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感動的詩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讓我感動的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1

讓我感動的詩我讀過很多的書,但在這些詩裏,最讓我感動的詩是《遊子吟》。

詩的內容是這樣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把母親的愛比作春天的陽光,無私的照耀着我們。母親是無私的,用在多的錢也買不到。在生活中,我經歷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放學後,我去雞窩撿雞蛋。我把雞蛋拿了過來,母雞拼命地叫着,好像在說:“求求你,放了我的寶寶。”我深深的被感動了,立刻把雞蛋放回原地。母雞好像在說:“謝謝你,放了我的寶寶。”這件事一直記在我的心裏,直到今天。母親是無私的,母親是偉大的,她不求回報。我母親對我的恩情是我永遠也報答不了的。我決定,在母親節的時候,我會送母親一個小禮物或是一張賀卡。

我們要想報答母親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比如說幫母親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做家務······讀了《遊子吟》這首詩,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母親的愛是永恆的,就算再苦再累,母親也不怕。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2

我背過許多的唐詩,最讓我深受啓發和感動的是《憫農》這首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一定很熟悉這首詩吧,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前兩句講烈日當空農民們在田裏耕種,一滴又一滴的汗水掉進土裏;後兩句是講誰知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辛苦。這一首詩倡導了人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而千古傳誦。

雖然勞動人民這麼辛苦,但是在我們身邊卻還有浪費飯菜的現象。學校餐廳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有的同學吃不完的飯菜不錯哦 ,白白的扔掉了,造成了食物浪費,也養成了不良習慣。我看到了這種現象,便想起了山區的孩子們,他們因爲沒有錢而吃不飽飯,每天飢腸轆轆。

爸爸媽媽每天早上給我做早飯,我總是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時,把剩下的飯菜偷偷地倒掉。如果讓農民伯伯看到,他們該會多麼的傷心啊。讀了這首詩,我懂得了飯菜的來之不易,今後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糧食。

同學們,朋友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珍惜糧食,珍惜資源,讓我們一起來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3

當我們朗誦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時,是不是聯想到一棵挺拔的梅花正冒着冰雪寒冷,但梅花還是挺拔的樹立在角落裏。

梅花,常常是詩人描寫的好對象,託物詠志的載體。古往今來,讚美梅花的詩句很多,但是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卻具有特色。

第一,二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得牆角的梅花冒着嚴寒開放,讚美了梅花傲骨炳然的品格。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說遠看就知道潔白如雪的梅花不是雪,是因爲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詩人既描寫了梅花的潔白無瑕,更突出強調了梅花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這種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不就是在我們中國戰鬥時期經常有的嗎?就像那些戰士,他們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不過,現在的社會也是一樣,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在爲國家做出貢獻。他們就像不畏冰雪寒冷,潔白堅強的梅花嗎?

詩人不用比喻,不用華麗的辭藻,只用樸素簡單的字句就寫出了“凌寒獨自開”的特點。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4

今天,我又讀到孟郊寫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讀了這首詩,我不禁感慨萬千:這首詩告訴了我們要學會報答母親,可在這個世上能做到的人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我不禁想起了老一輩革命家陳毅。

有一年,當了總理的陳毅回到了他的家鄉看望他的母親。回到了久違的家中後,陳毅看見了在牀底下的一個大木盆裏有許多他母親的衣服褲子,這些衣服褲子都是髒的,都還沒有洗。看到這些髒衣髒褲,陳毅毫不猶豫地開始洗衣服了。跟他一起回來的手下就不懂了:“您可是國家總理啊,怎麼能洗衣服呢?”聽了這番話,陳毅有些憤怒,他說:“從小到大,母親爲我們洗了多少衣服?我們就不能爲母親洗一回嗎?”說完,陳毅又埋頭開始洗衣服了。

聽完這個故事後,你們的感觸是不是很大?連陳毅這麼偉大的人物都在幫母親洗衣服,難道我們就不應該洗嗎?我也有報答母親的事例。那天,是我媽媽的生日,我本來想什麼都不送,可是,一想到母親每年不管我生不生日都爲我付出,總覺得有點慚愧,就也想送她一份禮物。可送什麼好呢,送蛋糕?俗氣!送口紅?買不起!送手錶?媽媽不喜歡……最後,我想到了一樣絕妙的禮物送給媽媽。在媽媽生日時,我就把那樣東西送給了媽媽,媽媽很高興。我送的就是給媽媽按摩一小時,是不是很新穎?現在,我只要讀到《遊子吟》這首詩,我就會很感動,讓我想着要去報答、孝順母親。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5

五月的康乃馨默默地散發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像媽媽濃濃的愛那樣的悠長。母親節——一個溫馨的節日,總會讓我想起了千古流傳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孟郊的《遊子吟》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又讓多少人潸然淚下?我也爲它感動不已。

每當吟誦起這首飽含深情而又動人心絃的古詩,我的眼前就彷彿出現了一位慈祥的老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手裏拿着針線,爲即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她一針一線地縫着兒子遠征的衣服,由於擔心孩子此去也許要很久才能回家,就把針腳縫得密密實實。希望它能結實點,更結實點。媽媽把對孩子的愛一針一線地縫進了衣服中,伴隨着孩子走四方,遊萬里。無論孩子走到哪裏,最擔憂的是母親;願意把自己的一生爲孩子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母親。這樣的母親,這樣的恩情,誰能不銘刻於心?誰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就能報答得了春暉般的慈母的恩惠呢?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縫衣——這一個極其普通的生活細節表現了母愛的真摯與深沉,它使我思緒萬千,不由想起了我的媽媽,想起她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晨曦初露時,媽媽就起牀爲我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夕陽西下時,媽媽陪着我漫步在回家的途中;炎炎烈日下,媽媽爲我拭去額頭的汗滴;數九寒冬裏,媽媽爲我擋住凜冽寒風……

在我成長的每一個腳印上,都有媽媽的痕跡。在我牙牙學語時,是媽媽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說話;在我蹣跚學步時,是媽媽面帶微笑,一次又一次地鼓勵我大膽邁步;當我會寫第一個字時,媽媽激動地把我擁入懷中;當我拿回第一個一百分,媽媽高興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當我第一次洗好碗時,媽媽欣慰地笑了……我成長的每一步都蘊含着媽媽那無怨無悔的愛。

母愛,是溫馨的生命綠洲,母愛,是遮風避雨的港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忘不了膾炙人口的《遊子吟》,忘不了感人肺腑的《遊子吟》,更忘不了辛苦養育我的母親,忘不了陪伴我成長的母親。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6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正是讀了這首詩,我才意識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詩中的母親一針一針地位兒子縫製衣服,因爲兒子即將出遊,怕兒子很晚回來,所以將衣服縫製得很細密,這樣就會很結實。

我記得央視曾播放過一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他看了好像得到了啓發,只見他迅速跑開,一會兒看到他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看似平常而又簡單的舉止,可又有誰能做到呢?

母愛偉大而平凡,有時候一把傘輕輕地撐在你的頭頂,你擡頭一看,是母親;當你生病發燒時,陪在你身邊的是母親;當你遇到挫折失敗時,給你安慰鼓勵的是母親……

汶川大地震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蹟,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個母親用自己的身體爲她的孩子撐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當救援人員發現她時,她已經沒有了呼吸,但她卻一直保持着撐地的姿勢,小孩安然無恙。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由古至今,母親這個名字在每個人心裏溫暖而又偉大。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母親就在爲我們付出,這種付出是人世間唯一不求回報的,偉大而又無私的。而我們又爲她做了什麼呢?想到這兒,我心裏不由得感到慚愧。

在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爸爸媽媽給了我無憂無慮的生活,良好的學習環境,媽媽每天忙着做家務,又要上班,還要輔導我的學習,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爲了陪我,犧牲了很多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我卻總是一味地任性,總是不聽話,經常做一些讓爸爸媽媽傷心的事,想想真的不應該啊!

兒行千里母擔憂,將來,無論我們身在何方,都應該把“母親”想在腦海,記在心上。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7

朋友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路上不可缺少的,他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他就像是一把雨傘,爲我們遮風擋雨;他就像是一本書,我們從中能學到很多的東西,永遠都讀不完。這就是朋友。朋友是我們疲憊時的一棵大樹;朋友是我們搏擊海浪時的一葉扁舟;朋友是我們登高遠眺時的一架雲梯;朋友是我們臥病在牀時的一聲問候……總而言之,朋友是你最好的夥伴。

沒有朋友,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裏。沒有朋友使人害怕。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會在我們不開心時,爲我們帶來歡樂;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向我們伸出援助的雙手。朋友是我們永遠離不開的夥伴。友誼是永存的,友誼是不因離別而斷隔的,即使你和你的朋友天各一方。

不要只想你可以從朋友那裏獲得什麼,只有肯付出,纔有資格接受。友誼不僅是獲取,還要懂得付出,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甚至於我們要學會珍惜現在的每個人。無論是朋友、親人以及老師和每個幫助過你的人,我們要將他們銘記在心。

這首詩令我感動,它讓我明白了“朋友“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8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就是李白的《十五夜望月》。這首詩寫了中秋月色和李白望月懷人的心情,每一句話,每一句字都委婉動人。或許以前的我還不能深入地瞭解詩意,而現在,我是可以徹徹底底地感受到了。

有許多個傍晚,走在回家的小徑上,任陽光撒滿衣襟,耳邊總是會不經意地響過一片和諧的聲音,就像天籟之音,特別輕柔,特別美好,於是靜靜地站着聽一會兒,就只是一會兒,認真地聽一聽。可是,不知爲什麼,越聽越有一種悽楚的感覺,像是從心靈深處噴發出來的,很古老,很陌生,但是卻又非常親切。我迷惑了……我想弄清楚這是什麼,可是卻總沒有機會。

偶然的一天,看到妹妹跟自己爸爸撒嬌。我的心忽地一下豁然開朗,我明白這些日子心中爲何有酸酸的感覺,原來是那份念家情。

今天是中秋,望着圓圓的月亮,我心裏懷着淡淡的淒涼。然而這種淒涼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糊在心頭。

我一直都生長在城市,這一年,爸爸媽媽特意放我回叔叔家讀書,吃一下苦。而爸爸媽媽,卻不在我身邊。在我的腦海裏,對於家的那份溫暖,就好像剛剛感受到一樣,卻又遙不可及。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可是最近,這濃濃的念家之情,卻成了我心中的牽絆,讓我在歡笑之餘,總忘不了家裏陽臺上的那一輪太陽,紅紅的,像血一樣。於是,我陷入了回憶,把記憶深處那不曾開啓的片段一一拾起,再慢慢地拼起來……

記得以前,每天晚上爸爸都要拿着故事書哄我睡覺,媽媽總是在飯桌旁催促着我多吃菜。我總是趴在爸爸背上,問:“爸爸,你喜歡這個家嗎?”而爸爸總是微微地說:“沒有什麼地方能比這裏更值得我眷戀的了。”說真的,那是我確實不明白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而現在,我懂了。那聽起來難懂卻親切的家音,也久久在我心中迴旋。

古往今來,有多少言語文章記載着思家之情,我的隻字片語雖算不得什麼,也並不能詮釋我內心的所有感情,但它卻讓我略微感到一絲慰籍,有一種把深藏的感情傾瀉出來的爽快。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我的思念永遠離不開家裏的人,家裏的事,無論走到哪裏,家的溫暖總讓我感到親切。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9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首詩。也許許多人會說,一個小孩子怎麼會懂得世間的愛。可是我卻想說,正是因爲這種愛並不多見,因爲珍貴,所以纔會明白這種愛的好。我最喜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因爲在這種愛裏,兩個人不一定是要一見鍾情的,最初他們可能會像陌生人一樣擦身而過,像最平常的朋友一樣,見面只打一聲招呼,笑一笑,然後遠去。但在很久以後,也許直到有一天,突然你發現對方的背影是如此的讓你動心,你這才發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習慣了有一個每次見面只打聲招呼就離開的人,而這個人已經走入了你的生命,於是你們就開始了一段美麗的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無論生死都想和你在一起,當年與你早就約好。我願意牽着你的手,發誓與你一起變老。這樣無怨無悔、轟轟烈烈的愛。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起一個場景:兩位暮年的老人在無限美好的夕陽中逆光緩緩行走,然後,老爺爺拉着老奶奶的手慢慢停住,轉過身子,走到老奶奶面前,一點點蹲下,幫老奶奶繫鞋帶,而老奶奶則是微微笑着,用手幫老爺爺理着稀疏的頭髮,然後老爺爺慢慢站起來,兩人相視一笑,然後牽着手幸福地繼續往前走……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並不需要有多浪漫,不需要太華麗的點綴,也不需要太甜蜜的語言;只要有那樣一個人,當你哭泣的時候,這個人陪你傷心,傾聽你訴說,微笑着看着你,告訴你明天依舊陽光燦爛;當你笑容明媚的時候,這個人會讓整個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這個人卻只會靜靜地站在一旁,還是微笑着看着你和陽光一般地燦爛……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證明了並不是所有的愛都禁不起時間的'沖刷,這種愛不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真正的愛便是這種,也許兩個人會因爲一些小事而爭吵,但是永遠都不會分開,因爲珍惜對方。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一次擦肩而過,那麼能夠相愛,這又是多麼的珍貴,所以要珍惜。在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會有一見鍾情的愛,也不一定會有甜蜜得催人淚下,痛苦得天崩地裂的愛,只會有偉大卻又不驚心動魄的愛。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一種兩個人不管經歷什麼,都仍舊可以共同凝望夕陽西下、朝陽東起的感覺,是一種天變地變情不變的感覺,是一起見證歲月離去的感覺……

也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這個人什麼都不會說,但是他會抓緊你的手,慢慢地陪你走過今生今世,來生來世!

讓我感動的詩作文10

小時候,父母一直都是用那有趣的唐詩教育我,啓示我,每每聽到詩題,便能朗朗上口;現如今,課本書籍上也有許多淵源流傳的古詩,其中,一直令我無法忘懷的,便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每讀到,雖然沒有親臨目睹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卻也從詩中有所體會,彷彿身臨其境:陽光照耀着山野中的叢林,透過枝葉的縫隙照射在生起紫色煙霧的香爐峯,煙霧繚繞,給人一種幽靜虛幻的感覺。向遠處眺望,那氣勢恢宏的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走進一看,水流從高高的山上一瀉千里,看不見水流的來源,只知道它的湍急,它那驚人的氣勢。水花打落在石頭上,四處飛濺,陽光下,像一粒粒晶銀透亮的鑽石。對眼前的這瀑布感到質疑,好像是一時恍惚出現的幻境,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眼前這宏偉壯麗的瀑布是真實存在的,只好把它想成那從天而降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那種壯觀的景象令我很是歎服,不禁又想,同樣是去廬山遊玩,爲何其他詩人卻寫不出李白的意境呢?在廬山西北,其峯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峯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接着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爲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難道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嗎?所以這“掛”字也包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響落天外,驚人魂魄。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然是顯得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爲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每當我心情低落時,我便會吟吟這首詩,心頭便會如撥雲見天,豁然開朗。那豪邁的語句,引着我來到瀑布前,心事就會想開,心曠神怡。

通過細細的品讀,我不禁覺得,祖國的大好河山真是壯麗。那只有神話裏纔有的“銀河”竟就真真切切得“掛”在了那廬山之上,顯得雄奇瑰麗。不知經歷了多少個風風雨雨的日子,瀑布的氣勢仍然不減當年;不知有多少位名人、偉人遊歷此處,寫下讚頌瀑布的美文詩篇,瀑布的水流依舊壯觀如昔。瀑布就像那歷經苦難的滄桑老者,浪花就是他的皺紋,他啓示我:無論面前有什麼困難,都應該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以一顆絕對自信的心,以一雙勤勞的手,以勤奮踏實的作風絕對可以戰勝一起困難。學會勇敢的向前進,終有一天你會成功。當你歷經滄桑時,回首那些往昔,你會覺得人生就像瀑布。我滿懷深意的看着瀑布,會心一笑,踏上筆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