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

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1

看文明發祥之地,看歷史文物遺蹟,別樣的地方,別樣的方言,別樣的風情———難忘的別樣的體驗,難忘別樣的情感。

山西有着久遠而輝煌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傳說中的華夏族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帶領山西南部人民劈山治理黃河,培育五穀。堯、舜、禹曾經在晉南建都。

人說山西好風光,這風光好在哪裏,首要的就是這裏有星羅布的文物。

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四大佛教名山的五臺山,位於五臺縣境奈。五臺山由頂部山峯組成,東臺望海峯,西臺掛月峯,南臺錦繡峯,北臺葉鬥峯,中臺翠巖峯,海拔最高的北臺3058米,爲華北第一高峯,有‘華北屋脊'之稱。五臺山峯奇秀險,古鬆挺拔,雲山霧海瀰漫,清水河穿繞山間,金碧輝煌的殿宇樓閣掩映於青山綠水之中,奇麗景色猶如仙境,堪稱佛教藝術的寶庫。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和歷史文物相結合的建築圓林。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環繞,殿閣巍峨,古木參天,亭臺樓閣星羅棋佈。祠奈聖母殿文化部鑑定爲國寶建築,以其雄偉的建築,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世界。

當近,有的文物由於日久失修已經毀壞得不成樣子了,有的被人門用來蓋建店鋪以賺外快,保護文物,客不容緩。

文物,是山西人的驕傲,山西的自豪,是勇敢而偉大的山西人民的智慧的結晶。我們一定要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把她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出於對中華民族的無比熱愛,出於對中華民族的一往情深,在此,我們向所有有知識之士發出呼籲;行動起來,保護文物。

如果您是一位山西人,請您投入到這一場保護文物的運動中來,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如果您是一爲領導,請您高瞻遠曙,積極組織保護文物活動;如果您是編輯,記者,作家,教師,請您告訴廣大公衆拯救文物的意義和重要性;如果您是一位實業家,那麼請您在拯救文物時儘可能提供贊助—————我相信,只要煤個人都行動起來,便是文物煥發光彩之時。

愛我山西,愛我文物。願這一口號響徹校園響徹每一個山西人的心中。

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2

在今年的十月四日,我們一家、姐姐一家、舅舅一家還有姥姥、姥爺和奶奶一起去五臺山遊玩。

五臺山,又稱清涼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國內首屈一指,名揚天下。五臺山的五座主峯,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上下。五臺山頂氣魄宏大,頂天立地。五座臺頂環圍的腹地臺懷,寺廟林立,殿宇層疊,樓閣崢嶸,佛塔並寺。這裏,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飾品,古寺憑高山添加了雄渾的氣韻。

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五臺山腳下,下了車休息一會兒之後,我們便開始向東臺——黛螺頂出發了,別看黛螺頂不高,但是特陡,我爬了四分之一就已經累的氣喘吁吁了。過了一會兒,我終於爬到了半山腰,在半山腰上有一座廟宇,這個廟的.名字叫“善財洞”,裏面坐落着一個菩薩,叫“善財菩薩”。

看完了善財洞之後,我們又爬了好多層臺階纔到頂峯,我站在山頂向遠處望去,四周的山連綿起伏,山連着天,天連着山,雲霧迷濛,簡直就是人間仙境……

姐姐和我是騎馬下的山,在下山的途中,馬伕叔叔給我們講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關於觀音洞(廟)的傳說:傳說有一個日本人請觀音菩薩東渡日本,他一路護送觀音至海邊,正欲上船,本來風平浪靜的大海突然波濤翻滾,日本人覺得這是觀音的意旨,於是對着觀音像說:如果你不願意去日本,我願在五臺山爲您修一座廟宇,並終生侍奉您。這時海面平靜了,並且出現了蓮花的水紋……

下山後我們還遊覽了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等歷史悠久的寺院,其中顯通寺最爲雄偉壯觀。他被稱之爲皇家寺院,其中屋頂的部分全部是用金漆粉刷,更是突出了它尊貴的地位。院內還有乾隆皇帝的御筆真跡尤爲珍貴。

這天我既看到了五臺山的美景,又瞭解到了有關五臺山的佛教文化和傳說,我玩的很開心,有機會我一定還來五臺山遊玩!

國小以描寫山西爲話題的寫景作文750字3

諸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爲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爲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爲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裏。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溼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古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臺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着名畫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遙古城不愧爲歷史文化名城。