端莊,就連衣服上的每一條褶皺都讓我們感覺那千年之前的風似乎還在吹着。這種與年齡完全不符的狀態,着實有一種莊嚴而神祕的魅力。聽說,從壁畫的第一個作者,到現在在我們身邊忙碌的工作人員,世世代代的人都在想盡辦法保護着它們,讓它們保持着最初的樣子。

可我總覺得還有些什麼。讓我驚奇的,應該不只是年齡。因爲玉門關的漢長城,比它老得多,卻只讓我感到衰老的倉促和悲涼。一定還有什麼和它的年齡一樣保留下來。

那麼是藝術嗎?是這精湛的技藝?

可是,在我們的悠久歷史上還有比這更讓人歎爲觀止的手藝。而且,對於我們這些尋常遊客,當然是說不出這些佛教到底好看在哪裏的呀?

我一直在想,最初打動我的那道天光,到底是什麼呢?

突然我想到了在我第一步跨入洞窟的時候,導遊舉起手電筒說:“注意看他的眼睛。”

是眼睛,是那種逼真的眼神!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哪尊佛像,都有着同樣的眼神純真、柔和、從容,他微微點着下巴,俯視着你,眼裏好像真的是佛祖流露出來的溫情。

真是奇怪,這樣逼真的大眼睛,好像那些工匠們真的與佛祖對視過一樣。這些工匠是那個朝代最傑出的藝術家,他們手下也是那個朝代最赤誠的信仰:純真、柔和、從容,也不缺乏溫情。這種信仰千年不變的閃爍在塑像的大眼睛裏。就是以這種美麗的眼神,他們目睹了這裏的一切:戰亂、饑荒、盜掘。對此亂局,當此長夜,他們卻從容地端着蘭花指,就連外國人來到這裏盜走了最美的那個小觀音,他們依然目光純真地觀望着,好像在問:“你還能拿走什麼?”

你還能拿走什麼呢?那個小觀音,現在正坐在紐約博物館裏,優雅地打量着這個遠離家鄉的國度。那眼神依舊純真、柔和、從容、溫情。能擁有這種眼神的眼睛,會是屬於美國的嗎?

我明白了!人們世世代代想要保護莫高窟的理由,就是想讓我們與佛祖對視一次。讓你從他們的眼睛裏看到,經過這麼多番劫難,真正無法摧毀的是什麼,真正不會泯滅的是什麼——是一種優美的姿態,一種只有千年大國才能沉澱下來的姿態:自尊、溫暖、大氣。無論遇到什麼,這裏的一切都不會驚慌,都會優美地走向永恆。

永恆是什麼?

永恆是一張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不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沒有劍拔弩張的對抗,一種不會老的眼神。

走出莫高窟,我感覺有一雙澄澈的眼睛,在我心底慢慢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