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詩的世界作文彙總五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的世界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詩的世界作文彙總五篇

詩的世界作文 篇1

詩歌是我的最愛,課餘時間我大都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尋找快樂,獲得滿足。

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我遇到他,一個生性豪放,詩詞也豪放的他蘇軾!佇立在江畔,面對着滔滔江水,他吟誦着“大江東去浪淘盡”;帶着千騎卷平岡,他豪邁地高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妻子死亡十年時,他老淚縱橫,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思念。那是我見過的最蒼涼的他,流着淚,對着夜空傾訴着自己的思念,漢子也有情。

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我遇見他,一個在官場上失意,卻又放蕩不羈的他李白!他明明因失意而“舉杯銷愁”,卻發出“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豪氣;他滿腹才華,卻鬱郁不得志,他安慰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面對冷遇,他對未來卻充滿信心,仗劍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因生性豪放浪漫,他充滿想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重友情,面對朋友的踏歌相送,他感慨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我遇見她,一個孤獨的才女李清照!她一向柔情,但也豪放:“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一生淒涼,多愁善感:“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一個聰慧無比,知書達理的女子,本應該幸福一生,她的晚年卻無比淒涼,讓人生出無限同情。

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我得到了很多啓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讓我懂得了時間的寶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誡我要趁着年輕多加努力……在詩歌的世界裏,我更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我感受到邊塞雪景的美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體會到大漠的孤寂和曠遠……

沉醉在詩歌的世界裏,詩歌伴我行,行程不孤單。

詩的世界作文 篇2

在收穫的季節裏,有的田鼠收藏稻穀,有的收藏蔬菜,而弗雷德裏克卻在埋頭收藏陽光、色彩和故事。有的田鼠嘲笑它的工作,而在冬來之際,正是弗雷德裏克所做的一切,讓大家感到溫暖與活力。這樣一個幸福而詩意的童話故事,卻也折射了一個嚴峻的社會現實,越來越多的人忘記自己的生活,一頭扎進了無邊無際的工作事業與利益紛爭中。

王小波曾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就像那隻收藏陽光、色彩和故事的田鼠一樣,起初它所做的一切並不被人看好。但在陰暗的地洞裏,正是他所做的一切,給別人帶來的陽光與溫暖,給別人帶來了一個詩意的世界,他給別人帶去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質的充沛。他所營造的詩意的世界充實了他別人的心靈,昇華了他們的靈魂。

而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我們中有多少人活得像那些嘲笑弗雷德裏克的田鼠們一樣呢?高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追求目不暇接物質金錢,他們一股腦的扎進追求物質的大流,而忘記了這片天空下那些細微的美好,他們太看重生活上的物質而忽略了比物質更爲可貴的精神。

一個精神空洞的人,即使腰纏萬貫,但他活得有能會多有趣呢?他怎麼知道“煙波老,惹人閒煩惱”的愁思,怎麼會知道“醉別西樓醒不記”的別愁別緒,怎麼會知道“月如何缺,天如何老?”的閒情逸致,又怎麼生髮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慨呢?這樣的人活的多麼的無味,他的世界因精神的空虛而不再完整充盈。

我們都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這並不是意味着說你要放棄工作去追求那風花雪月,而是這詩意世界能充實你的靈魂,能放下你生活的煩惱與疲憊,讓你對人生對世界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與思考。詩意的世界只需要你放下緊繃的神經,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用發現美的眼光去仔細探索身邊的事物,你便會發現許多你曾忽視的細微而美好的感動。

我們在這詩意的世界中展翅飛翔,將無限的澄澈天空與星辰,都安放在我們的胸懷。

詩的世界作文 篇3

從小,我就迷戀古詩。它把我帶進了學習,帶進了生活。讓我懂得思考,懂得評析。詩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愛它們,勝似愛任何東西。其中,範雲的《詠寒鬆》: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使我懂得了要有獨立堅定的意志,頑強不屈,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從不會爲討別人喜歡而改變自己的顏色。“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即使它孤獨地生長在懸崖邊上,山谷裏,它也是一節一節地向上長,身體高直,志向高遠。這首看上去一點意思都沒有,可是仔細一看就發現其中的妙趣了。這首詩不光讚揚了竹子,還可以用來比喻謙虛的、有骨氣的`、正直的、有遠大抱負的人。這也是我們民族崇尚的精神境界。

一首首古詩激發了我的興趣,一連看了好幾首關於植物的詩。如:《梅花》作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牆角有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開放。站在遠處就知道不是雪,因爲有幽幽的香氣不時飄來。《白梅》作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在冰雪覆蓋的樹林中生長的梅花,它不與春天開放的桃花李花混在一起。當它一夜之間忽然開放,香氣瀰漫到天地之間,就預告了春天來臨。

詩中的植物令人回味,我又回味起來,不知不覺地讀了出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詩的世界作文 篇4

紅塵陌上,我曾撐一支長蒿,在清風妙雨處,望見你輕歌曼舞的身影。衣袂飄飄,漫天的水袖婀娜出中華的文明。你回眸一笑,那張傾國傾城的臉龐,使我下定決心,從那一刻,走進你的世界,快樂你的快樂,悲痛你的悲痛。

我用雙眼當作腳,用心靈當作眼,捧一杯茶,簡簡單單的,踏上這無邊際的路。

茫茫大漠上,駝鈴蕩蕩中,有一個穿紅紗的姑娘。“胭脂長寒雪作花,媚目憔悴沒胡沙,”這是昭君吧!爲何成親的喜悅,卻未從她臉上看到?哦,大好的年華,便要離開家鄉,走上一段已被決定好的路,怕是誰,也不會樂意吧!可,那恨意也沒被寫在整張臉上,此時的昭君,何種心情,無從知曉。只是,“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她昭君,到底是個肯擔責任的女子。以身許國,讓天下太平,讓匈奴王爲得到她而向漢朝俯首稱臣,紅顏,依舊不敵弱兒郎。一曲幽怨的琵琶,在我看來,奏出的,不僅是昭君對故鄉濃濃的思戀,怕也預示了儘管她讓天下暫時太平,可她一生的努力也終是喚不醒後人對權力和戰爭的貪婪和慾望。胡地千里蒼茫,我卻只聽到,幽怨的琵琶聲,在輕輕蕩。

暮色蒼蒼,蟬聲慼慼,“驟雨初歇”,朦朧出柳永與心愛之人“執手相看淚眼”的離情畫。這一別,怕是“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何等執着的情誼,何等痛苦的無奈,當真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我站在邊塞古城上,望見了青海湖經祁連山到玉門關的邊境防線。擡擡頭,天空上陰雲密佈一陣壓迫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滾滾的烽煙,是本銀光皚皚的雪山顯得黯淡無光。這一仗,一定又會死傷不少吧!這些戍城的將士,可會有過畏懼?只聽王昌齡大喊:“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將士們沸騰起來,摩拳擦掌,鼓起了鬥志。金甲易損,生命可拋,可戍邊壯士們的報國意志卻不會減消絲毫。他們是好樣的!國難當頭,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昂首挺胸,誓死捍衛者國家,盡應有的忠,奉獻出早就與國家命運相結合的生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初遇,是一場美麗的夢,又是一抹彩虹,總會絢爛在記憶最深處。回眸相視,那初見的美麗,早是一種殘念,只能默默垂淚於心間。人生如此,浮生若萍,一縷縷風,吹落了一季又一季的花瓣。

行走在詩詞的世界中,我看到了長風破浪裏李白的萬丈豪情,我感到了黃等下李清照濃濃的愁緒,我聽到了杜甫對國破家亡的悲嘆,我……在輕吟淺唱中,你的世界,竟是如此多姿。

詩的世界作文 篇5

走過詩人的世界,徜徉在湖光山色的自然情趣之中,亦是四時之景的樂意無窮。

走過詩人的世界,成爲繁華世界的獨一無二,亦是清高孤傲的獨立情懷。

走過詩人的世界,品賞美景之下無盡的惆悵,亦是知足常樂之情的昇華。

走過詩人的世界,同感那懷才不遇的苦悶,亦是自信滿滿的驕傲之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與歐陽修一起寄情山水,舉杯共飲,欣賞優美自然風光。

欣賞“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歐陽修筆下的“四時之景”令人賞心悅目,何樂而不爲?走過春季的繁華似錦,看生機勃勃的春景如畫,走過夏季的萬紫千紅,品百花盛開的紅肥綠瘦,走過秋季的落葉沙沙,賞秋風紅葉的層林盡染,走過冬季的滿天風雪,寄情瑞雪兆豐的寒梅怒放。

品味“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那寄情山水的獨一無二。在大雪紛飛的流年中,也不乏不怕寂寞之情,獨遊西湖美景,不能自拔,是三千繁華世界的一次唯美邂逅,亦有文人雅士似的清高孤傲,有何不可?

領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孤獨惆悵,月兒似乎有了怨恨,爲何要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於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那又如何呢?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即使相隔萬里,不能相見。但沒有離別的痛苦,哪有重逢的喜悅呢?況且,還能欣賞同一片天空下的一輪明月,只希望離別之人健健康康,歲歲平安,那就足夠。知足常樂,爲何不爲之讚揚呢?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那豐富盛宴下的停杯投箸,是詩人懷才不遇之最大的苦悶抑鬱之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雖仕途受阻,卻又相信自己的前途仍然充滿希望,一片光明,自己終有一天會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爲何不爲之感嘆呢?

走過詩人的世界,收穫了自然之情趣。

走過詩人的世界,領會孤傲之獨立感。

走過詩人的世界,品味美景之惆悵。

走過詩人的世界,感受懷才不遇之苦悶。

走過詩人的世界,乃人生之大樂,餘可願與吾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